江蘇省無錫市雙河新村小學校(以下簡稱雙河新村小學)創辦于1990年,是一所外來民工子弟占比 80% 的新村小學。學校占地面積 7600m2 ,運動場 1200m2 。學校現有42名教職工,16個教學班,597名學生,其中體育教師5名(足球專項教師2名)。學校立足校域實際發展情況,聚焦“健雅”教育,踐行“好習慣成就大未來”的辦學理念,在有限的辦學條件下,堅持將校園足球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秉持“讀好書、踢好球、做好人”的育人理念,將足球運動與育人目標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園足球發展之路。2017年,學校被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一、構建科學管理體系,完善足球教育頂層設計
1.健全組織管理機構
2017年,雙河新村小學成立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務處、學工部、后勤保障部、體育組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和組織實施。建立“校長一分管副校長 $$ 職能部門→班主任及體育教師”多級管理體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校園足球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2.完善制度保障體系
雙河新村小學制定《雙河新村小學校園足球工作制度》規章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和工作流程。出臺《雙河新村小學課余訓練和競賽規章制度》,規范訓練和比賽管理。制定《雙河新村小學運動安全防范實施辦法》,建立安全應急預案。同時,將校園足球工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師生參與積極性。
3.制定校園足球發展規劃
雙河新村小學立足實際,制訂《雙河新村小學校園足球工作三年計劃》,明確“普及與提高并重”的發展思路。規劃注重培養機制建設,統籌考慮學生入口、培養過程和出口問題。在入口環節,通過興趣培養和技能啟蒙,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在培養過程中,注重科學訓練和因材施教。在出口環節,積極與初中學校對接,為足球特長生提供升學球聯賽通道。
二、夯實基礎保障條件優化足球教育實施環境
1.改善場地設施
學校現有 32m×16m 足球場1塊,運動場1塊,通過合理規劃場地使用,實行錯峰訓練制度,提高場地利用率。為了改善足球教學與訓練場地設施,將塑膠足球場改造成人工草坪足球場,定期對場地進行維護保養,每年投入專項經費用于草坪養護和設備更新。針對場地限制,創新設計小場地訓練項目,如“四角傳球”“小門對抗”等,提高訓練效果。
2.加強師資建設
雙河新村小學通過“內培外引”方式,打造專業化教練團隊,集社會優質資源,與校外足球青訓俱樂部合作辦學,聘請校外專業教練員1名(具備亞足聯C級教練員及高級教師資格證書),擔任各年級每班一節足球課教學和足球隊日常訓練任務。組織校內教師參加“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無錫市校園足球教師專項培訓”“梁溪區校園足球教師線下提升培訓”等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和訓練能力,并建立教師足球技能考核制度,將足球教學能力納入教師業務考核范圍。
3.強化安全保障
學校聯合梁溪區紅十字協會構建“校園安全屋”機制,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安全急救包等設備,通過每學期定期開展急救安全培訓講座、每天健康知識小廣播等活動,來提高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員”安全理念,我們都是安全運動的“第一責任人”,制定《雙河新村小校園足球訓練隊活動安全保障及應急預案》,明確安全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理流程,確保學生在體育課、大課間、訓練和比賽中發生意外時,可以快速應急處理、有力干預。在訓練和比賽中,為學生購買運動意外傷害保險,解除家長后顧之憂。

4.拓寬升學渠道
學校與跨片區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加強合作,打通升學通道,每年都會輸送一批優秀的足球優秀人才,升入重點中學,打破直升對口中學的傳統路徑,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慮。學校還與無錫市梁溪中學(市體校)建立長期緊密聯系,市體校每年都會委派教練員來選拔運動員,接受更系統、更專業的訓練,提升體教融合的發展質量,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三、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提升足球教育質量
1.開足開齊足球課程雙河新村小學嚴格執行教育部每周一節足球課的要求,將足球教學納入體育課程體系。開發《逐夢綠蔭》校本教材,設計趣味性教學內容,如,“足球保齡球”“足球桌球”“足球冰壺”等游戲,培養學生足球興趣。建立足球技能考核標準,將足球技能納入學生體育成績評定。
2.實施分層教學
雙河新村小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技能水平,開展差異化大單元教學。低年級以游戲化教學為主,通過趣味活動培養興趣;中年級注重基本技術訓練,如傳球、射門等;高年級加強戰術意識培養,組織小型比賽。建立學生足球技能檔案,跟蹤記錄學生成長軌跡。
3.開展足球訓練
開設足球社團,面向全校學生進行招募,最后通過教練和體育老師的考核決定社團的最終名單,分年級組成立男子和女子足球隊。學校利用延時班的時間,積極開展校隊訓練,利用周一到周五延時班和周六上午訓練,每周訓練6次,每次平均1.5小時左右,風雨無阻。訓練前,教練員根據學生的技戰術水平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并做好訓練記錄;訓練后,教練員與隊員及時進行復盤總結,并制定提升力量、速度、協調的身體素質練習,確保訓練系統化、合理化。如遇天氣原因,則改為風雨操場或教室進行理論戰術的教學。
4.創新訓練方法
針對場地限制,雙河新村小學設計小場地訓練項目,如“四角傳球”“小門對抗”“兩人一組短傳”“定點射門”等,提高訓練效率。開展“三級競賽”,通過班級內部同學之間的常態賽,班與班之間的班級聯賽,兄弟學校之間的交流賽的方式“以賽代練”,覆蓋全年段的學生,讓大部分學生都能站上足球賽場,感受足球的獨特魅力,讓足球運動不再是特長生的專屬運動,充分體現校園足球“以人為本”理念,讓校園足球溫暖每個人心田。
四、豐富校園足球活動,營造濃厚足球氛圍
1.開展校園足球聯賽為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興趣。從2018年起,雙河新村小學每年舉辦班級、年級間的足球比賽。比賽采用五人制,每隊限報10名隊員,確保更多學生參與。賽前組織各班設計隊徽、隊旗和口號,賽后設置校園吉尼斯光榮榜,評選“最佳射手”“最佳守門員”等個人獎項和“年級一等獎”“精神文明班級”等集體獎項,擴大參與面。通過聯賽選拔優秀苗子,充實校隊力量。
2.開展足球大課間
大課間為校園足球提供了活動平臺,可以吸引學生廣泛地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緩解學習壓力,陶冶思想情操。開展30min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設計主題“足下生輝”,以音樂為背景串聯活動過程,包括集合、進場、升旗、放松練習和退場六個部分,一是集體規定練習。1人1球花式玩球練習 2 人1球多形式運傳球練習;二是分區域分班級分組練習。一、二年級踩球顛球(球有網兜)練習,三、四年級運球過障礙練習,五、六年級運傳球+射門練習。大課間期間體育老師和班主任共同監督和引導,形成常態化大課間形式,讓學生在快樂的校園足球活動中快樂成長,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足球技能水平。
3.開展足球文化節
學校每年圍繞不同主題開展“快樂足球”足球知識競賽、“我的足球夢想”繪畫比賽、“足球精神”征文比賽等活動,將足球運動與藝術、文化相結合。學校組織美術組、語文組相關人員進行集中評選,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并制作校園足球文化墻,展示學生作品和比賽照片,營造濃厚足球氛圍。
4.開展足球嘉年華
在足球嘉年華中,根據各年級的年齡特點,設計不同的趣味游戲,如“一球成名”“足球保齡球”“帶球接力”“高爾夫”“桌上足球”“火炬傳遞”等趣味游戲,組織親子足球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和家長參與。開展“足球小明星”評選活動,表彰在足球運動和學習生活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宣傳校園足球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

五、取得的成績
1.獲得的競賽成績
多年來,雙河新村小學足球隊在各級校園足球比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8年,獲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考核二等獎。2019年,獲無錫市第二屆“坐標杯”春季足球比賽乙級亞軍。2021年,獲梁溪區小學生足球比賽女子團體第一名,男子第六名。同年,獲無錫市“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考核一等獎。2023年,獲梁溪區小學生足球比賽男子甲組第八名。此外,2021年,獲梁溪區第一屆中小學體育大課間視頻展評活動金獎,2023年,在梁溪區第七屆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幕式上,校足球隊進行了精彩紛呈的技能展示,向全區師生展示了雙小的足球特色和雙小學子的“健雅”風采。
2.提升教師綜合能力
2017—2019年,學校教師張晴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師資國家級專項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無錫市校園足球裁判員培訓班、無錫市《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教材教法培訓班收獲頗多。2022年,祁銀彪老師的區級公開課《多種形式的足球游戲及體能(足球傳送帶)》受到一致好評;2023年,祁銀彪老師設計的《水平一(一年級):基礎運動技能(足球)》在梁溪區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習卡設計與應用評比中獲得一等獎;2022年,王敏老師撰寫的《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簡析校園足球發展路徑》學術論文在《網羽世界》發表,作為課題組核心成員參與江蘇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足球改革背景下區域校園足球發展的推進策略研究”順利結題,作為主持人成功申報江蘇省教育廳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中心課題“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困境與路徑研究”。學校以課題為引領,帶動學科組的教研氛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3.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依托“學會、勤練、常賽”機制,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優良率穩步增長。自開展校園足球以來,有近10名足球隊的學生被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等學校錄取。此外,學校不斷加強學校品牌建設,以豐富的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玩球過程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和健全人格。
六、下一階段工作計劃
1.深化合作,整合資源
雙河新村小學將與專業足球俱樂部進一步加強協作,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以專帶兼”,在引進優秀教練員進校園的同時,更注重“本土”體育教師的業務發展,提升對足球的認知理解,以此更好地推進校園足球發展,摸索出一條適合新村小學校的發展路徑。
2.優化活動,文化育人
在加大校園足球普及力度的同時,還要持續優化足球文化活動。如,對入選足球隊的運動員在國旗升旗儀式上進行“贈送球衣”活動,在班級聯賽中入場應加入場禮儀等,以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儀式感,通過足球的文化元素來提升學生的內在品質。
雙河新村小學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高度重視校園足球工作,將其視為推動學校體育發展和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均衡辦學的關鍵措施。學校將積極貫徹“十五五”發展規劃相關內容,努力探索“小場地、大作為”發展模式,擦亮校園足球特色名片,充分發揮足球的育人功能,使校園足球文化遍布校園每個角落。
[本文系2023年江蘇省教育廳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中心課題“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困境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TYA172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