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再次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立足點放在高質量發展上”。這為新時代吉林振興擘畫了藍圖,也為鎮賚明確發展方位提供了根本指引。鎮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國之大者”謀篇布局,提出“生態優先、農業強基、工業發力、能源興業\"高質量發展思路,以“兩路兩網兩圖兩園\"工程為抓手,“四兩\"撥千斤,牽引撬動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為吉林全面振興貢獻鎮賚力量。
一、明確“生態優先、農業強基、工業發力、能源興業”路徑,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區域資源稟賦,找準比較優勢與戰略需求的結合點,構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我們立足國家、省、市所需和鎮費所能,聚焦未來所向、發展所急,把握百姓所期、群眾所盼,科學謀劃“十五五\"規劃,通過“四輪驅動”,努力把高質量發展藍圖轉化為美好現實。
生態優先。鎮賚堅持自然生態、政治生態“兩手抓、兩手硬”。守護自然生態,鎮賚坐擁嫩江111.5公里黃金水道、153萬畝天然濕地、30萬畝天然草原和號稱“鳥類天堂\"的世界A級濕地保護區莫莫格,生態資源得天獨厚。我們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統籌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雙向發力,走出一條生態顏值與產業價值共生共榮的新路。鞏固政治生態,經濟發展與政治生態密切相關,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干部作風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適度適量的“陽光、空氣、水、養分”,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反之,不好的政治生態對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是巨大的。我們始終將政治生態建設作為“生命工程”,從嚴管理干部,從緊轉變作風,以更優的發展環境激發更大的發展動能。
農業強基。鎮賚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生態養殖區和水產示范區,吉林省水稻第一縣、鮮奶第一縣、水產第一縣,農、牧、漁業資源量足質優。我們堅決扛穩政治責任,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部署,一體推進黑土地保護與鹽堿地治理,筑牢“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根基。聚焦弱堿大米、茭白、有機魚、大閘蟹、小龍蝦“嫩江五珍\"特色產業,深化“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全鏈升級,推動“原字號”向“精品牌”跨越。統籌生態保護與綠色生產,推廣節水灌溉、生態種養等綠色技術,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共贏”。強化科技賦能,推動良種、良田、良機、良法、良制融合發展,為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貢獻更大力量。
工業發力。鎮費深刻領會“無工不富”的發展規律,工業體量小、結構散、層級低,是制約鎮費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稅源型、鏈主型企業匱乏,傳統產業“低端鎖定\"與新興產業“青黃不接\"并存。但鎮費擁有年產186萬噸糧食農業資源優勢,背靠吉林協聯等生物制造鏈主企業,兼具綠電、天然氣等要素成本優勢,為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生物制造等特色工業提供了獨特突破口。我們堅持“特色化、集群化、綠色化”方向,大力推進招商引資,把各方面資源優勢和有利要素統籌起來,用更優質的服務和環境吸引項目落地,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小而精、專而強\"的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從“農業大縣\"向“產業強縣\"跨越。
能源興業。鎮費石油、天然氣和風光資源豐富,新能源待開發裝機超400萬千瓦,天然氣儲量達2700億立方米。我們立足資源稟賦,搶抓“雙碳”戰略機遇,依托“綠電 + 消納”政策,打造零碳園區,重點招引高載能企業,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發揮天然氣高熱值優勢,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燃料變原料、原料變材料”價值躍升;創新風光賦能,實施“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工程,實現生態治理與綠能開發雙贏,奮力將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為高質量發展注人強勁“綠色動能”。
二、聚焦\"四兩\"撥千斤關鍵舉措,構建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鎮費堅持小切口破題、大縱深發力,實施“四兩\"工程,依托八項牽引性強、撬動性大的工作,進一步破解發展瓶頸制約,提升高質量發展效能。
暢通“兩路”,破解區位制約。鎮費地處吉林西部邊緣,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開放通道不暢,制約要素流動與產業協同。省委提出“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鎮費搶抓交通強省建設機遇,在公路方面,加快推進白城一鎮費一級公路改擴建工程,積極爭取長春一齊齊哈爾高速公路等項目,更好地主動融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當好白城“后花園”;在鐵路方面,推動長春一鎮賚動車開通運行,謀劃沈陽一鎮賚一阿爾山旅游專列,力爭“通齊高鐵\"經停鎮賚納入國家規劃,打造區域性鐵路樞紐節點。同時,借勢白城長安機場擴容升級,推動人流、物流、商流向鎮賚集聚,變\"地理邊緣”為“開放前沿”
織密“兩網”,夯實發展根基。鎮賚風光資源富集,但電網承載能力不足;水資源“東豐西缺”,制約農業提質和工業突破。鎮費立足國家“雙碳”和水網建設戰略部署,在電網方面,提速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破解綠電并網瓶頸,實施香花220千伏輸變電工程、農網“補短板\"網架完善項目,優化完善網架結構,提升電力保障能力;在水網方面,依托“一江三河”,深化河湖連通工程,構建引水、節水、蓄水、治水“四張網”,打通區域大循環水系,更好滿足生產、生活、生態和防洪需要,推動水資源從“瓶頸制約\"轉向“戰略支撐”,為農業提質、工業增效筑牢根基。
繪就“兩圖”,釋放生態價值。生態是鎮費最鮮明的標識,但資源開發碎片化、業態低端化問題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鎮費精準對標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立足草原濕地復合型生態系統優勢,構建“東部濕地、西部草原\"旅游產業發展布局。在“濕地白鶴圖”方面,依托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全國白鶴首站棲息地IP,打造“暗夜星空\"保護地,豐富“一種叫莫莫格的休閑”體驗場景,構建“春觀鶴舞、夏賞星空、秋覽葦浪、冬探冰湖”四季體驗鏈;在“草原駿馬圖”方面,以全世界唯一蘇高血馬核心種群為基礎,開展草原騎馬射箭、萌寵互動等游樂項目,推動“馬文化產業 + 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書寫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相得益彰的和美畫卷。
建強“兩園”,培育產業新質。面對區域同質化競爭挑戰,鎮賚主動求變,把發展可持續能源、生物制造和綠色食品產業作為發展新賽道,培育符合實際的新質生產力。在零碳園區方面,實施新能源“規模開發 + 本土消納”雙輪驅動,年內啟動4個新能源項目,新增裝機容量43萬千瓦。緊扣\"綠電 + 消納”政策,發揮招商引資虹吸效應,吸引更多電價偏好型、出口導向型企業到鎮費投資興業;在生物制造和綠色食品產業園方面,以吉林協聯、飛鶴等鏈主企業為牽引,全力招引食品加工、生物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項目落地,實現全鏈條、集群式發展。
三、搶抓生物制造新機遇,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生物制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必爭領域。李強總理在今年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鎮賚將緊扣國家戰略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六大核心優勢為支撐,全力構建生物制造產業新賽道。
原料優勢托底。鎮賚地處北緯45度世界黃金玉米帶核心區位,年產玉米77.5萬噸,疊加周邊200公里產能突破600萬噸。玉米品質獨特,角質率、含油量、蛋白質含量等核心指標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為生物基材料、淀粉糖、氨基酸等產業提供穩定原料保障。依托這一優勢,鎮費正加速布局“玉米一淀粉一生物基材料\"全產業鏈,推動原料優勢向產業競爭力高效轉化。
鏈主優勢引領。吉林協聯作為東北最大的綠色檸檬酸生產企業,其發酵技術居全球同行業領先水平。鎮費以吉林協聯為“鏈主”,量身打造生物制造園區,配套綠電直供、鐵路專線、高溫蒸汽等要素,形成“原料一生產一廢棄物資源化\"閉環體系。通過“鏈主 + 配套”模式,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推動生物制造等高附加值項目落地。
要素優勢賦能。鎮費地產天然氣熱值達11000大卡/立方米,較國內平均天然氣熱值高 22% 一37% 。零碳園區建成后可實現全綠電,低電價、免碳稅。園區同步配套污水處理、倉儲物流等設施,實現生產要素“一站式\"供給。此外,鎮費勞動力資源富足,為產業升級提供人力支撐。
物流優勢降本。依托中國鐵路沈陽局政策支持,階段性貨運雜費減半,部分貨場、倉庫等設施免費30天倉儲,接續中歐班列可享最優惠運價下浮,審批實現當日上報辦理,助力企業快速適配運輸方案,全面優化綜合物流成本。
場景優勢突破。鎮費擁有后備資源耕地5.4萬公頃,通過“鹽堿地治理 .+ 生物技術改良”融合創新,同步布局耐鹽堿作物培育、微生物改良土壤等技術,推動鹽堿地“變廢為寶”,為生物制造開辟“原料一技術一產品\"新場景。
技術優勢驅動。深化與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天津市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合作,重點建設中試基地和成果轉化平臺,聚焦合成生物學、酶制劑等成熟技術產業化應用,加速\"科研一中試一量產\"全鏈條貫通,確保技術落地\"接得住、用得好”。
四、強化黨建引領,凝聚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黨建來引領”。鎮費始終將黨建引領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根”與“魂”,以“三個堅持\"破難題、優環境、樹導向,為全面振興筑牢政治保障、凝聚奮進合力。
堅持政治引領,鍛造實干鐵軍。高質量發展關鍵在黨,核心在人。鎮賚堅持從政治上抓經濟、從經濟上看政治,樹立“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鮮明導向,開設“守正創新、開放圖強\"干部大講堂,推動干部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一線壯筋骨、長才干。建立“能上能下、動態調整”機制,堅決調整不適宜現職干部,以“賽場選馬\"破除“躺平”“蠻干\"心態,讓“實干爭先\"和“凡事認真\"成為鎮賚干部的鮮明標簽。
堅持改革破局,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鎮費堅持“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推進深層次改革。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政企直通車\"機制,推行“企業點單、政府接單\"精準服務模式,全鏈條破解用地、融資、人才等要素制約,讓經營主體輕裝上陣、放手發展。
堅持久久為功,樹牢正確政績觀。高質量發展既要顯績,更要潛績。鎮費堅決摒棄“重面子輕里子、重速度輕質量\"傾向,既看經濟增長“顯性指標”,更看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等“隱性成效”,對“形象工程”、“數據注水\"實行一票否決。踐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甘做“栽樹人”善抓“利長遠”,為高質量發展夯基壘臺、積勢蓄能。
新時代的鎮賚,正以“弱鳥\"的清醒、“快飛”的闖勁,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振翅高翔。我們誠邀各界朋友走進鎮賚,共賞濕地鶴舞、草原馬躍的生態畫卷,共享農業提質、工業崛起的時代機遇,攜手為吉林全面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中共鎮費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姜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