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ofnosocomial infections inolderadult patientsand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ofrisk managementMethods:Atotalof82casesof olderadult patientsadmited toYicheng DistrictPeople'sHospitalin ZaozhuangCitybetweenFebruary2O23andAugust2O24 wereselectedas theresearchsubjects.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acontrolgroupandanobservationgroupusingarandomnumber tablemethod,with41cases ineachgroup.Thecontrol groupreceivedroutinenursing interventions,,whiletheobservationgroupimplementedrisk management.Sleepqualitywas comparedbetweenthe two groupsusing thePitsburgh Slep QualityIndex(PSQI).Theincidenceratesof respiratorytract infectins, urinarytractinfections,an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werealso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Aftertheintervention,theobservationgroupexhibitedsignificantlylowerPSQIscorescompared tothe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also demonstratedsignificantlylowerincidenceatesof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urinarytractinfections,andintra-abdominalinfec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s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 Conclusion : Risk management provides targeted preventionagainstcommonriskfactorsfornosocomialinfectionswhileefectivelyrestoringsleepqualityinolderadultpatients.Therefore,it merits broader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KeywordsNosocomial Infections;Risk management; Sleep Quality;Nursing;Nursing evaluation;Older Adult Patients中圖分類號: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5.04.049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形成或在潛伏期后出院時發病的感染情況,其成因復雜,與環境、醫療操作以及患者免疫力等多種因素相關[1]。研究顯示,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礙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它不僅影響治療效果和康復速度,而且與年齡增長導致的睡眠模式改變有關[2]。老年患者常常遭遇入睡困難、睡眠中斷和早醒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加劇他們原有的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認知障礙等,甚至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增加醫院感染的風險。因此,重視并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質量,不僅是提升他們預后質量的關鍵,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策略[3]風險管理通過識別和分析可能導致醫院感染的潛在風險因素,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與傳統常規護理相比,風險管理依靠專業團隊進行系統化管理,顯著降低了醫院感染的風險水平[4]。本文旨在分析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形成機制,并對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 71.52±5.44? 歲。觀察組中男21例,女20 例;年齡 63~78 歲,平均年齡 (70.52± 5.26)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批號:2025001)。
1.2納入標準1)年齡均高于60 歲;2)可提供完整、準確的病歷資料。
1.3 排除標準 認知及精神方面存在障礙。
1.4 脫落與剔除標準 研究過程中因個人因素選擇退出。
1.5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落實定期室內消毒、環境調整等基礎措施,可避免細菌滋生,同時執行無菌操作,最大程度預防醫院感染形成。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1)強化環境管理措施:定期對病房環境進行全面清潔與消毒,特別關注地面、床單、衛生間等細菌易滋生區域;確保病房內空氣流通順暢,并維持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合理安排床間距,以有效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病房內應配備完善的消毒設備,如紫外線消毒燈等,以提高環境清潔度。2)加強手衛生執行:醫護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手衛生規范,在接觸患者前后,執行無菌操作等關鍵環節徹底洗手或進行手消毒;醫院應提供充足且便捷的洗手設施及手消毒劑,以滿足醫護人員的手衛生需求;同時,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手衛生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3)深化醫務人員培訓教育:醫院應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參與感染防控專題培訓,以增強其防控意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內容應包括感染防控基礎理論、手衛生操作規范、個人防護技巧以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等;將感染防控知識納入醫護人員績效考核體系,對表現優秀的醫護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對違反規定者則執行相應處罰。4)優化抗菌藥物使用策略: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及藥敏試驗結果,科學合理地選擇抗菌藥物,避免盲目濫用和過度使用;針對老年患者,應定期監測和評估其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用藥方案,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5)改善老年患者睡眠環境:為老年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減少噪聲和光線對睡眠的干擾;通過調節病房內溫濕度至適宜范圍,有助于老年患者更好地進入并維持睡眠狀態;同時,引導老年患者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每天定時就寢和起床;還可指導老年患者在睡前進行放松活動,如泡腳、聆聽輕音樂等,以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從而提升睡眠質量
1.6觀察指標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5]比較2 組患者睡眠質量的差異,研究指標列為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睡眠時間,分值變化與睡眠質量為負相關聯。并比較2組患者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腹腔內組織的感染發生率。
1.7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 ± 標準差 表示,采用配對 χ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 (%) 表示,采用 χ2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2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PSQI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2.22組患者感染發生率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 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免疫力的下降,已成為醫院感染的高風險群體。因此,加強風險管理對于降低醫院感染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提高老年患者生命質量,特別是改善其睡眠體驗的關鍵環節[6-7]。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干預的觀察組在養成良好睡眠習慣和睡眠質量分階段測評得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觀察組在呼
注:與對照組比較, *Plt;0.05 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腹腔內組織感染的例數和占比方面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風險管理的首要任務是識別、評估并妥善處理可能引發患者感染的多種風險因素。在老年患者群體中,這些風險可能源自患者的基礎疾病、長期臥床導致的皮膚損傷、侵入性醫療操作,以及醫院環境中病原體的傳播等[89」。通過嚴格執行消毒隔離規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手部衛生教育,以及優化患者護理流程,可以顯著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10-11]。例如,定期對醫院環境進行全面消毒,確保醫療設施和用品的無菌狀態;對醫護人員進行系統的感染防控知識培訓,提高其防控意識和能力;同時,針對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這些都是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12-13]。在努力預防醫院感染的同時,風險管理還關注于提升患者的整體舒適度,尤其是改善睡眠質量。老年患者的睡眠質量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如身體不適、藥物不良反應、環境噪聲和心理壓力等[14]。良好的睡眠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增強免疫力、維持情緒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護理團隊需要全面考慮患者的身心需求,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優化睡眠環境。例如,調整病房的光照和溫度至適宜水平,提供舒適的寢具,減少夜間不必要的護理操作以降低干擾,以及通過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15-16]。此外,鼓勵患者參與適度的日間活動,如散步、閱讀或進行輕度的康復訓練,也有助于夜間更好地入睡。風險管理的實施,還促進了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通過定期組織護理交流會,分享感染防控的專業知識,解釋護理措施的目的與重要性,能夠增強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感和參與度,共同參與到患者的照護工作中[17-18]。這種參與式的護理模式不僅提升了護理工作的透明度和患者滿意度,還使患者在感受到深切關懷的同時,更加主動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從而形成良性的互動循環,進一步提升感染防控的成放與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通過綜合運用感染防控措施、優化護理流程、改善患者住院環境等手段,構建了一個更安全、舒適、高效的醫療環境,使老年患者在醫院中享受到更全面、更人性化的照護服務。
利益沖突聲明:無。
參考文獻
[1]崔艷,邵萍,周洋.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老年患者醫院感染中的防控效果分析[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22,22(11):19781980.
[2]徐靜.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老年患者醫院感染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36):235.
[3]韓穎.老年患者醫院感染風險防范的護理管理對策探究[J].健康之友,2020(11):196.
[4]張娟.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老年患者醫院感染中的防控作用評價[J].特別健康,2023(15):239-240.
[5]王艷華,賈海玲,畢皓,等.河北省老年人認知功能與睡眠質量關聯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22,48(2):96-100.
[6]牟琳.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老年患者發生院內感染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7(19) :107.
[7]張穎,韓玉娟,許嬋華,等.某綜合醫院護理院感染防控對策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14):158-161.
[8]張潔.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3) :165-166.
[9]趙亞娟,張振紅,張曉彥.老年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S1):70-72.
[10]段素芳,厲娜.護理風險管理在預防老年患者醫院感染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國際感染病學(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9(2):171.
[11]姬虹.預防性護理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2,39(5):536-537.
[12]梁杰,吳明華,蔡玲,等.醫院感染風險管理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3,33(14):2229-2235.
[13]孫歡歡.護理風險管理在感染科的應用及對醫院感染防控的影響[J].疾病監測與控制,2023,17(6):498-500.
[14]李莉芳,魯娟娟,李會霞,等.老年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醫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護理措施[J].飲食保健,2020,7(34):192
[15]徐曉慧,沈建媚,張曼.網格化護理模式對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22,34(11):1500-1502.
[16]楊萍麗,陳慧莉,陳桂貞.護理風險管理對呼吸與危重癥學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3,14(16):164-168.
[17]賈永慶.預防性護理對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醫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22,52(10):30-33.
[18]許川,魏詩晴,梁艷芳,等.風險評估在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I].中華醫院咸染學雜志202434(20).312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