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組織人事部門的同志剛找劉志遠談過話。到底去還是不去,劉志遠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決定。
組織的態度很明確,這次選派干部到后進村駐點幫扶,鼓勵但不強求,充分尊重個人意愿。
其實,劉志遠是主動報名的。他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農民的艱辛不易。現在考學出來,雖到了省城的大機關工作,但心里一直想著回農村干點事。農村的廣闊天地,像磁鐵一般吸引著他。
可真要作出選擇的時候,這個決心還是不好下。他唯一擔心的就是老母親的態度。
妻子的工作早已做通。倆人是大學同學,感情很好。妻子理解也支持他的想法。但從內心里講,肯定不愿意讓他走。畢竟,他要在村里待兩年,照顧老人、孩子的重任可全都落到她一個人頭上。好在母親身體還算壯實,可以幫忙照顧剛上幼兒園的孩子。
志遠的父親去世早,母親一個人靠種幾畝薄地,土里刨食,供應他上學。志遠從小就爭氣,大學畢業后,直接考進了省直機關。
母親堅持在鄉下種地,直到志遠結了婚,有了孩子,才放下那邊莊稼地,來到陌生的省城,幫夫妻倆帶孩子。
怎么和母親開口呢?她能同意嗎?自己不在家,婆媳關系能處好嗎?一連串的問題就像許多小蟲子在志遠腦子里亂爬。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一夜未眠。
早飯后,妻子去上班,孩子也送到了幼兒園。志遠小心地開了口:“娘,和您商量件事?”
以往這個時候,志遠早就去上班了。母親也看出他有事,說:“咱娘倆還有啥不能說的。”
志遠深吸一口氣,說:“單位要派我到農村工作兩年,不知能不能離開?”
母親一下子全明白了。她什么也沒說,去了自己的臥室,好像在翻騰什么東西。
志遠更加不知如何是好。
不多會兒,母親拿著一個泛黃的牛皮信封出來,顫抖著從里面拿出了一張紙,那是父親的烈士證。
不待志遠張嘴,母親先開了口:“你八歲那年,收麥子的時候,咱村的麥場地失火,那一垛一垛的麥捆堆得跟小山一樣,火勢蔓延得很快。氣人的是,跟你一般大的幾個毛孩子還在麥垛里捉迷藏,你爹聽到喊聲,二話沒說就沖出去救火,五個孩子都救出來了,可你爹再也沒回來…”
說著說著,母親哽咽了,眼淚滴到鮮紅的烈士證上。
志遠知道事情的經過,當時要不是母親管得緊,自己也和小伙伴們去麥垛里鉆來鉆去玩捉迷藏了。
母親擦干了眼淚,突然提高音量,說:“誰讓你父親是村干部呢,他做了應該做的事。你到村里工作,這是幫著老百姓做好事啊。娘懂這個道理,娘不攔你,家里的事不用操心,你放心去吧。”
志遠禁不住淚流滿面,不僅為母親的理解支持,更為母親的深明大義。他看著那張鮮紅的烈士證,似乎也得到了父親的默許和鼓勵。
在駐村幫扶的兩年里,志遠眼里有干不完的活兒,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似乎父親的生命在自己身上得到延續。
他牢記組織的重托和群眾的期盼,將任職村當成第二故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慢慢地,村子舊貌變新顏,村民的日子有了起色,歡欣的笑容洋溢在大街小巷。
漫漫幫扶路,悠悠離別情。兩年的任期說到就到,在村民的眼淚和不舍中,志遠回到了原單位。
此前,單位換了主要領導。志遠剛回來,正趕上單位中層干部調整。
周圍熟悉他的同事都認為,憑著志遠的能力素質、工作業績和群眾基礎,再加上兩年的基層鍛煉,這次一定會有個不錯的安排。不少要好的同事甚至提前向志遠表示祝賀,還有的攘攘著讓他請客。
志遠雖不是志在必得,但也心存期待。畢竟,這些年他是實實在在付出了。
提拔任職的名單公示出來,沒有劉志遠的名字。
本來,志遠對提拔晉升看得并不是很重,一直認為干好工作,問心無愧就行了。他想證明,自己能跟父親一樣熱愛自己的崗位并努力做事。
有些事就是這樣,或許自己沒當回事,但架不住周圍的人議論。
各種議論匯聚到志遠這里,難免讓他本就不平的心境泛起朵朵浪花。
老母親繼續幫志遠一家照顧剛上小學的孩子。志遠小心翼翼地掩藏著內心的苦悶與憋屈,盡量不讓母親分心。
知子莫如其母。細心的母親很快發現了端倪。
周末晚上,志遠一個人在書房里看書。母親悄悄走到他身邊,挨著他坐下。志遠似乎也察覺到了母親的心思。
她手里拿著那個泛黃的牛皮紙信封,從里面拿出一張紙,以一種異常平靜的語調說:“有個事,我想想問問你。”
“娘,什么事?您說吧。”志遠轉過頭,但不敢和母親的眼睛對視
“你到省城也有15年了吧?我問你,你考上大學剛到省城時,有啥呀?”
“我那時就是一個窮學生,還能有啥?”志遠的記憶一下子被拉回到大學報到時的情形。
“確實要啥沒啥,不過就是一張紙唄。\"母親拿著一張皺巴巴的A4紙,正是志遠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復印件。
志遠清楚地記得,去大學報到的前一天,母親專門跑到鎮上復印社,將錄取通知書復印了一張。那是她的驕傲,也是她的寄托。
“你19歲到省城讀書,啥人也不認識,啥東西也沒有,可不就是只有一張錄取通知書嗎?’
志遠的眼晴濕潤了。除了錄取通知書,他還有母親的愛和自己的上進。
“我再問你,23歲你大學畢業時,又有啥呢?\"母親不待他回答,又從牛皮紙信封里掏出一張紙,說,“除了這張畢業證,你一無所有。”
志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是啊,當初自己就是拿著這張畢業證四處奔波,到處找工作。正是借著國家公務員公開招錄的好政策,才有了自己留在省城工作的機會。
母親繼續平靜地說:“可現在呢,你有個人人羨慕的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還有了自己的房子、車子…”
志遠不住地點頭。
母親長嘆了口氣,小聲說:“人得知足,想想過去,再想想現在,還有啥不滿足的呢?如果你還想不開,再想想你那苦命的爹,一天福都沒享過.”
母親稍稍停頓了一下,屋里一片寂靜。
她接著說:“人這一輩子,哪能事事都順心如意呢?記住,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娘沒什么文化,不盼著你當多大官,發多大財,平平安安就知足了!”
說完,她把錄取通知書、畢業證,連同帶出來的烈士證,又小心翼翼地裝回牛皮紙信封。那三張紙是她一輩子的珍寶。
母親的話讓志遠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志遠很快走出了先前的失落和迷茫,坦然面對現實,加倍努力工作。
次年,他順利普升。
再后來,不斷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志遠只要想到那三張紙,一切都坦然了。只是,牛皮信封里的那三張紙,母親再也沒拿出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