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3歲至4歲幼兒的美術活動
一、教學目標
1.欣賞粽子的外形特點,品嘗粽子的味道,感受端午節的氛圍。
2.能夠用拓印和添畫的方式創作各種各樣的粽子,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吃過粽子,對粽子的外形有一定的觀察和了解,有一定的繪畫經驗。
2.材料準備:粽子、粽葉、瓦楞紙、半生熟宣紙、卡紙、水彩筆、水彩顏料、棉簽等。
1.觀察粽子,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
教師展示粽子,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粽子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的?看起來像什么?”
三、教學過程
教師總結:“粽子有四個尖尖的角,看起來像一個三角形,外面由綠色的粽葉包裹,粽葉表面有條狀的紋路…”
2.聞一聞、嘗一嘗,多感官感知粽子
教師將粽子切開,分發給幼兒品嘗,與幼兒互動:“粽葉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粽子聞起來是什么味道呢?吃起來感覺怎么樣?里面都有些什么呢…”
教師總結: “粽葉表面是光滑的,切開粽子,能聞到撲鼻的米香。有的粽子甜甜的,有的粽子咸咸的。甜甜的粽子里放了紅棗,咸咸的粽子里放了花生、板栗、肉和鶉蛋,真是美味極了!”
3.自主創作,創意繪畫
4.展示、交流與評價
現紅棗、板栗等豐富的粽子內餡。
教師可以創設展示板,并引導幼兒與同伴進行互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作品,分享創作經驗及收獲。
教師展示瓦楞紙、顏料、棉簽、水彩筆等工具,引導幼兒通過拓印的方式創作粽葉,用水彩筆和顏料添畫粽子的餡料和裝飾細節。
四、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投放多類型的繪畫材料、欣賞圖等,鼓勵幼兒觀察欣賞,并嘗試用多種表現形式創作“端午節”主題的作品。
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回顧粽子的外形特征、回憶自己品嘗到的粽子的味道,豐富幼兒的創作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幼兒嘗試用瓦楞紙拓印表現粽葉的紋理,并鼓勵幼兒大膽利用點、線、面等元素的組合表
五、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可以在節日期間準備包粽子的材料,與幼兒一起包粽子、蒸粽子、吃粽子,在歡樂的親子活動中,感受端午節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