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并秀的孟夏時節,我們相聚于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以“漫畫展陳、新書首發、精神研討”三重文化盛宴,共同致敬中國漫畫界的杰出旗手——英韜先生。
英韜先生的一生,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一生。作為《諷刺與幽默》報的開創者,他以70年如一日的創作熱忱,在漫畫史上書寫了“鐵肩擔道義”的傳奇。從冷戰風云中《無聲的回答》對霸權主義的犀利駁斥,到改革開放初期《健康廢人》對體制積弊的深刻解剖,他始終以“顯微鏡”洞察社會肌理,以“望遠鏡”守望理想光芒。此次展出的百幅經典原作,猶如一部鮮活的時代圖鑒——那些棱角分明的線條里,凝結著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對人民福祉的拳拳赤忱,更彰顯著“以諷刺推動進步,以幽默溫暖人心”的藝術信仰。正如他生前所言:“漫畫不是無根的浮萍,而是扎進生活土壤的根系。”這份扎根人民的創作定力,正是他留給中國漫畫界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今日首發的《灶臺物語》《漫話成語》兩部新書,是《諷刺與幽默》報對英韜精神的創新性傳承。《灶臺物語》以“一粥一飯見天地”的創作視角,將廚房煙火升華為哲學思考——當“慢燉牛肉”遇見時代節奏,“玫瑰蒸餃”碰撞文化多元,傳統飲食意象成為解構當代生活的密碼,延續了先生“從日常瑣碎中提煉思想鋒芒”的創作智慧。《漫話成語》則以漫畫為舟,引渡千年文明——“守株待兔”的寓言在現代職場語境中煥發新生,“臥薪嘗膽”的典故與奮斗精神形成跨時空對話,讓傳統文化在“一畫一典”的敘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兩部作品如同雙桅船,既承載著英韜先生“漫畫育人”的初心,更彰顯著國家級媒體平臺在文化傳承中的使命擔當。
英韜先生誕辰百年研討會上,我們將以“漫畫真諦在于批判”為核心命題,回溯先生“以筆為刃、針砭時弊”的創作歷程,共探漫畫藝術的精神內核與時代使命。期待諸位同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識:新時代的漫畫創作,既需賡續先生“扎根人民、直面現實”的現實主義傳統,以敏銳視角捕捉時代脈搏;亦要勇立技術變革潮頭,善用數字媒介拓寬表達邊界。更重要的是,在保持“刺破虛妄”的批判鋒芒時,始終懷揣“守望光明”的價值底色——唯有如此,方能讓漫畫藝術在針砭時弊與弘揚正氣間實現平衡,這正是對英韜精神最深刻的致敬與傳承。
百年征程,先生的畫筆早已超越藝術范疇,成為一種精神符號、一種文化力量。在全面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征程上,我們當以英韜先生為鏡,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用漫畫講好中國人民的奮斗故事,繪就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愿我們以此次活動為起點,讓“諷刺與幽默”的藝術之花,在時代沃土上綻放出更絢爛的光彩!
(作者為《諷刺與幽默》報總編輯;本文為作者在“漫畫真諦在于批判”主題座談會上的致辭,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