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軍人,我也出生、成長在軍營。可我們姐弟卻很少見到爸爸,因為他在澳門工作。
要想去看爸爸,就得過關口。媽媽工作忙,不能帶我和弟弟去。所以每次去澳門,媽媽都要把我和弟弟托付給其他阿姨,一路輾轉才能到達爸爸所在的軍營。
不過,今年“五一”去澳門看爸爸,跟往常就有些不一樣了。
第一個不一樣,是這次由我帶著弟弟去,同時,我還帶著一位鄰居奶奶和她3歲的孫女——她倆都是第一次去澳門探親。這個小妹妹的爸爸和我爸爸是戰友。
出發前,我既有期待,又有些緊張。那天放學后,天已經黑了,我帶上弟弟、鄰居奶奶和小妹妹出發了。別看小妹妹年齡不大,卻不讓奶奶抱,非要讓我牽著走。
一路上,我都提醒他們仨要跟緊我,別走散。尤其是在熙熙攘攘的邊境口岸,我左手拉著弟弟,右手牽著小妹妹,還要不時回頭看看鄰居奶奶跟上來沒有。我以前雖然也多次過關,但都是由其他阿姨帶著。因為這次“難度升級”,媽媽不斷地給我打電話,問我們到哪兒了,生怕我們走散,又怕我們找不到過口岸后要乘坐的班車……

我覺得自己已經是大孩子了,這條路也走過好多遍了,就讓媽媽別擔心,我有信心帶他們安全到達。果然,我們順利過了關,也找到了在固定位置等候的班車。
爸爸他們早早就站在營區門口等我們了。看我“帶隊”安全抵達,爸爸笑著摸摸我的頭說:“以諾長大了,可以帶隊通關啦!”
聽著爸爸的表揚,我心里的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第二個不一樣,是趕上了軍營開放日——以前,我都沒趕上過。
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也擋不住參觀者的熱情。一大早,操場上就擠滿了人。降雨同樣擋不住解放軍叔叔們的昂揚斗志,升國旗儀式一開始,原本熱鬧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隨著振奮人心的音樂響起,儀仗隊員們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踢著鏗鏘有力的正步,走向旗桿,他們目光堅定,神情莊重,讓在場觀眾肅然起敬。
升旗儀式結束后,我們又觀看了軍事訓練課目展示、武器裝備展示,還進行了訓練體驗,觀看了文藝演出,參觀了內務展示,等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是最震撼人心的環節,就是刺殺格斗、反恐行動和實彈射擊——炮火聲夾雜著吶喊聲,讓人感覺熱血沸騰。

在模擬射擊環節,我體驗了步槍射擊。引導員叔叔先講解了步槍射擊的要領,他說瞄準鏡里的小圓要和靶心疊成同心圓。在叔叔的幫助下,我使出全身力氣,托起步槍,透過瞄準鏡察看,遠處的環型靶忽大忽小,仿佛在對我眨眼睛。我屏住呼吸,扣動扳機,“砰”地一聲響。哇!我竟然射中了中心靶。第一發的后坐力撞得我肩膀生疼。后來的幾發,就直接上不了靶了。原來步槍那么重,后坐力那么大。我也終于明白,爸爸為什么總是皮膚黝黑,手上布滿老繭,肩膀和膝蓋上有不少傷痕……
第三個不一樣,是我發現了爸爸的另一面。
在軍事展覽館,講解員姐姐詳細講解了部隊的前身和歷史及取得的成績。當講到其中一張照片時,弟弟突然大叫道:“姐姐快看,那是爸爸,是爸爸!”
我定睛一看,那是一張集體一等功的領獎照片,爸爸也在里面。隨著弟弟的呼喊,很多小朋友也湊了上來,還投來羨慕的目光、發出由衷的贊嘆。那一刻,我感到無比的驚喜、驕傲和自豪。不善言辭的爸爸,竟然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他還有這么輝煌的時刻呀。
當看到營區“當兵派駐澳,一生都榮耀”的標語時,弟弟還自創了一句“愛國愛澳,立志成才”,引來大家贊許的笑聲。
這真是一次既特別又難忘的進軍營經歷!
(作者為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二小學學生)
以諾姐弟從小到大,和爸爸相處的時間很少,以諾還鬧出過和小玩伴“爭爸爸”的笑話。也正因如此,以諾特別珍惜和爸爸每一次見面的機會,也表現得比同齡人更成熟懂事。或許,這也是軍娃磨練出來的特質吧。
這一次,以諾提出自己可以帶著弟弟和鄰居奶奶祖孫過關去澳門探親,其實開始我也有一些不放心,想到她已“熟門熟路”才同意,又反復叮囑他們一定要注意安全……最終,以諾出色完成帶隊通關任務,順利抵達爸爸所在的營區。我相信,有了這一次探親經歷,以諾以后會更加獨立和勇敢。
以前,我也曾參加過部隊的軍營開放日活動。看到官兵在“炮火”聲中展示高空索降,雷霆出擊一般展開擒敵救援,我從心底感到震撼。這一次,參加了爸爸單位的軍營開放日后,以諾姐弟都很興奮。我覺得,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對于爸爸平時的陪伴缺席,一定能多一分理解與敬意。
——張以諾媽媽" 馬麗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