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研究通過田間試驗,以磷酸二氫鉀為對照,探究了四種葉面肥(微生物濃縮制劑、微生物菌劑、大量元素水溶肥、弗青素營養液)對紫花苜蓿生長指標、產量及營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微生物濃縮制劑在綜合隸屬函數分析中排名第一,其粗蛋白含量(CP 28.04%)和相對飼喂價值(RFV 231.78)顯著優于其他處理,但全年干草產量(16 631.40 kg/hm2)略低于對照組(17 143.65 kg/hm2)。對照組在干草產量上表現最佳,尤其在第二茬和第三茬中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噴施弗青素營養液的植株雖莖葉比提升14%,但其干草產量和營養品質表現一般。綜合分析表明,微生物濃縮制劑在提升紫花苜蓿綜合品質方面最優,而對照組在產量上更具優勢。建議根據生產需求選擇葉面肥類型,若需平衡產量與品質,可優先采用微生物濃縮制劑。
關鍵詞:紫花苜蓿;田間試驗;葉面肥;產量;營養品質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為重要的豆科牧草,因蛋白含量高、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而被廣泛作為優質飼料[1-2],其產量和營養品質直接影響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提高紫花苜蓿的產量和質量,成為當前牧草產業研究的重要課題[3]。葉面肥是一種以溶液噴霧方式直接噴施于葉片表面的肥料,可被植物葉片和嫩枝條等地上營養體直接吸收。由于施肥方便、肥料浪費較少、利用率較高且效果較明顯,葉面肥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4-5]。然而,不同葉面肥的養分組成與功能差異顯著,其對苜蓿生長、產量形成及營養品質的影響需進行系統研究[6]。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為對象,通過田間試驗探究不同葉面肥對其生長指標、產量以及質量的影響。試驗以常規肥料磷酸二氫鉀為對照,另外選用四種典型的葉面肥,包括微生物濃縮制劑、微生物菌劑、大量元素水溶肥、弗青素營養液,觀測不同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生長高度、莖葉比、產量、粗蛋白含量和相對飼喂價值等指標的影響。
1 材料及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4年4月—9月在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生地灣農場(北緯40°15′36″,東經98°37′68″)進行。該區域屬溫帶干旱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50~100 mm,土壤為砂壤土,pH8.17,有機質含量7.61 g/kg。
1.2 試驗材料與設計
1.2.1 試驗材料(見表1)
1.2.2 試驗設計與方法
本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和隨機取樣法進行取樣測定。實驗共設置5個處理組:對照組(處理0)為磷酸二氫鉀,四個實驗組分別為處理1(微生物濃縮制劑)、處理2(微生物菌劑)、處理3(大量元素水溶肥)和處理4(弗青素營養液)。每個實驗區的面積為1.5 hm2(64 m×235 m)。選擇苜蓿生長高度在20~25 cm時進行葉面肥的噴施,每茬次的葉面肥噴施量為4 500 mL。試驗地選擇2021年4月20日種植的留床苜蓿。刈割時間如下:第一茬5月28日,第二茬7月2日,第三茬8月1日,第四茬9月4日。
1.3 苜蓿生長指標、產量及營養品質測定
1.3.1 生長指標的測定
株高:刈割前在各試驗區內隨機選取10株紫花苜蓿測定其伸直高度。
莖粗:刈割前在各試驗區內隨機選取10株紫花苜蓿測定其莖稈粗度。
莖葉比:刈割前在各試驗區內按0.25 m2(0.5 m×0.5 m)隨機取3個樣點,將每個樣莖葉分離后,進行自然晾干,分別測量莖和葉的干重,計算莖葉比。莖葉比=莖干重(g)/葉片干重(g)
1.3.2 產草量的測定
各實驗區按0.25 m2(0.5 m×0.5 m)隨機取3個樣點,留茬高度6~8 cm。取樣完成后將鮮樣自然晾干,晾干后進行干樣稱重,稱量記為干草重量,并將其換算成每公頃干草產量。
1.3.3 營養指標測定
營養指標(粗蛋白CP、相對飼喂價值RFV、中性洗滌纖維NDF、酸性洗滌纖維ADF、干物質采食量DMI)參照《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7]。
1.4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Excel 2016整理統計,用SPSS 26.0進行方差分析和隸屬函數分析[8-9]。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類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生長指標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茬中所有處理的株高均較高,其中處理4表現尤為顯著;處理4的莖葉比較對照組高16%,但在后續茬次中優勢逐漸減弱。第二茬中,處理1和處理3的株高顯著高于處理4;在莖葉比方面,對照組表現最佳。第三茬中,處理3的莖粗最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4的莖葉比最高,顯著高于處理2和處理3。第四茬中,對照組的株高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在莖葉比方面,處理3和處理4表現較好,顯著高于對照組。綜合分析表明,對照組的株高穩定性最佳,而處理1和處理4株高在后期下降明顯;各處理間的莖粗差異較小,但處理3在第三茬的莖粗表現突出;處理4的莖葉比表現優于其他處理,較對照組高14%。
2.2 不同種類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產量的影響
對比不同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產量的影響(表3),結果顯示:第一茬中,處理1的產量顯著低于處理4,降幅達23.20%,而其他處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明顯;第二茬中,對照組的產量顯著高于處理4,增幅為27.25%,其余處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第三茬中,對照組的產量顯著高于處理2,增幅為15.33%,其余處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第四茬中,各處理間的紫花苜蓿干草產量無明顯差異。全年數據顯示,紫花苜蓿產量最高的是對照組,其次是處理2和處理3。
2.3 不同種類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營養品質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粗蛋白含量在各茬次中表現較好的是處理2,其次是處理1和處理3;中性洗滌纖維含量處理3第一茬、第二茬和第四茬相對較高;酸性洗滌纖維含量對照組和處理4第二茬、第三茬和第四茬相對較高;相對飼喂價值處理1第一茬、第三茬和第四茬相對較高,處理2第二茬相對較高。以上結果表明,處理1在紫花苜蓿品質方面的表現效果較好。
2.4 不同種類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產量質量影響綜合評價
綜合紫花苜蓿自然株高、莖粗、莖葉比、干草重量、粗蛋白、相對飼喂價值6項指標進行隸屬函數法綜合各葉面肥的6項指標隸屬函數分析結果可知,不同葉面肥綜合評價排序為:處理1>處理3>對照組>處理2>處理4,見表5。
3 討論
3.1 噴施不同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生長和干草產量的影響
不同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的生長指標影響呈現階段性差異。處理4(弗青素營養液)在第一茬顯著提高莖葉比(較對照組高16%),表明其能促進莖葉生長,但后續茬次中株高和莖粗表現一般,可能與肥料中高氮含量促進營養生長而抑制干物質積累有關,這與衛新菊和孫延梁的研究結果相似,即苜蓿施氮有利于苜蓿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率作用的提升,從而促進苜蓿干物質產量的增加[10-11]。對照組(磷酸二氫鉀)在第二茬和第三茬的干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全年產量17 143.65 kg/hm2,產量優勢可能與磷鉀元素促進干物質積累有關,結果與王云濤的研究一致,即適量施磷鉀肥可以提高苜蓿的產草量,產草量的提高主要通過增加分枝數和單枝重來實現[12]。處理1(微生物濃縮制劑)能顯著提升粗蛋白含量(28.04%),這可能是因為微生物菌劑可以通過調節根際微生物多樣性促進營養吸收,這一結果與李青璞的研究結果相同[13]。盡管處理1的產量略低,但其株高和莖粗在部分茬次表現優異,其品質優勢在干旱區牧草生產中具有重要價值,尤其是粗蛋白含量提升可降低飼料補充成本。
3.2 噴施不同葉面肥對紫花苜蓿營養品質的影響
處理1和處理2在營養品質提升上表現突出。處理1的粗蛋白含量(28.04%)和相對飼喂價值(RFV 231.78)顯著高于對照組。處理2(微生物菌劑)的粗蛋白含量在各茬次中表現穩定,但其酸性洗滌纖維(ADF)含量較高,粗蛋白表現不穩定,可能與菌劑活性和土壤環境互作有關,需進一步驗證其田間適應性。對照組和處理4的中性洗滌纖維(NDF)和酸性洗滌纖維(ADF)含量較高,導致飼喂價值較低。
4 結論
對照組(磷酸二氫鉀)在全年干草產量中表現最優,適合以產量為導向的生產;處理1(微生物濃縮制劑)綜合品質最佳(隸屬函數均值0.85),推薦用于提升粗蛋白和飼用價值。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選擇處理1的噴施方案;若需兼顧莖粗和產量,可選用處理3(大量元素水溶肥)。處理4(弗青素營養液)雖能顯著提高莖葉比,但需結合干草產量目標謹慎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玉發,王慶鎖.試論中國苜蓿產業化[J].中國草地,2000(1):64-69.
[2] 游永亮,趙海明,李源,等.刈割制度對海河平原區紫花苜蓿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草地學報,2018,40(6):47-55.
[3] 潘霞,高永,劉博,等.苜蓿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綠色科技,2017(13):104-107.
[4] 李燕婷,李秀英,肖艷,等.葉面肥的營養機理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09(1):162-172
[5] 袁玉瑩,閆得朋,尹航,等.葉面施肥對紫花苜蓿產草量和營養品質的影響及效益分析[J].中國草地學報,2020,42(4):124-130
[6] 馬曉霞,馬永紅,陳偉,等.生長期噴施葉面肥對苜蓿產量和品質影響的研究[J].當代畜牧,2015(9):55-56
[7] 農業部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8] 林海明,張文霖.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的異同和SPSS軟件——兼與劉玉玫、盧紋岱等同志商榷[J].統計研究,2005(3):65-69.
[9] 馬娟,楊益民.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之比較及實證分析[J].市場研究,2007(3):30-34.
[10] 衛新菊.施肥對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響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11] 孫延亮,趙俊威,劉選帥,等.施氮對苜蓿初花期光合日變化、葉片形態及干物質產量的影響[J].草業學報,2022,31(9):63-75.
[12] 王運濤.磷鉀肥對苜蓿抗寒性和生產性能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22.
[13] 李青璞,白建海,姚拓,等.微生物菌劑與氮肥配施對紫花苜蓿生長及土壤性質的影響[J].草地學報,2024,32(1):31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