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歐陽修筆下的西湖,簡直是古代版的“網紅打卡地”:開頭寫清明節和上巳節“無縫銜接”,西湖邊一片大好風光,滿目盡是繁華,和如今我們過節游玩時的熱鬧景象不相上下;“綠柳朱輪走鈿車”就像是宋代版的“車隊大賞”。“朱輪”是貴族的馬車,“鈿車”是用黃金、珠寶裝飾的車,“爭道誰家” 一句寫出了古代的堵車狀況。

從白天的“滿目繁華”到日暮的“醒醉喧嘩”,人頭攢動,不僅道路彎彎轉轉,連湖堤也歪斜變化。結尾的“直到城頭總是花”一句可不是夸張,宋末元初周密創作的歷史雜記《武林舊事》記載了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三月初三會沿街插滿鮮花,連排水溝邊都種上了桃李。想象一下,那是多么美麗的景象啊!
看了古詩詞中描寫的節日盛況,那你對上巳節了解嗎?上巳節在三月初三那天,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從歐陽修的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節日原本是多么繁華熱鬧!在那天,大家可以盡情玩耍游樂,特別是孩子們,因此有人將上巳節稱為古代的兒童節。
上巳節最初并不固定在三月初三那天,而是選在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我國古代除了使用農歷,還使用干支歷,用10 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 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組合來標記年、月、日、時。人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丁卯……這樣的組合依次排列。比如公歷2025 年6 月1 日上午8 點,對應的干支歷是乙巳年辛巳月辛丑日壬辰時。大家更為熟知的是干支來紀年,其實干支紀日古時也常用,不論天干為何,根據12 地支的排列,每12 天就有一個“巳日”。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便是上巳節,上巳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到了魏晉時期,為方便記憶和慶祝,上巳節被固定在了農歷三月初三。這一變化提升了這個節日的影響力,讓人們更容易安排慶祝活動。正如歐陽修詞中所寫,“清明上巳西湖好”,三月初三與清明節的日期臨近,使得春天的慶祝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上巳節最初是一個驅邪祈福的節日。古人認為,春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是農歷三月,天氣轉暖,細菌滋生,容易引發瘟疫。因此,人們選擇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邊沐浴,用香草蘸水灑身,以祛除病邪。這種儀式被稱為祓禊(fú xì)?!逗鬂h書·禮儀志》記載:“ 三月上巳,官民皆絜(jié,同潔)于東流水上。”意思是說,無論官員還是百姓,人們都會在上巳節這一天到河邊洗浴,祈求健康平安。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巳節逐漸從單純的驅邪儀式演變為一個全民參與的春日狂歡節。
祓禊是上巳節最古老的習俗。人們在水邊用香草煮成的“蘭湯”沐浴,或者用桃枝蘸水灑身,有洗去一年晦氣、迎接新的開始的寓意?!吨芏Y》記載:“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币馑际钦f,女巫在歲時進行祭祀和清潔儀式?!稏|京夢華錄》記載北宋百姓“三月三日,男女皆攜酒饌(zhuàn)至水濱,沃盥(guàn)暢飲”?!拔诸隆笨山忉尀闈菜词?。沃盥之禮在古代是一種重要的禮儀,在祭祀、宴請重要賓客時進行。它不僅是一種清潔行為,更是人們表達虔誠和敬畏的方式。
曲水流觴是上巳節最風雅的習俗。人們坐在彎曲的水渠旁,將盛滿酒的杯子放在水面上漂流,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作詩一首。著名書法家、詩人王羲之的傳世名作《蘭亭集序》就是在這項活動中誕生的,文中描寫道:“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蹦媳背瘯r期的典籍《荊楚歲時記》中也有記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p>
上巳節正值春暖花開,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到郊外踏青賞花。孩子們在花叢中追逐嬉戲,大人們則賞花飲酒,享受春天的美好。
不僅老百姓過節,古代皇帝和百官也一起過節。《唐會要》記載:“三月三日,百官賜宴曲江?!卑拙右自凇度氯罩x恩賜曲江宴會狀》中說三月三日,皇帝在曲江請百官看好看的舞蹈,吃美味的食物,令人驚喜,令人感恩。這一天連監獄都放假,《新唐書·刑法志》說“除死刑外皆停刑”。
上巳節不僅是成人的狂歡日,更是孩子們的“兒童節”。這一天,孩子們可以盡情玩耍,參與各種有趣的游戲和活動。比如斗草是上巳節最受兒童歡迎的游戲之一。孩子們會采集各種草莖,互相交叉拉扯,誰的草莖先斷誰就輸了。這個游戲不僅考驗草莖的韌性,還需要孩子們對植物有一定了解。
放風箏也是上巳節的傳統活動之一。孩子們用竹條和紙制作風箏,比賽誰的風箏飛得更高、更遠。風箏不僅是一種玩具,還承載著古人對天空的向往和對自然的敬畏。
上巳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用薺菜煮雞蛋。老人們說,孩子吃了薺菜煮雞蛋會變聰明。這道美食不僅美味,營養還很豐富——薺菜富含維生素C 和鈣,雞蛋則提供優質的蛋白質。
上巳節還被稱為女兒節,是女孩子們的節日。古人會在三月初三這天為年滿15 歲的少女舉行成人儀式,稱為笄(jī)禮。笄是一種發簪,參加儀式的女孩會梳好發髻,簪上發笄。女孩的15 歲也稱為及笄之年。
上巳節為何會消失?也許是因為離清明節太近了。宋代開始,上巳節逐漸衰落,清明節漸漸吸收了上巳節踏青的習俗。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今人但知清明,不知上巳久矣?!鄙纤裙澘此葡В瑢崉t化身成清明踏青、端午戲水的基因片段,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它的精神內核——對自然的敬畏、對健康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依然得到了傳承和發揚。如今,我們可以在節假日跟家人和朋友到郊外踏青、放風箏、野餐,感受自然的美好,也可以嘗試一些古代的游戲,比如斗草、曲水流觴,體驗古人的智慧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