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themultidimensionalfactorsofsleepdisordersinHIV-infectedindividuals.Methods:Atotalof 86HIVinfectedindividualswereincludedfrom Marchto November2O24.Demographicdataanddisease-relatedinformationof the enroled patients werecollctedandtheirsleepqualitywas evaluatedbythePitsburgh SleepQualityIndex(PSQI).Logisticregresion wasappiedtoanalyzefactorsafectingsleedisorders inHIV-infected individuals.Results:Among the86HV-infected patients enrolled,a total of 48 patients had sleep disorders,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55.81% . The analysis chi-square test showed thattherewasnoobviouscorelationbetweentheoccurrenceof sleepdisordersandfactorssuchasgender,age,transmision route,marriage,education background,and occupation( Pgt;0.05 ). The results of mono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sleep disorders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was related to anxiety,depression,treatment duration, CD4+ T lymphocyte count,viral load,and treatment protocol( Plt;0.05 ),and not related to smoking or alcohol consumption( Pgt;0.05, ).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nxiety( OR=3.356 95% CI 1.465 to 6. 782),depression(OR=2. 762, 95% CI 1.325 to 5.205),treatment duration(OR=1. 932, 95% CI 1.234 to 3. 051), CD4+ T lymphocyte count(OR =2.192,95% CI 1.356 to 5.008),and treatment protocol( OR=1.986,95% CI 1.265 to 4.324)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leep disorders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 ORgt;1,Plt;0.05 ). Conclusion:Sleep disorders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are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anxiety, depression,treatment duration, CD4+T lymphocyte count,and treatment protocol. It is crucial to focus on high-risk factors and provide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HIV patients'sleep quality.
KeywordsHIV infection;Sleep disorders;Sleep quality;Multivariate analysis中圖分類號:R593.3;R256.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 issn. 2095-7130.2025.04.009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主要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 淋巴細胞,造成免疫系統損害、相關免疫功能逐步喪失,從而使人體易于感染各種疾病,同時導致惡性腫瘤發生,最終發展成為艾滋病[1]。近年來,現代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引入顯著控制了病毒復制,延緩了疾病進程,但艾滋病仍不可治愈,且全球范圍內的感染人數持續增加。HIV感染者睡眠障礙問題是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生命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礙嚴重影響HIV感染者的生命質量,不僅會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引發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2]。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還與HIV疾病進展加快、 CD4+T 淋巴細胞計數降低、代謝紊亂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密切相關[3]。因此,研究HIV 感染者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對于改善患者的睡眠狀況、提高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分析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的多維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和治療相關因素等,為臨床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和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 2024 年3—11月晉江市醫院收治的HIV 感染患者 86例,其中男56例,占比65.12% ,女30例,占比 34.88% ;患者年齡 18~65 歲,平均年齡( (36.5±8.5) )歲,其中 18~30 歲為32例,占比 37.21% ? 31~45 歲為36例,占比 41.86% ,46~65 歲為18例,占比 20.93% ;經性傳播途徑感染的有72例,占比 83.72% ,經血液傳播途徑感染的有8例,占比 9.30% ,經母嬰傳播途徑感染的有6例,占比 6.98% 。
1.2納入標準1)經HIV 抗體檢測,初篩和復檢均呈陽性,明確診斷為HIV感染;2)年齡 gt;18 歲;3)病程 gt;3 個月;4)均接受了ART治療。
1.3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心、肝、腎等軀體疾病患者;2)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3)有藥物濫用史的患者,包括濫用鎮靜催眠藥、興奮劑、阿片類藥物等;4)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HIV感染者;5)調查前3個月經歷重大應激事件的患者。
1.4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收集入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一般人口學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收入水平、醫療付費方式等;疾病相關信息,包括感染途徑、病程、 CD4+T 淋巴細胞計數、病毒載量、治療方案及治療時間等。睡眠質量調查,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4]量表,該量表包含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其中18個條目參與計分,生成7個維度得分,分別涉及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使用和日間功能障礙,累積各維度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睡眠障礙劃界分為7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5調查方法及質量控制查閱HIV/AIDS人群國內外的相關文獻,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本研究采用的HIV感染者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人口學特征、性行為特征、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
HIV抗病毒治療情況、醫療費用情況、患者睡眠質量等內容。所有信息都匿名保密。按照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臨床試驗要求制訂了臨床路徑,患者嚴格按此臨床路徑執行,若有特殊情況則退出臨床路徑參照緊急情況預案進行相關處理。根據應用情況持續改進操作方式,制訂并修訂標準操作流程,逐步形成標準化的技術規范。
1.6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成組 χt 檢驗或Wilcoxon秩和檢驗,分類數據采用 χ2 檢驗或精確概率法,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或CMH- ?x2 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 Plt;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發生率與一般資料的關系在入組的86例HIV感染患者中,一共有48例患者存在睡眠障礙,發生率為 55.81% 。經 χ2 檢驗分析顯示,睡眠障礙的發生與性別、年齡、感染途徑、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等因素無明顯相關性0 Pgt;0.05) 。見表1。

2.2 HIV感染者睡眠障礙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的發生與焦慮、抑郁、治療時間、 CD4+T 淋巴細胞計數、病毒載量、治療方案有關( Plt;0.05) ,而與吸煙、飲酒因素無關( Pgt;0.05) 。見表2。

以是否發生睡眠障礙為因變量,以表1、表2中有顯著性差異的因子為自變量進行賦值(焦慮:是 Σ=Σ 1,否 =0 ;抑郁:是 =1 ,否 =0 ;治療時間: ?3 個月 Σ=Σ 1, lt;3 個月 ε=0 : CD4+T 淋巴細胞計數: lt;200=1 ,?200=0 ;病毒載量: ? 檢測限制 =1 , lt; 檢測限制 Σ=Σ 0;治療方案:含 EFV=1 ,其他 ε=0 ),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焦慮( OR=3.356 , 95% CI 為1.465 \~6.782)、抑郁( OR=2.762 , 95% CI 為 1.325\~5.205)、治療時間( OR=1.932,95% CI為 1.234~ 3.051) .CD4+T 淋巴細胞計數( OR=2.192, 95% CI為 1.356~5.008 )、治療方案( OR=1.986 95% CI為 1.265~4.324) 是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的主要影響因素( ORgt;1,Plt;0.05) 。見表3。
3討論
本研究中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發生率為55.81% ,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相近[5]。但不同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研究對象的選擇、評估工具的使用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有關。同時,本研究采用PSQI量表評估睡眠障礙,而其他研究可能采用不同的評估工具,其評估標準和側重點不同,也會導致發生率的差異。
本研究對HIV感染者睡眠質量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焦慮、抑郁、治療時間、 CD4+T 淋巴細胞計數、治療方案是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的主要影響因素( (Plt;0.05)o1) 負性情緒。臨床認為,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在HI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對睡眠產生了重要影響。焦慮和抑郁會導致大腦神經遞質失衡,5-羥色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分泌減少,影響睡眠調節中樞的功能。5-羥色胺參與調節情緒和睡眠,其水平降低會導致情緒低落、焦慮,同時使睡眠質量下降,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早醒等睡眠障礙癥狀[6-8]。有研究表明,焦慮、抑郁程度與睡眠障礙的嚴重程度正相關,焦慮、抑郁越嚴重,睡眠障礙越明顯[9]。社會歧視也是HIV感染者心理壓力的重要來源。這類患者可能會遭受來自家庭、工作場所和社會的歧視,被孤立、排斥,這會加重其心理負擔,導致焦慮、抑郁情緒的產生,進而影響睡眠質量。2)疾病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 CD4+T 淋巴細胞計數降低是導致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HIV病毒主要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中的 CD4+T 淋巴細胞,導致免疫功能受損,機體處于慢性炎癥狀態。炎癥狀態下,身體會釋放如腫瘤壞死因子 σ?α?α?α?α (TNF-∝ )、白細胞介素-6(IL-6)等炎癥介質,進而干擾神經遞質的代謝,導致睡眠障礙[10]。研究表明,HIV 感染者體內TNF- ∝ 水平升高與睡眠質量下降密切相關,TNF- α?α∝ 可能通過影響下丘腦的睡眠調節中樞,改變睡眠-覺醒周期,影響睡眠質量[11]。3)藥物因素。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是治療HIV感染的主要手段,但部分藥物的不良反應對睡眠產生了不良影響[12]。EFV作為常用的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在本研究中,接受含有依非韋倫治療方案的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率為 75.00% ,明顯高于接受其他治療方案的患者。EFV的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較為常見,可能導致失眠、多夢、頭暈、頭痛等癥狀,從而影響睡眠質量。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藥物影響神經遞質的合成、釋放或代謝有關,導致大腦神經興奮性改變,干擾睡眠節律。有研究表明,依非韋倫會影響 γ -氨基丁酸(GABA)的代謝,GABA是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其代謝異常會使大腦神經興奮性增加,導致失眠等睡眠障礙[13]。另外,在HIV 感染的治療進程中,治療時間成為影響睡眠障礙的關鍵因素之一。從病理生理角度來看,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體內復雜的免疫重建過程不斷推進。HIV病毒持續破壞免疫系統,而治療旨在抑制病毒復制、促進免疫功能恢復。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免疫系統的動態變化可能引發一系列生理應激反應,干擾神經內分泌調節,進而影響睡眠質量。同時,隨著治療時間的增長,長期服藥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對藥物療效、不良反應以及疾病預后產生持續擔憂,導致睡眠障礙。在國內的一項研究中,陳茜等[14]對260 例HIV 感染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治療時間延長、EFV藥物治療會顯著導致患者睡眠障礙的發生,其中EFV藥物治療的患者發生睡眠障礙的概率是非EFV藥物治療患者的3.179倍,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HIV感染者睡眠障礙受焦慮、抑郁、治療時間、 CD4+T 淋巴細胞計數及治療方案等多因素影響,臨床需重點關注高危因素并給予針對性干預,以改善患者睡眠狀況。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相對較小,可能無法全面反映HIV感染者群體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導致研究結果的代表性不足;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回顧性分析,雖然能夠獲取患者的主觀感受和相關信息,但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未來研究將在本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開展長期隨訪研究進行探索。
利益沖突聲明:無。
參考文獻
[1]陳珂,孫揮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非感染性相關眼病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連續型電子期刊),2023,17(6):395-399.
[2]POONIA A,CHAKRABARTY S P.Dynamics of a multi-strain HIV/AIDSepidemicmodelwith treatmentand itsadherence[J].TheEuro-peanPhysical Journal Plus,2024,139(8) :1-22.
[3]李晨希,吳群紅,曲樂萌,等.抑郁在男性HIV/AIDS患者社會關系質量與睡眠質量之間的中介效應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20,40(6):451-456.
[4]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5]高美霞,朱文嬌,侯劍華,宋愛心,張秋月,黃曉婕,張彤.中國老年HIV感染者睡眠障礙的橫斷面研究[J].北京醫學,2019,41(10) :876-879.
[6]張洋,朱文嬌,李愛新,等.靜脈吸毒途徑HIV感染者發生睡眠障礙的全國多中心調查[J].中國艾滋病性病,2021,27(1):25-28.
[7]寧晨曦,陳瀟瀟,林海江,等.HIV陽性者與HIV陰性對照者睡眠障礙特征的聚類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9,40(5):499-504.
[8]石義容,何云,操靜,等.219例HIV感染者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9,26(24):49-52.
[9]寧晨曦,何納,丁盈盈.HIV感染者睡眠障礙患病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2020,26(10):1140-1143.
[10]馮世艷,邵冰,陳曉紅,等.哈爾濱市接受抗病毒治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睡眠障礙和焦慮及抑郁發生情況[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8,8(5):364-369.
[11]謝鵬,萬彬,趙霞,等.中國HIV/AIDS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率及影響因素[J].中國艾滋病性病,2023,29(12):1380-1386.
[12]肖然,杜小莉,李太生.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糖脂代謝及體重影響的研究進展[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25,27(1):36-43.
[13]白少麗,白若靖,周瑩荃,等.依非韋倫治療后HIV感染/AIDS患者發生睡眠障礙和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21,21(4):399-405.
[14]陳茜,倪東方,張文慧,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睡眠障礙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24,21(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