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木工程建設規模日益擴大。施工現場往往人員密集、材料設備堆積如山,加之動火作業頻繁,火災風險始終處于高位。此類事故不僅嚴重威脅人員生命安全、造成巨額財產損失,還極大地阻礙了工程進度,對社會穩定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科學合理地設置防火設施并嚴格遵循規范,已成為土木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土木工程施工現場火災特點與主要隱患
(一)火災特點
第一,火勢蔓延迅速。施工現場存在大量木材、塑料、保溫材料等易燃可燃材料,臨時建筑布局相對緊湊,通道狹窄,一旦起火,火勢極易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難以控制[]。第二,撲救難度大。施工現場環境復雜,道路可能因材料堆放、機械設備停放等受阻,影響消防車的通行和作業。火災發生時,可能伴隨電氣故障、坍塌等次生災害,進一步增加了撲救難度。第三,人員疏散困難。施工人員數量多且流動性大,對施工現場環境的熟悉程度不一。部分臨時建筑疏散通道設置不合理,疏散指示標識不明顯,火災發生時容易造成人員擁擠、踩踏,增加疏散難度,威脅人員生命安全。
(二)主要火災隱患
第一,易燃可燃材料管理不善。施工材料堆放混亂,易燃可燃材料未分類存放,與火源、熱源距離過近。第二,電氣設備及線路問題。施工現場電氣設備使用頻繁,部分電氣線路敷設不符合規范要求,存在私拉亂接、電線老化、過載等現象。第三,動火作業不規范。動火作業前未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現場清理,作業過程中未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和監護人員。例如,在進行焊接、切割等動火作業時,未對周圍易燃物進行有效防護,火星飛濺引發火災。第四,消防設施不完善。部分施工現場未按規定設置消防水源、滅火器材,或消防設施老化、損壞,無法正常使用,如消防栓無水、滅火器過期等,導致火災發生時無法及時撲救。
二、土木工程施工現場防火設施的設置要點
(一)消防水源設置
1.臨時消防水池
當施工現場附近無市政消防水源或市政消防水源因流量、壓力等因素無法滿足施工消防用水量要求時,必須設置臨時消防水池[2]。一般來講,火災延續時間依據建筑規模、火災危險性等因素確定,而消防用水量涵蓋室內外消防用水量總和。經嚴謹計算,臨時消防水池有效容積一般不應小于100立方米。臨時消防水池的選址極為關鍵,須設置在便于消防車取水的位置,要求水池周邊場地平整、開闊,確保消防車能夠順利停靠、連接取水設備。為防正冬季低溫環境下消防水池內水體結冰影響取水,應采取有效的防凍措施,如對水池進行保溫處理,在池壁、池頂增設保溫材料;為避免雜物、污水等污染消防用水,可在水池頂部設置防護蓋板,并定期對水池進行清潔、消毒。
2.消防給水管網
施工現場應構建環狀消防給水管網,保障消防用水在管網內雙向流動,管徑的確定需綜合考慮消防用水量和水壓要求,一般情況下管徑不應小于DN100。消防給水管網務必與臨時用水管網分開設置,防止因臨時用水的波動、故障等影響消防用水供應。在消防給水管網的適當位置設置室外消火栓時,間距不應大于120米,確保在火災發生時消防設備能夠在有效距離內迅速連接消火栓取水。消火栓距路邊不宜大于2米,方便消防車靠近取水;距建筑物外墻不宜小于5米,既能避免火災對消火栓造成直接損壞,又能確保消防員有足夠的操作空間。
3.消防水泵
消防用水量決定了水泵的流量,揚程需滿足將水輸送至施工現場最高、最不利點的壓力需求。為防止運行中的消防水泵突發故障導致供水中斷,必須設置備用泵,備用泵應具備與工作泵同等的供水能力。消防水泵應采用專用配電線路,該線路要獨立于其他施工用電線路,具備良好的防火、耐熱性能,即便施工現場其他區域供電出現異常,消防水泵仍能正常運行。水泵控制柜應安裝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周圍環境應干燥、通風,無雜物阻擋。
(二)滅火器材配置
1.滅火器選型與配置
在土木工程施工現場,需依據不同場所的火災類型及危險等級,科學合理地選擇滅火器類型。針對易燃液體存放區,泡沫滅火器憑借其能夠在易燃液體表面形成泡沫覆蓋層,隔絕空氣從而有效地滅火。二氧化碳滅火器利用其低溫、室息的特性,在撲滅易燃液體火災時效果顯著,滅火后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不會對存放的液體造成污染,也適用于此類區域[3]。在電氣設備機房,由于存在大量電氣設備,二氧化碳滅火器因其不導電的特性,可有效撲滅電氣火災,避免在滅火過程中引發觸電危險;干粉滅火器能迅速阻斷燃燒的鏈式反應,對電氣火災有良好的滅火效果,適用范圍較廣。以一般場所為例,通常每50平方米至少應配備1具4公斤及以上的ABC類干粉滅火器。此類滅火器可撲救A類固體火災、B類液體火災和C類氣體火災,能滿足施工現場多種火災場景的應對需求。在實際操作中,可借助專業的消防計算軟件或依據相關消防設計規范中的計算公式,綜合場所的具體使用功能、可燃物數量及分布情況等因素,進行更加精確的計算。
2.滅火器材的擺放位置
滅火器材的擺放位置直接關乎在火災發生時能否被迅速取用,因此必須將滅火器材放置在光線充足、無遮擋物、易于人員發現和接近的明顯位置,同時確保該位置不會對人員的安全疏散路線產生影響,保障在緊急情況下,人員能夠快速拿到滅火器材并順利疏散。滅火器箱的設置應穩固、可靠。在動火作業區域,由于存在明火作業,火災風險較高,需按照動火作業的規模、持續時間以及周邊環境等因素,適當增加滅火器材的配置數量,如每25平方米至少配置1具滅火器,并在區域周邊顯著位置張貼醒目的“嚴禁煙火”“動火作業,注意防火”等警示標識,提醒作業人員及周邊人員注意安全。對于易燃可燃材料堆場、倉庫等重點防火部位,除了優化滅火器材的布置,還應設置明顯的防火警示標識,并在周邊設置防火隔離帶,防止火災蔓延。
(三)臨時消防車道設置
1.車道寬度與坡度
在土木工程施工現場,為確保消防車能夠順利通行,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米,坡度不宜大于 8% ,避免消防車在行駛過程中因坡度問題導致動力不足或操控困難。消防車道務必保持暢通無阻,嚴禁在車道上堆放各類建筑材料、施工設備等障礙物。施工單位應制定嚴格的場地管理制度,安排專人定期巡查消防車道,一旦發現有物品堆放,立即組織清理。若因場地條件限制,消防車道設置確有困難,應設置回車場,回車場面積不應小于12米 × 12米,滿足消防車掉頭轉向需求。
2.車道與建筑物的距離
需嚴格把控消防車道與在建工程、臨時用房、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之間的距離。保持5米以上的距離,可防止火災發生時,建筑物、堆場等的火勢迅速蔓延至消防車道,影響消防車作業;不大于40米的距離要求,確保消防車在有效范圍內快速接近火災源頭,展開救援行動。此外,在消防車道邊緣應設置清晰醒目的警示標識,可采用反光材料制作標識牌或在地面涂刷警示漆,明確標識出消防車道范圍,防止施工車輛或其他無關車輛違規停放。
(四)臨時疏散通道設置
1.通道的材質與寬度
搭建臨時疏散通道時,必須嚴格選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寬度不小于1米,為人員快速疏散留出充足空間。在日常管理中,應定期巡查,嚴禁在通道內堆放建筑材料、工具設備或其他雜物,始終保持通道暢通無阻[4]。在疏散通道的兩側,要牢固安裝扶手,扶手高度和間距應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方便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員抓握,全方位保障人員疏散安全。
2.疏散指示標識與應急照明
疏散通道內的疏散指示標識應采用醒目、高亮度的材質制作,確保在煙霧彌漫等惡劣環境下依然清晰可見。在疏散通道的出入口、拐角處等關鍵位置,需及時安裝應急照明燈具,燈具的選型要兼顧照明強度與持續供電時長。在火災發生時,應急照明需立即自動啟動,照度必須嚴格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使疏散人員能清晰辨別逃生方向,安全撤離火災現場。
三、土木工程施工現場防火設施設置的規范要求
(一)《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相關要求
1.臨時用房與臨時設施的防火要求
在施工現場,辦公、宿舍等臨時用房的建筑構件燃燒性能應為A級,當采用金屬夾芯板材時,芯材的燃燒性能也應為A級。臨時用房的防火間距應符合規定,如宿舍與宿舍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4米。臨時設施的布置應滿足現場防火、滅火及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
2.消防設施與疏散要求
施工現場應設置臨時消防設施,包括滅火器、臨時消防給水系統、消防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識、臨時疏散通道等。臨時消防給水系統的設置應符合相關標準,如消防豎管的管徑不應小于DN100,每層應設置消火栓接口和消防軟管卷盤。臨時疏散通道的設置應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疏散通道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小時。
3.用火、用電、用氣管理要求
施工現場動火作業應辦理動火審批手續,動火作業前應清理作業現場的可燃物,對于作業現場及其下方或附近不能移走的可燃物,應采取防火措施;施工現場臨時供配電線路選型、敷設應符合規范,照明器具設置應滿足消防安全要求;氣瓶應分類儲存,庫房內應通風良好,氣瓶與明火作業點的距離不應小于10米。
(二)其他相關規范要求
除《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GB50720-2011)外,土木工程施工現場防火設施設置還應遵循《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等相關規范[5]。以《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為例,對于不同耐火等級的建筑,其防火分區面積有著嚴格限制。在高層民用建筑中,一類高層公共建筑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1500平方米,當建筑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該面積可增加1.0倍。在疏散樓梯設置方面,對于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應采用防煙樓梯間,樓梯間的疏散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對消防水源、消防水泵、消火栓系統等的設計與施工進行了詳細規定。消防水源應滿足火災延續時間內消防用水總量的要求,如一類高層公共建筑火災延續時間一般按3小時計算。消防水泵的性能應滿足消防給水系統所需流量和壓力的要求,出水管上應設止回閥、明桿閘閥等。室內消火栓的布置應滿足同一平面有2支消防水槍的2股充實水柱同時達到任何部位的要求,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 0.25MPa ,當建筑高度超過100米時,不應小于 0.35MPa 。
結語
土木工程施工現場防火設施的合理設置與嚴格規范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舉措。深入分析施工現場火災的特點,科學設置消防水源、滅火器材、臨時消防車道、臨時疏散通道等防火設施,并嚴格遵循相關規范要求,能夠有效提高施工現場的防火能力,減少火災事故。因此,加強防火設施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人員培訓和監督檢查,可以確保防火設施正常運行,為土木工程施工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保障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張玉潔.土木工程施工中綠色建筑材料質量檢測分析[J].磚瓦,2024(06):44-47.
[2]謝景琛.淺析老舊小區改造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J].福建建設科技,2024,(02):130-132.
[3]姚偉,山琳潔.建筑施工工程中防火監督檢查的思考[J].今日消防 ,2021,6(10):128-129+132
[4]劉魁.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與火災防范措施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4,10(17):127 -128.
[5]史玉鵬.淺析高層建筑施工中的防火管理[J].江西建材,2021,(0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