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變異性并非簡單的血壓波動
血壓變異性指的是在特定時間段內血壓的波動幅度,這一指標通常通過收縮壓、舒張壓以及變異系數(即平均血壓的標準差與血壓平均值的比值)來衡量。其中,季節性血壓變異作為血壓變異性的重要表現形式,反映了血壓在不同季節間的變化水平及波動范圍差異,這種變異與年齡、情緒狀態、睡眠質量以及降壓藥物的使用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研究顯示,日平均氣溫的波動對血壓水平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當外界環境溫度降低時,人體24小時內的平均收縮壓會升高,同時收縮壓和舒張壓的變異性也會明顯增加。此外,血壓的晝夜節律也呈現出季節性變化特征:冬季時,夜間血壓下降更為顯著;而到了夏季,夜間血壓則相對升高。一旦血壓的季節性變化超出人體正常的生理調節范圍,便可能對心腦血管等靶器官造成損害。
與心腦血管病關系密切
寒冷的冬季或季節交替之際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時段,相較于其他季節,冬季心腦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往往更為嚴重,預后情況也更不樂觀。這主要是由于在寒冷季節,人體為減少熱量散失會自然收縮皮膚表面的血管,同時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進一步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增加了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而言,寒冷季節的血壓升高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風險,并影響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進而加重缺血性腦卒中的病情。而對于冠心病高風險人群來說,寒冷季節血壓的升高意味著心臟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維持正常的泵血功能,心臟負擔加重,這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此外,寒冷還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可能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在炎熱的夏季,人體出汗增多,導致全身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時,血管擴張會引起血壓下降,這對于存在顱內動脈狹窄、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來說,更容易出現低灌注現象,誘發心腦血管病。而且,夏季夜間睡眠時間縮短,高溫會影響夜間睡眠質量,導致夜間收縮壓水平升高,這也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最后,季節變換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會發生變化,比如在室內外溫差較大的環境下活動,容易引發感冒等問題。感冒時炎癥因子的釋放,同樣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管理季節性血壓變異5策略
針對季節性血壓變異對心腦血管病的影響,我們采取以下有效的防控策略——
1.加強保暖與避暑:寒冷季節或季節轉換時期減少外出活動,做好保暖御寒;炎熱夏季,補充足夠水分攝入,維持體內水平衡。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避免血壓和心率變化過大。
2.調整飲食: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減少高鹽、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入。戒煙、戒酒,維護血管健康。
3.監測血壓:在季節變化時密切監測血壓變化,對于初診或血壓未達標的患者,記錄血壓日記;血壓達標且穩定的患者,加強自測血壓的測量。
4.規律服藥與監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血脂異常等腦血管病高風險人群,規律服藥,監測血糖、血脂。定期進行腦卒中血管篩查,如頸動脈超聲、經顱多普勒超聲等,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
5.及時就醫:季節變化時,如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肢體不利、肢體麻木、言語不清、胸悶、心悸等癥狀,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