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夜晚,廣闊的鄉村和農業的原野,都變成了銀光閃閃的作坊。叮叮當當,上蒼忙著制造一種透明的產品——露珠。高大的樹冠、細弱的草葉、謙卑的苔蘚、羞怯的嫩芽,都領到了屬于自己恰到好處的那一份。
看看這露珠閃耀著的原野之美吧。你只要露天走著、站著或坐著,你只要與泥土在一起,與勞動在一起,與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蒼也要摸黑把禮物準時送到你的手中,或掛在你家門前的絲瓜藤上。
那是農歷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親開了門,扛著那把月牙鋤,哼一段小調,沿小溪走了十幾步,一轉身,來到一片荷田前,荷田的旁邊是無邊的稻田。父親很歡喜,但他卻瞇起眼睛,好像是被過于強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眼。父親自言自語了一句:“嘿,與往天一樣,與往年一樣,還是它們,守在這里,養著土地,陪著莊稼,陪著我嘛。”
父親看見的,是閃閃發光的露珠。我清貧的父親也有無限富足的時刻——清早起來,一睜開眼睛就收獲這么多的露珠。
這是天賜之美,而我的父親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給了土地,土地又把它們完好地傳給了我們。
鋼筋和水泥澆鑄著現代人的生活,也澆鑄著大地,甚至澆鑄著人心。露珠,這種透明、純真,體現童心和本然的事物,已難得一見。明天,我要回一趟故鄉,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間,那里的鄉風民俗里,那里的質樸人心里,還保存著童年的露珠,其中就有父親傳下來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