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海洋安全仍然是我國面臨的長期而嚴峻的國家安全挑戰。
對我國而言,海洋安全主要包括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包括海上貿易、海產品等安全問題,日本核污染對海洋經濟的影響等。全世界貿易量的 95% 跟海洋有關,這包括世界貿易的貨物運輸主要通過海運,還有跟海運有關的基礎設施、綜合服務,比如海上保險、護航等等。因為我國是貿易大國,海上通道安全維系我國經濟命脈。而美國及其盟國仍然在海上通道及海洋安全方面保持優勢,并且對我構成巨大的威脅,甚至有掐脖子的危險。比如,美國長期以來將全球十幾個重要海上通道視為必要時必須控制的海上戰略要沖。雖然近年來我國維護海上通道安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增強,但有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薄弱環節。
1.我國仍然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完成國家統一的大國。臺獨勢力及美臺軍事勾連長期威脅臺海地區的和平和穩定。我國的南海大部分島礁仍然被外國侵占,跟日本仍然存在東海釣魚島的領土主權爭端。除了在2000年跟越南完成了北部灣海洋劃界,其余的海洋邊界無一劃定。我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洋安全長期面臨美國跟日韓菲及臺獨勢力的海上軍事同盟的威脅和挑畔。南海長期成為美國遏制我國安全與發展的熱點地區。
2.美國及其盟國的海上安全布局主要針對中國,包括近年來美國主導的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發揮重要的遏制中國的核心作用,并且呈現出重要的海洋安全屬性。除此之外,美國還在不斷地尋求拓展海洋疆域和管轄海域。比如,特朗普政府謀求吞并加拿大和格陵蘭島,并且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繞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美國國內行政程序批準國際海底采礦。這是對國際海洋法的破壞和挑戰。5月22日,英國與毛里求斯簽署協議,正式將查戈斯群島主權移交給毛里求斯,但仍然跟美國一起租用島上的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取得99年的使用權,保持英美同盟在印度洋北部的軍事堡壘,控制印度洋、波斯灣、馬六甲西口和蘇伊士運河等海上交通要沖。英國首相斯塔默的有關言論明確針對中國,包括中國在該海域的通行權,以及防止中國在該群島的外圍島嶼建立基地等。
二、我國應該采取的對策
1.進一步加強海軍、海警力量,以及加強海空協同作戰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南海、東海的海洋安全保障能力。
2.開辟和維護新的海洋通道,包括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緬甸的皎漂港、柬埔寨的德崇富南運河,以及增強利用北極航道的實力和能力。
3.增設海外軍事基地。目前我國只有吉布提一個海外保障基地,主要為我軍在非洲和西亞方向參與護航、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提供保障,與有關方面共同維護國際戰略通道安全。美國現有374個海外軍事基地,分布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30萬人。這是美國維護世界霸權的重要軍事保障。
4.反對美國吞并格陵蘭島、單方面開采國際海底區域礦物資源。當前要防止美國與有關國家違反相關國際條約,從事包括涉北極的利益交易,從而損害我國及國際社會的海洋權益。
5.解決圖們江出海口問題。俄羅斯與朝鮮合建的圖們江橋梁影響我國通往日本海的河道航運,應該盡快解決。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俄朝圖們江鐵路大橋距水面最高處僅8米左右,阻礙大型船舶通行。2024年《中俄聯合聲明》稱,要就中國船只經圖們江下游出海航行開展建設性對話,但至今沒有進展。最近,俄羅斯又要跟朝鮮合作修建一條新的圖們江大橋。
6.加強海洋法研究,加強運用國際法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能力。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