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占世界企業總量的90%,提供約70%的就業崗位,對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增強自身競爭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表彰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因此其獲獎企業的專利分析或可對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文章通過對獲獎企業進行專利趨勢分析、法律狀態分析和知識產權運營分析,總結獲獎企業知識產權發展特點,并提出相關建議,為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全球獎;專利分析;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5)21-003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21.010
1 引言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是一項主要面向中小企業開放的獎項,旨在表彰全球范圍內通過運用知識產權對國內外經濟、社會和文化進步產生積極影響的企業和個人[1]。目前,該活動共舉辦兩屆,第一屆知識產權全球獎評選組從272份材料中選取了20家創新性中小企業入圍,其中有6家為中國企業。第二屆知識產權全球獎,評選組從548份申請中選取了25家中小企業,其中中國企業有6家,和第一屆數量一致,且兩次全球獎,最終都有2家中國企業入圍最終名單。
目前,在知網檢索,還未有學者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入圍的中國企業專利進行分析。文章以智慧芽數據庫為檢索和分析工具,對兩屆世界知識產權全球獎入圍的12家中國企業專利進行檢索分析,申請日設定為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由于獲獎企業都是技術創新型企業,其公司歷史較短,專利申請集中在2005年之后,因此設置此申請日足以檢索出獲獎企業專利情況,從專利趨勢、專利地域、專利技術、專利布局、專利運營等多角度對這12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全面的專利分析,以此為基礎,為中國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2 入圍企業專利趨勢分析
2.1 獲獎企業名單
中國入圍世界知識產權全球獎的企業共12家,具體名單如表1所示。最終獲獎的國內外企業,第一屆為5家,第二屆為7家,共12家企業,具體名單如表2所示。
2.2 專利申請趨勢
圖1是2004年1月至2023年12月獲獎企業專利申請情況,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一屆獲獎企業的專利申請趨勢雖然不是逐年上升,但總體大趨勢呈現波動上升態勢,特別是在2015年之后上升速度大幅提升,第二屆獲獎企業的專利增速在2015年前幾乎沒有太大的增長,在2015年之后則急速增長,從2023年開始增速再次放緩。進一步觀察發現,整體申請趨勢是隨著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態勢變化的,獲獎的外國企業專利申請增速一直較為平緩,外國獲獎的企業的專利數量在所有獲獎企業專利數量里占比極少,第一屆僅占2.81%,第二屆為7.24%,且中國入圍企業和最終獲獎企業的專利數量都高于外國企業,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評選獲獎企業時,專利的數量不是考量的主要指標,也代表了專利數量多只是一段時間的發展需要,最終專利的價值是其作為企業生產要素的重要性,是其代表的技術創新程度。
2.3 專利地域分析
從獲獎企業地域分布的情況來看,中國企業占比較多,其他國家都只有一家企業獲獎,中國兩次加起來的獲獎企業占總獲獎企業的1/3,這表明中國中小型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認可,兩次獲獎企業中國占比都很高。進一步剖析中國入圍企業的地域分布發現,上海和江蘇兩個地方的占比超過入圍企業數量的一半,上海比江蘇占比還要高8%,北京和深圳的占比較低,均不超過10%,可以看出入圍中國企業還是集中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
2.4 技術領域分析
從兩屆獲獎企業的專利技術領域分布來看,兩屆獲獎企業技術領域分布不同,但主要集中在新興行業領域,如第一屆獲獎企業專利技術占比最多的為晶體,第二屆獲獎企業專利技術占比最多的為點云,雖然按照技術細分領域兩個不同,但在技術大類里,兩者同屬于通訊領域,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明新興領域的創造活力強,因而專注于此的企業對經濟和社會文化都有促進作用,也是評選全球獎的一個重要考量點。
2.5 海外布局情況
從兩屆獲獎企業的專利分布情況看,除了中國本國外,獲獎企業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專利布局,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第一屆獲獎企業在國內的專利有380件,其他國家和地區專利有475件,第二屆獲獎企業中國專利有287件,其他國家和地區專利為145件,第一屆的獲獎企業國內專利布局少于國外,第二屆則相反,兩屆獲獎企業綜合看,國內專利布局仍超過國外專利布局數量,說明獲獎企業在國際創新較為活躍,但相對國內來說還需要提升全球視野。
3 專利法律狀態分析
兩屆獲獎企業專利有效數量都占比最大,第一屆占比為61.92%,第二屆占比為56.85%,待定的專利是因為其處于專利審查階段,還沒有確定能否獲得最終授權,這部分專利在兩屆企業中都占據較大比例,第一屆占比為28.41%,第二屆占比為37.14%,失效的專利在兩屆獲獎企業中占比都比較小,不超過10%,且因為未繳年費而失效的專利很少,說明獲獎的企業對其授權的專利都很重視,也表明其授權專利的技術含金量較高,企業愿意付費維持其有效性。兩屆獲獎企業有效專利占全部專利數量的59.31%,撇除待定的專利,有效專利占比為84.86%,說明獲得全球獎的企業專利質量較高,創新活躍度高。
中外企業都是專利維持在10~20年的占比最多,中國企業占比為60%,外國企業占比為95%,中國獲獎企業在各個時間段都有專利維持,而外國獲獎企業在0~1年和3~5年時間段則沒有專利,結合第一部分的專利申請趨勢和申請量來看,中國企業的專利申請和授權專利數量較多,而外國企業的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則較少,因此其專利更多的是積累,也就是維持時間越久的專利越多,而新授權的專利也就是維持時間短的專利則較少。從數量來看,中國企業的有效專利數量遠高于外國企業,但若從維持時間來看,外國企業的有效維持專利較多,占比95%,說明外國企業的專利少而精。
4 專利運營狀況分析
專利轉讓、專利許可、專利質押都屬于專利運營,專利運營是為了最大化實現專利價值,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企業專利創造只是為專利資源的獲取創造了條件并不是最終目的,企業只有通過對已經獲得的專利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運用才能發揮知識資產的價值,使專利真正成為企業的重要生產要素[2]。分析兩屆獲獎企業的專利運營情況,有助于了解技術發展較快的中小企業是如何運營專利的,以便為其他中小企業實施專利運營戰略提供參考。
4.1 專利轉讓
專利轉讓是一種法律行為,是指專利權人將自己的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轉讓給其他人的一種法律行為。兩屆獲獎企業專利轉讓的專利數量并不多,僅占獲獎企業專利的5.27%,且專利轉讓主要集中在2020年和2022年,推測兩屆獲獎企業因為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創新,在所屬領域內技術趨于成熟。專利轉讓最多的是路勝生命科學私人有限公司,其次是上海芯龍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轉讓的技術主要是LED和基因方面的。兩屆獲獎企業專利權轉讓在前五的除了上海芯龍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均為外國企業。
4.2 專利許可
專利實施許可也稱專利許可,是指專利技術所有人或其授權人許可他人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區、以一定方式實施其所擁有的專利,并向他人收取使用費用[3]。 獲獎企業只有第一屆有專利許可,第二屆獲獎企業在檢索時間內沒有實施許可的專利。第一屆獲獎企業近20年許可專利共47件,占比為5.18%,許可次數為29次,其中許可5次的專利為29件,占許可專利的61.70%,占比超過一半,許可在2015—2023年快速增加,和專利轉讓快速增長的時間接近,說明這時候專利運營開始受到重視。
4.3 專利質押
通過檢索發現第二屆企業沒有質押的專利,第一屆企業的質押專利共24件,占比為2.65%,2020年開始專利質押數量呈現增長趨勢,在2022年達到巔峰,2023年開始下降,但由于2024年還未開始統計,且專利質押流程需要耗費一定時間,因此并不能武斷地認為2023年專利質押就走下坡路。專利質押最多的企業為蘇州瑞派寧科技有限公司,其次為上海龍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但兩者相對比,蘇州瑞派寧是上海龍芯專利質押數量的6倍,質押專利的產業領域主要集中在輻射的測量、電腦斷層掃描儀、固定照明裝置等。
5 總結與建議
5.1 總結
通過對獲得全球獎的企業專利進行分析,發現獲獎企業的專利主要是在2017年之后達到了一個申請和授權的高峰,國內入圍企業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華東地區,獲獎企業主攻方向都為新興行業,其專利均有全球布局,但是國內企業在海外的專利布局不如外國企業,獲獎企業的專利維持時間較久,有效專利多,反映出這些企業專利有很強的經濟效益。綜合來看,中小企業以技術為主要生存路徑,錨定高科技行業,充分挖掘技術空白點,重視知識產權的運用,必能提高其產品的競爭力,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
5.2 建議
5.2.1 注重專利質量
因為我國知識產權發展較晚,一段時間內為了鼓勵知識產權發展,各地政府對專利申請實行了經濟獎勵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眾的創新意愿,我國專利申請量逐年增長,位居全球首位,但在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專利質量并沒有同步增長,這也導致一些地方在停止了相應補貼后,專利申請數量明顯下滑,當然這也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從量變轉為質變,專利代表先進的技術,因而其更大的價值在于其包含的技術創新程度,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的獲獎主體也可以看出,全球都在鼓勵創新,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經濟增長,進而對全球經濟和文化產生積極影響。2021年開始我國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專利申請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也是為了從行政角度引導專利往提升質量方面發展。專利質量的提升,一方面,需要企業主觀上的改變,特別是中小企業,不能把政府補助當作是企業資金的來源,而是要把精力放到科技研發上來,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專利質量的提升,技術交底書雖然是根本,但專利撰寫也不可忽視,一些專利申請人有技術,但由于撰寫問題,出現了被駁回的現象,專利撰寫人員需要提升撰寫能力。此外,在撰寫專利前做好相應的專利檢索工作,也能提升專利撰寫的準確性。
5.2.2 加強專利合作
從專利地域分析來看,獲獎企業大多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放置全國來看,2023年知識產權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表示,截至2023年年底,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有效量分別為130.8萬件、70.3萬件和67.2萬件,合計占國內總量的65.6%,分別同比增長21.1%、21.0%和23.2%。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北京集群和上?!K州集群,占據了全球科技集群排名前五中的三席[4]。中小企業沒有大企業雄厚的資金背景,因而更需要相互間的合作,發達地區的企業可以和不發達地區的企業加強合作,通過實施專利許可、專利轉讓、技術合作等,既可以幫助欠發達地區企業實現技術進步,也可以為技術發展快的企業實現經濟增長,當然實施專利運營也要注意戰略考量,不能因為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將重要的專利技術讓與他人,更不能因為專利轉讓而影響整個技術鏈,與此相對的是,接受專利運營的企業也不能一味依賴技術發達企業,而失去自己創新的能力。國外有專門從事專利運營投資的企業,國內目前這樣的專業企業較少,專利運營主要依靠政府成立的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但這對市場化的運行來說還不足夠,還需要加快創立專利運營的公司。
5.2.3 拓展海外布局
全球一體化發展是趨勢,誰也無法獨善其身,因此在進行專利布局時,不能僅僅把眼光局限于國內,還要站在戰略高度,打開全局視野,對重要技術開展全球專利布局。但由于國際專利申請和維持費用很高,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成本較高,因此一些中小企業考慮到資金問題,可能會放棄專利國際申請,這時需要政府考慮到中小企業需求,為中小企業國際專利提供適當補助,如對維持超過5年的國際專利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繼續依靠政策補助去降低成本,這只是短時期的一個過渡手段,長期而言,還是需要企業將技術也就是專利轉化為生產要素,獲得市場利益,當然這又繞不開專利運營,可以通過自己使用專利創造收益,也可以通過專利許可、轉讓、交互使用等降低成本,獲得經濟收益。
6 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中小企業具有強大的創新活力,關注于提升科研,實現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的生存之本。以此為基礎,中小企業也需要注意專利申請質量,做好戰略布局,運用好專利,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邵佳,崔欣.蘇企獲首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EB/OL].[2022-07-21].http://jsnews.jschina.com.cn/sz/a/202207/t20220721_3038473.shtml?isappinstalled=0.
[2]馮曉青. 我國企業專利運營及其戰略運作探析[J].清華知識產權評論,2015:130-131.
[3]一休知識產權.關于??趯@麑嵤┰S可條件及方式[EB/OL].[2019-11-29].https://k.sina.com.cn/article_5902521629_15fd1551d00100m8uu.html.
[4]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截至2023年底,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有效量合計占國內總量的65.6%[EB/OL].[2024-01-16].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1-16/doc-inacstpc70232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