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倡導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程知識特點,為學生設置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創設任務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創設任務情境、設計學習任務、落實教學評價\"的教學途徑,并從通讀任務、精讀任務、賞讀任務、表達任務和仿寫任務五個方面出發,對學習任務群的應用展開研究,旨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還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通過多樣化的任務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現階段,很多語文教師在應用學習任務群的時候出現任務內容單一、形式單一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參與感不強,不利于課堂效果的提升。依據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帶領學生深入文章,從不同的層次和角度理解文本傳遞的思想情感和價值理念,掌握多種文本的語言形式和語言特點,借助學習任務群將文本置于不同的情境中,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創設任務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和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他們對新知識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培養其閱讀能力、提高其閱讀自主性和積極性有著重要意義。為此,在學習任務群的實施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構建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任務情境,并通過預設問題和情境任務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為后續學習任務的實施做好鋪墊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話類的課文,講述了主人公老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幫助小動物們渡過難關的故事,彰顯了和善、友好、團結的美好畫面,體現了老屋優秀的精神品質。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場景中搜集一些老房子的照片,制作成圖片集錦,并在課堂中進行播放,創設情境:“同學們,大家在生活中應該見到過很多老房子,像圖片中一樣,這些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經不太適合人們居住了,因此將被拆遷,并重建新的房屋。如果讓大家用形容詞來形容一下老房子,你會想到哪些詞呢?\"(課堂預設:搖搖欲墜、破敗不堪…)“今天這篇課文里也有一座老房子,雖然像大家形容的一樣搖搖欲墜、破敗不堪,但總也倒不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帶著疑問來閱讀課文吧。\"基于上述任務情境,教師帶領學生探討“老房子\"的話題,引導學生了解老房子的特點,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標注閱讀法,鼓勵學生在課文標題旁邊標注一個“問號”,起到提醒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學習任務群的有效實施。
二、結合文本內容,設計多元學習任務
(一)以通讀任務抓文章整體
通讀任務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最短的時間快速閱讀一篇文章,幫助他們把握文章題材、主題以及核心內容,明確文章寫了什么,強調對文章的初步整體認識,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閱讀經驗以及閱讀水平,從文章整體出發為學生設置通讀任務并展開整體探究。例如,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通讀任務:
任務一:通讀全文,用一句話總結文章寫了什么內容?
任務二:解釋一下你對文章主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理解,說一說為什么“倒不了”,并在文章標題附近標注“我的猜想”。
任務三:通讀全文,找出文章中出現了幾個角色,并嘗試分析一下各個角色的特點。
任務四:通讀全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句話,并說明為什么。
基于上述通讀任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閱讀,并展開小組討論,分享小組閱讀成果。例如,針對任務一,一個小組闡述文章的主要內容,由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和修正,最終教師用一句話總結課文的核心內容;針對任務二,各個小組依次發言,分享自己對文章標題的理解,最終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并要求學生再次標注,對比自已的猜想,從而對文章標題產生深刻理解;針對任務三,各個小組依次發言,找出文章的主要角色,并進行評價,教師匯總學生的分享,作為后續閱讀的參考素材;針對任務四,教師鼓勵各個小組自由發言,說一說自己找到的好句子,并解釋原因,從而在通讀任務結束后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和探究的欲望。有效的通讀任務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抓住文章的核心,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讓閱讀更加有序且有效。
(二)以精讀任務析文章結構
精讀任務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一篇文章展開深人分析和理解的一種閱讀任務,更多地關注文章的布局規劃和結構安排,讓學生在了解文章寫了什么的基礎上,知道作者是怎么寫的,從而明確文章邏輯,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幫助學生積累文本閱讀經驗。為此,教師可以對學生在通讀環節中的表現進行評估,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興趣特點的精讀任務,從而促進學習任務群的有效應用。例如,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可以從課文內容出發,為學生設計以下精讀任務:
任務一:逐段閱讀,理解每個段落的意思,并為文章劃分層次。
任務二:根據劃分好的層次,為每個層次起一個小標題,并標注在各個層次的首段。
任務三:梳理文章結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寫故事的,具體的故事情節有哪些,如“文章先介紹了…又介紹了…結尾”
任務四:從故事預測的角度出發,說一說文章中各個角色的安排有著怎樣的效果。
基于上述精讀任務,教師指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在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匯報各自的探究成果并進行精讀指導。針對任務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一交代老屋的狀態和故事背景;第二個層次一—講述小貓、母雞和蜘蛛分別向老屋求助;第三個層次一一故事的結尾,老屋一直沒有倒下。針對任務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為三個層次各起一個標題,如“老屋是什么樣的”“老屋為什么沒有倒下”“老屋的結局”。針對任務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層次復述故事情節,如文章先介紹了老屋即將倒下的背景,又介紹了小貓、母雞和小蜘蛛向老屋求助的過程,老屋樂于助人,幫助它們渡過難關,結尾是老屋聽著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沒有倒下。針對任務四,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各個角色的安排既可以推動故事的發展,也為讀者帶來了更有趣味性的閱讀體驗,提升了文章的可讀性。這樣的精讀任務設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結構和故事情節的分析能力與理解能力,同時培養其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以賞讀任務品語言特點
賞讀任務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技巧,包括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描寫方式等,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設計一系列的賞讀任務,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品味文章語言的特色。例如,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賞讀任務:
任務一:找出文章中所用的修辭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
任務二:文章中的老屋、小貓、母雞、小蜘蛛有著不同的角色特點,找一找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式來展現它們的特點。
基于上述賞讀任務,教師指導學生展開群組探究,并以此匯報各自的探究成果,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補充,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任務一,文章中用到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比較多,形象生動,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情節曲折、內容有趣的童話故事。針對任務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各個角色出發劃分故事層次,并找到其中采用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感受每一個角色的形象特征。這樣的賞讀任務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在細膩生動的語言表達中感受童話故事的文學魅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四)以表達任務悟文章情感
表達任務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如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課文朗讀、故事復述等,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感悟文章情感,深化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表達任務:
任務一:分角色扮演老屋、小貓、母雞和小蜘蛛,體會各個角色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情感,體會老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任務二:結合課堂扮演活動復述課文內容,說一說故事情節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基于上述表達任務,教師可以挑選幾名表現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據故事劇本進行課堂劇表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來表現角色的特點,如小貓的孤獨可憐、母雞的堅強以及小蜘蛛的樂觀,從而深刻領悟文章傳遞的情感主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五)以仿寫任務練語言表達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仿寫任務,鼓勵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特點、語言藝術以及表達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仿寫任務: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確定仿寫標題和故事情節,并撰寫仿寫提綱,完成一篇簡短的童話故事,要求有明確的故事背景、典型的角色特點、曲折的故事情節以及發人深省的結尾。在學生仿寫結束后,教師可以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進行評價,以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培養學生對故事類文章的寫作能力。
三、落實教學評價,反思任務群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科學的教學評價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調整任務內容和教學策略,以提升任務群的實施效果。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除了傳統的習題測試之外,還可以通過提問觀察、問卷調查、小組互評以及學習日志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綜合評價。通過提問觀察,教師能夠直接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作出判斷,幫助學生發現優勢和不足;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可以設定自評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反思,從而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通過小組互評,學生可以相互評價彼此的學習成果,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團隊協作意識;通過學習日志,教師可以從側面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任務群的反饋,分析任務群的優劣勢,并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教學評價的落實有利于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需求,讓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更貼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高效、有序,從而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非常突出的實踐價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特點創設任務情境,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后續學習任務群的實施做好鋪墊。同時,設置通讀任務,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抓住文章的核心,了解文章寫了什么;設置精讀任務,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理解文章是怎么寫的;設置賞讀任務,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特點,感受文章寫得怎么樣;設置表達任務,引導學生領悟文章情感,認識到文章傳遞給讀者的思想主旨和價值理念;設置仿寫任務,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教師應該對學生在每個閱讀階段完成的任務成果進行評估,反思任務群的實施效果,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的反應以及學習表現,對學習任務群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持續優化,使其更貼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習任務群展現出應有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