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樹鳴鳩桑葚紫,午風團蝶菜花黃。”五月,又到了桑葚成熟的季節。滿樹的桑葚點綴在墨綠色的葉子之間,密密麻麻,晶瑩剔透,飽滿芳香,五彩斑斕,讓人垂涎欲滴,回味悠長。我仿佛看到紫色的桑葚在那油綠發亮的桑葉間微微顫悠,嗅到了清涼空氣中彌漫著的香甜氣息。
我的童年是在魯西平原一個偏僻的小村里度過的。桑樹在鄉下農村可謂比比皆是,記得在老家村前有一條河,過去一年四季流水潺潺,河道的上面一塊一畝多的河崖上,有一排合抱粗的桑樹。
每年春天,春雪一消融,幾場細雨過后,桑樹便抽出了幾片嫩葉,桑葚也在葉與莖的交界處,探出了一個又一個青澀的小不點,綠綠的,小小的。我幾乎每天都會光顧那片桑樹林,抬起小腦袋,專注地看著那棵樹。當然,還有和我一樣饞嘴的小伙伴,也在偷覷著它,饞得我們直流口水。
初夏時節,小不點慢慢地舒展開來,撐長了軀體,變成了一條條綠色的毛毛蟲。它們是那么小,像一個個小青豆。我們更加殷勤了,一有時間就去張看,在樹下久久徘徊,脖子都僵了,但一個個樂此不疲。初夏的日光擠過茂密的桑葉,擠碎了,灑在稚嫩的臉龐上,童年在這碎碎的光芒里閃耀著,然后糅合在一起沉淀在記憶的河流里。
鄉村的仲夏時節,桑樹開始煥發勃勃生機,綠枝恣意、縱情地向高遠的天空伸展著,濃密的綠葉織成了一柄柄綠傘。陽光開始潑辣起來,跳躍在枝葉婆娑間,給翠綠的桑葚涂上了鮮紅的胭脂。它們或紅或紫,宛若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瑪瑙。終于,熟透了,桑葚紅中帶紫,鮮艷欲滴的樣子,像極了鄉村少女羞紅的臉龐,透著亮麗甜美的質感。一粒粒嫩青的、粉紅的、紫黑的小星星似的果兒,鮮亮而飽滿地綴在桑樹枝杈間。微風吹來,累累碩果在沙沙的綠葉搖曳中若隱若現,撩得讓人垂涎三尺。
桑葚一旦熟透,樹上可就熱鬧了。成群的鳥兒在樹間盤旋,啄食著豐盛的果實。那一排桑樹宛如鳥兒的天堂,麻雀、喜鵲、白頭翁和黃鸝爭先恐后,歡快地享用這美味的盛宴。清晨,鮮艷的桑葚吸引了眾鳥光顧,鳥鳴聲此起彼伏,宛如夏日的交響樂,悅耳動聽。偶爾,一只小鳥在枝葉間跳躍,仿佛是蕩漾的音符,輕盈而靈動。熟透的桑葚三三兩兩地落滿地,行人不忍踩踏。鳥兒們偷吃幾顆本無可厚非,但它們把滿樹的桑葚攪得亂七八糟,熟透的果實紛紛墜落,汁水飛濺,樹下滿是紫黑色的印跡,心中不禁涌起一陣心疼。
曾幾何時,我們用彈弓和竹棒驅趕這些討厭的小鳥,但總是無濟于事。人一離開,鳥雀便又重新飛來,甘甜的桑葚實在太具誘惑力。黃鸝的鳴叫聲中,最先在舌尖上跳躍的是桑葚的甜美。當桑樹林彌漫著熟透桑葚的香氣時,蜜蜂“嗡嗡”飛來,麻雀早已“嘰嘰喳喳”地藏在桑葉間啄食。
中午放學時,我們在桑樹下集合。對我們鄉下的孩子來說,爬樹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站在樹下,擼起衣袖,三下兩下就“哧溜”上了樹。鉆入濃密的桑葉間,騎坐在枝杈上,先摘下樹梢上最紫的桑葚,不停地往口里送,吃得咂咂有聲,甘甜的汁水溢滿舌尖,嘴角流淌著烏汁,這可羨煞了樹下的女孩子們。
女孩子們當然也想爬樹,但大人總是不讓。她們在樹下跳躍著,叫喊著,眼中流露出渴望的神情。等我們飽食一頓后,才朝樹下的女孩們拋下桑葚。熟透的桑葚落在她們的手中,汁水頓時四濺,濺得滿身都是烏黑的汁水。看著她們在樹下鬧哄哄地亂搶,我們在高高的樹上,心中越發得意揚揚。大快朵頤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手指都染成了紫紅色,嘴唇上也一樣,有的衣服上也被染得紫紅紫紅的,洗都洗不掉,不由得哈哈大笑。
桑葚是我國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意象。《詩經》中就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的詩句。歷代描寫桑葚的詩句,俯拾皆是。歐陽修留下了“黃栗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的詠葚佳句。而陸游的名句“郁郁林間桑葚紫,芒芒水面稻苗青”則讓人如入畫中。
童年的我只把桑葚當成一種野果來享受,直到成年后,我才知道,桑葚中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卜素、礦物質、花青素等。常吃桑葚,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對提高睡眠質量和抗老養顏有很好的作用,被稱為“民間圣果”,事實上也是極佳的保健果品。
桑葚的味道,飽含著故鄉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如今,故鄉那幾株桑樹已經不再,我的童年記憶也拴在了掛滿桑葚的枝頭上,那酸甜味兒記載著我兒時的溫馨和歡樂,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