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4年度省社科聯研究課題\"黨建聯建‘共富工坊'的邏輯建構與實踐進路研究”(2024N159);2023—2024年度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數字技術驅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限度與路徑研究——基于市‘數字社會'建設實踐的考察\"(23GHB26)。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25)06-0027-05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贝龠M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聚焦聚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切實做好“擴中提低\"工作。202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賦予重要示范改革任務,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堅決扛起為共同富裕先行探路的使命,多措并舉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其中,“共富工坊\"建設是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抓手。臨海市率先探索“共富工坊\"建設,依托黨建聯建機制,通過組織聯建、發展聯促、治理聯抓、服務聯享等舉措,實現送訂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的目標,促進了村民增收、村集體增益、企業增效,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為基、村企聯動、多方共贏的新路,形成了可推廣的“臨海經驗”。
一、黨建聯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的價值意蘊
(一)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鄉村共富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
一是夯實多元共治觀的理論基礎?!叭丝谝幠>薮蟮默F代化”要求鄉村共富實踐要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主動性?!肮哺还し弧苯ㄔO通過多方聯動共創共建,搭建了涵蓋政府、市場、村民多元主體的協同平臺,改變了一元主導的傳統治理模式,構建了多元共治場域,適應了“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治理現實。二是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求鄉村共富實踐要以人民幸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肮哺还し弧苯ㄔO將產業鏈合理延伸到農村,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低收人群體就業增收,推動實現“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人”,彰顯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一價值旨歸。三是彰顯公平正義的發展理念?!拔镔|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求鄉村共富實踐要關注村民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物質生活富裕并不是衡量現代化的唯一標準,精神生活富裕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民的價值實現路徑相對單一,“共富工坊\"建設通過下沉資金、人才等資源,賦予城鄉居民均等的發展機會,有利于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根本目標。
(二)回應鄉村共富實踐的現實需求
作為共同富裕先行和現代化先行的重要實踐模式,“共富工坊\"建設回應了鄉村共富實踐的時代吁求。
一是推動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的有益嘗試。“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共富工坊\"建設將產業鏈延伸到農村,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不僅以人才振興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更使得發展理念由“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二是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成功實踐。與傳統的分散經營方式不同,“共富工坊”建設注重黨建引領,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成功轉化為強村富民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通過黨建引領思想更新,引導村民形成脫貧致富的思想共識;通過黨建引領組織運行,統籌整合企業、村集體等組織資源;通過黨建引領資源下沉,科學配置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發展資源。三是形成共同富?!暗胤綐颖尽钡默F實需求。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各地市積極探索建設“共富工坊”,打造出一批產業基礎堅實、發展模式優越、共富效應顯著的工坊,整合來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電商直播式、農旅融合式、品牌帶動式、產業賦能式等多種工坊模式,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從而以點帶面進行推廣。四是助推“數字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抓手。農村電商作為數字經濟在農村領域的重要體現,已成為借助數字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肮哺还し籠"建設為農村電商搭建了發展平臺,通過豐富消費場景、提高供應鏈效率、加強個性化服務,培育村播電商等農業農村新業態;通過規范電商發展細則,營造良好的網絡營商環境
二、黨建聯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的運行機理
政府、市場、村民等主體基于共同的發展目標協同參與鄉村建設,通過黨建聯建、行動協同、權責保障等機制的綜合作用,組建起服務于鄉村共富的“共富工坊”,并形成獨具“臨海特色”的黨建引領鄉村共富模式。
(一)聯建機制:黨建聯建一組織引領一融合互構
基層黨組織是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要充分發揮黨建對工坊工作的政治引領作用。臨海市通過構建“黨建聯建一組織引領一融合互構”協同機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成功轉化為強村富民的競爭優勢、發展優勢。一是推動黨建聯建。以“共富工坊\"示范村、行業龍頭企業黨組織為核心,構建了“區域統籌、產業融合、資源共享”的黨建聯建機制。通過村企協作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形成互利共贏的黨建協作區;日常定期召開黨建聯建聯席會議,研究工坊運行情況,協商解決工坊重要事項,健全片區內資源共享、協同生產機制,做好資源和力量調度。二是深化黨組織引領。發揮村企黨組織在場地租用、招工用工、日常管理等方面優勢,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共富優勢;結合村“兩委”會議、主題黨日活動等,定期會商研判工坊情況,實時解決工坊建設運行的具體問題,并將黨組織引領“共富工坊\"建設作為基層黨組織星級評定的重要指標。三是加強黨員幫扶。以“鎮一村一企\"三級黨員為核心組建工坊幫扶團,協同做好工坊建設運營、技能指導、政策宣傳、糾紛調解、事項代辦等工作;通過\"黨建 + ”賦能直播帶貨,推動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和直播帶貨深度融合;積極摸排吸納殘疾人、低保戶等特殊群體入坊就業,實現上門送貨一收貨一結算“一條龍”服務。
(二)協同機制:頂層設計一主體共建一數智協同
鄉村共富不是單一主體的行動,而是多元主體協同的結果,因此,黨建聯建下的鄉村共富模式必然是以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聯建共建、通力協作為行動邏輯3。臨海市通過構建\"頂層設計一主體共建一數智協同\"協同機制,強化了鄉村共富領域的頂層設計,找到了鄉村治理語境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一是頂層設計規劃先行。臨海市精準摸排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企業布局、人力資源等要素,統籌轄區工坊定位和承接產業類別,以山區鎮為重點,繪制工坊\"點位分布圖”;推進建設一批來料加工式、品牌帶動式、農旅融合式、電商直播式、產業賦能式、定向招工式工坊,實現“特色產業進鄉村、村民家門口就業”。二是運行主體高效運轉。臨海市加強組織共建,強化縣鄉黨委統籌協調功能;建立運營管理公司、經濟合作聯社等經營主體,負責人員管理、訂單生產和運行維護等工作;加強服務供給,搭建\"縣級中心 + 鄉鎮站點 + 村社服務點”三級服務平臺,提供項目引進、社會保障等全鏈條支撐服務;加強隊伍建設,聚焦出貨質量把關、村民結對幫扶等日常事務,培養有技術、善經營、懂管理的星級工坊經紀人。三是數字平臺智能管理。臨海市“共富工坊\"加強數字化應用,從“服務、管理、信息、效益\"四個維度,建成集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等數據于一體的信息實時共享系統;開發數字駕駛艙,搭建智能監測管理系統大屏,以數據信息的實時顯示實現一屏掌控的高效管理;通過線上通知、線下宣傳的形式,引導企業、經紀人、村民等群體加強數字化場景應用。
(三)保障機制:政策整合—資源增能—組團服務
臨海市打造的“共富工坊\"通過構建“政策整合一資源增能一組團服務\"保障機制,讓資源要素更多服務鄉村振興,實現對基層治理主體的賦能增權,進而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專項配套”激發驅動力。臨海市構建了政策協調化解機制,對政策問題進行梳理,形成清單后提交領導小組研究解決,以消除政策理解誤區;完善財稅金融保障,制定財政獎補政策細則,強化稅收優惠落實力度;編制發放《“共富工坊\"政策手冊》,借助新媒體宣傳政策內容;建立政策實施動態反饋機制,及時掌握政策實施效果,結合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更新政策。二是“銀企互動\"提升凝聚力?!肮哺还し弧迸c金融機構開展黨建結對戰略合作,銀行為工坊量身定制金融保險產品,增強工坊的風險抵御能力;金融機構選派黨員擔任“共富工坊金融特派員”,綜合評估工坊發展現狀、前景規劃、經濟效益等情況,對工坊開展評級授信工作,精準把握工坊的金融需求。三是“組團服務\"強化保障力。臨海市組建由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組成的“三師服務團”,引導各行業黨組織發揮職能作用,為工坊提供法律護企維權、法治體檢、財務診斷等專業指導,解答工資支付、工傷認定、稅費減免等問題,協助工坊化解風險、穩定經營;開通婦女維權“綠色通道”,成立“共富工坊\"婦女聯合會,組建婦建指導員、共富聯絡人隊伍,動員發展留守婦女、困難婦女加入隊伍,以實際舉措助力巾幗共富。
三、黨建聯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的有益啟示
(一)黨政引導是重要保障
共同富?!把a短板\"不能僅僅依賴外部資金“輸血”,更需要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政府推動的項目工程不是對原有產業的替代,而是在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基礎上,通過合理引導,賦能參與主體,形成可持續的長效機制。在建設“共富工坊”的過程中,臨海市政府沒有大包大攬,而是保留了傳統來料加工行業中的經紀人,使其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借助數字平臺,通過數據驅動智能決策,對“共富工坊\"參與主體進行科學指導、精準幫扶和有效賦能。
(二)村企聯建是有效方式
在\"共同富?!钡缆飞?,農村地區需立足自身資源優勢,運用市場化手段有效補齊自身發展短板,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產村融合,增強企業帶動就業的能力?!肮哺还し弧?/p>
建設通過整合企業、村集體等組織資源,科學配置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發展資源,通過村企聯建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通過建立運營管理公司、經濟合作聯社等經營主體,全面統籌工坊經營、企業對接、農戶管理等環節;通過企業承擔專業的維護、運營工作,有效避免了資源錯配問題。
(三)促進就業是根本目標
欠發達地區補短板的關鍵在于“提低”,要堅持充分就業、就業優先,著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首先,“提低\"要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資本投資?!肮哺还し籠"通過對農戶進行專技培訓,確保其具備基本的勞動技能,拓寬了低收人群體就業增收渠道,讓更多低收入者不斷向中等收入群體靠攏。其次,“提低\"需要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條件?!肮哺还し弧苯柚し黄脚_,實現送訂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再次,“提低\"需要資源保障作為基礎?!肮哺还し弧蓖ㄟ^統籌村干部、能人、返鄉大學生等人力資源,組建了專業的工坊經紀人隊伍;通過\"銀企互動\"等方式注入資金活水;通過組建“三師服務團”婦女聯合會等方式維護低收入群體的合法權益。
(四)農村電商是動力引擎
電商興產業,產業促共富。自從2013年實施“電商進萬村工程”以來,省農村電商發展迅猛,已成為數字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首先,農村電商為破解工坊農產品銷售難提供了新路徑。通過搭建電商平臺,促進了農產品生產端和銷售端的有效銜接,實現了傳統農產品銷售路徑的重構和空間再造。其次,為加強工坊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新渠道。農村電商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將豐富的鄉土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年輕人返鄉創業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工坊建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再次,為創新工坊發展模式提供了新動能。平臺電商、直播電商、淘寶村等新業態的發展,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的要素集聚、產業集聚,激活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鄉村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內生動力。
四、黨建聯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效能提升的實踐進路
為進一步發揮“共富工坊\"建設在推進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中的作用,要進一步優化黨建聯建方式,構建黨建統領、整體聯動的組織體系;匯聚黨建聯建合力,構建市場運作、高效有序的運行體系;健全黨建聯建機制,構建綜合集成、直達快享的保障體系;強化黨建聯建功能,構建數字賦能、多跨協同的數智體系。
(一)優化黨建聯建方式,構建黨建統領、整體聯動的組織體系
黨建聯建“共富工坊\"建設是以黨建促進鄉村共富的重要舉措。因此,要以黨建統領為“底色”,打造“強基工坊”。一是以黨建為紐帶推動組織有效聯建。以產業為核心,吸納優勢產業的龍頭企業,開展企業聯建;聯合財政局、經信局等職能部門以及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部門聯建;按照行業相近、區位相鄰等原則,引導鼓勵企業黨組織以單個或者產業鏈形式,與設有“共富工坊\"的村黨組織結對開展村企聯建。二是選好帶頭人聚合發展力量。應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分片包聯“共富工坊\"機制,確保所有鎮街包聯全覆蓋;建立“三個一\"聯系制度,明確一名鎮街領導、一名駐村干部、一名村“兩委\"委員聯系一個“共富工坊”,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科技指導員、下派掛職選調生的作用,統籌用好聯建單位黨員干部、下沉人員,聚合聯建力量。三是因地制宜推行多種聯建方式。立足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剩余勞動力等實際,按照“質量為先,兼顧數量”原則,量身打造不同類型的工坊;統籌轄區工坊定位和承接產業類別,按照“務實管用、自主自愿、互惠共贏”原則,因地制宜推行龍頭帶頭型、產業鏈接型、飛地抱團型等聯建模式。
(二)匯聚黨建聯建合力,構建市場運作、高效有序的運行體系
“共富工坊\"建設的關鍵在于主體共建,因此,要以擴中提低為成色,打造“發展之坊”。一是推動工坊產業化。聚焦鄉村產業結構,按照“一鄉一品牌、一村一特色\"要求,挖掘本地特色產業,建成“農旅融合式”“產業賦能式\"等主題工坊,以品牌化帶動產業化;培育發展電商、直播等鄉村新業態,讓“共富工坊\"搭上“數字快車”,共享“直播經濟紅利”。二是推動運營主體多元化。梳理本地資源、供給需求、政策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形成“四張清單”,推動供需兩端精準對接;市區依托國有企業建立運營管理公司,鎮街探索建立經濟合作聯社等經營主體,搭建“合作社 + 企業 + 農戶”運營平臺;完善工坊管理運營機制、多方主體收益分配機制等,確保工坊實體化運行。三是推動農民現代化。應將“共富工坊”作為“新農民”孵化基地,向農廣校、職業院校等單位尋求技術支持,以農村黨員、青年農民、農村創客為重點,培育一大批有現代化思維和產業技能的“新農民\"4
(三)健全黨建聯建機制,構建綜合集成、直達快享的保障體系
政策是“共富工坊”建設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以為民服務為“本色”,打造“助民工坊”。一是健全農民權益保障機制。建立黨員“一對一”“一對多\"聯系服務機制,動態掌握農民的生產技能、就業狀況、健康情況等,精準對接用工需求;針對合法權益保護、商業信息保護等糾紛多發領域,開展普法宣傳,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設置“共富工坊安全月”,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宣傳,強化各主體的安全生產意識。二是健全資金扶持機制。加大地方財政扶持力度,保障工坊建設、場地租賃、設備購置、標準化生產等順利進行,同時制定獎補政策細則,加大稅收優惠力度;通過企企、銀企、社企“紅色互動”,鼓勵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為“共富工坊\"提供優惠貸款、政策性融資擔保、商業保險等服務。三是健全人才培養機制。通過開展技術、法律、電商等方面的培訓,全方位提升工坊經紀人綜合素質;鼓勵村干部、返鄉大學生、能人等群體參加工坊經紀人培訓,推動工坊經紀人隊伍向高學歷、年輕化趨勢發展;依托鄉村振興學院、技能培訓學校、家門口創業圈等平臺,加大對農戶的技能培訓,壯大農村人才隊伍。
(四)強化黨建聯建功能,構建數字賦能、多跨協同的數智體系
數字平臺是“共富工坊\"建設高效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以智慧賦能為“亮色”,打造“數字工坊”。一是以數據共享為基礎,保障數據精準和安全。以“浙政釘”“浙里辦”為載體,推動黨建聯建核心數據歸集,以線上線下交互聯動強化數據整合、資源鏈接;通過黨建聯建打破區域、領域壁壘,帶動多方主體實現數據共享、信息共通、場景共融;安排專業人員進行信息安全維護,全面排查關鍵環節的數據風險點,確保數據不丟失、不泄露。二是以需求梳理為基礎,推動政企村戶精準對接。動態展示訂單、供貨、加工、產值等關鍵數據,實現運行狀態透明化、訂單管理動態化、物流運輸智能化;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推動企業訂單、勞務資源精準匹配。三是以共富指數為出發點,深化數據評價結果應用。按照三大維度(發展度、共享度、可持續度)六大指標(工坊規劃發展、企業工坊供需、數據平臺支撐、運行管理服務、專項政策扶持、工坊標準認定)進一步量化“共富工坊\"評價指標,并將其納入對鎮街的工作考核體系,綜合用于政府激勵、工坊星級評定、農工評價、資金獎勵補助等方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1).
[2]王琳.黨建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核心要義、內生邏輯與實踐策略[J].甘肅社會科學,2022(5).
[3] 魏濤.黨建聯建:統合治理視角下的基層治理效能提升路徑——以S省為例[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3(3).
[4]黃承偉.論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及理論議題[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6).
責任編輯: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