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聚集了眾多銀行總部及金融科技企業,天津依托港口優勢發展物流金融,河北通過產業升級帶動供應鏈金融創新。這種區域優勢互補格局,使京津冀地區供應鏈金融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并推動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持續深化的大背景下,作為連接區域經濟與金融服務的重要紐帶,供應鏈金融在京津冀地區迎來重要發展契機,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深入分析京津冀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圍繞信用、操作、技術、市場等多種風險展開詳細闡述,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控策略,助力推動京津冀區域供應鏈金融穩健發展,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金融活力。
數字經濟時代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下,區域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隨著金融服務范圍拓寬、參與主體多元化而快速擴大。其中,北京聚集了眾多銀行總部及金融科技企業,天津依托港口優勢發展物流金融,河北通過產業升級帶動供應鏈金融創新。這種區域優勢互補格局,使京津冀地區供應鏈金融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并推動業務規模持續增長。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下,區域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北京金融科技企業積極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供應鏈金融領域。大數據技術通過收集、分析、挖掘京津冀地區企業的海量交易數據,為金融機構提供更精準的企業信用評估依據。區塊鏈技術憑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有效解決跨區域供應鏈金融信息不對稱問題,增強了交易透明度和可信度。人工智能技術則通過實現風險預警、智能決策等功能,提升跨區域供應鏈金融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
同時,區域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持續創新,北京憑借科技優勢推出面向高科技產業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天津圍繞港口物流發展以國際貿易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河北聚焦鋼鐵、制造等傳統產業設計適配產業升級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這些具有區域特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借助數字技術打破三地地域限制與信息壁壘,實現服務線上化、智能化、個性化,為京津冀區域企業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
數字經濟時代供應鏈金融面臨的風險
京津冀地區供應鏈金融面臨的首要風險是信用風險。區域發展不平衡使得河北部分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規范,導致金融機構難以準確評估其真實信用狀況,從而增大了信用風險發生概率。由于京津冀地區產業鏈高度關聯,北京和天津的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信用狀況變化會對整個區域供應鏈金融穩定性產生巨大影響,一旦核心企業經營不善或遭遇財務危機,就可能引發區域內上下游企業的信用風險,進而造成系統性風險。跨區域合作中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和“信息孤島”問題,部分企業若為自身利益隱瞞信息,將加大上下游企業資金壓力,最終影響區域供應鏈信用體系。
操作風險貫穿地區供應鏈金融業務各環節,區域協同帶來的復雜業務流程使得風險來源更加多樣。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操作規范與風控標準不統一,引發跨區域業務操作失誤。例如,在信息錄入時,工作人員因對異地企業情況缺乏充分了解,錄入錯誤信息,進而影響后續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區域供應鏈金融信息系統兼容性不足,會造成數據傳輸錯誤或丟失。另外,三地金融監管要求存在差異,創新業務模式因缺乏統一操作規范和監管標準,同樣容易引發操作風險。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區域供應鏈金融對信息技術依賴度極高,由此衍生的技術風險日益顯著。三地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北京科技企業具備技術優勢,而河北部分地區因信息基礎設施薄弱、技術水平有限,可能會制約業務協同運作效率。加之區域內數據安全標準尚未統一,跨區域數據共享時出現數據泄露隱患。同時,鑒于技術迭代速度快,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與企業需持續投入高額資金用于技術升級維護,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和企業因資金、技術等資源受限難以跟上技術發展步伐,面臨著技術落后的困境。
數字經濟時代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防控策略
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需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區域內企業交易、財務、物流等多維度信息,構建跨區域統一的信用評估模型,推動區域信用信息共享。金融監管部門牽頭搭建區域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企業信用數據在京津冀區域內互聯互通。通過與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合作,引入外部專業評級結果,交叉驗證企業信用狀況,提升評估可靠性。建立動態信用跟蹤機制,實時監測區域內企業的信用變化,依此及時調整信用等級與風險防控措施。
京津冀三地金融監管部門需聯合制定區域供應鏈金融業務操作規范,統一風控標準、明確職責權限、規范跨區域業務操作流程。通過加強三地金融機構員工的交流培訓,提升業務操作能力和風險意識,減少跨區域操作失誤。同時,推動區域內金融科技創新,加大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投入,提高系統兼容性和穩定性。金融科技企業可共同開發區域統一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業務標準化、流程自動化,降低操作風險。此外,針對京津冀區域特色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操作規范和監管標準,強化業務合規審查。
京津冀三地政府有關部門可攜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聯合建立區域技術風險防控協作機制,通過共享技術資源,實現整體技術實力躍升。北京金融科技企業憑借自身技術優勢,助力河北、天津企業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動區域技術均衡發展。三地共同制定區域數據安全標準和隱私保護規范,強化信息技術安全防護,確保區域數據在安全環境下實現共享。建立京津冀區域技術風險預警平臺,實時監測區域內技術系統運行狀況,以便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技術風險。同時,加強區域技術人才交流與培養,共建京津冀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基地,為區域技術創新和風險管理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還可與企業建立市場風險信息共享機制,共同開展區域經濟形勢與市場動態的分析預測,同時構建區域市場風險監測指標體系,實時追蹤京津冀產業政策變動、企業遷移等區域特有風險因素,及時評估市場風險對區域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影響。此外,開發契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供應鏈金融產品,針對產業轉移企業定制專項融資方案,以此降低產業結構調整引發的市場風險。京津冀三地金融機構還可通過加強協作,優化資源配置,杜絕惡性競爭,攜手應對市場風險挑戰,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為區域供應鏈金融發展帶來廣闊空間與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而通過構建區域統一信用評估體系、加強區域操作風險協同管理、提升區域技術風險聯防聯控能力,以及強化區域市場風險協同應對等一系列措施,能夠有效防控京津冀地區供應鏈金融風險,推動供應鏈金融在區域協同發展背景下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東北中小企業融資再擔保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