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的青年敢于追問“我想要什么”,社會的進步就有了最鮮活的注腳。
2025年4月下旬,正在成都擺攤賣小吃的費宇在網(wǎng)上“火”了。有人對他的選擇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他是個“勇士”;也有人嫌他自甘墮落,“這么多年的書白讀了,堂堂復旦大學研究生,居然退學去賣土豆泥。”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引起人們的激烈爭論。原本可以拿到碩士學位進入大公司或科研機構的他,為何會選擇市井煙火生活?以至于《中國青年報》都為他點贊?
學霸級人物卻愛做小生意
費宇2000年8月出生在成都遠郊農村。小時候因為家里種了不少菜,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奶奶一起到集市上賣菜。費宇印象深刻的是,紅彤彤的西紅柿、綠油油的小白菜這些水靈靈的蔬菜剛擺上,就會有人來買。
每次賣完菜,奶奶都會高興地數(shù)錢,然后帶費宇吃一碗雞絲擔擔面或餛飩,香氣撲鼻的小吃溫暖了他的童年。費宇至今想起來都垂涎欲滴。奶奶告訴他,要好好讀書長大了才能賺錢,就可以經常吃好吃的了。天生“吃貨”的費宇記住了奶奶這句話,于是發(fā)奮學習。從小學到初中,他的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
也許是受跟奶奶賣菜的影響,費宇對“賣東西”很感興趣。讀中學時,他曾經利用業(yè)余時間在公園里賣氣球,頗受孩子們喜愛,賺到不少零花錢。費宇還賣過孔明燈,能有一半的利潤。費宇“做小買賣”的時間,大多選在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不影響寫作業(yè)。賺到的錢除了買學習用品,還可以吃各種美食,這讓從小嘴饞的費宇感覺非常過癮。他說:“那些日子雖然簡單,卻滿是快樂。”費宇喜歡瞎折騰,家人也不反對。媽媽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和經商意識。
2018年,費宇高考考了638分,以全市前100名的成績,考入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wèi)生學院。鄰居們異常羨慕,都夸這孩子有出息。
費宇認真讀書之余,仍然喜歡賣東西,他覺得自己挺擅長經營。讀大二時,當時的電話卡因為用起來便宜實惠,很受學生們青睞。新生開學季,很多新生來報到,省外的同學占了大多數(shù),都需要能省錢的電話卡。費宇果斷投身電話卡銷售,賣一張電話卡有50元的提成,費宇口才好,憑借出色的溝通能力和銷售策略,有時他一天能賣出20多張卡,日賺千元。僅半個多月,費宇靠賣電話卡基本把學費和伙食費解決了,還一舉拿下銷售冠軍的頭銜。自己能自食其力,費宇頗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讀大學時,費宇對經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學的醫(yī)學專業(yè)是5年制,家里經濟條件又不太好,他想通過自己賺錢減輕父母的負擔。
2023年9月,費宇以綜合成績第一名被保送到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系攻讀研究生。爸媽高興得合不攏嘴,老師也鼓勵他繼續(xù)努力,未來在科研之路上一定能走得很遠,許多學弟學妹也以他為榜樣。
讀研退學,另類選擇令人驚訝
如果讀完研究生,費宇大概率會到大醫(yī)院或醫(yī)學科研部門工作,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醫(yī)學工作者。可費宇讀研第一學期就經常出現(xiàn)頭暈的現(xiàn)象,而且每天惡心、干嘔,學術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他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沒發(fā)現(xiàn)有什么大問題,就讓他注意休息,平時盡量不要熬夜,經常外出散散步,曬曬太陽。
費宇按照醫(yī)生的叮囑做了,課余時間經常到學校操場上吹風,漫步,但心里依然感到壓力很大,無法在精神上放松。夜里還會出現(xiàn)焦慮、失眠等癥狀,有時好不容易睡著了,又忽然驚醒,費宇感覺自己陷入抑郁之中。2024年2月,他決定從復旦研究生退學。
費宇待在成都的家里,每天睡到自然醒。偶爾到田間地頭看農作物,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他的內心平靜了許多,精神上的壓力也不斷減輕。
爸媽知道兒子心里的苦,經常給費宇做點好吃的。眾所周知,成都小吃很棒,媽媽隨便做個麻辣粉、水煮小面之類的家常飯,費宇都吃得津津有味,覺得比學校的飯菜有味道。爸爸炒菜更是有自己的絕活,隨手鼓搗的麻婆豆腐、清蒸鱸魚,都色香味俱全,爸媽的廚藝讓費宇羨慕不已。
過去費宇忙于學習,爸媽基本不讓他下廚房,別說炒菜,就連蒸米飯都很少。回到家里這段時間,費宇卻對做飯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不僅跟著媽媽學會了做簡單的飯菜,還自己研究食譜,買來食材練手藝。
最初媽媽看到兒子切菜時笨手笨腳的樣子就笑,后來她發(fā)現(xiàn)費宇進步很快,不僅干活利索了,飯菜的味道也越來越好。有一次媽媽跟他開玩笑說:“你還真有做廚師的潛質。”不料無意中的一句話,卻讓費宇受到了啟發(fā)。
一次,費宇去母校四川大學看望幾個學弟學妹,發(fā)現(xiàn)學校外面有不少擺攤賣小吃的,雖然衛(wèi)生條件談不上多好,但生意普遍不錯。他跟攤主們聊天,人家告訴他:“下午放學后,很多人都喜歡出來吃點東西放松一下。尤其女生普遍嘴饞,會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吃,味美又不貴,這樣晚飯就解決了。”
聯(lián)想到媽媽夸他是做廚師的料,費宇不由腦洞大開,既然自己還沒有想好將來干什么,待在家里也挺無聊,不如干脆擺攤賣小吃。學弟學妹們聽了都笑起來,以為費宇在開玩笑。
沒想到費宇是認真的,回到家里就開始琢磨,到底經營什么小吃好呢?一天晚上,費宇在B站上看到一個外國人做土豆泥,受到不少網(wǎng)友的追捧。他覺得這種小吃很有特色,土豆營養(yǎng)豐富,再加上給土豆泥澆一些湯汁后味道很不錯,既然在歐美國家頗受人們青睞,在國內也一定有市場。
說干就干,費宇馬上買來一些土豆,根據(jù)網(wǎng)上的做法練習,并反復調試研發(fā)出獨家澆頭。經過一番折騰,“費氏土豆泥”橫空出世,爸媽品嘗后贊不絕口。
但讓爸媽驚訝的是,費宇竟要擺攤去賣土豆泥!因怕人笑話,起初爸媽堅決不同意。經過費宇一番軟磨硬泡,爸媽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他們覺得兒子天天待在家里也不是長久之計,不如索性讓他出去闖闖。
擺攤賣土豆泥,生活有多種色彩
2025年3月初,費宇辦理了個人健康證和相關營業(yè)手續(xù),采購了推車、鍋灶等設備。擺攤之前,他早早就在社交平臺進行預熱,告訴大家自己要賣土豆泥了。
3月10日下午1點,費宇買了近30公斤土豆,一步步扛到3樓。把土豆搬進屋子后,他迅速開啟忙碌的制作流程。費宇先把土豆蒸得軟糯,接著用木鏟搗碎,再用攪拌機打成泥后裝入保溫桶。然后他又手持菜刀,把案板上的蔬菜原料一一切碎。時間不長,蔥花碎成星星點點的綠,香菜散發(fā)出獨特的香氣,折耳根那股特別的味道也飄散開來,酸蘿卜被切成均勻的小丁,每一塊都晶瑩剔透。
一通忙活后,費宇在幾位學弟學妹的協(xié)助下,推著餐車正式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qū)東區(qū)北門出攤。他主打的是肉末澆汁土豆泥,小份7元,大份9元。簡易餐車上,擺放著肉末臊子、花生碎、蔥花香菜等調料,保溫桶中的土豆泥還散發(fā)著熱氣,顧客們很快排成長隊。
來買土豆泥的人很多,有人想看看這個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到底長啥樣,有啥過人之處;有人則是單純被飄出的香味吸引了,只想嘗嘗這土豆泥到底有多美味。費宇就像一位街頭大廚,全神貫注地調制著美食。
人頭攢動間,不少人拿著手機,有的在拍照記錄,有的正在向同伴介紹著這位“老板”。令費宇沒想到的是,出攤僅僅1個多小時,土豆泥就銷售一空,收款提示音響得比下課鈴還急,營業(yè)額竟然有700多元。
后來一位來買土豆泥的女生告訴費宇,自己跑空了兩三次,這次排隊40多分鐘才買到了學長的土豆泥。費宇非常感動。
隨后,費宇又增加了缽仔糕,它是用木薯淀粉等原料做成的甜點,很受學生們歡迎。第一次費宇做了100個,10分鐘就賣完了。
如今,費宇覺得雖然每天身體累點,但心里卻很輕松。他還經常做直播,鏡頭前的費宇切菜切出制作分子料理的架勢,有時一邊翻炒臊子一邊與粉絲互動。他把土豆泥命名為“分子料理版狼牙土豆”,配料表標注β-胡蘿卜素含量,說這樣能讓川大學生邊吃邊背藥理知識。直播切洋蔥流淚時,費宇自嘲:“這可比看文獻哭得真情實感!”彈幕瞬間刷滿“學長加油”。
費宇說擺攤只是起點,他想通過短視頻記錄創(chuàng)業(yè)日常,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開辟新賽道。不過這只是他的初步打算。讓費宇意外的是,4月下旬,一條“復旦大學研究生退學賣土豆泥”的網(wǎng)文把他推上了熱搜榜,質疑聲更是鋪天蓋地而來。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說“一個名校研究生去擺攤,真是自甘墮落,這么多年的書白讀了。”也有人對他的選擇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他能勇敢拋開“高學歷光環(huán)”,去追尋自己內心真正熱愛的事業(yè),簡直是個“勇士”。
面對熱議,費宇卻很淡定。他自己對賣土豆泥很滿意,每天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尤其與顧客交流時,每一個人滿意的笑容,都能讓他收獲滿滿的成就感。正如他在攤位招牌上寫的:人生沒有固定配方,就像這碗土豆泥,你可以加培根碎,也可以放跳跳糖。《中國青年報》評論:“費宇的選擇不是叛逆,而是對‘內卷社會'的溫柔抵抗。當越來越多的青年敢于追問‘我想要什么',社會的進步就有了最鮮活的注腳。”
書沒有白讀的。盡管自詡“廚藝小白”,費宇的科研素養(yǎng)卻在小吃攤形成了降維打擊:他用正交試驗法調試16種辣椒面比例,建立土豆淀粉含量與口感回歸模型,通過粉絲群做雙盲測試優(yōu)化包裝設計等,這些都是普通攤主聞所未聞的。成都餐飲協(xié)會會長忍不住說道:“發(fā)過SCI的人,連擺攤都能卷出新高度!”
費宇的營業(yè)額不斷攀升,發(fā)展勢頭良好。有老板建議他注冊商標,在全國開土豆泥連鎖店。一位餐飲界資深人士更是感嘆:“說不定,日后費宇會成為中國的‘土豆泥大王’呢!”如今的費宇每天都很快樂,他用行動證明:生活,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換種姿勢,一樣能擁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