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P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04X(2025)05-0037-04
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5.05.008
Analysis of Suitability of Tourism Climate in Shahe Municipality
Yang Cuili, Li Xiuying, Li Ruisu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ahe Municipality,Hebei Province,Shahe,Hebei O54100)
Abstract Basedonthedaily temperature,humidity,wind,precipitationand sunshine dataof the regional stations near four touristatractions in Shahe Municipality,namely Hongshuling,Hongshigou,Qinwang Lake and Beiwudang Mountain,as wellasthe national basic stations from2018 to 2O22,the humancomfort index (DI)and tourism meteorological index (TCI)of the touristatractions in Shahe Municipalitywerecalculated,andthe suitabletourism periods ofthe tourist atractions in Shahe Municipalit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uitable tourism period in Shahe Municipality was from March to May and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the best tourism period was fromApril to Mayand from Septemberto October,andtheunsuitable tourism period was from DecembertoFebruaryof the follwing year.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he Municipality and even the Central Taihang Mountains.
Keywords Tourism climate;Human comfort index; Tourismmeteorological index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境內(nèi)地形復雜,地勢西高東低,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沙河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旅游氣候資源直接影響著旅游業(yè)發(fā)展。合理開發(fā)利用旅游氣候資源成為當?shù)芈糜伍_發(fā)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nèi)外許多研究人員對旅游氣候資源的適宜性、開發(fā)與利用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顯著成效[2-3]。MIECZKOWSKI Z[4] 首次于1985年構建了旅游氣候指數(shù)(TCI),在一個綜合指數(shù)中融合了相關氣候變量,對旅游氣候資源進行了評價。張文靜等對宜君縣的旅游氣候舒適性進行定量評估。胡桂萍等利用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shù)、寒冷指數(shù),濕度指數(shù)和度假指數(shù)對麗水市旅游氣候舒適度進行了分析評價。馬麗君等對中國東、西部典型城市的不同旅游舒適度及舒適期進行了探討。宿海良等[8]研究了河北省11個地市旅游適宜期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馬端良等對長島縣適宜于旅游的季節(jié)分布進行了劃分。邢麗田等分析了咸寧市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和度假氣象指數(shù)及其時空變化特征。以上研究成果為地方旅游氣候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目前,缺乏對沙河市旅游氣候資源的系統(tǒng)性研究。本研究利用沙河市4個旅游景點附近自動氣象站數(shù)據(jù)計算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和旅游氣候指數(shù),客觀、科學地分析沙河市旅游景點旅游適宜期及旅游氣候資源的分布特征,為沙河市合理開發(fā)利用旅游氣候資源提供科學決策依據(jù)。
1沙河市地形與氣候特點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北接邢臺市信都區(qū)、襄都區(qū),南瀕邯鄲武安市、永年區(qū),西接山西省,東臨邢臺南和區(qū),總面積為 858km2 地勢西高東低,山區(qū)、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群峰溝谷交織,境內(nèi)最高峰北武當山(老爺山)海拔為 1437m ,最低東南部海拔為 47.2m ,渡口、柴關和孔莊三川貫通。山丘低緩,谷地開闊[1]。
沙河市氣候?qū)俅箨懶约撅L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春季干旱多風沙,秋季冷暖適中,秋高氣爽。年平均氣溫為 13.6°C ,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為27.2° ,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為 -2.4°C ,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 44.4°C ,極端最低氣溫為 -17.6°C 。雨量較充沛,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為 505.2mm ,其中5—10月降雨量為 442.2mm ,占全年降雨量的 87% 。年平均相對濕度 67% ,年平均日照時間為 2203.4h ,年平均風速為 2.3m?s-1 ,南風較多。
2 沙河市旅游資源概況
沙河市交通便利,素有“趙北之咽喉,襄南之藩蔽”的美稱。沙河市旅游資源豐富,業(yè)態(tài)齊全,擁有宋璟碑等珍貴文物、70余處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2家中國傳統(tǒng)村落,以及王礦、秦王湖、北武當山、桃花源等10余家景區(qū)(點),其中秦王湖、北武當山風景區(qū)是河北省省級重點風景名勝旅游區(qū)。近年來,沙河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打造了百里畫廊旅游風景大道、紅石溝休閑生態(tài)農(nóng)場、金沙河紅薯嶺生態(tài)田園產(chǎn)業(yè)綜合體、沙河市游客服務中心、開發(fā)區(qū)區(qū)域玻璃特色小鎮(zhèn)等一批旅游新亮點、新業(yè)態(tài),形成了以緯三路、329省道、新廟柴線串聯(lián)西部古村落片區(qū)、中部生態(tài)山水片區(qū)、城郊休閑田區(qū)片區(qū)、東部工業(yè)游片區(qū)、中心宜居新城的“一城、三帶、四區(qū)\"旅游新格局。
3 資料與方法
3.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河北省氣象信息共享平臺,利用沙河市紅薯嶺、紅石溝、秦王湖、北武當山4個旅游景點附近區(qū)域氣象站及國家基本氣象站2018一2022年逐日常規(guī)氣象要素溫度、相對濕度、風速、降水量、日照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從而得到沙河市旅游景點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DI和旅游氣象指數(shù)(TCI)。
3.2 方法
3.2.1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
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用的表征人體舒適度的方法,通常用來評估一個地方的旅游氣候[12-13],它直接或間接影響游客目的地選擇[14]、旅游滿意程度、景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等,對旅游業(yè)有著重要研究意義[5]。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共分為9個等級,其劃分等級如表1所示。其中0級為舒適,-1級、1級分別為涼爽舒適和溫暖舒適,統(tǒng)稱為次舒適。

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計算公式:
DI=(1.8T+32)-0.55(1-RH/100)×(1.8T-26)
(1)
式中: T 為溫度(℃), RH 為相對濕度 (% )、V為風速 (m?s-1) 。
通常,當日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處于舒適、涼爽舒適或溫暖舒適時,當日適宜旅游度假
3.2.2 旅游氣象指數(shù)(TCI)
旅游氣象指數(shù)是一種能夠描述旅游氣候舒適度的綜合指數(shù),廣泛應用于旅游氣候舒適性研究。利用5個常規(guī)氣象要素溫度、相對濕度、降水量、風速、日照中的7個氣象參數(shù)構建TCI。根據(jù)Mieczkowski提出的標準化和權重設定方法,將逐日觀測氣象要素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白晝舒適指數(shù) (CD) 、日舒適指數(shù) (CA) 、降雨指數(shù) (R) 、日照指數(shù)(S)和風速指數(shù) (W) 5個指數(shù),然后加權求和得出綜合數(shù) TCI[4] 。TCI計算公式如下:
TCI=2(4CD+CA+2R+2S+W)
TCI等級見表2。旅游氣象指數(shù)(TCI)達到70及以上適宜旅游活動。

4結(jié)果與分析
4.1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分析
4.1.1沙河市4個旅游景點舒適月份、舒適天數(shù)分布
舒適的月份為0級天數(shù)大于10d的月份。從表3中可以看出,紅薯嶺、紅石溝、秦王湖、北武當山5月、6月、8月、9月均為舒適的月份;除紅薯嶺外,紅石溝、秦王湖、北武當山舒適的月份,集中在5一9月;大部分景點5月、6月、9月舒適天數(shù)在20d左右。沙河市地勢西高東低,年平均舒適天數(shù)基本是由東向西遞增,西部山區(qū)的北武當山舒適天數(shù)最多,為103.4d,紅石溝90.8d,秦王湖98.4d,東部紅薯嶺最少,為89.0d。究其原因,從5月份開始氣溫迅速回升,西部山區(qū)比東部平原氣溫回升慢,早晚溫差大,故西部山區(qū)年舒適天數(shù)較多。
4.1.2沙河市4個旅游景點涼爽舒適、舒適和溫暖舒適天數(shù)分布
4個旅游景點舒適度級別為-1級、0級、1級的總天數(shù)如圖1所示。1級年均天數(shù)由東向西呈明顯減少趨勢;紅薯嶺最多,達41.4d;紅石溝次之,為 36.6d 秦王湖32d;北武當山21d。紅薯嶺的天數(shù)是北武當山天數(shù)的2倍。 -1 級天數(shù),北武當山達 70.8d ,秦王湖64.6d,紅薯嶺67d,紅石溝最少 58.8d 最多天數(shù)與最少天數(shù)相差 12d0 級天數(shù),北武當山達103.4d,秦王湖98.4d,紅石溝 90.8d ,紅薯嶺最少 89.0d 綜上可以看出,舒適天數(shù)由東到西呈現(xiàn)增加趨勢。西部山區(qū)的北武當山、除1級天數(shù)較少外,其他級別天數(shù)最多。全市不同等級舒適度天數(shù)由多到少依次為0級天數(shù)、-1級天數(shù)、1級天數(shù)。


4.1.3沙河市各旅游景點季節(jié)舒適天數(shù)分布
由表4可知,在紅薯嶺,紅石溝、秦王湖、北武當山舒適(0級)涼爽舒適和溫暖舒適(-1級、1級)的總天數(shù)中,冬季4個旅游景點3種舒適天數(shù)均在1d以下;春季紅薯嶺3種舒適天數(shù)最多,為61.0d,北武當山最少,為52.4d;夏季3種舒適天數(shù)北武當山最多,為90.4d,紅薯嶺最少,為79.6d;秋季3種舒適天數(shù)紅薯嶺最多,為56.2d,紅石溝最少,為 46.4d 。綜上可知,4個旅游景點春季、夏季和秋季3種舒適天數(shù)均在46.4d以上。

4.2 旅游氣象指數(shù)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紅薯嶺3月、4月、10月,紅石溝3月、4月、5月、10月,秦王湖3月、4月、10月,北武當山3月、4月、5月、9月、10月旅游氣象指數(shù)大于70的天數(shù)均超過 21.6d 。紅薯嶺、紅石溝、秦王湖、北武當山全年旅游舒適天數(shù)分別占全年總天數(shù)的 42.4% 47.0%.44.7%.49.4% 0
由表6可知,沙河市4個景點3—5月、10—11月,以及秦王湖、北武當山9月旅游氣象指數(shù)均在70以上,特別是紅薯嶺、紅石溝、秦王湖4月、10月及3月旅游氣象指數(shù)均達到80以上,是最適宜旅游時期。由此可見,3月、4月和10月是沙河市最佳適宜旅游月份,適宜旅游季節(jié)為春季和秋季。沙河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6—8月、12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旅游氣象指數(shù)在70以下,屬旅游不適宜期。

表62018一2022年月平均旅游氣象指數(shù)

5 結(jié)論
通過分析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可知,沙河市涼爽舒適、舒適和溫暖舒適天數(shù)(-1級、0級、1級)集中在4—10月,舒適(0級)天數(shù)集中在5一9月,由東向西逐漸增多。舒適天數(shù)最多的是北武當山,年均達 103.4d ;其次是秦王湖,年均為98.4d;紅薯嶺和紅石溝均在90d左右。
沙河市適宜旅游期為3—5月和9—11月,最佳旅游期為4—5月、9—10月;12月至次年2月為旅游不適宜期。據(jù)此充分利用沙河市乃至中太行旅游氣候資源,大力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
參考文獻:
[1]馬夢潔.近30年新疆喀納斯景區(qū)旅游氣候舒適度分析]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8,24(24):108-110.
[2]梁文希,孫小龍.梧州市旅游氣候適宜度評價及分析]綠色科技,2020(2):44-46。
[3]楊亞麗,王建英,緱曉輝,等.寧夏旅游氣候舒適度時空特征分析[].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2(1):88-94.
[4]MIECZKOWSKI Z.The tourism climatic index:A methodofevaluating worldclimates for tourism[J].CanadianGeographer,1985,29(3):220-233.
[5]張文靜,王娜,王娟.宜君縣旅游度假氣候舒適性分析Ⅲ]山西氣象,2022(6):48-52
[6]胡桂萍,李正泉,鄧霞君.麗水市旅游氣候舒適度分析Ⅲ]氣象科技,2015,43(4):769-774.
[7]馬麗君,孫根年,王潔潔.中國東部沿海沿邊城市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J].地理科學進展,2009,28(5):713-722.
[8]宿海良,費曉臣,柴瑞,等.河北省旅游適宜期人體舒適度指數(shù)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21,46(2):144-147.
[9]馬端良,姜茹茵,伯玥,等.長島縣旅游氣候舒適度分析]內(nèi)蒙古氣象,2019,42(2):27-30.
[10]邢麗田,吳棟橋,朱云柏,等.咸寧市生態(tài)旅游氣候適宜性分析[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22,61(9):74-80.
[11]白淑芳.河北省沙河市地質(zhì)災害發(fā)生特征和區(qū)劃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3.
[12]謝東志,鄭自君,蔣志聰.涼山州北部旅游氣象條件評估區(qū)劃研究[].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5(3):39-42,47.
[13]譚靜,陳正洪,陳英英,等.湖北省生態(tài)旅游氣候資源分析及區(qū)劃[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22,61(15):67-74.
[14]易永.環(huán)江縣旅游氣候適宜度分析Ⅲ].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36(S1):124-125.
[15]王秀蘭,吳亞琪,王秀芬.氣候變化對山西省旅游氣候舒適度的影響分析].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7(3):106-113.
[16]朱檳桐,趙華榮.1966—2015年廣西旅游氣候舒適度分析與評價[J].綠色科技,2017(22):85-90.
責任編輯:達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