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陜西銅川引入青砧,在耀州區小丘鎮移寨村建立青砧蘋果試驗示范園,開展青砧與蘋果新優品種嫁接親合性試驗,與M9T337、M26等蘋果矮化砧木進行對比,探索蘋果矮砧寬行密植無支架栽培配套技術。經多年試驗觀察,青砧在銅川與蘋果新優品種嫁接親合性好,具有根系發達、生長健壯、干性強、無需支架、結果早、抗旱抗寒、耐重茬等優勢。
1青砧在銅川的推廣情況
2020年,銅川首個規模化青砧蘋果園在宜君縣建成,建設主體為宜君縣宇谷農業有限公司,基地位于宜君縣云夢鄉劉家捻村,栽植面積500畝,優選瑞雪、禮富、晉18等品種,當年栽植成活率 98.5% ,長勢良好,園貌整齊。2021年,宜君縣宇谷公司又建設青砧蘋果園800畝。隨后,青砧在宜君縣彭鎮、太安鎮、堯生鎮,印臺區紅土鎮、廣陽鎮,耀州區關莊鎮、小丘鎮等果業主產區大面積推廣。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銅川產區共推廣青砧2.8萬畝,以瑞雪、秦脆等新優品種為主。
2建園要點與投入
2.1栽植方法栽植前先進行土地深翻平整,用開溝機開挖深 60cm, 寬 60cm 的溝,混入 5kg/m (溝長)商品有機肥(有機質含量 45% 以上),回填。栽植前用白灰打點,在回填后的溝上挖定植坑,坑的直徑和深度 30~50cm 。將準備好的樹苗放于定植坑內,扶直、對齊,填土埋苗,輕踩土壤,至坑深一半時提苗抖動,使根系舒展并與土壤密接,然后踏實土壤,再填土輕踩至地平后踏實。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印為宜,最好隨栽隨澆,澆透水。栽后7~10d再澆1次透水,水下滲后修整樹行,用園藝地布覆蓋定植行提溫保,保證成活率。
2.2栽植投入 青砧根系發達、干性強、抗旱性好,建園時不需要支架系統和水肥一體化設施。栽植株行距一般為 3.5~4m×1.2~1.5m ,畝栽110株。3年生帶分枝I級大苗50元/株,每畝苗木費用5500元;有機肥1000元/畝,地布300元/畝,果園生草成本200元/畝,栽植人工費(包含開溝、栽植、澆水)550元/畝,合計建園成本7550元/畝。
宜君縣誠信果業有限公司2022年新建果園103畝,砧木為M9T337自根砧,品種為福布拉斯,栽植株行距 3.5~4m×1.1~1.3m ,畝栽146株。3年生帶分枝I級大苗40元/株,每畝苗木費用5840元;支架系統(水泥桿和鐵絲等)2000元/畝,水肥一體化設施2500元/畝,有機肥、地布、果園生草、人工費用和青砧基本相同,合計12390元/畝。
通過對比(見表1),青砧比M9T337自根砧建園每畝節約成本5000元左右。
3日常管理投入
青砧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平衡營養、控水控肥,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以第5年進入盛果期果園畝投入為例,青砧果園每年肥料投入1500元,病蟲害防治投入500元,人工(包含機械、修剪、拉枝、噴藥、套袋等)投入2000元,合計費用4000元。M9T337自根砧對水肥要求高,每年水肥投入2000元,其他管理環節投入和青砧基本相同,合計費用4500元。兩種砧木日常管理投入對比詳見表2。
元/畝·年
4產量和效益
根據近幾年的調查,青砧苗木栽植后,尤其是企業規范建園,日常管理到位,實行標準化管理,拉枝、修剪、病害防治等措施到位的可實現第2年見花,第3年結果,第5年進入豐產期。第3年畝產500~1000kg ,第4年 1500~2000kg ,第5年3000~3500kg 青砧根系強大,如果措施得當,能夠很好地控制營養生長,合理負載,盛果期可長達20年。
M9T337自根砧果園,在水肥條件好、樹體管理得當的情況下,第5年進入盛果期,畝產2500~3000kg ,盛果期年限15年左右。
在果品質量無顯著差異、售價一樣的前提下,按照5元 /kg 商品率 90% 計算,青砧畝收益27萬~31.5萬元,M9T337自根砧畝收益17萬~20萬元,相比之下青砧建園效益顯著高于M9T337自根砧(見表3)。
5小結
青砧整體表現優于傳統矮化砧木,建園成本至少可節約 50% ,結果周期長,經濟效益顯著。但目前
銅川果業發展處于穩面積、提質量、增效益階段,提倡適度規模化經營,不建議盲目擴張果園面積,可通過挖老建新、品種換優來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