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青年科技工作者作為科技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科技創新發展、科技強國建設的有生力量。作為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科技型企業的轉制科研院所,(以下簡稱:中國建研院)高度重視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并結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特點,探索形成了“四融入”思想政治引領模式,有效實現了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思想上關心、在精神上引領、在行為上規范、在發展上支持,切實提升了青年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領效果。
將科研事業動員融入政治認同教育,在思想上關心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國建研院注重把科研事業動員作為加強政治認同教育的切入點,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牢記“國之大者”,努力在加快推進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中展現政治擔當。
加強思想引領。定期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黨內組織生活,采取“青年大學習”“思政小課堂”“讀書分享會”“大師零距離”等學習方式,組織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切實增強做好科研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加強政策指引。打造青年論壇、講堂、學堂等各類學習平臺,以“入職第一課”“書記面對面”等形式,定期開展政策培訓,邀請企業內外部專家宣講黨和國家關于科技創新的最新政策以及轉制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工作規劃、計劃和舉措,引領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刻理解和把握國家戰略部署,聚焦“四個面向”開展科研工作。
加強組織引導。發揮黨組織作用,定期組織召開黨組織會議、科技創新大會以及相關專項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科技創新工作。突出政治標準,按照發展黨員16字總要求,注重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發展黨員。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強黨建聯建共建,在科技攻關項目一線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成立“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引領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實踐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將科研精神培育融入價值認同教育,在精神上引領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國建研院注重把科研精神培育作為加強價值認同教育的基礎性工作,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弘揚國企先進精神特別是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堅定信仰信念信心,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推動科技創新事業不斷發展。
強化功能價值宣傳。聚焦中央企業新使命新定位和轉制科研院所“共性技術供給、引領行業發展”“支撐、引領、賦能”功能作用開展宣傳,抓好科研資源優化配置,加強品牌建設和品牌形象塑造,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增強對轉制科研院所功能價值的認同,增強主責主業意識,精準把握發展定位。
推動優秀文化傳承。加強企業創業史、改革史、奮斗史教育,尤其是將轉制科研院所改革發展史教育與“四史”教育結合起來,用好公司展廳、院史、新媒體等資源,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傳承優秀企業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與時俱進與守正創新,加強文化創新,不斷賦予企業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弘揚科學家精神。完善科學家精神學習闡釋與宣傳教育工作機制,積極參與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創新“致敬科技工作者”活動方式,加大科技創新典型人物培育選樹力度;深入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一線和相關教育基地開展沉浸式教育,讓青年科技工作者真切感受科學家精神及先進典型的力量,用先進精神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
將科研倫理建設融入道德認同教育,在行為上規范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國建研院注重把科研倫理建設作為加強道德認同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并重,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樹牢規范意識、誠信意識,樹立正確的科研倫理觀,養成良好的科研學術作風,積極做“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崇尚創新、開放協作”的表率。
開展科研倫理學習教育。將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納入日常教育,通過定期學習、發布倡議書、簽署協議等方式,組織開展承諾踐諾活動,引領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各自領域工作中主動提升科研倫理意識,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發揮導師在思想品德、科學倫理、學術誠信等方面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將科研倫理教育納入“導師帶徒”工作機制,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規范科研倫理,樹立良好學風和作風。
完善科研倫理治理體系。結合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等新情況,完善相關制度規范,消除模糊地帶,堵塞制度漏洞,使科研倫理建設有規可依、有據可依。完善責任落實機制,主動分析研判新興科技發展前沿動態,對科技創新可能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加強預警、提出對策,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及時防范科研活動中存在的倫理風險。
強化科研倫理責任追究。完善科技研發項目管理制度,將科研倫理治理和科研誠信建設貫穿于項目管理全過程,將科研倫理建設作為企業科研管理、科技創新考核評價和評優評先的硬性指標,對科研活動中違反倫理規范、違背倫理要求的行為堅決抵制,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嚴肅追責問責,以剛性約束促進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作風向上向善。
將科研環境塑造融入企業認同教育,在發展上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國建研院注重把科研環境塑造作為加強企業認同教育的重要手段,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著力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上下功夫,凝聚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務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優化科研事業環境。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國家重點科技研發計劃項目等,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設立青年科研專項基金,鼓勵和支持中青年科技骨干參與重大科研任務、重大標準編制項目、重要成果報獎。建立高層次科技戰略咨詢機制,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多層次參與學會組織治理運營。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共性技術研究院、行業學(協)會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和科研學術平臺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打造一批科研成果應用示范項目,為青年科技工作者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暢通個人發展渠道。圍繞服務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重大工程建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構建轉制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培養與發展體系,有梯次培養國家戰略領軍人才、院士、大師、行業首席專家以及相應后備人才,暢通科技工作者發展渠道。制定實施戰略型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優秀應屆生培養支持計劃,通過設立課題、項目歷練、基層鍛煉等形式,在資源配備、職業規劃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打造一支老中青梯次配備的科技人才隊伍。
強化科研政策激勵。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自經費撥付機制,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持續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推動核心骨干科技人員持股,實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收益分享激勵,持續激發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推進經費包干制、科研項目“賽馬”制、“揭榜掛帥”制,建立以“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營造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立足新時代、奮進新征程,中國建研院將持續以“四融入”為抓手,不斷創新制度機制與方式方法,通過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精準性和有效性,切實增強企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政治認同、價值認同、道德認同和企業認同,促進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