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549(2025) 0004-0034-03
中小學學校管理工作備受各部門關注,要求管理者為學生打造安全、和諧、溫暖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健康學習,取得理想的學業成果。然而,就目前的教育情況而言,仍有部分學校未能設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存在許多管理方面的漏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管理工作,并且積極進行教育創新。激勵機制是學校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機制,能夠轉變學生心理、端正其行為態度,使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從而推動學校教育提質升級。
一、參考教育目標,設置激勵項目
新時代的中小學教育強調“五育”并舉,要求教育工作者通過各項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全面發展。對照當前教育的整體目標,管理者可以從多個方面出發,為學生設計激勵項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
(一)關注智力發展,設立學習激勵項目
“增強學生的智力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中小學教育的首要目標,唯有學好課程知識,學生才能夠走向發展。在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管理者需要設立“智力發展”層面的激勵項目,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充分開發自身頭腦,達成學業目標。
在“學習激勵項目”的建設中,學校管理者應設定獎學金機制,對照學生的總人數,按比例設置獎項。比如,某學校三個年級段的人數分別為307人、323人、和296人,管理者設計三級獎學金(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確定學生是否具備評選資格),并且確定相應的名額,設計出了如下“獎學金參考表(如表1所示)”

此外,在學習激勵項目中,學校管理者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準備一些實物獎品,如學生喜愛的玩具、圖書等,由此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二)關注素質提升,設立品德激勵項目
新時代下的教育主張立德樹人,要求各科管理者在傳授學生必要知識的同時,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校管理中,管理者也應當對照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要求,為學生設立激勵項目,鼓勵學生發揚優良傳統,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
在“道德品質激勵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學校管理者可以分析并列舉學生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并且將各種“稱號”作為對學生的獎勵,鼓勵其他學生模仿學習。以下為學校管理者所設立的“道德品質激勵項目(如表2所示)”:

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的道德品質還可以表現在其他各個方面,學校管理者應該主動觀察學生行為態度,為學生設計相應的獎項,逐步培養學生各項道德品質,助力學生的個人成長。
(三)關注個性成長,設計專項激勵項目
在中小學階段,每一名學生都有著其獨特的個性,渴望在某一方面表現出突出的成績,展現出自身才能。在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管理者也應當對照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為其設計專項激勵項目,鼓勵學生發揚個性,將學生培育成“與眾不同”的人。
例如,在中小學教育觀察中,學校管理者發現了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特長,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專項激勵項目”。有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并且具備一定的創意創新能力,能夠借助各種工具,進行創意制作,對照這部分學生所表現出的特長,管理者可以設置“創意小達人”獎勵,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設計出更多實用性物品。也有學生在藝術方面表現出特長,能夠繪制出精美的圖案,展現出自身良好的審美能力,結合學生的特長,管理者可以設計“藝術類學習活動和獎項”,發揮學生特長,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向。
這樣的激勵機制設計對學校管理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打造“個性化”學習環境,助力學生開發自身的個性潛能,有效提升全校學生的學習品質。
二、加強環境建設,優化激勵效果
“良好的教育環境”是高品質學校教育的重要保障,能夠改善學生學習氛圍、切實提高其主動性,并且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在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為了完善激勵機制,管理者也應當做好“環境建設”的工作,為學生打造優良環境,讓學生認真參與各項學校活動,獲取相應的獎勵,提升自身的學習主動性。
(一)建設競爭性環境
良好的競爭環境是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保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集體學習中。因此,在運用激勵機制的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管理者應當著力為學生打造競爭性環境,鼓勵學生相互比較、競賽,從而有效增強管理效果。
例如,在建設“學習激勵項目”時,管理者通常會結合學生“真實學習成績”,為學生設計獎勵機制,用以表揚“成績優異”的學生。然而,在實際管理中,管理者會發現:“部分中等水平的學生缺乏競爭動力,不愿意參與評獎。”究其原因,這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水平有限,很難與優秀生比較。”為此,管理者可以調節獎項設定,為學生營造競爭性環境。比如,管理者在“獎勵評選標準”當中設置“成績是否有所進步”的考查要求,要求學生“不能出現退步的情況,否則將無法參與評獎”,同時,管理者還可以設立“進步突出獎”,著重表揚“努力學習,取得突出成果,但達不到優秀水平”的學生。由此便可以構建起“競爭性”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釋放自身潛力,進而推動全校學生的學習進步。
(二)建設集體化環境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集體意識,希望參與各項集體性學習活動,并且表現出優異的學習狀態。在激勵機制下的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管理者應當充分考慮學生集體學習和發展的需求,為學生打造“集體性環境”,讓學生相互幫助、共同努力,獲取理想的成果。
例如,在建設“專項獎勵項目”時,管理者很容易發現問題“部分學生雖然具備特長,但缺乏動力支持,很難有所表現。”為了有效解決這類問題,充分發揮“獎勵機制”的作用,管理者著力為學生建設集體化學習環境,將學生組成一個個團體,共同參與探究。比如,管理者通過學校觀察了解到:“許多學生都喜愛制作手工工藝品,能夠設計出精美的圖案和造型。”基于此,管理者組織“校園美化活動”,并且將這些學生編排為“美化小組”,讓小組學生共同設想校園美化的方法,并且進行具體實踐,最后,根據小組整體學習效果,向學生頒發相應的獎勵。很顯然,這樣的學校管理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并且讓學生形成“團隊合作”的良好意識,共同參與活動,取得理想的活動成果,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相互督促的意識,降低了學校管理的難度。
三、結合學情特征,調節激勵標準
在激勵機制下的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為了充分體現出“以生為本、公平公正”的原則,管理者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現實學習情況、個人心理狀態、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因素,適當調整激勵的標準,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獲取獎勵,提升自身的學習信心。
(一)分層設計激勵標準
分層設計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機制設計方式,該方法充分參考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有效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尤其在課程學習方面的激勵機制設計中,管理者應當充分結合學生智力水平、認知基礎,為其設置激勵機制,便于推進學校管理措施的落實。
為了做好分層設計的教育研究工作,管理者可以嘗試建立學生檔案,將學生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層級。在檔案建立的過程中,管理者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學生成績的統計與分析”,管理者系統分析一名學生在最近幾次學業水平測試中的成績,了解這名學生的“平均排名”,以便于確定學生所在組別(包括優秀組、中等組和補差組)。第二,做好學生的訪談工作,了解學生實時狀況,包括“學生是否存在家庭方面、心理方面、學習環境方面的問題”,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考察標準,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且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第三,管理者還需要進行“學生發展預期評估”的工作,分析出“學生通過努力學習,能夠達到怎樣的預期高度”。第四,管理者綜合這三個方面的分析結果,為學生設計激勵標準,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通過自身努力,達到學習目標,獲取豐厚的學習成果。
(二)多元設計激勵方式
在中小學階段教育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管理者應當充分關注學生的這一方面特征,采取合理的學校管理方式。基于此,管理者可深入調查學生日常生活、表現,為學生設置恰當的激勵方式,能夠最大化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并且維護好校園秩序。
例如,在中小學“道德品質激勵項目”的建設中,倘若管理者直接采取統一的激勵方式,為學生設計“稱號獎勵”,部分學生就很難產生良好的動機,遵守學校制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為此,管理者對學生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并且確定了多種不同的激勵方式,比如,一部分學生的動力來源于“他人的鼓勵和支持”,針對這部分學生,在設計激勵方式時,管理者就可以將重心放在“語言層面的激勵”。可以在班級或者學校表彰大會上對這部分學生提出表揚,也可以與家長取得聯系,向家長描述學生的優秀表現,建議家長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還有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源于各種各樣的事物,結合學生的這一特征,管理者可以采取“物質激勵”,滿足學生實際生活和學習的需求,比如,“獎勵學生多功能鉛筆盒、毛筆等學習用品”。
四、對照發展趨勢,創新激勵機制
隨著教育的持續發展,學校管理方式也在不斷升級,在激勵機制下的學校管理中,管理者應當對照教育發展趨勢,創新激勵的機制,給學生帶來新體驗,便于學生更好地服從管理,表現出優異的狀態。教學實踐中,管理者可以融合當前主流教育思想以及新時代的一些教育方式,對激勵機制進行創新升級,使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一)堅持學生主體,提升參與感
學校教育中,學生始終是主體,具備一定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表達出自身獨特的想法,提出個性化見解。在激勵機制下的中小學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為學生開辟“提議”的渠道,讓學生參與獎勵機制的設定與實施過程中,使之更加貼合學生需求,對學校管理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例如,在設定學校管理激勵機制時,管理者可以組織召開“學生建議大會”,學生代表積極發言,會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比如,其中一名學生代表提出“學校可以采取積分的制度,對一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從而確定獎勵的等級。”另一名學生代表提出“可以將郊游、博物館參觀等項目作為獎勵內容,讓同學們接觸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知識、掌握更多技能。”學生所提出的這些建議都具備重要的參考價值,管理者可以采納其中部分建議,對學校激勵制度進行優化升級,使之更加貼合學生的各項需求,為學生后續的學習以及長期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二)融合信息技術,提升透明度
在傳統中學校管理的激勵機制設計當中,管理者時常容易忽略“機制的透明度”,直接向表現優秀的學生頒發獎勵,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心理不平衡”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管理的順利進行。因此,管理者應當結合時代發展趨勢,融合“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獎勵機制的透明度。
在學校的管理實踐中,管理者可以在校園網中設置“學校管理專項”界面,并且在其中導入各種信息,包括“各方面獎勵機制的評獎標準、每一名學生的具體表現以及所獲得的獎項”等。所有學生都能夠通過校園網站,查找“獲獎情況以及評價標準”,體現激勵機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信息技術在獎勵機制建設中還存在多方面應用價值,比如,“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向學校管理者發送激勵機制建設的相關意見;管理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中的AI監測功能,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動態,以此作為評獎的參考”等。
信息技術本身屬于新時代的產物,具備多方面重要功能,能夠創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質量。在激勵機制的建設中,管理者應當運用更多信息技術功能、工具,優化學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為學生打造優良的校園環境。
綜上所述,學校管理乃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產生直接性影響。在立德樹人、以生為本的教育大環境下,管理者應當積極優化學校管理工作,建設激勵機制,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自律意識,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全身心投人學習中,推動自身的長期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石金庫.激勵機制在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的實踐運用[J].孩子,2024(23):132-134.
[2]鄒存億.中小學教育現代化管理模式下教師激勵機制的研究[].科學與財富,2023(27):46-48.
[3]賀新宇.中小學管理中有效激勵的策略探析Ⅲ]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4(3):90-94.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