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并購的目的是增加綜合效益,如運營效益、市場效益、經濟效益等,為了提高投資并購綜合效益,企業需做好評估定價工作,達到防范定價風險的效果。
新時期,企業需要通過不斷擴大規模、布局新興市場、優化配置市場資源等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上述目標驅動下,一些企業走上了投資并購之路。所謂“并購”是指兩家或多家企業合并為一家企業,其中占據發展優勢的企業會兼并、收購一家或多家企業。并購屬于企業的一種投資行為,在展開并購活動期間,可能會引發定價風險、支付風險等。如何防范風險并提高投資并購綜合效益,助推企業良性發展,是投資并購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探析企業在投資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投資并購的驅動力
企業投資并購的驅動力包括實現規模經濟、捕捉戰略機遇、減少運營風險以及實現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投資并購有助于企業規模的擴張,通過優化資源分配,實現產品的批量生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單位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并購,企業能夠抓住戰略性的機遇,既提升了市場份額,又降低了進入新行業的風險。并購還能增強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力,擴大生產規模,推動企業的成長。并購使得企業能夠獲取目標企業的資源,借鑒其經驗,進而構筑競爭新優勢。
此外,企業投資并購的驅動力還體現在優化企業戰略布局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上。在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業通過并購可以迅速進入新的市場領域或產業鏈環節,完善自身的業務布局,增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挑戰。
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并購可以幫助企業整合目標企業的閑置或低效資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剝離目標企業中非核心或低效的業務單元,企業可以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時,并購還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人才資源,促進企業內部管理的優化和團隊能力的提升。
此外,企業投資并購還具有重要的財務動機。通過并購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企業,可以實現多元化經營,降低單一業務的風險,同時提升整體的財務表現和股東價值。
企業投資并購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
雖然企業之間的產權交易即并購行為在資本市場上日益頻繁,但企業并購充滿了風險。這些風險自始至終伴隨著并購過程,尤其是財務風險,它成為決定并購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投資并購過程中,存在投資方、被投資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致使投資方無法全面、客觀、深入地評析被投資方的運營實況,可能存在嚴重高估被投資方運營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的問題,并購定價被盲目抬高,在此基礎上引發定價風險,這就會降低投資方的并購效益。
企業在投資并購期間需投入大量資金,一旦資金投入量超過其承受范圍,企業就可能出現現金周轉率下降且無法正常運營的情況。同時,企業融資所得的資金可用于投資,但在融資風險較高的情況下,企業可能無法順利開展投資工作。引發融資風險的原因可分為兩類,其一為內因,與負債規模、負債率等方面有關。其二為外因,與經營形式、資產流動性等方面有關。企業只有關注引發融資風險的內因與外因,才能提高融資風險防控有效性,為優化企業投融資體系且完成并購任務給予支持。
在企業投資并購過程中,常用的支付方式有杠桿支付、股票支付、現金支付等,若投資方未能根據并購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支付方法,則會引發支付風險。不同支付方式所引發的風險存在區別,以現金支付為例,雖然該支付方式簡單且便于操作,但存在現金籌集難度較大的問題,導致企業的現金流不穩定,甚至出現現金鏈斷裂的情況。基于此,如何在投資并購過程中防范支付風險,成為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企業投資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企業投資并購的目的是增加綜合效益,如運營效益、市場效益、經濟效益等,為了提高投資并購綜合效益,企業需做好評估定價工作,達到防范定價風險的效果。這就需要并購方、被并購方積極溝通,消除“信息孤島”,共享財務數據,利用全面、真實、細致的財務數據,了解被并購方的實際情況。在廣泛占有財務數據的條件下,并購方可采用多種方法提高被并購企業價值評價的有效性。
企業在投資并購過程中需投入大量資金,融資實力與資金鏈的健康性、穩定性關系緊密。為了增強企業的融資實力,使企業有更多資金完成投資并購任務,需從內因、外因兩個角度出發防范融資風險。從基于內因防范融資風險的角度來看,投資并購企業需妥善控制負債規模,減少利息費用支出總額,并降低財務杠桿系數。企業還要關注負債利息率,在負債規模相同的情況下,負債利息率越大則支出的利息費用就越多。企業也需優化負債期限結構,短期、長期借款融資方案應科學合理,以防范短期、長期償債風險。從基于外因防范融資風險的角度來看,投資并購企業需優化生產經營模式,在持續更新生產技術、設備、理念、制度等方面的基礎上提高經營質量,確保利潤,可用來支付利息費用。企業還要在加強經營管理的同時,通過財務報表分析預測現金流與資產流動性,以便在最佳時機采取投資并購行動。
在投資并購中,企業主要應用四種方法達成支付目標。一是貨幣支付。根據并購方、被并購方商定的價格支付貨幣,需要注意的是在支付貨幣、計價本位幣不同時需關注匯率問題,以免匯率變動引發支付風險。二是股權支付。并購方需支付被并購方的股權轉讓對價,被并購企業股東未喪失投資權,只是將控制權轉移到了投資并購方。三是債權支付。并購方用債權資產向出讓股權的被并購方股東支付股權轉讓價款,支付方式包括債權抵銷和債權作價支付。四是其他資產支付。這指的是用貨幣、股權、債權以外的資產支付股權轉讓價款,主要支付方式包括有形資產支付、土地使用權支付、知識產權支付等。為了靈活選用上述支付方法有效防范支付風險,投資并購企業需充分考慮并購戰略、財務現狀、控股結構等因素。以戰略重組為例,首選支付方式為股權支付,通過交叉持股掌握控制權,用以增強并購后的協同經營能力,助力并購方達成戰略化轉型目標。任何支付方式都有風險,企業需立足實際,考慮多方面因素,從科學防范支付風險的角度出發,選擇最佳支付方法。
在完成投資并購任務后,企業既要做好并購前的定價工作,又要注重防范并購后的財務整合風險。首先,并購方、被并購方的財務管理文化需整合。在相同管理文化氛圍內逐漸達成認知上的統一,同時用財務管理文化凝聚人、引導人,這可減小財務整合阻力。其次,并購方、被并購方財務管理制度需整合。用一套標準約束人、監督人,保證全面預算、“互聯網 + 財務”、財務報表分析等方面具備一致性,同時為財務整合提供依據。最后,并購方、被并購方財務管理模式需整合。例如,被并購方可納入并購方的財務中心服務平臺,享受智慧化財務管理服務,保證“互聯網 + 財務”工作模式統一、穩定、高效,進而強化并購方、被并購方的財務管理協同效應,達到防范財務整合風險的效果。
(作者單位:凱通管理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