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有限的自由時間里,我也會偶爾思考學習與生活的意義。無奈這個命題太過哲學,我總是想不明白。也有可能是思考的時間太少,有時候甚至剛剛開始,現實就把我拉了回來一我應該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比如學習。
我不玩電子游戲,因為作為“時間底層人士”,我擁有的自由時間、自主時間并不多。我想,在還沒有成為“社會人士”之前,時間大概就是現在這個人生階段的“金錢”,把“錢”花在哪里,價值就會產生在哪里。如果我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就有可能得到一些回報。當然,有時候我們只是聽到時間掉進水里的聲音。掉進水里的時間也是撈不回來的,一去永不復還。
現在,我需要日復一日地、不知疲倦地學習。雖然提倡終身學習,但我目前的學習的盡頭,是三年后的夏天。在到達這個終點之前,我還需要度過很多重復又枯燥的時光,嘗試失敗,也體驗成功,會有沮喪,也偶有快樂。
世界好像就是這個樣子的,我是龐大的高中生群體中的一員,是NPC一樣的存在。雖然我真的不玩游戲,但也知道NPC是什么意思。它是游戲中的“非玩家角色”,即不受真人玩家操縱的、擁有自身行為模式的游戲角色。
原來我只是一個這樣的角色啊!我領到的任務是完成三年的高中學習,目前進展不錯,身心健康地來到了高中第一學期的尾聲。每天,我需要去食堂就餐以維持生命體征,然后在課堂上聽課,下課偶爾休息,絕大多數時間是和時間賽跑,完成各科作業、儲備各種知識。我在考試中起起落落,以此來驗證時間投人進去之后產生的價值。
如果我中規中矩,并沒有逾越任何游戲的設定,也沒有急功近利開各種外掛的話,一切應該就像任何一個NPC一樣,在高中這個場景里待足三年,就能領到下一個關卡的通行證。當各種情緒上來要激發我的自由意志,讓我大舉反抗或消極崩潰時,這個想法就會出來穩定我、安慰我 一切總會過去的。
后來,我還意識到,任課老師們在這個場景里,其實也扮演著一樣的角色,只是更老而已。他們教高一、高二、高三,循環往復,沒有盡頭,甚至沒辦法像我這樣45分鐘換一種學科來感受一下知識的沖擊。他們教同一門課,將同樣的知識反復講給不同的學生,然后實現桃李滿天下的理想。這樣想來,我雖然深感安慰,但又開始困疑起來:學習的盡頭到底是什么?人生的終極目標又是什么?人的終極目標就是做一個如永動機一般存在、又沒有自由意志的角色嗎?
當我開始思考的時候,世界好像又為我展現了另一番模樣,非常慷慨,像是幫我翻了一頁書,讓我得以如《紅樓夢》里的劉姥姥一般見到不同的景象。
我一度認為教室里所有的人都一樣,都是這個巨大游戲場中的“非玩家角色”。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之所以能夠在學習中游刃有余、叱咤風云,不過是開局時在腦袋里加了很多裝備。他們天生就比別人多一些智慧,但不管怎樣,智慧的他們和我一樣,扮演的都是小小的角色。他們取得的成績,有時會讓我有些羨慕,也僅僅是有些羨慕。當我坐在教室里,被一場考試帶來的陰霾包圍時,他們只不過是站在走廊上,比我多曬到了幾縷陽光而已。他們和我一樣,也逃不出這里。
然而,真相好像不是這樣的。
在一節普普通通的課上,我認為最有學習天賦的男生突然毫無征兆地流鼻血。我坐在他斜后方,看著他不動聲色地把頭往后仰,然后扯了一張紙巾,撕開,捏成小條條,堵住了一邊鼻孔。這很常見,對不對?老師只是瞥了一眼,然后繼續上課。其他同學也非常成熟,沒有像小學、初中時那樣起哄、尖叫、報告老師。我們仿佛都是游戲中被設定了學習任務、不帶感情色彩的角色。
下課后,我坐在座位上,剔除雜音,聽到別的同學在跟他聊天是天干物燥導致鼻腔毛細血管破裂嗎?是上課走神胡思亂想而引起了鼻子的共鳴嗎?還是忍不住清理鼻腔而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男生只是說,最近晚上睡得晚,早上又起得早,可能有點累。我把他的話放到腦子里捋了又捋,才算是聽懂了。
我原以為是“天降智慧于斯人也”,其實是他經常早起而累積了智慧。大概是他覺得這種學習方式讓他更清醒,也更適合他吧。我驚訝于學霸除了天生聰明之外,后天居然也在努力,或者說居然也要努力。在游戲中,他不按常理出牌。他想要爭得什么,都是努力在爭,拼盡全力在爭。
他無意中為我撕開了一個口子,新鮮的空氣得以進到我的認知。當我開始脫離消極而無能為力的設定時,世界好像呈現了許多亮色。我觀察到,身邊有些同學之所以能夠站上各種舞臺,是因為他們鮮亮、執著,帶著熱愛活著,并持之以恒地付出。他們值得所獲得的一切。他們在不斷探索著人生的邊界,嘗試著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誰不是鮮活的?那些老師,每年高考前都穿著紅色的文化衫,提前錄制各種視頻,為高考學子加油。他們中的很多人懷著無限的熱情,做知識的傳授者,做學生的托舉者。雖然一直留在高中的游戲場景中,一直扮演同樣的角色,但誰說他們的人生就沒有激情、沒有熱度呢?
很長時間以來,我好像習慣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認為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實際上,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甘愿只是一個NPC,努力一下,或許也可以成為游戲中的MVP呢。沒有誰是被定義的,只有我們可以定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