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蔡元培“美育立人”思想對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啟示[J].藝術科技,2025,38(5):202-204.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5-0202-03
0引言
“美育”即“審美教育”,其核心在于通過音樂藝術與教育手段,不斷促進個體心靈的凈化和個性的完善。將蔡元培“美育立人”思想融入高中音樂鑒賞課,學校教師應通過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拓寬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蔡元培“美育立人”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青年是時代的先鋒隊和未來的傳承者,更是國家未來發展與民族繁榮興盛的關鍵。在當時的背景下,蔡元培是一名具有遠見卓識的教育家,他將培養具備健全人格的青年作為國家的首要戰略任務。
1.1蔡元培“美育立人”思想的內涵
“美育立人”是指通過審美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健全其人格。在蔡元培的教育體系中,美育在健全人格的培養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挖掘音樂作品的核心要義,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樹立健全人格[1]。
蔡元培倡導的美育理念,尤其是“美育立人”思想,為教育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通過對這一思想的深入剖析和系統梳理,不僅有助于滿足青年在人格發展上的多元需求,還能為培養具備創新精神的青年教師隊伍提供有力支撐,推動青年人格培養方法的革新與發展,為青年的人格塑造提供寶貴的借鑒[2]。
1.2蔡元培“美育立人”思想融入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意義
當前經濟社會結構正發生深刻變革,當代青年需直面諸多挑戰,如責任感薄弱、價值觀模糊以及道德觀念扭曲等問題。特別是高中階段的青少年,這些問題表現得尤為明顯。面對這樣的問題,蔡元培主張通過美育進行世界觀的教育,引領青少年在藝術的熏陶中塑造健全人格。
1.2.1有利于陶冶學生審美情操,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手法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高中階段開設音樂課程的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情操的陶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個體,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材施教,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適當安排一些自主交流時間,讓學生獨自分析音樂作品,探究其中的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
1.2.2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其健全人格
《音樂鑒賞》教材中的作品展現了健康、陽光、積極的情感,如《不忘初心》《我和我的祖國》等表達了家國情懷,《一杯美酒》《祝酒歌》等洋溢著民族幸福感,《腳夫調》《遼闊的草原》等凝聚起勞動追求。教師應引導學生欣賞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塑造其健全人格。
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黃河大合唱》時,應對作品的創作角度、創作背景以及創作手法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了解作者在創作時面臨的種種困境和挑戰;也可以通過布置預習任務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課下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與這首歌曲相關的資料和信息,與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1.2.3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充分調動其學習熱情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牢牢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思考[4]。在教學中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表述能力,在課堂中請學生回答各種問題,這對于學生也是一種鍛煉。
對于學生給出的一些主觀性較強的回答,要持續引導學生對答案進行歸納和完善,高中學生心智發展較為成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在教學中可以盡可能地打開思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2新課標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課現狀
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實施,音樂課堂的面貌煥然一新,其摒棄了陳舊的單一模式,向多元化、創新化的方向邁進。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藝,更要掌握與時代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經驗、提升自我,滿足音樂課程改革的要求。
2.1新課標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課現狀
在當前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高中生的課程學習壓力較大,需要通過音樂學習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進而陶冶情操。自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高中音樂教育便應運而生,部分學校開設了高中音樂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相較于音樂課普及的初期階段,我國高中音樂鑒賞課在課程設置、教學規范性等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當前我國音樂課堂中還融入了信息技術以提高音樂欣賞的教學效果[5]。
2.2高中音樂鑒賞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的高中音樂教育中,音樂鑒賞課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教學計劃改革的深人推進,高中音樂教育模式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部分高中音樂教學模式較為傳統,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一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等。為了應對這些問題,高中音樂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引入新的音樂元素和實踐活動,以更好地應對教學過程中的挑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課堂教學的效果。
2.2.1音樂教學模式過于傳統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實施對學生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的塑造具有深遠的影響,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缺乏充分的音樂實踐機會,部分教師將音樂審美力培養當成課本知識及技能學習,這種落后理念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音樂教育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與音樂的深度對話。教師在授課時不應僅追求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應全身心投入,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通過音樂,學生可以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理解音樂背后的情感與故事,進而提升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2.2.2教師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作為一門充滿情感與活力的實踐性學科,音樂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唱歌、彈奏樂器等方式,深化對音樂的理解和應用,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但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歌唱技巧和樂器演奏的教學,缺乏專業、系統的教育和指導。這導致許多學生在唱歌時存在發音不準、節奏不穩等問題,難以領略到音樂的精髓。
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教師應積極提升的專業能力,不斷提高音樂修養,積極探索和嘗試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學校應加強對在崗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為高中音樂教育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2.2.3教材側重于經典傳承,與學生的喜好脫節
在當今社會,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音樂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鼓勵學生發揮自身潛能,主動參與音樂鑒賞的活動,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
在互聯網文化和娛樂文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音樂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但高中音樂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高中音樂課程的教材內容側重于經典音樂的傳承,教學方法以傳統的教師示范引領為主,學習模式缺乏差異化,導致學生難以產生共鳴,也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2.4教師的音樂素養不足,不能滿足現代音樂教育需求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高中音樂課程架構細化為六大核心模塊,即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以及音樂與戲劇表演。目前,地方普通高中音樂教師大多接受的是傳統音樂師范教育,其教學內容與現今高中音樂教育需求之
間存在脫節的情況。
要使高中音樂教學取得顯著成效,一方面,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元化、創新性的教學手段,靈活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動漫中的優美旋律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使學生不知不覺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和感動。
3蔡元培“美育立人”思想融入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運用策略
新課標下,高中音樂教師致力于提升教學效果、構建高效課堂,強調學生興趣、個性、實踐與民族音樂,強調激發學生興趣,因材施教,加強實踐教學并融人民族音樂元素。
3.1引用經典故事滲透美育
高中音樂課本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在講授曲目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介紹作曲家的生平事跡,講述這首歌曲背后的創作故事,甚至是歌詞中蘊含的典故[7]。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時,教師可以講解著名音樂家洗星海與光未然的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作品中表現出的中國人民的頑強斗爭精神值得當今高中生學習。這有助于學生深入領會音樂的內涵,從而增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3.2利用音樂游戲滲透美育
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改革,教師需靈活調整教學思路與方向。特別是高中生,他們正面臨學業、生活與家庭的多重壓力,因此,高中音樂教育中的游戲化元素尤為重要。
3.2.1提高教師對音樂游戲運用的重視程度
在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踐中,靈活應用音樂游戲至關重要。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游戲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更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例如,在教授《孟姜女》時,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巧妙轉化為生動的小故事,通過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帶領學生進入故事的情境,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在演繹過程中深入體驗角色情感,感受音樂與情感的交融。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更能在情境中學習,感受到音樂的趣味和魅力,從而增強對音樂的熱愛和興趣。
3.2.2掌握音樂游戲應用的相關規則
首先,音樂教師在實施音樂教育時,必須緊密圍繞音樂課堂教育的核心主題,教師在設計音樂游戲時,應簡化游戲步驟,使教學目的自然融入音樂教學過程。如在教授《金蛇狂舞》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深度,教師可以巧妙運用學生熟知的打擊樂器,設計一場別開生面的“音色辨識”主題活動[8]。這種游戲教學形式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意識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3.3融合其他藝術門類滲透美育
高中音樂教育正逐步與其他學科深度交融,這不僅是當前音樂教育發展的潮流,更是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理念的體現。
高中音樂教師應積極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性地融人舞蹈元素,使音樂課堂煥發新的活力。以歌舞劇《井岡山》為例,該劇巧妙融入了18首經改編、帶有現代氣息的江西地方歌謠,生動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歷史場景。其獨特之處在于將井岡山特色歌曲與舞蹈融合,展現了革命年代中浪漫而激昂的一面。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教師應將音樂與舞蹈或其他藝術門類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結語
當今時代背景下,中國青年肩負民族復興重任,培育時代新人尤為關鍵。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深刻認識到教師在健全人格培育中的核心地位與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不僅是對教師職業的尊重,更是對青少年人格發展的責任。隨著時代的進步,通過音樂鑒賞課,可以賦予健全人格教育內容新的時代內涵,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形成更加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王慧鑫.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審美教育的實踐探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23.
[2]黃莘迪.比較法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應用實踐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3.
[3]辛靜婷.蔡元培美育思想對高職美育的啟示[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7(5):55-59.
[4]刁姝鈺,張薇.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J].當代音樂,2023(12): 7-9.
[5]曾向昕.淺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培養:以《陽關三疊》為例[J].樂器,2023(11):50-53.
[6]董翠翠.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思想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3.
[7]周敏.“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音樂鑒賞教學探究:以《黃河大合唱》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8): 43-44.
[8」龐書培,吳婧瑀.抗戰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運用及有效實施路徑研究:以《黃河大合唱》為例[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2(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