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產品生產線上,機器人們有條不紊地擺動著“手臂”,有的精準抓取一顆顆阿膠棗放入卡槽進行單顆包裝,有的則負責將一片片阿膠糕輕輕裝入包裝盒中……
日前,筆者跟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組織的“走進新國企——品牌引領·智鏈未來”采訪活動走進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阿阿膠”),實地感受擁有3000年歷史的中醫藥瑰寶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賦能下所煥發出的新活力。
東阿阿膠透明工廠的復方阿膠漿智慧化生產線,是國內首條中藥口服液全線智能化生產線。上瓶、灌裝、檢測、包裝等10個工序全部通過柔性輸送帶實現無縫連接,單日最大產能可達150萬支。
“現在的上瓶工作跟以往相比,輕松又高效,操作區也變得更加整潔有序。”復方阿膠漿生產線工作人員孫長青說。
為提升中藥口服液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東阿阿膠自主研發了一套六軸機器人。該機器人應用了視覺檢測技術,成功用于上瓶等生產環節。原先每班需要5名操作人員完成上瓶工作,如今每班只需2名設備監控人員。上瓶崗位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的同時,生產效率提高了60%。
“自從設備升級后,眼睛沒有那么疲勞了,檢測也更加精確。”在東阿阿膠從事20多年“燈檢”工作的鄭書曉說。
曾經的流水線上,工人們需要專注地進行復方阿膠漿玻璃瓶“燈檢”工作,查看玻璃瓶是否有破損或玻璃碴。這一崗位非常枯燥,要求工人高度專注,而且檢測效率低。如今,全自動燈檢機取代了人工檢測。其通過高清圖像分析技術,可自動識別玻璃瓶質量,并將問題產品分流至指定區域。
通過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東阿阿膠的生產線煥然一新。通過生產線機器人、人工智能視覺檢測、無人駕駛搬運車等人機協同作業模式,東阿阿膠實現了生產數據的毫秒級采集與人工智能動態優化。2024年,工廠原料損耗率下降至0.8%,人均產值提升30%。
阿膠由驢皮熬制而成。除了生產環節,在東阿阿膠,通過多環節的數據監測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毛驢養殖基地也實現了養殖環節的智能化管理。
“毛驢佩戴的智能耳標可對其體溫進行實時監測,高清攝像機則能捕捉毛驢的面部表情,以此研判它的心情狀態。”東阿阿膠首席信息官丁豐俐介紹,當毛驢經過數據采集門時,其疫苗接種等信息可以清晰呈現。
不僅如此,為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升級,東阿阿膠上線了產銷協同平臺。該平臺可通過季節指數法、渠道庫存、預算管控等數據模型自動生成銷售計劃和生產計劃。在此基礎上,它能夠綜合考慮產線產能、設備狀態、人員配置等因素,自動生成排產計劃。
“產銷協同平臺上線前,銷售人員需要人工上報銷售計劃,運營人員再去制定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制定計劃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開多個調度會,還很容易出現失誤。”東阿阿膠智能與數字化部供應鏈運維及管理經理于楊說,應用產銷協同平臺后,主力產品計劃準確率超過90%。
數智化轉型為東阿阿膠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東阿阿膠實現營業收入17.19億元,同比增長18.24%;歸母凈利潤為4.25億元,同比增長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