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年輕飼養員和老飼養員各自喂養一頭河馬。年輕的飼養員工作熱情高漲,他精選飼料,加大飼料量,采用“填鴨式”喂法,每一天都守在河馬身邊,直到河馬吃飽了,對剩下的飼料不屑一顧,懶洋洋地離開之后,年輕人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相比之下,老飼養員似乎很缺乏耐心,他選擇的飼料也是經過科學配比的,但食物量少了很多。老飼養員采用的是“放任自流”的喂養方法,把飼料扔給河馬,便遠遠地走開,全不管沒吃飽的河馬垂涎欲滴地盯著他。
這樣喂養了半年,怪事出現了,老飼養員喂養的河馬極其健壯,年輕人喂養的河馬卻瘦弱萎靡。
年輕人去向老飼養員請教喂養河馬的秘訣。
老飼養員說,你給了河馬太多的食物,讓它沒有一點危機意識,只不斷滋長挑剔心理,以至于厭食、消瘦;而我只給河馬七八分飽的食物,讓它保持饑餓感。餓了,才知道食物香甜,才會對食物充滿欲望,欲望就是生命的動力,有欲望,生命才會蓬勃靈動。
原來喂養河馬竟然有這樣的學問,年輕人不覺深思起來。不錯,這世界豈止河馬有這樣的習性,人本身不也如此嗎?肚子餓了,才會主動出去去尋找食物;心靈饑餓,才會主動進入知識的殿堂。
母虎喂養幼虎有三個過程。開始,它出去捕食回來,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給幼虎吃。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剩下的骨頭扔給幼虎啃。再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骨頭扔掉,幼虎上前要食吃,它就沖過去怒吼,并且伸出爪子阻擋。幼虎吃不到食物,用不了幾天,餓得實在受不了,就會離開母親,自己出去找食吃。
在老虎的世界里,餓一下正是新的生命里程的開始,讓老虎餓一下,它才會走向叢林,走向異彩紛呈的新生活。
《紅樓夢》中,寶玉病了,賈母治病的方法很有趣,就是讓他餓一下。“只要清清凈凈的餓兩頓就好了,不必吃煎藥。”目前我們的專家認為,餓“兩頓”不如餓“兩成”——只要每頓飯吃七八成飽,再稍加注意飲食搭配,胃腸道正常通暢,就能腸道清爽,避免堆積過多脂肪。怎么判斷吃了八成飽?很簡單,當吃到感覺還有一點點餓,還想再吃點時,就該打住別吃了。
餓一點,才可以享受健康的人生。
從生理學上來說,饑餓感一旦來臨,肌體就會處于積極探求狀態,從而促使人的大腦活躍起來,使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思維敏捷。因此,餓一點,才會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激昂的精神,才會讓生命處于最佳狀態。
(編輯 兔咪/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