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寬闊水擬小鯢;種群動態;生境特征中圖分類號:Q95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457(2025)03-0056-06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sdnyswxb.2025.03.007
兩棲類動物在動物進化上屬于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型動物,由于其獨特的生活史、生理特征及生態習性,使其對于環境變化極為敏感,是環境變化的重要指示性物種[1]。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同種類的兩棲類動物都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尤其是一些兩棲類特有種面對的威脅程度更高[23]。寬闊水擬小鯢(Pseudohynobiuskuankuoshuiensis)隸屬于兩棲綱(Amphibia)有尾目(Caudata)小鯢科(Hynobiidae)擬小鯢屬(Pseudohynobius),為中國特有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因其特有、珍稀并且分布范圍極其狹窄,于2021年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該物種首先發現于貴州省綏陽縣的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隨后被報道在貴州省桐梓縣和道真縣也有分布[5]。寬闊水擬小鯢幼體生活于溪水函回水處,成體非繁殖期離開水域生活在枯枝落葉較多且陰涼潮濕的灌木、喬木林下或茶林叢內[4]。對寬闊水擬小鯢DNA 序列測序表明,其是貴州擬小鯢的姊妹種[6]。此外,未見其他關于寬闊水擬小鯢種群和生態習性方面的研究。由于該物種基礎生態學資料極度缺乏,為加強這一珍稀物種的保護和生境管理,于2018—2020 年對貴州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寬闊水擬小鯢種群與生境特征進行了調查。
1 研究區概況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貴州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黔北大婁山脈東側斜坡地帶,地處中國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北部(東經 107°02′23′′~107°14′09′′ ,北緯 28°06′ 25′′~28°19′25\" ,是長江水系烏江一級支流芙蓉江的主要發源地。總面積 26 231hm2 ,其功能區劃為:核心區面積 9085hm2 ,緩沖區面積 6186hm2 ,試驗區面積 10 960hm2 。海拔 650~1762m ,森林覆蓋率 85.42% ,地表水文網密度大。保護區是黔北大婁山喀斯特臺原生物多樣性的富集區,現已查明分布生物資源共692科4593種,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共109種。區內現記錄兩棲動物2目10科31種7]
保護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低、霧多、日照少[8]。年平均氣溫 11.7~15.2°C ,相對濕度 82% ,年降水量 1300~1350mm[9] 。保護區內生境類型多樣,包括闊葉林、針葉林、混交林、方竹林、灌叢、茶園、湖泊等。區內地貌按成因類型可分為喀斯特地貌和以低山谷為主的侵蝕地貌
1.2 研究方法
1. 2. 1 調查區域
根據保護區地形地貌和相關科研文獻等資料,訪問寬闊水擬小鯢的分布區、非分布區居民及保護區護林員,結合保護區巡護和固定觀測點記錄確定寬闊水擬小鯢分布區域。固定觀測點的生境類型包含池塘、草叢、農田、耕地、濕地、林區、林緣、茶地等類型。
1. 2. 2 調查方法
通過實地考察,根據地形地貌及適合寬闊水擬小鯢棲息生境特點,設置4條長 100m, 寬 5m 和2條長 200m 寬 2m 的固定調查樣線(圖1),具體設置樣線見表1。調查時間分別為2018—2020年的6月、8月和10月,每條樣線每月連續三天在19:00~22:00 期間重復調查3次,即每晚每條調查1次,記錄觀察到的寬闊水擬小鯢個體。對于每條樣線,在調查過程中以記錄到的最大數量作為該月寬闊水擬小鯢的數量[\"0]。同時記錄每條樣線的生境特征,如海拔、水溫、氣溫、濕度、pH、基質等。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寬闊水擬小鯢生境及成體和幼體見圖2。各種因子測量方法見表2。
1. 2.3 數據處理
利用夏皮羅-威爾克檢驗(Shapiro-WilkTest)分析數據分布的正態性,根據數據的分布情況,采用斯皮爾曼相關性(SpearmanCorrelation)分別分析不同月份種群數量與相對濕度、氣溫和水溫之間的相關性。所有統計檢驗均為雙尾檢驗, Plt;0.05 表示差異顯著。寬闊水擬小鯢每年的種群大小采取平均值 ± 標準誤表示。使用OriginPro2024軟件分析處理數據并繪制寬闊水擬小鯢的種群調查數量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群動態
2018—2020年共記錄到寬闊水擬小鯢191只。由圖3可知,從年份看,2018年記錄寬闊水擬小鯢58只,2019年上升至67只,2020年為66只;從月份看,6月記錄到19只,8月記錄到58只,10月發現數量最多,記錄到114只,占總數量的 59.69% 。由表3可知,從樣線看,寬闊水擬小鯢主要分布在豬包臺溪溝一、豬包臺溪溝二、一線天溪溝,這3條樣線共記錄到寬闊水擬小鯢181只,占總數的94.76% (圖3)。2018—2019年,豬包臺溪溝一樣線數量最多,記錄到93只,其次是一線天溪溝樣線48只,豬包臺溪溝二樣線40只,太陽山溪溝樣線5只,月亮湖森林溪溝樣線3只,一線天池塘樣線最少,只記錄到2只。即使是同一條樣線,各年份種群數量也有可能呈現較大變化,一線天溪溝樣線在2018年和2019年均未發現寬闊水擬小鯢,在2020年調查到48只,也是數量最多的一條樣線;豬包臺溪溝一樣線,2018年和2019年數量最多,分別是23只和61只,但在2020年大幅下降至9只。
總之,2018—2020年,寬闊水擬小鯢種群大小分別為 19±12 只 .22±11 只和 22±8 只(表3),種群呈先上升而后趨于平穩狀態,并且分布范圍也隨年度發生了變化,主要分布點從豬包臺溪溝變成了一線天溪溝。
2.2 生境特征
通過三年的調查,在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寬闊水擬小鯢分布于海拔 1401~1576m 生境中,生境類型包括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方竹林、灌叢、池塘、小溪、臨時性水坑或溪流,生境水資源豐富。水體的 pH 值 6.4~8.1 ,水域的基底物質有石塊、細沙、游泥和大量的腐殖質,為幼體提供良好的藏身處(表4)。此外,各條樣線植被茂密,枯枝落葉較多。寬闊水擬小鯢生存的水溫 10.9~18.7°C ,氣溫 10.7~26.0°C ,空氣濕度 73.07%~91.92% 。調查中發現,10月份是寬闊水擬小鯢數量最多的月份,此月水溫 12.7~14.2°C ,氣溫在 10.7~16.6°C ,空氣濕度 80.20%~89.90% ;寬闊水擬小鯢各樣線均距公路較近( ?100m ),除一線天池塘樣線邊上有一戶居民,其余樣線附近均無住戶。
分析表明,寬闊水擬小鯢種群大小和不同月份的水溫、氣溫和空氣濕度不存在相關性(濕度: r= -0.209; P=0.378 ;水溫: r=-0.335;P=0.148 :氣溫: r=-0.283 : P=0.226 ;海拔: r=0.124;P= 0. 502;pH:r=δ-0.244;P=0.3? ,而與人為干擾程度 (r=-0.554;P=0.011; 和生境變化程度( r= 0.538;P=0.014) 存在顯著性相關。
3 討論與結論
野生動物種群大小調查往往比較困難,并且有時得到的結果還會引起較大爭議[10]。對有尾兩棲動物種群調查方法較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寬闊水擬小鯢分布狹窄,僅局限于幾條溪溝中,加上標志重捕法、圍欄陷阱法等調查方法會對調查物種造成組織損傷或干擾其正常生活,又因缺乏寬闊水擬小鯢基因庫導致無法進行比對而未采用環境DNA技術(eDNA)或環境RNA(eRNA)這種新型調查方法,綜合比較,采用樣線法調查比較適宜。由于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特殊性,調查樣線溪溝水流往往會從地表流入地下,寬闊水擬小鯢可能隨水流進入地下溪流。因此,結合寬闊水擬小鯢特殊分布情況,未使用調查數量和面積來測算種群密度以估算總體種群大小。然而,通過連續3年調查可以初步反映寬闊水擬小鯢種群大小動態及分布變化。2018—2020年,寬闊水擬小鯢種群大小呈現先上升而后趨于平穩狀態,說明保護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生境類型較好地滿足了寬闊水擬小鯢的生存需求。
另外,數據分析可知寬闊水擬小鯢呈集群分布,月亮湖森林溪溝、一線天溪溝、豬包臺溪溝一、豬包臺溪溝二樣線的寬闊水擬小鯢種群大小隨著空間尺度的增加,聚集強度逐漸增強,但增強的趨勢不同,其中,豬包臺溪溝一和豬包臺溪溝二增強趨勢基本同步,這與兩條樣線的生境相似有關。經過分析發現,兩條樣線的年平均氣溫( 13.8°C 、14.214.29C )、水溫( 、濕度 82.29% 181.96% )相差很小,都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竹林、灌叢、小溪和臨時性水坑或水塘、溪流等這些生境,為寬闊水擬小鯢提供了適宜且相似的生存繁殖環境。此外,這兩條樣線地處隱秘、人為干擾程度很小。數據分析也發現,寬闊水擬小鯢分布數量最多是在海拔 1501~1570m 內,原因是在該海拔范圍的分布地域為寬闊水擬小鯢提供年平均溫度14°C 、水溫 14°C 、濕度 82% 左右的環境,并且分布地域生存著多足類幼蟲、蚯蚓、蠕蟲、蛞蝓等動物,水中富含雙頭菱形藻(Nitzschiaamphibia)、放射舟形藻(Navicularadiosa)等浮游植物,為寬闊水擬小鯢提供豐富食物來源,該海拔范圍植被覆蓋率高,為寬闊水擬小鯢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可見寬闊水擬小鯢對環境要求極其苛刻。
兩棲動物具有皮膚高滲透性、水陸兩棲等生物學特性,對環境質量極其敏感,其種群分布與環境因子關系密切[1I-I2]。人類活動對地球上各種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服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物種的生存條件和適應性[13],例如,人類活動的干擾會改變動物的運動范圍和擴散,對動物的適合度、生存能力和種群造成負面影響[14]。研究結果表明,寬闊水擬小鯢種群數量與人為干擾程度呈負相關,而與向好的生境變化程度呈正相關。在不同生境類型中,人類活動干擾程度對寬闊水擬小鯢的種群大小存在明顯影響。一線天池塘樣線由于靠近居民點和道路導致人為干擾較高,太陽山和月亮湖溪溝由于靠近道路人為干擾中等,而豬包臺和一線天溪溝人為干擾最少,顯然,寬闊水擬小鯢的種群大小隨人為干擾程度的增強而減少。不同年份寬闊水擬小鯢的分布區域和種群大小也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與生境變化有關。保護區不同年份時間的氣候差異及自然災害導致各樣線的生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如在豬包臺兩條樣線,觀察到其種群大小和水流豐盈程度有關,該樣線2020年溪水較其他年份少,觀察到的寬闊水擬小鯢也較少。同樣情況的還有太陽山溪溝和月亮湖森林溪溝樣線。此外,2018年保護區發生了特大暴雨導致的洪災,使海拔較低一線天溪溝由原本較小較淺的溪溝逐變寬變深,加上該樣線的方竹林茂密,枯落物較多,人為干擾少,小溪基底物質富含腐殖質、細沙和淤泥,形成了更適合寬闊水擬小鯢的生存條件,因此觀察到較多數量的寬闊水擬小鯢。而海拔更低的一線天池塘樣線則由于泥沙堆積,原本的地表溪流大部分變成了地下溪流,寬闊水擬小鯢可能通過地下溪流從一線天溪溝擴散到了一線天池塘,雖然生境變化較大,但由于人為干擾程度相對較強,因此,數量較少。
此外,雖然兩棲動物對水資源依賴程度較高,但是在大型湖泊并未發現寬闊水擬小鯢,說明這種生境并不適合其生存。在調查中,未在水中或石塊下觀察到寬闊水擬小鯢的卵,可能是其產卵時間并不在調查期間,或是其像水城擬小鯢一樣將卵產于洞穴中[15]
(責任編輯:于慧梅)
參考文獻:
[1] Beebee TJ,GriithsRA.Theamphibiandeclinecrisis:a watershedforconservationbiology?[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5,125(3) :271-285.
[2] Catenazzi A.Stateof the worldsamphibians[J].Annual Reviewof EnvironmentandResources,2015,40(1):91-119.
[3] Bolochio BE,LescanoJN,Cordier JM,etal.Afunctional perspective for global amphibian conservation[J].BiologicalConservation,2020,245:108572.
[4] 徐寧,曾曉茂,傅金鐘.中國擬小鯢屬(有尾目,小鯢科)一新種記述[J].動物分類學報,2007,32(1):230-233.
[5] 徐寧,高喜明,江亞猛,等.貴州省8個自然保護區兩棲動物分布研究[J].四川動物,2008,27(6):1165-1168.
[6] 楊朝釗,王超,田應洲,等.基于線粒體cytb序列的擬小鯢屬(有尾目:小鯢科)物種的系統發育關系[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3,25(1):39-43.
[7] 喻理飛,陳光平,余登利.貴州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8.
[8] Yang CC,Liang W,MollerAP.Eggretrieval versus egg rejection incuckoo hosts[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of theRoyal SocietyB:Biological Sciences,2019,374:20180200.
[9] YeP,CaiY,WuN,et al.Egg rejection based on egg size recognition as aspecific strategyagainstparasiticcuckoos[J].Current Z0ology,2022,69(2) :156-164.
[10]馮爾輝,羅戰,朱蕭文,等.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潮溝海陸蛙種群數量調查[J/OL].野生動物學報,1-10.(2024-05-31)[2024-06-04]. https://link. cnki. net/urlid/23.1587.S.20240530.1428.002.
[11] 龔大潔,黃棨通,劉開明,等.基于樣線法的康縣隆肛蛙(F.kangxianensis)種群數量及生境現狀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32(5):144-148.
[12]黃華苑,卜榮平,謝海,等.貓兒山小鯢(Hynobius maoershanensis)繁殖期生境選擇[J].生態學報,2019,39(17):6443-6451.
[13] HooperDU,AdairEC,CardinaleBJ,etal.A global synthesis revealsbiodiversitylossasamajordriverof ecosystemchange[J].Nature,2012,486:105-108.
[14]DohertyTS,Hays GC,Driscoll DA.Human disturbancecauses widespread disruptionof animal movementJ].NatureEcologyamp;Evolution,2021,5(4):513-519.
[15] 田應洲,李松,谷曉明.擬小鯢屬(有尾目:小鯢科)一新種:水城擬小鯢[J].動物學報,2006(3):522-527.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 within Kuankuoshu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Guizhou, China
Yao Xiaogang',Lan Hongbo ?1 *, Zhang Qiang 2 , Zeng Yanling2, Li Guangrong', Xiao Xi1 , Tian Xiaoguang'(1.Administrationof Guizhou Kuankuoshu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uiyang 5633o0,Guizhou,China;2.Zunyi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oo,Guizhou,China)
Abstract: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 isan endemic and endangeredamphibian species in China.A preliminary surveyutilizing the line transect method wascarriedout from2O18to2O2O to investigatethepopulation status and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of P .kuankuoshuiensis in Kuankuoshu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he study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191 P kuankuoshuiensis,with theirpopulationdynamicsexhibitinganinitialincreasefollowedbyaperiodofdynamicstability. (204 P .kuankuoshuiensis typicall inhabited mixedevergreen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orests,shrubbery,streams,temporary water bodies,or streamsat elevations ranging from1401 to1576 meters.The water pH ranged from6.4 to 7.6,water temperature from 12.7qC to 14.2°C ,air temperature from10.7 C to 16.6‰ ,and airhumidityfrom 80.20% to 89.90% .The population size of P . kuankuoshuiensis show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human disturbance levels bu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itable habitat alterations.
Keywords: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 ;population dynamics; habitat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