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Arteducationisaniportantpartofindergartencuricuum,andcolorteaching,as thecorecontentofarteducation, can notonlyenich'sartisticexpresiveness,butalsopromotetheircognitive,thinkingandsensorydevelopment.Thispaper, basedoneducational theoryandteachingpractice experiene,explores theintegrationofolorinfivefields:sience,techology enginering,artand mathematics.Thepurposeistobreak theboundariesof traditionalteachingsubjectsandprovidechildren with richer color learning experience us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fields.
KeyWords:STEAMEducation;KindergartenArtEducation;ColorTeaching;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CreativityDevelopet
0 引言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們感知世界、發展認知能力和創造力的關鍵時期。在美術教育中,色彩作為最直觀、最豐富的藝術元素,具有極大的教育潛力[。STEAM教育理念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五大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教育,其本質是基于學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開發新課程的教育形態。這一理念與《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有一個共性特點,均強調通過跨學科的整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此理念為幼兒園美術色彩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打破了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讓幼兒在學習色彩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去探索和理解色彩的奧秘[2]。本文將聚焦于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義,探討如何將這五個學科領域與色彩教學有機融合,通過設計一系列富有創意和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色彩學習的興趣,提升其色彩感知能力、藝術表現力以及綜合素養。期望為幼兒園美術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和參考依據,推動幼兒園美術色彩教學邁向新的高度。
1借科學實驗,洞察色彩變化規律
科學領域的特點在于探索自然現象的規律,通過實驗和數據分析揭示背后的原理。立足STEAM框架,將色彩教學與科學相結合,旨在通過引入色彩混合實驗、光與色的關系等內容,助力幼兒以直觀、可驗證的方式,深入理解色彩混合、變色等原理,讓幼兒明白色彩背后的科學奧秘,提升對色彩現象的理性認知。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準備簡單且安全的實驗材料,如紅、黃、藍三原色的顏料、透明塑料杯、滴管、量杯等。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神奇的色彩混合”實驗。教師首先運用視覺刺激法呈現三原色標準色譜,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幼兒建立色彩與自然現象的關聯性表達,如“黃色像成熟的檸檬一樣明亮”“紅色像太陽一樣熱烈”“藍色像大海一樣深沉”。然后,進入實驗演示階段,教師手持雙格分區實驗杯(預設A/B混合區)進行標準化操作示范。教師使用定量滴管精確量取兩種原色各 3ml ,沿杯壁交替注入A/B區域,同步解說操作規范:“現在請小朋友們注意觀察老師如何控制溶液注入速度與角度。”隨后教師手持實驗杯進行渦旋混合操作,同步強調科學觀察指令:“請集中觀察A區顏色代碼與B區顏色代碼的接觸面變化哦,反應即將發生。”通過勻速旋轉杯體底座生成層流現象,引導幼兒觀測溶液從分層、滲透到完全融合的動態轉變過程(圖1)。
實驗過程中,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現象,如“紅色和黃色混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像橙子的顏色,比紅色淺,比黃色亮”。
對于光與色關系的探索,在陽光明媚的午后,正是開展光與色探索實驗的好時機。教師提前將三棱鏡固定在一個簡易且穩固的支架上,同時準備好較大尺寸的白色紙板,確保每個幼兒都能清晰地看到實驗現象。實驗開始,教師先向幼兒展示三棱鏡和白色紙板,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隨后邀請幼兒上臺,輕輕轉動固定好的三棱鏡,調整角度。此時,陽光透過三棱鏡,在白色紙板上投射出絢麗的七彩光帶,孩子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圖2)。
教師抓住時機,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引導幼兒認識這一奇妙現象:“小朋友們,你們看,白色的陽光就像一個大魔法口袋,里面裝著好多不同顏色的光寶寶。三棱鏡就像一個神奇的分離器,當陽光照到三棱鏡上,它就把這些光寶寶們分開啦,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像彩虹一樣漂亮的顏色。”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在上述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將實驗中的發現運用到美術創作中[3]。比如,在繪制一幅風景畫時,幼兒可以根據對光與色關系的理解,用明亮的色彩表現陽光照耀的地方,用較暗的色彩表現陰影部分,使畫面更具層次感和真實感。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科學知識與美術創作緊密結合,不僅能讓幼兒深入理解色彩背后的科學奧秘,還能提升他們的美術創作能力和對色彩現象的理性認知,真正實現色彩教學與科學領域的有機融合。
2憑科技手段,激發創意表達潛能
技術領域的各種數字化繪圖軟件、電子繪畫工具不斷涌現,它們具有豐富的色彩庫、便捷的調色功能以及多樣化的特效,將其引入色彩教學中,能夠突破傳統繪畫工具的限制,讓幼兒在科技輔助下更自由地表達內心的色彩創意。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兒童繪畫軟件。在教學時,先在大屏幕上展示軟件里琳瑯滿目的色彩庫,里面不僅有常見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基礎顏色,還有不同明度和飽和度的衍生色。教師可以和幼幾玩“色彩猜猜猜”游戲:教師描述一種顏色的感覺,如“像春天草地一樣的顏色”,讓幼兒在色彩庫中找出對應的綠色,找到后一起點擊,觀察顏色在屏幕上的顯示效果,再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顏色的感受,如“這個嫩綠色,感覺像剛冒頭的小草,充滿生機”。
介紹軟件調色功能時,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展示,比如把紅色變成粉紅色,告訴幼兒:“小朋友們,我們就像神奇的魔法師,現在讓紅色變得更可愛一些。”通過拉動明度、飽和度和色相的調節按鈕,讓幼兒直觀看到顏色的變化。
初次接觸繪畫軟件,幼兒們既好奇又有些迷茫。為了幫助他們快速上手,激發繪畫興趣,教師可以以“魔法繪畫之旅”為主題展開數字化繪畫啟蒙教學。在投影屏前,教師全程演示繪畫軟件操作流程:右手持電子筆輕觸屏幕,左手同步指示界面元素,每一步都配以有趣的教學語言,如:“看老師找到這個會眨眼的畫筆圖標,現在我們要用魔法咒語喚醒它—點擊!”隨著新建畫布界面的展開,教師解說:“這個白色畫布像不像等待施展魔法的雪地?”教師依次示范不同數字筆觸的視覺特性,通過對比演示形成認知框架。選取噴槍工具時,教師掌心懸停于數位板上方20厘米處,控制壓感筆進行動態演示:“小朋友們注意看老師的魔法手勢,當手臂抬得越高,噴出的顏色就越輕柔哦。”接著進入作品繪制示范環節,教師為幼兒示范如何繪制“水果樂園”。教師先用鉛筆工具勾勒輪廓,同時進行思維外化:“現在老師要變出蘋果的魔法形狀一先畫個圓圓的城堡,再給它戴上樹葉皇冠。”
在色彩應用環節,教師開啟分屏對比模式,左屏展示油畫棒筆觸特性,右手在右屏進行實景渲染:“注意看老師怎么用大紅色填充這個蘋果,就像給燈籠穿新衣,要順著弧形一筆筆涂抹。”當示范到噴槍特效時,教師調暗教室燈光,在數位板上快速滑動畫圓:“現在老師要召喚星空精靈一一深藍色是夜空的斗篷,白色噴點就是跳芭蕾的星星。”繪畫的同時同步用語言提示幼兒觀察重點:“看這些星星邊緣是不是像棉花糖一樣蓬松?這就是噴槍工具的神奇之處。” (圖3)
通過將科技工具與色彩教學有機融合,教師能夠引導幼兒突破傳統材料的物理限制,在虛實融合的創作空間中自由探索色彩關系的可能。當幼幾通過智能工具感知色彩濃淡的數學梯度,理解補色律動的美學規律時,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意表達潛力,助力其找到獨屬于自己的創意色彩語言。
3用創意拼裝,搭建多彩藝術空間

工程領域的系統性和實踐性為色彩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在STEAM框架下,將色彩教學與工程相結合旨在通過引入結構設計、模型拼裝等活動,滿足幼幾對動手操作的需求,幫助幼幾在實際構建和創作過程中理解色彩在空間結構中的應用,學會從整體規劃的角度運用色彩。
例如,教師準備好各種彩色的積木、樂高零件、泡沫板、塑料吸管、膠水等材料,開展“我的夢幻城堡”色彩游戲項目。第一步,教師播放充滿奇幻色彩的城堡動畫視頻,或是展示從童話書中精心挑選的城堡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城堡的主要組成部分及色彩搭配情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城堡中的色彩元素。第二步,組織幼兒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心目中多彩城堡的模樣,教師認真傾聽每個幼幾的想法,用簡單的繪畫在黑板上記錄下大家提到的關鍵色彩和城堡結構,幫助幼兒梳理思路,同時引導幼兒思考不同色彩組合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視覺效果。


第三步,教師拿出不同顏色的卡片和簡單的城堡輪廓卡片,讓幼兒們通過擺放這些卡片來設計城堡的色彩搭配。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比如城堡主體用什么顔色的卡片覆蓋會更好看,裝飾部分用哪些顏色的卡片更合適,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搭配。
第四步,在幼兒通過卡片完成色彩搭配設計后,幼兒們根據自己的搭配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顏色進行城堡的搭建。教師著重引導幼兒關注色彩的呈現與協調。在挑選彩色材料時,教師提醒幼兒回憶卡片搭配想要營造的氛圍,如溫馨的、夢幻的或是活潑的。搭建過程中,教師時刻留意幼兒對色彩的實際運用情況。若發現色彩對比過于強烈,導致視覺上產生不適感,比如城堡主體粉色與塔樓的綠色相鄰顯得過于刺眼,教師可以啟發幼兒在兩者之間加入過渡色,如黃色或橙色的裝飾元素,讓色彩過渡更自然。若色彩搭配過于單調,缺乏變化,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嘗試添加一些冷色調作為點綴,如藍色的窗戶、紫色的旗幟等,以增加色彩的層次感。
同時,教師積極引導幼兒從整體規劃角度把控色彩,提醒幼兒考慮不同區域色彩的主次關系。比如,城堡主體的色彩應占據主導地位,裝飾部分的色彩應起到輔助和襯托作用。當幼兒在搭建城墻和大門時,教師引導他們思考這兩個部分的色彩如何與城堡主體相呼應:是采用相似色來保持統一感,還是用對比色來突出重點?
如此一來,即可發揮工程領域的系統性與實踐性特點,助力幼兒將色彩學習從單純的感知與模仿,逐步發展到能夠從整體布局考量色彩的搭配與運用,學會在不同結構部分合理安排色彩,使色彩成為增強空間表現力和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元素。
4以媒介碰撞,拓寬色彩表現維度
藝術領域的特點在于個性化創作與情感表達,強調通過多樣的藝術形式來展現獨特的創造力[4。藝術領域有眾多的藝術流派和表現形式,色彩的象征意義和運用方式各異。立足STEAM框架,教師可以準備豐富多樣的藝術媒介,如顏料(水彩、丙烯、水粉)、油畫棒、彩紙、手指畫顏料、海綿印章、棉簽、廢舊物品(如飲料瓶、紙盒、樹葉)等。開展“色彩大冒險”教學活動。教師先向幼兒展示各種藝術媒介,讓他們觀察每種媒介的特點和質地,然后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
可以指導幼兒先用手指蘸取顏料在紙上印出各種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再用油畫棒進行添畫,將這些形狀變成有趣的圖案:紅色手指印畫成花朵,再用綠色油畫棒畫出葉子;或者用海綿印章蘸取彩色顏料印出圖案,如用藍色印章印出大海的波浪,然后用水彩進行暈染,讓畫面更加生動自然。在創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不同媒介的組合使用,感受不同媒介帶來的色彩效果差異。比如,將水彩和水粉混合使用,可以創造出獨特的色彩層次;用棉簽蘸取顏料繪制細節部分,與大面積的手指畫形成對比。
教師還可以開展趣味色彩小游戲,比如“色彩魔法變變變”。教師先在白板上用簡單圖形展示色彩混合的效果,如黃色和藍色混合變成綠色,紅色和白色混合變成粉色等。接著,讓幼兒親自在調色盤中嘗試混合不同顏色的顏料,觀察色彩的奇妙變化,感受色彩搭配帶來的驚喜。另外,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色彩故事卡片,卡片上畫著不同色彩構成的場景,如藍色的夜晚森林、橙色的溫暖午后等,給幼兒講述這些色彩背后的故事,激發他們對色彩的聯想和想象。
活動結束后,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向其他小伙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如自己使用了哪些藝術媒介,為什么選擇這些顏色,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等[5]。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可以拓寬自己的色彩視野,提高對色彩的感知和運用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5結語
基于STEA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美術色彩教學,能夠在傳統藝術教育的基礎上,為幼幾提供一個多維度學習和探索的空間,確保幼兒在感官體驗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創造性表達,促進其認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發展。在未來的教學中,幼兒教師應繼續探索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STEAM色彩教學方法,結合具體的教育情境,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策略,從而最大化地發揮色彩教育的多重功能,助力幼兒在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實現全面成長。
6參考文獻
[1]周曄煒.基于幼兒創造力培養的幼兒園美術色彩教學策略[].色彩,2024(2):157-159.
[2]李育珍.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兒美術活動教學設計[].亞太教育,2023(4):73-75.
[3]葉海蓉.多元融合:在美術活動中支持幼兒主動學習[].早期教育,2022(46):14-15.
[4]陸艷萍.淺談幼兒美術學習中STEAM的教育理念[J].讀寫算,2021(9):39-40.
[5]沙亞露.色彩是繪畫的靈魂:談幼兒美術“色彩啟蒙”教學的展開[J].名師在線,202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