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1]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是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實踐要求。黨內監督是自我監督的主要方式,也是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人民群眾是黨的重要依靠力量,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深人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不斷加強黨內監督,需要人民群眾的監督作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黨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黨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保證了黨長盛不衰、不斷發展壯大。”[2]黨內監督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能夠形成監督合力,不斷增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一、黨內監督與人民群眾監督深度融合的內在要求
黨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黨內監督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最有力的監督方式,人民群眾監督是黨內監督的基礎和保障。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是天然交融在一起的。黨的十九大召開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3人民群眾監督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最為廣泛的民主監督形式,是黨外監督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方式,是對黨內監督的有效補充和有力支持。能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是衡量黨員干部政治覺悟和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標尺。善待各種批評,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反映了黨員十部的開闊胸襟。黨員領導十部要以聞過則喜的雅量、見賢思齊的精神、擇善而從的品格,主動接受人民群眾批評監督,讓黨內監督與人民群眾監督互相作用,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遵循,進而促進黨的事業健康發展。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回答了民主人士黃炎培提出的共產黨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問題,說到要依靠人民。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說到底是\"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人民群眾監督作為對黨組織和黨員監督的有效形式,已經深深融入黨的自我革命之中。善于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勇于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一貫作風,也是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客觀要求和現實需要。
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之所以要深度融合而且能夠做到深度融合,根本在于二者具有共同目標,它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處于執政地位,黨的執政活動需要來自外部的監督,沒有或者缺少外部監督,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黨的自我監督也會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突出紀檢機關監督執紀問責職能,黨內監督功能發揮更加明顯,自下而上的組織監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都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黨內監督的實施,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更好地協助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幫助各級黨組織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是對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黨風廉政情況進行重點關注,其保障和基礎是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把人民群眾的監督納人監督體系中,通過進一步完善村務、廠務、政務公開制度,不斷增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有關的各項政策和工作的透明度,切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控告、檢舉等權利,非常有利于對權力運行進行制約和監督,及時發現并糾正黨內不正之風,發現并處理黨組織或黨員違紀違法行為。人民群眾的監督范圍廣、力量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作用明顯。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過程中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舉報和反映大量問題線索,其中不少成為紀檢監察機關辦案的重要線索來源,紀檢部門根據群眾反映的情況進行核實,對違紀違法行為啟動黨內監督程序,以黨內法規為依據,進行嚴肅處理,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的協同作用體現得很明顯。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工作等黨內監督方式的實施,特別是反腐敗斗爭的成果充分表明,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再怎么隱藏和偽裝,都逃不過廣大人民群眾雪亮的眼睛。為進一步提高群眾監督的效果,中央有關部門十分注重社會監督的作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開設舉報專區,中組部開通網絡舉報渠道,受理人民群眾的信訪。這些網絡舉報渠道既開放也及時,群眾參與、新技術手段運用,使黨組織可以及時發現黨員干部的違紀違法行為。可以說,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的有機結合,編織出了一張嚴密的監督網絡,讓監督的觸角無處不在。
二、構建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貫通的協同機制
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貫通,就要擴大監督的覆蓋面,把黨內監督的內容和要求與人民群眾監督結合起來。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增強人民群眾監督的力量,以制度建設為根本,夯實兩種監督方式融會貫通的基礎。通過推動兩種監督機制之間的銜接和協調,不斷增強監督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監督對象信息公開透明,是有效實施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的基本條件。要完善黨務公開的保障機制,實現黨務公開與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相同步。把黨務公開的內容、程序和方式與實施人民群眾監督的要求相結合,讓群眾了解重大決策、領導班子建設、干部選拔任用和干部廉潔自律等內容。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的程序相銜接,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舉報線索和監督意見的受理、核查、反饋和落實程序,處置群眾反映要及時透明,確保人民群眾各項監督有回應、有著落。監督工作是雙向進行的,對于監督者和被監督者而言,其權利都要得到尊重和保護。一方面,要把保護人民群眾監督權放在重要位置,使人民群眾充分履行批評、建議、檢舉、申訴、控告權利,對檢舉人和檢舉信息嚴格保密,堅決防止出現對檢舉人的打擊報復行為。當檢舉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另一方面,對于監督對象而言,其辯護權、申訴權也要予以尊重。對于監督對象沒有不當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澄清和正名。對那些以監督為名義實施侮辱、誹謗和誣陷行為的人,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互貫通和協調共進,其內在機理就是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健全和完善自覺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機制,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加強和改進黨內監督工作。完善黨委(黨組)和各級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制度,深人基層和一線,與群眾多接觸,增進對群眾的了解。切實加強與人民群眾面對面交流的力度,認真聽取人民群眾建言獻策和批評監督。要創新聯系群眾的方式方法,完善民意搜集和輿情監測機制,在當前形勢下,不僅要繼續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還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等各種信息平臺作用,全面及時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紀委監委要走好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多向人民群眾請教,盡可能多地從實踐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摸透情況、找準問題。要開門進行監督,完善信息公開機制,將該公開的監督信息予以規范公開,通過媒體等信息平臺發布,既提高黨內監督工作透明度,也進一步實現群眾的知情權,拓寬人民群眾監督渠道,讓人民群眾參與、支持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要健全基層組織和黨員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身處人民群眾之中,對人民群眾各類意見訴求感受最直接,要發揮經常與基層群眾打交道的天然優勢,及時了解、反映基層群眾的批評建議。努力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忠實踐行者、群眾路線的堅定執行者,發揮好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的紐帶作用。
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融合貫通,必須推動相關監督形式有效對接,建立兩種監督方式聯通銜接的機制,使其相互配合,發揮合力作用。《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監督形式進行了具體規定,巡視巡察、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領導干部述責述廉等都是黨內監督的制度化安排,這些監督主要依靠黨內力量完成,其制度化內容也貫穿在相應的黨內法規中。人民群眾監督形式也有多種方式,包括直接向有關機構提出申訴、檢舉、控告,向有關部門舉報、信訪,通過互聯網提出批評監督意見,通過群眾團體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進行監督等。要推動巡視巡察與群眾申訴、檢舉、控告更好地對接,在黨內法規實施過程中融入人民群眾監督方式。例如,充分發揮巡視的利劍作用,就可以把巡視巡察與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結合起來,明確群眾監督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巡視巡察單位黨組織的監督,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的渠道,認真受理人民群眾的舉報線索,做到有信必回,要建立并實行規范群眾情況反映處置機制,做到必須聽取群眾意見,必須回復群眾意見,搭建起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便捷溝通橋梁,形成黨內黨外監督合力。
在領導干部述責述廉、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插手干預重大事項的記錄制度、落實請示報告制度的實施過程中,也要與人民群眾的監督相結合。群眾監督能夠很好保障領導干部如實述責述廉,如實報告個人事項,針對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之便違規插手干預工程建設和司法活動的問題,人民群眾的監督顯得尤為重要。黨內監督力量有限,而群眾的力量十分強大,有關部門在核實有關情況時,通過廣開言路,下沉一線,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能夠形成強大輿論場,匯聚強大監督力量,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要推動監督執紀問責與信訪對接機制,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對人民群眾信訪舉報要及時處置,要高度重視社會輿論,對群眾反映突出、評價較差的領導干部要及時核實、調查。對重要的檢舉事項要高度重視,認真處理。要建立完善定期分析研判信訪舉報制度,對信訪反映出來的典型性或普遍性問題,督促整改,發現問題線索,要及時處置和反饋。通過建立完善這些工作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黨內監督的一些不足,才能把人民主體地位落實在黨內監督過程之中。
三、推動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內容貫通和方式創新
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分為八個方面,包括“遵守黨章黨規,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模范遵守憲法法律情況”[4]等。這八個方面涵蓋了管黨治黨的重要領域和主要內容,對保證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至關重要。黨內監督的著力點就是圍繞這些方面展開,向這八個方面聚焦發力。推動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貫通,首先要在監督內容上貫通。比如,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監督方面,要織密監督的網絡,密切聯系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推進作風建設,加強反腐敗斗爭,引導群眾聚焦到黨風廉政上,明確反腐敗斗爭的鮮明導向,把黨內監督的內力主導和群眾監督的外力推動結合起來,發揮人民群眾無所不在的力量優勢,查找隱形變異的\"四風”。在干部選用的監督方面,要傾聽群眾呼聲,重視群眾口碑,用好新媒體等數字平臺,拓寬發現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的渠道,建立健全舉報平臺,讓更多群眾參與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來。在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秉公用權方面,紀委監委要密切關注群眾的痛點難點問題,高度重視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腐敗,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以群眾意見為線索查找問題,讓黨員、干部敬畏群眾,敬畏權力,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進步日新月異,對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產生重要影響。當前,群眾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數量極為龐大,網絡平臺成為群眾表達意見訴求、進行監督的重要渠道。實現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互貫通,必須在監督渠道上進行銜接,互聯網無疑是最佳的方式,網絡監督具有公開、迅速、高效等優勢,能夠擴大監督范圍,方便群眾參與。要把互聯網監督與黨內各項監督方式進行對接,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網絡輿情,能熟練掌握互聯網使用,用互聯網思維看待群眾監督。要正確區分對待群眾在網絡上的批評監督,要及時吸納建設性意見,引導和糾正錯誤看法。讓網絡成為匯聚群眾訴求、反映民意動態的暢通渠道,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有效途徑。
新形勢下,黨內監督要更好發揮作用,就必須融合科技革命新成果,實現監督方式創新。在反腐敗斗爭領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官方網站開通舉報專區、開設留言板,加強與人民群眾的交流,方便人民群眾監督舉報。一些地方和部門也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接受群眾的舉報,這些都是與時俱進的好做法,讓群眾監督更加方便,讓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無處藏身。應該說,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具有內在的緊密聯系,主要機理就是監督本身的開放性。隨著技術進步,各級黨組織更要轉變理念,擁抱科技創新,借用新技術和新手段,實現監督的精準高效。要高度重視網絡媒體,高度重視網絡輿情,做到及時收集、處置。通過大數據進行監督,使權力運行過程電子化、有效留痕,增強監督工作的預見性、精確性、高效性。運用人工智能對黨風廉政進行研判,增強監督結果可信度、說服力。善于推動各類監督信息跨地區、跨部門互通共享,預防減少舉報線索重復受理現象,切實提高監督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4.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660.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7.
[4]本書編寫組.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黨的建設重要法規精讀[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22:220.
作者:武漢大學醫學部護理學院黨委副書記責任編輯: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