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25)06-0018-04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獻,不僅深刻揭示了階級斗爭的歷史必然性,更鮮明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實現團結統一的重要意義。團結統一不僅是無產階級政黨戰略思想的核心,更是實現工人階級解放和革命勝利的基礎保障。從階級斗爭的歷史規律到工業化進程中的技術變革,團結統一始終是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內在要求。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無產階級政黨要在解放斗爭中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就必須在政治、思想和組織上保持高度的團結統一。新時代背景下,重新考察《宣言》中關于無產階級政黨團結統一思想的核心要義及現實啟示,不僅有助于推動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更為促進社會公正與進步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和現實指引。
一、《宣言》中無產階級政黨團結統一思想的核心要義
《宣言》深刻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實現團結統一的根本原則與方法策略,即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在革命實踐中實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同時,《宣言》明確提出無產階級政黨應采取以政黨聯合促進階級聯合的團結方針,最終實現解放全人類、建立“自由人聯合體\"的價值使命。
(一)根本原則: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核心領導地位
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核心領導地位,不僅是確保革命成功的根本保障,更是實現社會制度根本變革和全人類解放的必由之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40無產階級的革命領導地位并非主觀賦予,而是資本主義矛盾的客觀發展和階級斗爭歷史演進的必然結果。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使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日益嚴重,從而將廣大無產階級推向與資產階級直接對抗的歷史舞臺。作為無產階級的政治代表,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肩負起“先鋒隊”的使命,牢牢掌握領導權,將原本分散、碎片化的階級力量整合為統一的革命力量,確保革命目標不被其他利益集團所干擾或歪曲。一旦無產階級政黨喪失革命的領導權,就會消解革命的徹底性和革命目標的純粹性,必然導致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邊緣化與社會變革目標的模糊化,最終使革命流于形式。無產階級政黨必須通過不斷強化自身的領導地位,始終保持革命的方向性與純粹性,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走向解放和公正的社會。
(二)方法策略: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
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既需要堅持革命的基本原則,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革命策略,才能有效調動和團結革命力量,以達成革命目標。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實踐必須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統一。原則性是無產階級政黨保持革命正確方向的核心。“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410,無產階級政黨應始終站穩無產階級立場,捍衛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革命的徹底性,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階級妥協,堅持推動社會根本變革。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在革命實踐中,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根據階級斗爭的形勢變化,科學分析敵我力量對比,靈活變通地調整革命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歷史條件。在這一過程中,無產階級政黨不僅要堅守自身的階級立場和革命目標,還需善于運用各種革命資源,適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和社會力量,形成廣泛的革命聯盟,抓住有利的歷史時機推進革命進程。原則性為革命提供了正確的發展方向,而靈活性則賦予革命實踐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歷史條件的能力,二者統一于推動社會根本變革的實踐過程,是確保革命勝利不可或缺的辯證法則。
(三)團結方針:以政黨聯合促進階級聯合
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在革命過程中要通過建立統一戰線來促進不同階級力量聯合的重要理念,其核心在于通過政黨聯合推動廣泛的階級聯合,從而有效地集中力量、凝聚共識,推動社會革命。無產階級政黨不僅需要爭取工人階級內部的其他政治組織和政黨,還需要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聯合中間階層甚至是資產階級政黨。首先,無產階級政黨與其他工人政治組織的合作關系,是建立在共同的階級利益和反抗資產階級剝削的基礎之上的。誠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3其次,代表中間階層的政黨是無產階級政黨聯合的重要力量。中間階層通常指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高于無產階級,但也受到資產階級壓迫的群體。中間階層政黨在特定歷史階段往往具有反對資產階級剝削的革命傾向,其反抗行動使之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可能的同盟力量。再次,在特定歷史時期,資產階級政黨也能成為無產階級政黨聯合的力量。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德國,只要資產階級采取革命的行動,共產黨就同它一起去反對專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資產階級\"434。資產階級政黨雖然本質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但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也會提出與無產階級相契合的革命目標,無產階級政黨可以審時度勢與之建立階段性聯盟。
(四)價值使命:解放全人類、建立“自由人聯合體”
無產階級政黨的奮斗目標,超越了國家、民族和宗教的狹隘局限,致力于全人類的解放與共同發展。恩格斯提出:“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2J87這一深刻論斷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不僅要解救某一國家或某一民族的人民,而且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為實現這一崇高目標,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胸懷世界,通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國際間的合作,在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基于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全球社會秩序。換言之,無產階級政黨的終極理想是建立“自由人聯合體”。在這一消除階級壓迫、民族沖突和社會不平等的社會形態中,社會的基礎將不再是對某一階級或集團利益的保護,而是每個人都可以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壓迫或剝削,在全社會的協作與支持中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平等,并且在平等自由的基礎上追求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宣言》中無產階級政黨團結統一思想的現實啟示
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以深刻的歷史洞察力和現實關懷,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團結統一的思想綱領。進入新時代,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全球性挑戰,這一思想依然具有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構建通力合作、團結和諧的新型政黨關系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貫徹了無產階級政黨思想中團結統一、合作共贏的基本精神,開創了“領導核心一參政力量\"有機統一的政治實踐新范式。這一政黨制度不僅鞏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更創新性地形成了黨際之間的協商合作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實現政治團結和統一,從而有效保障國家的政治穩定與社會發展,充分展現出團結合作的巨大實踐效能。
其一,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黨通過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統一全黨意志,避免了政策碎片化和利益集團化,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穩步前進。社會改革若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協調和統一領導,將導致改革措施碎片化,引發政策沖突與內耗。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對各類政策進行統籌協調,使各項改革措施始終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不同地區、部門在改革過程中往往會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中國共產黨要通過建立科學高效的協調機制,有效統籌各地區各部門的利益訴求,化解利益沖突,遏制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本位主義,為深化改革夯實政治基礎。
其二,構建通力合作、團結和諧的新型政黨關系。隨著經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階層結構的演變促使新興階層如民營經濟主體、科技創新群體等迅速崛起,社會利益格局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在此背景下,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廣泛凝聚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政治智慧,有效整合多元政治力量。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在廣泛共識的基礎上,既保持各自組織的獨立性,又深化多黨合作,形成了通力合作、團結和諧的新型政黨關系,推動社會各階層和各政治力量的有序互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現實條件。
(二)推進自我革命,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情感聯系和信任紐帶
《宣言》強調:“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413。這一論斷深刻揭示出無產階級政黨作為最具革命性的政治力量,在社會發展中所承擔的重要使命。為了始終保持其先進性和純潔性,引領時代進步,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敢于直面自身問題,推進自我革命,始終與人民保持深厚的情感聯系和信任紐帶,從而確保黨在歷史洪流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人民不斷前行。
其一,積極推進自我革命。無產階級政黨能夠獲得群眾的長久支持,關鍵在于不斷清除內部障礙,始終保持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如果黨內存在腐敗現象,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泛濫,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感也會逐步瓦解,不僅會損害黨的形象,更會動搖其執政基礎。“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使黨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3]。因此,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持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通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力戒政策執行中的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確保各項政策真正落實到基層、惠及人民,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與認同感。
其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無產階級政黨的力量根植于人民,只有與人民保持緊密聯系,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獲得群眾廣泛的信任和支持。當黨的決策和政策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契合,必然能夠贏得人民的自發支持與積極配合,黨的動員力、組織力、執行力等也會得以增強。反之,如果脫離人民群眾,不了解人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黨的決策部署必將遭遇執行梗阻,導致內外行動的割裂。黨的自我革命與群眾路線的有機結合,既夯實了黨群血肉聯系,又強化了無產階級政黨引領社會變革的領導力,使無產階級政黨在實踐中保持行動上高度統一與協調,是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前進的根本保障。
(三)凝聚思想共識,弘揚團結統一、同心共進的精神品格
無產階級政黨實現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既是指導革命實踐的重要指南,也是凝聚社會各階層共識的根本行動綱領,其精髓要義在于以思想共識化解分歧、消除隔閡,匯聚全社會的奮進合力,使得黨的決策和戰略能夠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執行力,避免了因思想分歧而導致的動搖和混亂
其一,凝聚全社會的思想共識。思想共識猶如精神錨點,使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在面對不確定因素時,依然能夠錨定清晰的發展方向。在復雜治理環境下,無產階級政黨面臨著經濟發展壓力、社會矛盾調解和國際力量對抗等多重挑戰,唯有通過高度統一的思想動員,才能增強政黨在危急時刻的凝聚力與戰斗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努力,都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415無產階級政黨必須以思想建設為引領,通過加強理論武裝和價值認同,鍛造政黨在危機應對中的政治定力與組織動能,確保黨員干部群眾在復雜環境下始終保持戰略清醒、信念堅定和行動協同。
其二,弘揚團結統一、同心共進的精神品格。這一精神品格集中體現出無產階級政黨的集體智慧、革命意志和歷史擔當,通過強化理論武裝、完善組織體系、密切黨群關系、創新宣傳教育等多種途徑,無產階級政黨的精神品格不斷得到傳承弘揚,推動全社會形成廣泛的思想共識。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團結統一、同心共進的精神品格凝聚奮進力量,從農村改革到工業化建設,從科技創新到脫貧攻堅,黨始終將其貫穿各項戰略決策與實踐活動。正是依靠這種精神力量,黨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無產階級政黨傳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創造輝煌。
(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國際秩序
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呼呼無產階級政黨應當通過建立國際性組織,推動全球革命,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縱深發展的新時代,《宣言》所昭示的團結統一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契合。
其一,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團結統一思想的時代實踐,深刻回應了全球化進程中和平發展、環境保護等全球性挑戰,彰顯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國際擔當。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使命,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全球互聯互通,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維護國際和平穩定;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等,這些務實舉措為世界各國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共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對人類共同利益的深刻把握,也是實現全人類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更是全球社會主義事業在新時代的重要發展。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引領國際社會邁向更加公平、可持續的未來。
其二,在全球化與多極化深入發展的當下,無產階級政黨作為全球進步力量的引領者,推動建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國際秩的維度。因此,無產階級政黨團結統一思想不僅體現在無產階級政黨制度建設、群眾動員能力提升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更熔鑄在全球治理理念之中,深刻地影響著國際治理格局。在國際局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突出、世界面臨重新陷人分裂甚至對抗風險的當下,繼承和發展《宣言》中的團結統一精神,既是無產階級政黨不斷發展、自我提升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全球秩序重塑與建設和平、公正、包容世界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12月18日)[N].人民日報,2018-12-19(2).
[4]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周玉婷兼職編輯:譚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