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牧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處理問題也隨之而來,若畜禽廢棄物沒有得到及時、妥善地管理以及資源化利用,將會對農村畜禽養殖環境帶來嚴重的威脅。為此,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是實現沈陽地區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本文采取實地考察的方式,對沈陽光大環保公司、昌圖縣農業農村局所推廣的畜禽糞污處理項目、資源化利用模式實施情況進行考察,分析并總結出其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沈陽地區畜禽糞污處理以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更好的應用提供借鑒。
1沈陽地區畜禽糞污產生總量
沈陽地區位于遼河平原腹地,地域廣闊,豐富的飼料資源為沈陽地區的畜牧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優勢以及生態容納能力,且近年來奶牛、肉牛、生豬等主要養殖品種的擴張也逐步呈現出規模化發展趨勢,但是由此所帶來的畜禽糞污處理問題也日益凸顯。截至2023年末,沈陽地區在欄生豬213.1頭,羊90.1萬只、牛類存欄93.6萬頭、家禽2777萬羽。根據我國生態環境部門所發展的畜禽污染物、排泄物的年排放參數進行計算,沈陽地區的畜禽養殖產業將會產生925.68萬噸的畜禽糞便總量以及481.44萬噸的尿液量。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加快了污染物基數的增強,對于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威脅。
2目前畜禽養殖糞污處理主要模式
2.1糞污全量還田模式
糞污全量還田模式在規模化生豬養殖以及奶牛牧場中被廣泛應用,其主要是利用密閉管道系統來對畜禽排泄物、污水以及廢液實施集中的收集與貯藏,并將其輸送到專門的氧化處理池暫時儲存。糞污全量還田模式主要是利用好氧分解以及厭氧發酵之間的協同作用,來實現有機物的無害化轉換,經過處理且達標后的糞污資源將會通過農田管網系統進行還田,從而構建其養殖、處理、還田的循環處理鏈條,有效解決農田有機質的提升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的基本問題。
2.2糞便好氧堆肥模式
固體糞便經過好氧堆肥發酵處理(采用覆膜覆土技術確保其無害化),可直接在附近農田中利用,或進一步加工制成有機肥料,應用于雞場、肉牛或羊場等。
2.3糞污厭氧處理模式
糞污厭氧處理模式通常適用于奶牛養殖基地、大型生豬以及養殖較為密集區域的專業化處理中心,在規模化養殖基地中收集廢液與畜禽排泄物,利用高效厭氧消化工藝對收集到的廢液與畜禽排泄物進行集中處理,采用密閉式發酵罐產生可燃性沼氣,經過凈化處理后的廢液與畜禽排泄物可以轉換為電能,從而為畜禽養殖設施的運行提供電能,并且發酵后的殘余物經過固液分離處理后轉換為有機肥料,其可以應用于農田肥料精準施入的過程中,從而形成土壤改良以及能源回收的雙重目標。
2.4糞水肥料利用模式
液體糞污經厭氧發酵或氧化塘處理儲存后,在農田施肥和灌溉期間,將無害化處理的污水與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進行水肥一體化施用,固體糞便進行堆肥發酵就近還田利用或委托他人進行集中處理[,應用于規模生豬場或奶牛場。
2.5糞便墊料利用模式
養殖場產生的牛羊糞在飼養圈舍或運動場作為養殖墊料,根據牛羊飼養周期和當地糞肥施用季節,待糞污發酵腐熟后還田利用或生產有機肥,應用于肉牛場和羊場。
3調研的典型案例介紹
3.1昌圖縣畜禽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情況
2024年8月,到昌圖縣調研考察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昌圖縣以規模養殖主體為核心,配套建設專業化糞污處置設施,構建“發酵一轉化一還田”的全鏈條利用體系。通過厭氧發酵工藝將養殖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料,經無害化處理后實施農田精準施用,推動形成“以養促種、以種帶養”的生態循環格局,實現畜牧業與種植業的深度耦合發展。
亮中橋鎮采用合作社運作模式,從養殖場收集糞污到堆糞場,雞糞、牛糞進入發酵罐處理,制成有機肥后還田,牛糞加入腐熟菌劑發酵后還田,充分利用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拋撒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養護土壤,同時也解決養殖廢棄物環境污染問題和解決人居環境問題[2]。在中國科學院沈陽生態技術研究所,負責人張玉蘭介紹全量糞污收集處理拋撒模式,詳細講解厭氧發酵囊處理技術模式的利弊。同時還考察了大興鎮卡樓村村屯畜禽糞污堆漚點運作模式,附近養殖場戶運轉糞污至堆區點,由種植大戶負責堆糞點的日常維護,種植大戶利用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和黑土地保護項目,拋撒堆漚糞肥還田,實現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
鐵嶺市在鐵嶺縣、開原市、昌圖縣全域實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系統改造工程,轄區規模養殖基地全面完成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建設,形成縣域全覆蓋的有機廢棄物轉化網絡,昌圖縣重點推進8處標準化養殖場糞污處理系統升級工程,同步建成年處理量達20萬噸的區域性糞污集中處置中心,以及63個鎮(村)糞污收集暫存點,42個規模養殖場的堆糞場、污水存儲池、發酵罐和3個村級糞污堆謳點。昌圖縣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項目機遇,重點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兼顧人居環境整治,實現養殖端和種植端的結合,打通糞污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種養循環的農業經濟,值得學習和推廣借鑒。
3.2沈陽光大環保集團的畜禽糞污處理中心項目
沈陽光大環保集團與沈陽善達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沈陽市遼中區畜禽糞污處理中心項目,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將畜禽糞污處理技術發展提高到了新高度。遼中區畜禽糞污處理中心,項目投資1.2億元,位于遼中區朱家房鎮,年可消納畜禽糞污約35萬噸,秸稈約3.68萬噸,年生產粗沼氣約1400萬標準立方米,生物天然氣700萬標準立方米,有機肥11.78萬噸。項目采用“干式厭氧發酵 + 高效好氧堆肥”的主要生產工藝,將畜禽糞污加入少量農業廢棄物(如玉米秸稈)調節水分后輸送至干式厭氧反應器進行厭氧發酵生產沼渣混合物和粗沼氣,粗沼氣經過脫硫和提純工序后制成壓縮天然氣(CNG)。
項目采用技術及設備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具有節約建設用地、能耗少、沼液量少、天然氣純度高、生產性能穩定的優點,是北方寒冷地區穩定生產沼氣、天然氣技術典型,使沈陽市農業廢棄物和畜禽糞污處理技術得到極大提升,實現了畜禽糞污能源化循環利用,促進節能減排,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天然氣作為綠色、可再生能源市場前景廣闊,是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目標的有益探索與突破[3]
工與改造,從而導致原有的糞污處理設備簡陋、不規范,難以提升畜禽廢棄物與糞污的處理水平。除此以外,糞肥施用的支持政策相對不足,投入的產出不及于花費的投入、產出比,從而導致部分種植戶的積極性相對較低,甚至對于沼液施人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嚴重影響了糞肥還田的效益。
4.3糞肥市場化運行機制不健全
從實際情況來看,沈陽地區現有的種養結合循環體系不夠完善,導致糞肥的資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受到了限制。一方面,由于存在生產經營主體分離的情況,部分養殖企業對于污染治理工作不夠上心,糞肥科學使用工作也難以系統化地推進;另一方面,由于種養規模失衡所導致糞污資源化處理用地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糞肥還田技術的有效實施。
5提出的措施和建議
沈陽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可從四方面發力。政策上,完善配套支持,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部門協作,解決養殖用地問題,創新用地政策,將非營利糞污處理設施納入農業生產配套,簡化審批;實施長效補貼、以獎代補,設立糞肥還田獎勵金,扶持專業化服務主體,促進產業轉型。工作機制上,健全協同推進機制,建立跨部門聯合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形成技術、政策、服務聯動體系;制定農田消納評估等標準,依據區域情況規劃養殖場與企業布局,強化對養殖戶和企業指導。技術體系建設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對新型環保企業研發支持,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創新,補貼研發、降低試產準入;加強技術設備推廣,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成果轉化。技術模式推廣上,征集全國成熟技術模式,經專家評估優化后,通過文件發布、手冊分發、培訓宣傳等方式推廣,幫助養殖戶精準選技術,加強技術推廣與示范,構建科學利用體系,推動畜牧產業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
4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調研過程中,參加座談交流人員反映和實地調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4.1資金投入不足,設施不完善
部分養殖場受到自身經濟條件不足的限制,難以承擔畜禽廢棄物與糞污處理設施的建設成本,從而導致畜禽廢棄物與糞污處理的實際應用時存在顯著的短板,尤其是對于部分中小規模的養殖場主而言,由于養殖場內缺乏配套的畜禽廢棄物與糞污處理裝置,導致糞污溢流、滲漏等現象頻繁出現,部分區域出現了有害氣體擴散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治理的進程。
4.2配套政策還不完善
現階段,昌圖縣畜禽養殖場數量相對較多,但是部分養殖場的建設時間較早,不具備完善的土地手續,雖然現有的政策能夠使其保持現狀,但是不充許對其進行二次施
結語
綜上所述,對畜禽糞污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是當今畜牧業現代化、綠色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善養殖場的生產環境,提升畜禽養殖的質量和效益,促進沈陽地區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殷艮艮.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畜牧業環境,2023(23):45-47.
[2]程勇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標準化建設[J].農家參謀,2022(16):114-116.
[3]況原.畜禽養殖戶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22.
收稿日期:2025-04-17
作者簡介:馬永和(1976—),男,漢族,博士,高級畜牧師。研究方向:動物營養與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