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目標
1.觀察并總結動物的典型特征,如大象的長鼻子、兔子的長耳朵等,增加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參觀動物園時近距離觀察過動物的形態、動態,對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定了解。
2.學習折、剪、粘等技法,運用彩紙獨立創作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提升手部精細動作能力。
2.物質準備:彩紙、剪刀、膠棒、彩筆等。
三、教學過程
3.體驗紙藝創作的藝術魅力,激發對手工活動的興趣,培養耐心和專注力。
1.設定故事,進入情境
教師:“最近森林里在籌備一場特別的運動會,小動物們都積極報名參加,想在賽場上展示自己的本領。今天,小動物們邀請我們用彩紙來幫它們記錄下這場獨特有趣的運動會,你有哪些想法呢?”教師設定故事情境,引導幼幾進入本次活動主題,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登場啦!它就是速度飛快的獵豹!”教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我們可以先把紙對折兩次,做出獵豹矯健的身體,再用剪刀小心地修剪出它有力的四肢。接著,再分別剪出獵豹的頭和尾巴,用膠棒粘貼到合適的位置,這樣一只獵豹的基本形狀就出來啦!”
最后,教師可以邀請幾名幼兒拿起彩筆為獵豹添畫花紋,突出其特征。
教師:“好多小動物都迫不及待要來參加運動會了。下面,就請大家開動小腦筋,用折、卷的方法試試看,能做出哪些可愛的動物!”
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幾的操作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對于遇到困難的幼兒,引導他們思考解決方法。
2.發現紙的“魔法”
教師拿出提前制作好的紙藝動物,如站立的紙藝小馬、會跳舞的紙藝小鳥等,引導幼兒觀察并思考這些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教師總結:“我們可以用折一折、卷一卷的方式讓紙立起來。不同的折法會讓紙呈現不同的形態,就像小動物們有著不同的姿勢一樣。”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示范幾種簡單的折法和卷法,展示紙張的玩法,幫助幼兒拓展思維。
3.創作喜歡的“紙藝動物”
教師:“現在,跑步比賽的第一位選手要
四、展示、交流與評價
創作完成后,幼兒可以將自己的紙藝動物作品擺放在展示區,與同伴進行角色扮演的小游戲,演繹趣味故事。
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再邀請幼兒互相評價,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作品和表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總結,肯定幼兒的努力和創意,并給予積極的反饋。
五、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創作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場景繪畫,將自己制作的紙藝動物和繪畫場景結合起來,布置班級主題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