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建設是新時代黨建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各級黨委應該從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重大意義,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黨校作為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其本質是通過系統化的政治訓練與意識形態培育,實現黨的理論武裝與組織建設的有機統一。其中,高校黨校入黨教育是黨校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其核心內涵在于構建“價值塑造一知識傳授一實踐養成\"三位一體的政治社會化機制。近年來,高校黨校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具體表現為教育體系的標準化建設、課程資源的系統化開發以及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探索,發揮了其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中凝心聚力的作用,但仍存在結構不均衡與質量差異化等問題。
高校黨校在開展入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嚴格遵守上級的標準和要求,還需要及時識別自身的不足之處,并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發力,將入黨教育的焦點集中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上,切實發揮高校黨校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
一、增強凝聚力:體現入黨教育實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黨校進行入黨教育,其本質就是在解答“培養什么樣的黨員、怎樣培養黨員\"的命題。高校在加強黨校管理上下足功夫,通過精準設立培養計劃,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任務,才能凝心聚力達成預期目標,彰顯入黨教育實效。
(一)完善高校黨校機構
健全高校黨校機構設置和強化高校黨校管理,是開展人黨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高校黨校通過制定總規則來引導二級學院的各分黨校不斷加強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建設;指導各分黨校成立黨員服務中心,積極動員廣大師生黨員干部融入教育工作隊伍,把黨員發展與黨員教育培養的全過程密切結合,從多方面構筑起黨員教育培養的安全屏障。
以高校二級學院各分黨校為實例:首先,黨校的校長由學院黨委書記擔任,副校長由學院黨委副書記擔任,秘書由專門負責黨委工作的人員擔任;黨校校務委員會主任由學院黨委書記擔任,副主任由學院黨委副書記擔任,成員包括學院黨委委員、黨委專職組織員等。其次,各分黨校建立黨員服務中心,中心的成員包括各個學生支部的黨支部書記以及支委會的成員,中心設立學院黨員發展“花名冊”制度,名冊詳細記錄正式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員的成長過程,收集黨員發展教育個人數據庫信息,以支部為單位實施黨員發展動態管理。該中心采用“主任十工作部門\"的組織結構,設置中心主任,下設培訓部、管理部、宣傳部三個部門,各部門在學院黨委和黨校的指導下運作,形成集黨員教育管理、黨建工作指導、談心談話交流、志愿服務等于一體的工作機制,為黨校建設搭建平臺。
(二)實施分層多級化教育模式
在當前高校黨校的教育工作中,強化入黨啟蒙教育尤為重要。高校黨校應通過分層多級教育,制定合理的培訓規則和課程計劃,以增強入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體而言,高校不僅要在新生的入學教育過程中抓牢入黨啟蒙教育,還要在黨校培訓班中特別設置入黨啟蒙教育環節,指導分黨校結合不同學院、專業的學科特色,形成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全覆蓋的分層多級教育:一方面,印發黨校培訓規則。根據高校黨校培訓規定,制訂并及時修訂培訓規則,明確分層多級教育各項培訓任務,秉持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制定教育培訓課程計劃。高校作為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育人陣地,應堅持將思想引領貫穿發展黨員工作的全過程,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分類制定入黨教育培訓課程。分層多級化教育模式的本質,就是讓黨校教育真正成為連接黨組織和高校學生的橋梁,增強高校黨組織的凝聚力,為黨的事業培養更多政治堅定、本領高強的青年先鋒。
二、培養向心力:構建多元化入黨教育培訓體系
人黨教育培訓的目的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必須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3]。針對不同受教育對象的需求,構建多元化的培訓體系,可以保證培訓的完整性。為進一步發揮高校學科、平臺、師資等優勢,推進高校黨校特色化建設,高校黨校在構建多元化入黨教育培訓體系中應形成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舉措,從課程體系、師資組建、考核評價等方面完善入黨教育培訓體系。
(一)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建設
高校黨校應制定清晰、明確、具體、科學的課程目標,確保參加入黨教育培訓的學習人員深入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激勵他們通過實際行動與黨員先鋒保持一致,進一步提升學習人員的理論素養與黨性修養。在教學方法上,高校黨校的授課可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融合理論與實踐,不僅要將授課過程細分為集中培訓、理論學習、實踐課程和志愿活動等部分,而且要根據各個階段的具體培訓任務確定合適的學習時長。
高校黨校的培訓課程應結合世情、國情、黨情,采取學習研討、專家報告、實踐調研等形式,不斷創新學習方法;學習內容應圍繞黨史、黨章、黨規、黨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勢與政策、學風建設與成長成才教育等展開。這些措施不僅能使學習人員在思想上端正入黨動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而且能讓學習人員實現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的穩步提升。
高校黨校要致力于構建具有高質量和高水平的黨校師資團隊,加強人才儲備。高校黨委應設立黨校師資庫,征集專家候選人,并與二級學院分黨校合作,定期組織開放式示范黨課活動。高校黨校在構建師資隊伍時,必須強調其專業性與實踐性,例如,分黨校師資團隊組成應包含:黨委成員、各基層黨支部的書記、專職學生工作干部(如輔導員)、黨建專家和學者、勞模工匠等。同時,高校黨校應充分利用地域優勢,依托黨建共建單位和基層黨組織的聯合共建平臺,推動黨員教育和培訓成果的實際應用,積極開展黨史的理論宣講和實踐調研活動。
(二)對培訓質量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
在教學評估方面,高校黨校應采用入黨教育培訓教學評價體系,結合線上培訓系統的學習效果評估、線下的問卷調查和隨堂訪談等方式,進行全面的入黨教育培訓的教學效果評估,以便黨校教師及時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在學習評估方面,高校黨校需要創新傳統入黨教育培訓的考試方式,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建立綜合考核機制。評估的目的是通過評估結果反饋,使學習人員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只有建立嚴格的考勤、學習和管理等維度的考核體系,不斷增加考核環節、豐富評價指標和實施量化考核,高校黨校才能夠真實、客觀地評估培訓質量。高校黨校應全面考慮學習人員的思想政治品質和綜合實踐能力,以培育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新一代人才。
在進行入黨教育培訓的過程中,高校黨校要實時更新黨員發展教育培訓個人數據庫,確保學習檔案的有效追蹤、持續評估和動態管理,并利用這些數據來客觀地評估學員的思想成長和變化效果。高校黨校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人黨過程中不斷考察學習人員在思想觀念、學習表現、職業生涯和日常生活中是否堅定地向組織靠攏、是否堅決維護黨組織權威。二級學院黨委要將入黨教育培訓的成果納入發展黨員考核指標體系,構建綜合考評機制,進一步標準化學院黨員發展流程,確保從入黨教育培訓、日常學習表現和群眾基礎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強化黨員發展目標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并嚴格篩選合適的入黨人選。
三、激發創新力:探索入黨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高校黨校要確保將入黨教育的實際效果轉化為學習人員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高校黨校可通過多種途徑如下基層、進企業、走鄉村、講黨史、做調研等,正確引導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高校黨校要致力于引導廣大青年愛黨愛國,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通過創新教育活動,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專題教育,以培養一批覺悟高、能力強、素質好的時代后備軍。
(一)充分利用紅色教育資源以及黨性教育基地
高校黨校要用好紅色資源,挖掘高校所在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用紅色精神鑄魂育人,以“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為平臺,將人黨教育培訓活動和“行走的思政課\"緊密結合,用紅色文化賦能黨校建設。高校黨校應引導師生時刻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踐行初心使命,發揮校地聯合優勢,讓人黨教育培訓活動植根本地文化沃土,綻放創新發展活力。
(二)構建網絡思政育人協同新格局
高校黨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 + ”技術與資源,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主題設計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同時,將線下培訓延伸到網絡新媒體平臺上,挖掘優秀學習案例,做好優秀學習成果的網絡宣傳,選樹入黨教育榜樣,激活網絡新媒體在價值引領中的正向作用。通過這些措施,入黨教育不再只是由黨校專家教師主導教授,而是以“聽”\"說\"“行\"的方式,激發學員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成為堅定的信仰者、有力的傳播者和忠實的踐行者。
“聽”:在高校黨委的指導下,黨校可創建黨史學習教育的品牌活動,選拔黨校的杰出學員,展示他們的理論學習成果,并在線誦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等,在聽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過程中,傳承信仰之光,汲取奮進力量。同時,黨校應積極引導師生共同參與“講好信仰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等微黨課的建設,以展現師生黨員優良的精神風貌。
“說”: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黨校始終處于領先地位,積極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的最新成果。高校黨校應組建師生黨員理論宣講團,在宣講過程中確保宣講內容的科學性和政治性,回應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關切的問題,引導學員聯系實際學深悟透、把握黨的理論內容的精髓要義。
“行”:高校黨校應成立品牌實踐團隊,堅持服務師生、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的理念,不斷擴大黨校的黨員教育影響力。實踐團隊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努力提升實踐活動水平,開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長久性的實踐活動。高校黨校還可通過挖掘基層黨建、志愿服務資源,提升基層理論學習和實踐服務工作的質量,形成良好的綜合效應,充分展現黨校常態化黨員管理的育人成效。
(三)拓寬合作教育平臺
高校黨校在構建高質量育人平臺時,不僅需要制定符合學科和專業特點的入黨教育培訓內容,還需要突破專業壁壘,實現學科間的互動、資源的共享和優勢的互補。
首先,高校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可建立結對關系,通過師生支部結對學習和校內外聯合實踐活動,鼓勵黨員下基層走鄉村、做調研察民情、上黨課做宣傳,引導全體學員愛黨愛國、守信念、講奉獻;同時將優秀的黨建成果向社會傳播和推廣,在高校所在城市街道社區,師生共同開設思想政治公益課堂和開展“打卡紅色地標,講述革命故事\"等活動。
其次,高校黨校可與二級學院學生黨支部積極發起聯學聯動,搭建平臺,聯合各學院青年黨員開展主題聯合大學習,堅持緊跟黨中央精神和時政熱點,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強國、黨內法規等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開展主題聯學活動,充分發揮各學院的專業學科優勢,增強各分黨校入黨教育的互補性,強化學習人員的理論修養和實踐本領。
再次,高校黨校應高度重視提高聯合育人的效果,通過多方合作進行黨員教育和培訓,在高校聯盟、校地聯盟以及校企聯盟等方面進行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四、結語
高校要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性教育擺在突出位置,狠抓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將黨的創新理論更加系統深人地與入黨教育工作相結合,不斷增強入黨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新時代高校黨校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健全人黨教育諸要素,不斷優化黨員教育工作,保證高校黨校作用的充分發揮。高校要始終堅持黨管培訓,進一步落實落細高校黨校和二級學院各分黨校的責任,強化使命擔當,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黨建引領,落實責任擔當,圍繞學校和各二級單位中心工作,科學安排、精心組織、創新方法,從增強凝聚力、培養向心力、激發創新力等方面持續推進入黨教育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1日)J.求是,2016(9):3-13.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34.
[3]中共中央組織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概論[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