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是千萬勞動者在時代浪潮中奮力劃槳的縮影。
2025年3月8日,在全國外賣配送行業技能競賽中奪冠的黃曉琴,受邀參加央視“致敬了不起的她”頒獎晚會。盡管才做4年多外賣女騎手,她卻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數據:騎行23萬公里,磨破53雙勞保鞋,培養出127名聾啞騎手。她在償還80萬元債務后,推動平臺建立了全國首個“騎手子女獎學金”……成為名副其實的“外賣一姐”。
創業失敗送外賣,付出就有回報
2019年,黃曉琴夫婦從老家浙江衢州來到杭州。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學,辛苦打拼多年,計劃在省城安家。幾個月后,丈夫所在的文印公司要轉讓一家分店,夫妻倆商量后,暫時按下了用多年積蓄按揭一套小房子的念頭,用存款和貸款盤下文印店,開啟了創業之路。
剛開始,店鋪客似云來,最多時一天賺了上萬元,丈夫忙得腳不沾地。當時小兒子才1歲多,黃曉琴眼看生意越來越好,索性辭去婚慶策劃的工作,邊帶娃邊幫襯店里。可不到1年的時間,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各行各業按下暫停鍵,兩人的店鋪幾乎無人光顧。黃曉琴不甘心放棄好不容易“支棱起來”的生意,只能咬緊牙關撐著。沒過多久,他們的存款耗盡,只能靠網貸和信用卡維持日常開銷。1年后,家庭總負債已超過50萬元。
與此同時,黃曉琴的父親被查出晚期腺體癌,需要做化療控制病情。為了救治父親,黃曉琴又背上20多萬元債務。遺憾的是,父親最終還是離世了。
欠債越來越多,黃曉琴開始兼職打工。其間,因一個老板接連幾個月發不出錢,她的信用卡逾期嚴重,連高鐵都坐不了。女兒就要從老家來杭州上小學了,兒子還在喝嬰兒奶粉,黃曉琴每天一睜眼就為錢發愁。
國慶節這天,一個外賣小哥來店里打印資料。黃曉琴隨口問他的收入情況,得知“一天努努力能跑好幾百,月入過萬”,她頓時來了精神:“我也想去送外賣,怎么入行啊?”小哥抬頭看了她一眼,直搖頭:“要爬樓梯,搬重貨,風吹日曬的,你干不來。”丈夫聽后也不同意:“在杭州你連路都不熟,咋跑嘛,要去也是我去。”黃曉琴卻不服氣,決定試一試。而且她認為丈夫比自己更熟悉文印店業務,機器壞了他能修理,適合留在店里。
2020年10月,黃曉琴注冊“餓了么蜂鳥眾包”App,成為一名藍衣女騎士。上崗第一天,她就出了不少岔子,忙碌一整天后,賺到了騎手生涯的“第一桶金”——173元。黃曉琴對未來的騎手生涯充滿憧憬,覺得外賣這一行只要付出就有回報,挺適合自己。
但有一次,黃曉琴把顧客點的外賣送錯了地方,被顧客打上職業生涯中第一個差評,還被外賣公司罰了款。黃曉琴吸取教訓,暫停接單,每天早早地騎車出門四處轉悠,加強對周邊餐飲店鋪和住宅小區的記憶。半個月后,黃曉琴把自家周圍10公里內的小區、飯店、超市等摸得一清二楚。
漸漸地,黃曉琴的趕路技巧日益嫻熟,每天都能完成40單左右,約有500元收入。這讓她找回了生存自信,每天都充滿活力和干勁。
做熱心導師,打造“聾啞騎手團”
黃曉琴把電瓶車當成“移動辦公室”,車把上掛地圖標記最優路線,坐墊下藏著筆記本記錄老客戶喜好:碧貴園3號樓的老太太要少辣,9幢的程序員凌晨點咖啡喜歡冰等。有時他們忘了在外賣單上填寫備注,黃曉琴會細心地打過去電話詢問:“還是加冰塊吧?”顧客被她走心的服務感動,往往會給黃曉琴打出五星好評。
2021年炎夏的一個臺風天,一家醫院的護士通過外賣平臺緊急求助:“患者急需抗癌藥,因周末交通擁堵不宜開車,外賣配送費加價,但絕不能超時!”黃曉琴搶單后發現,自己要從30公里外的余杭藥房取貨。她騎著電瓶車一路飛馳,拿到藥后卻在距醫院2公里處,因為闖黃燈被一輛轎車撞倒。“藥盒不能摔!”這是她昏迷前最后的意識。醒來時,醫生正縫合她小腿上10厘米的傷口,護士紅著眼眶說:“藥準時送到了,全靠你,患者家屬給你打賞了500元。”盡管摔傷了腿,手機屏幕也碎裂了,黃曉琴還是真誠道謝。通過這一單特殊的派送任務,她收獲了自豪感:原來外賣騎手有時候還能送藥救人吶!傷好后,黃曉琴又回到熟悉的街道上,電瓶車依舊風馳電掣,只是這次,她的頭盔換成了更加堅固的安全款。沒過多久,黃曉琴的業績就成為配送區域的前幾名,許多男同事夸她夠拼,稱她為“霸榜姐”。
站長發現黃曉琴用心又勤快,指定她當隊長,這樣能多一份津貼。當上隊長后,黃曉琴對待工作更加盡心盡力,看到許多同事因為跑單慢經常被罰款,她就手把手地教他們跑單技巧,反復叮囑他們注意安全、保持外賣箱的清潔、送餐后要在平臺拍照上傳避免被罰款等。
可即便如此,由于一些騎手有別的兼職,根本沒空跟黃曉琴認真學習,很容易忙中出錯,甚至引發安全問題。于是,黃曉琴開了一個抖音賬號,用視頻分享送外賣技巧,偶爾還會講一些跑單路上的故事,傳授高效送餐、有效避坑的技巧,她的視頻被同事們奉為“優質教材”。
沒過多久,黃曉琴的抖音號就積累了大量粉絲。有人建議她多發一些負債的故事,以博取同情,這樣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和關注。黃曉琴不同意,她覺得自己雖然生活不易,但還有一些人比自己更苦更難,大家都很堅強,沒必要賣苦情。如果一天忙碌下來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內容值得分享,她就會發一張美食圖片,提醒外賣兄弟們按時吃飯。
2022年春天,黃曉琴在站長辦公室撞見了比畫手語的陳亞非,這讓她注意到了騎手中的一個特殊團體——聾啞人。他們雖然身體有障礙,但工作熱情不減,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由于溝通障礙,他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難題,比如無法及時接到調度電話、無法與客戶有效溝通等。黃曉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決定為他們做些什么。
黃曉琴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組織聾啞騎手進行專門培訓,教他們使用手語和短信與客戶溝通,還在送餐過程中想到了“震動提示法”:將手機放置在胸口,接到單子會有震動感,到店后亮屏展示訂單編號即可……在黃曉琴的幫助下,聾啞騎手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客戶滿意度也顯著提升。
這天,陳亞非拿著“月收入7234元”的工資條,激動地向黃曉琴鞠躬。至今為止,黃曉琴組建的27人聾啞騎手隊,日均送單量反超普通騎手15%。“他們聽不見喇叭聲,反而更專注路況。”她得意地向同事展示隊伍“零事故”的記錄。
黃曉琴的善舉很快在騎手團隊中傳開,她不僅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和愛戴,還吸引了媒體關注,報道她是“外賣界的女雷鋒”。面對榮譽和贊美,黃曉琴謙遜地說:“希望大家都能善待聾啞騎手們,給他們一個更公平、更友好的工作環境。”
黃曉琴還在互聯網上發起“關愛聾啞騎手”公益活動,呼吁社會各界關注聾啞群體的就業問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支持。她經常帶聾啞騎手們參加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傳遞著溫暖的力量……
摘得桂冠,受邀登上央視大舞臺
2023年“五一”前夕,杭州電視臺拍攝紀錄片《奔跑者》,記錄一群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奮斗之美,黃曉琴成為主人公之一。拍攝期間,導演提議補拍“溫馨送餐畫面”,她卻堅持真實記錄:在暴雨中脫下工服裹住蛋糕盒,自己則淋得全身濕透;蹲在路邊吞下降壓藥,接著連爬18層樓給顧客送餐;凌晨兩點在便利店的燈光下,認真核對女兒作業打卡的照片……
這部片子上映后,許多人找到黃曉琴的抖音號留言,說她的故事充滿了昂揚不屈的精神,讓大家看到了堅持的力量,以及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看完你的故事,我會更加尊重和理解外賣騎手這份職業。”網友們的留言,讓黃曉琴感動不已。
2023年12月,黃曉琴因專業素質過硬并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被站長推選為浙江省騎手代表,參加第一屆“全國外賣配送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這是她人生中首次參加國家級比賽,43名來自各省的優秀代表齊聚上海,一共只有兩名代表是女性。
比賽前,黃曉琴不斷告訴自己,不用緊張,就當作平日跑單一樣,堅持到結束就算勝利。第二天,她穿著整潔的騎手制服早早來到賽場,以快、穩、準的表現,依次通過了配送前準備、規范配送、安全行駛、配送實操和異常處置5個項目的考核。
最精彩的是車技比拼環節,黃曉琴在“8”字彎道上靈活轉動車把,扭動車身,穩穩通過窄橋。即使在環島路口和減速帶這樣的特殊地形,她也能保持車輛平穩,外賣箱里的奶茶一滴沒有灑!經過一路“關過斬將”的比拼,現場裁判在賽后宣布:黃曉琴奪冠!雖然她不是騎行最快的,卻是操作流程最標準的,并且在配送服務環節中展露出細致和溫暖。摘得桂冠的黃曉琴,成為無數騎手心中的驕傲。
從上海凱旋后,她收到了家人和同事的祝賀,站長恭喜黃曉琴:“這下你可是名副其實的‘外賣一姐’啦!可喜可賀!”她卻紅著臉說:“這個頭銜太大了,我還要繼續進步。”
2024年9月,黃曉琴為了提升自己,自費報考浙江開放大學(原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小哥學院”,攻讀工商管理專業。課堂上,她用自己送外賣的案例解讀供應鏈管理:“商圈就是我的教室,訂單量是KPI(績效指標),顧客好評是學分。”老師和同學們聽后紛紛點頭,鼓掌。
在努力賺錢還債的同時,黃曉琴還利用自己在網上的影響力,推動平臺設立了“騎手子女獎學金”。首批資助的12個孩子中,有3個是聽障騎手的子女。聾啞騎手老楊的女兒,手捧著3000元助學金向她鞠躬致謝:“謝謝黃阿姨和熱心的外賣員叔叔阿姨們,你們用血汗錢解決了我上學的困難,將來我要考浙江大學,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
在4年多的騎手生涯中,黃曉琴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數據:騎行總里程23萬公里,磨破53雙勞保鞋,培養出127名聾啞騎手。通過努力賺錢和節儉生活,她和丈夫也在這幾年的共同努力下,慢慢還清了80多萬元債務。
2025年3月8日,央視“致敬了不起的她”晚會現場。當主持人念出“黃曉琴”的名字時,她略顯緊張地登上領獎臺,真誠地說:“其實,我不過是在恪守做人的本分罷了,欠下債就要努力償還人家;選擇了外賣行業就要努力做好這一行;在網上有了點影響力就想為弱勢群體做點事……”臺下掌聲雷動。
黃曉琴的故事,是千萬勞動者在時代浪潮中奮力劃槳的縮影。她以汗水丈量街巷,用善意聯結人心,在奔波中書寫著普通人的尊嚴與溫度。這是對“平凡英雄”的生動注解:無需驚天動地,只需在生活的褶皺里,始終懷揣著向上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