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吉林省行政學院)院校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吉林省村落變遷研究\"(2024LL30)。
作者簡介:,社會學教研部講師(吉林 長春1300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25)06-0090-04
勞模精神以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為核心。它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千年積淀,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勞動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中得以升華。在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當代青年學生正日益受到精致利己主義的影響。這種觀念主要表現為過分強調勞動及其教育的評價性和工具性作用,導致青年學生在勞動實踐和接受勞動教育時出現認知與行動脫節、言辭與行為不一致的情況,甚至可能在勞動中進行虛假作秀,難以真正體悟勞動創造價值的意義。因此,需要以弘揚勞模精神為主旨,面向廣大青年學生深人開展勞動教育,培育青年學生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勞動觀念。
一、深刻把握勞模精神的內涵特質與時代價值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用“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24個字集中詮釋了勞動精神的內涵要旨。準確把握勞模精神的內涵特質與時代價值,是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中始終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始終能夠以正確的勞動觀和積極的態度面對社會生活的重要前提
(一)勞模精神以“勞動”為實踐目的
勞動是創造物質精神財富的實踐活動,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鑰匙。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天性。在馬克思看來,現實的個人從事勞動并進行生產作為全部歷史的第一前提,是他成為自然的人、社會的人、歷史的人、有意識的人必不可少的要素。正如恩格斯所言:“勞動創造了人本身。”[2J550勞動是利己性和利他性、目的性和手段性的統一。勞動模范之所以成為廣大勞動人民的杰出代表,是因為他們始終堅守著內在的高尚道德標準,彰顯出純粹的善良。他們超越了對外在物質的渴求,保持著精神上的高貴與最初的本心。勞動模范愛崗敬業的責任感、爭創一流的不懈進取精神、艱苦奮斗的堅韌不拔意志、勇于創新的探索激情、淡泊名利的人生豁達態度以及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皆源于此。
(二)勞模精神具有價值引領屬性
“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表彰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勞動者創造勞動價值的肯定與尊重。當勞動模范個體中自然形成且共有的勞動態度、情感、習慣和心理狀態,經由制度化、規模化的勞動模范組織評選,被凝練成“勞模精神”,并進一步融入社會生活時,原本質樸的個體勞動情感實際上經歷了抽象的升華。這種升華自然而然地具備了價值引導的特質。社會心理學認為,人對榜樣的觀察學習過程是提升個人思想境界和改善自身行為的過程。勞動模范在生產實踐中展現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職業品質,便是生動的例證。勞動模范的高尚品格與先進事跡,讓“勞模精神”這一概念自誕生之初就具備了引領社會價值風向的特質與作用。
(三)勞模精神是時代價值的標志性旗幟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勞模精神在傳承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強調的團結一致、埋頭苦干,到改革開放后的開拓創新、巧干實干,再到新時代以來強調的創新創造、精益求精],勞模精神始終契合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時至今日,勞模精神已經成為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學習和踐行的重要精神風范。在“兩個大局\"的時代背景下,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砥礪奮進,離不開勞模精神的鼓舞激勵;在風高浪急的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的周邊環境等重大風險挑戰中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則需要勞模精神凝聚人心。勞模精神正激勵著每個崗位上的勞動者精益進取、發揮創造力,開創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未來。與此同時,勞模精神也是激勵廣大青年學生逐夢新時代的強大動力,在勞模精神的時代感召下,青年學生奮發圖強、胸懷坦蕩,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政通人和。
二、弘揚勞模精神面臨的困境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勞模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勞動倫理智慧,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然而,現今在青年群體中盛行的精致利己主義,正憑借其隱秘的工具理性邏輯、功利化的價值取向和偽裝的行為模式,侵蝕著勞模精神的核心要義,引發了新時代勞動教育領域的深刻矛盾。這種矛盾不僅體現青年學生在勞動意義認知上的偏差,更折射出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與精神文明建設之間存在的結構性張力。精致利己主義是指一種憑借高情商、高智商和極強的適應能力,巧妙掩飾利己本質,美化逐利行為,通過塑造溫良恭儉、無私奉獻的“人設”來迎合社會規則,獲取規則認同,進而謀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傾向。那些在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競爭壓力不斷加劇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學生,受“唯分數論\"教育體系影響和西方個人主義思潮的侵蝕,加之社會輿論對“利益至上”觀念的公然宣揚,可能會陷入精致利已主義的工具理性陷阱,將錯誤的理論誤認為是“生存的法則”
精致利己主義反映了青年學生對當前“內卷化”社會的現實應對。在眾多青年學生看來,處于“弱肉強食”和“階層固化\"的社會環境中,個人的上升通道和改變命運的機遇似乎受到了限制。在同輩競爭如此激烈的情形下,爭強好勝似乎成了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深入理解并掌握規則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同時,利用規則漏洞并以利益為導向的行為雖然表面上看似合理,實際上暴露了青年學生思辨能力的不足,他們迫切需要用“成功\"來證明自己。青年學生在校期間,受限于單一的學習環境,容易陷入信息繭房,對現實社會和個人行為模式的了解有限。在朋輩效應的影響下,他們往往欣然接受看似正確的“階層跨越\"捷徑,缺乏對未來工作與生活驅動力的洞察,以及對內心真正需求的警覺,未曾深人思考勞動創造價值的深遠意義。同時,精致利己主義在將青年學生塑造為“規則順民”的同時,也抹殺了他們的創造性,潛移默化地使青年學生不再相信“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削弱了他們對勞動的熱情,抑制了他們的創造潛能,最終會導致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活力逐漸減弱。
三、以勞模精神塑造青年學生勞動觀的實踐路徑
勞模精神內含著高尚品行與優秀素養,是新時代人們學習和踐行的重要精神風范,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精致利己主義在精心的偽裝下向廣大青年學生傳播的錯誤觀念與導向,具有極高的迷惑性和欺騙性,對青年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與養成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此,要順應青年學生觀念轉變所呈現出的差異性和階段性特征,深入講述勞模的先進事跡,增強勞模精神的情感影響力,建立健全并深人實施勞動教育的配套機制,確保在面向廣大青年學生開展的勞動教育活動中,勞模精神的宣傳和弘揚能夠得到具體而細致的落實。
(一)講好勞模先進事跡,打造勞模精神輻射源
講好勞模先進事跡,重點是在價值上有啟發性,道理上有說服力,情感上有感染力,能夠把勞模先進事跡所凝結的勞模精神帶人青年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勞模先進事跡的展現需緊密貼合勞模精神的深遠內涵,敘述方式應與青年學生的喜好相契合,傳播手段要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多樣化媒介,追求創新與多樣性。深人挖掘勞模事跡及其體現的高尚品質,生動描繪勞模的人物形象及其內心世界
首先,讓豐富鮮活的人物形象走近青年學生。一方面,要圍繞勞模先進事跡中的“典型案例”,以勞動教育為主題,以廣大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接受方式和渠道,精準面向這一受眾群體講授勞模先進事跡,生動傳播求真務實、精益求精、誠實勞動的精神風尚。與此同時,要加強勞模先進事跡宣傳的內容管理,為青年學生勞動觀的型塑提供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對網上非正向言論特別是惡意抹黑勞模先進事跡的言論要及時監控、有力回擊。另一方面,要注意喚起青年學生對勞模先進事跡的共鳴。應采用大眾化的、通俗易懂的語言,真實還原旁模先進事跡的細節,引發學生在聆聽與思考中共情,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勞模精神的內涵,體驗勞模真實而生動的人生故事,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再到價值認同的飛躍,從而讓廣大青年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和向勞模學習實踐中把勞模精神內化于心。
其次,用平凡而偉大的事跡感染青年學生。勞動模范代表了那些勤勉工作、忠于職守的勞動者,他們并非虛構的角色,不是追求虛榮的流量明星,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殿堂雕像,是最值得被人民所銘記,被歷史所銘記的。在勞模事跡的講述中要突出旁模精神寓偉大于平凡的感染力。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于凱,全心全意地總結服務經驗,數十年的駕駛生涯中,從未遭遇過投訴,傳遞著堅定不移的愛崗敬業精神;壁畫修復師李云鶴扎根敦煌,從青春年少直至年逾九十,始終堅守在天衣飛揚的歷史長河中,傳承著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精神。面向青年學生講述勞模事跡應力求引人入勝、立意深遠。要從生活化的場景和對話中展示勞動模范成長的心路歷程,激發青年學生主動感受勞動模范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真摯的情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助力其成長成才。
再次,以創新生動的氛圍吸引青年學生。為了加強對勞模精神的宣傳和弘揚,并塑造青年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需要順應當前輿論傳播的新趨勢,結合青年學生的信息接收習慣,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從而營造一個符合時代特征和要求的勞動教育環境。可靈活使用話劇、音樂劇、沉浸式演出等方式,融合人、景、物、光、色、聲等多種感官刺激元素,全方位、立體化打造公益性勞模文化產品,在各大城市的高校進行巡演,以品牌效應吸引廣大青年學生關注。在“引流”方案上,可結合社會熱點聚焦宣傳主題,或以“國民度”高的“正能量\"社會公眾人物參與宣傳,增加青年學生群體的關注度。此外,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校園條幅、青年大學習、勞動模范講勞動教育課、主題短視頻拍攝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增加勞模精神在青年學生校園生活中的“出鏡率”,增加青年學生對勞模精神近距離感知與體悟的契機。營造勞動光榮的校園風氣,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和做事風格,整合調動各類社會資源以宣傳弘揚勞模精神,為塑造青年學生勞動觀搭橋筑基。
(二)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配套性體制機制
首先,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勞動教育體制。提高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遵循勞動觀和價值觀教育規律及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通過建立健全大中小一體化的勞動教育體系,讓勞動教育貫穿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使青年學生在成長成才的不同階段都能夠直觀深刻體悟勞動的意義和榜樣的力量。與此同時,依托教育體制改革的系統性縱深推進,建立并完善深人開展勞動教育的配套體制機制,從源頭上解決學生考評選拔機制中的過度競爭問題,處理好基礎教育階段優質稀缺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問題,避免過度“內卷”的學習生活環境成為滋生青年學生精致利己主義的土壤與溫床。深人推進學校勞動教育的育人模式、授課形式與管理組織體制改革,設置科學的結果導向評價體系,避免勞動教育形式化考評,將基于青年學生真實參與勞動實踐過程、勞動教育所期望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作為考評檢驗的主要內容,以結果為導向促使勞動教育過程更加深人扎實,進而真正讓勞動成為青年學生學習生活的常態化組成部分。
其次,推進勞模精神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創新。高校教師及輔導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態,明確開展勞動教育、弘揚勞模精神對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以身作則,全身心投人教育教學工作,帶頭踐行勞模精神,為青年學生樹立榜樣。思政課教師隊伍必須堅守思政課堂這一主流價值觀教育陣地,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教學內容深人闡釋勞模精神,糾正錯誤的認知導向,引導青年學生明辨是非。在“有理講理”的過程中,消除受精致利己主義影響的青年學生對勞動實踐和勞模精神的誤解。必須緊密圍繞勞動教育,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學習勞模、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培育一個創新、踏實、質樸的校園文化生態。在組織和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時,應極力避免流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宣傳與做法。要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安排,激勵青年學生親身參與勞作、揮灑汗水,進而接受鍛煉、磨練意志。
如此,廣大青年學生才能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真正將勞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結語
新時代,青年學生肩負著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將勞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勞模為榜樣,在勞動中錘煉意志、增長才干、實現價值,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學習和生活中,青年學生應積極踐行勞模精神,不斷追求卓越。通過參與各類實踐活動,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唯有讓旁模精神深深扎根于青年學生的心里,才能培育出具有堅定勞動信仰、卓越勞動技能和高尚勞動情懷的新時代建設者。在勞模精神的滋養下,青年學生能夠以昂揚的姿態、飽滿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磅礴的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1月24日)[N].人民日報,2020-11-25(2).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李建國,劉芳.建國70年來勞模精神的發展演進、理論詮釋及新時代價值[J].學習與實踐,2019(9).
[4]王紅.實施勞動教育,要謹防精致利己主義和形式主義[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5).
責任編輯:朱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