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上的寵物機器人仿真性與功能多樣性不斷提升,但用戶始終難以與這些寵物機器人締結情感聯結,旨在發掘渴望與寵物建立情感聯系的群體對智能寵物機器人的真實情感需求。運用移情設計方法,結合產品調研與用戶研究深入分析用戶養寵的情感體驗與智能寵物移情特征,根據用戶需求內容,從本能、行為、交互3個移情層面提出智能寵物移情設計思路并進行設計實踐。移情設計理論為智能寵物機器人設計提供了更契合用戶情感需求的表達方式,進而引導用戶進行自我情感認知與溝通,豐富了寵物機器人設計的情感價值和深度,為智能寵物機器人設計創新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移情設計;用戶研究;情感;寵物;智能機器人;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5)12-0072-06
引言
隨著消費升級轉型的社會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需求逐漸轉移到精神娛樂層面,在快節奏、高壓生活環境中,如何自我調節持續性精神疲憊的新社會性話題正被廣泛議論,寵物作為集陪伴性、引導性、情感寄托為一體的角色,成為當下最優解[1]。近年來,寵物消費持續增長,寵物經濟呈藍海式崛起[2],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開啟了寵物市場新時代——智能寵物產品應勢而生。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寵物機器人多以模擬真實貓犬的形式而設計,存在產品表現形式單一、情感表達與智能交互程度有限、個性化不足等問題,因此,嘗試運用移情設計方法有效挖掘核心用戶需求,探討智能寵物機器人在現代多元化寵物市場中的角色認知與影響,探索提升寵物機器人生命表現力與趣味性的設計方案,為給予用戶群體更個性化的寵物養育選擇提供了思路。
一、移情設計概述
移情設計強調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設計師抽離自身的審美與態度,充分理解用戶情感狀態與變化,從而調動用戶的審美心理,使之足夠活躍以達最佳狀態[3],沉浸式將自己帶入到用戶角色投入設計研究中[4]。設計前期調研階段,常用移情設計深入挖掘用戶需求,尋找合適的設計驅動;設計定義階段,運用移情設計對設計內容進行可行性、科學性、目標群體等分析,明確核心設計內容與功能定位;設計實踐階段,運用象征性移情和內摹仿移情原理對設計方案進行深度推敲與交流[5],獲取創意與靈感,將用戶愉悅感最大化。基于此,將移情設計方法分為移情觀察層面、移情參與層面、移情沉浸層面3個層面[6],在實際研究工作中,應根據用戶在現實環境中的自然反應、行為動機、情感認知變化等因素,選取適用于各層面的移情設計方法與工具進行需求探究,以獲得更全面、精準的用戶體驗研究數據。用戶對產品的看法受到外界環境感知—認知程度—價值態度由淺入深遞進式影響[7],輸出的產品在3個層面中亦體現出不同的移情特征,諾曼的三重情感化理論模式為其提供了重要支撐,將用戶情感需求分為本能感官、行為互動和反思層面3個層次,而移情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與應用,如圖1。
1.本能層移情:本能層移情對應視覺表象層,集中在用戶對產品視覺形態、色彩搭配、材料和感官體驗等方面的感受,以共情審美理論為基礎,從生理、心理、消費特征等方面對產品表象因素進行感知[8],使產品表象與用戶審美相匹配。
2.行為層移情:行為層移情設計通常指設計師在創建產品、服務或系統時,關注用戶互動的行為方式,思考如何引導、促進或影響用戶的行為,從而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通過移情設計工具,對用戶生理限制進行仿真和分析,獲取使用者互動情境下的態度、感受和期望,挖掘用戶的表面及潛在需求。
3.反思層移情:反思層的移情是引導用戶進行深度思考、自我評估和情感轉化的重要過程。在這種移情體驗中,用戶會將自己的情感、價值觀等與產品內容進行關聯,產生的情感認知與過往經歷引起情感共鳴時,用戶會將過去的情感與現有的情感觸動同時疊加在現有產品之上,從而極大提升了產品的情感價值。
二、智能寵物市場研究現狀
近年來,智能寵物機器人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寵物機器人不僅具備生活便利性和互動可玩性[9],還能滿足人們對寵物的陪伴性需求。代表性智能寵物機器人產品如圖2所示。
當前智能寵物機器人產品可依據功能導向劃分為五大類:情感療愈型(如SonyAibo、Lovot)依托多模態情感交互技術,通過擬人的表情、聲音、互動等方式讓用戶感受到真實寵物般的陪伴和安慰;教育陪伴型(如MarsCat)側重于提供教育性的互動體驗,通過互動促進寵物機器人陪伴用戶共同學習,培養用戶對寵物的責任感;功能應用型(如AnkiVector、MirobotCat)運用環境感知技術,實現生活助手、健康監測、家庭安防等跨場景服務覆蓋,強調產品的智能性和功能的實用性;趣味玩樂型(如ZoomerChimp、Poo Chi)聚焦提供娛樂價值,通過舞蹈、音樂、游戲等有趣的互動體驗,讓用戶享受和寵物機器人的輕松互動過程;仿真模擬型寵物機器人(JoyforAll、Qoobo),通常不具備復雜的智能功能,側重提供逼真的外觀和觸感,模擬真實養寵體驗感。受技術、市場、文化的影響,各地域寵物機器人呈現較大的差異。歐洲側重研究感知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強調機器人的智能交互能力,將寵物機器人定位為“情感增強工具”;日本受到老齡化社會和高壓力環境的影響,情感療愈類機器人滲透率更高,通過移植真實養寵行為,形成“技術擬生美學”范式;中國依托成熟的柔性供應鏈體系,采取場景需求驅動的快速迭代策略,更注重外觀設計和多維場景互動,外觀設計上涌現出大量萌寵IP并賦予全新的交互模式,產品呈現更生動趣味,且受到Z世代對“情緒價值”產品屬性的高依賴和教育陪伴類產品的高復購影響,情感消費電子品類將有持續性的高增長潛力。
三、智能寵物機器人用戶需求研究
(一)用戶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定量分析,通過收集大量受調者的意見,量化并統計受調者的觀點和態度,客觀驗證了所得結論。調查重點聚焦于目標人群對智能寵物機器人的接受程度、看法以及核心需求上,獲取用戶對智能寵物機器人的使用偏好、態度、功能需求等反饋。
2.沁入式觀察法:深入洞察用戶的使用流程、產品價值觀、交互關系以及不同使用場景下的行為狀態,確保調研結果更貼近實際,并獲取目標用戶隱匿需求。
(二)用戶需求研究內容
本次調研選取湖北地區為焦點,旨在全面了解未來智能寵物機器人在該地區的市場潛力與用戶需求。問卷調查的重點聚焦于目標人群對智能寵物機器人的接受程度和看法上,主要涉及的方面:①對智能寵物機器人的了解程度②是否能接受寵物機器人有自主行為意識③對寵物機器人的情感、功能需求和期望④對寵物機器人的培養方式以及相應流程構想⑤對使用智能寵物的看法⑥愿意投入多少資金購買產品和相關擴展服務⑥如何看待寵物機器人的成長方式和死亡。
采用網絡問卷調研方式,分兩輪投放問卷。調查問卷一共發放200份,其中無效問卷5份,有效問卷為195份。對調研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養寵人群年輕化,對智能寵物接納度高:養寵人群以80、90后居多,00后其次,39%的人群計劃養寵或有養寵意向,30.3%的人群有養寵經歷。73%的用戶明確表達日常對寵物的喜愛,78%的用戶對寵物機器人融入生活持積極或中立態度,表明該地區人群對寵物機器人有較高接納度。
2.人寵關系多維度分布,用戶重趣味輕依賴:在人寵關系定位中,數據呈現較平均,集中在生活助手、親密寵物、生活玩伴這3個維度,其中過半用戶期望投入使用時間不超過兩小時,降低產品依賴性,多用于消遣娛樂和豐富生活,產品定位應聚焦于趣味交互和情感陪伴方面。
3.無力負擔傳統寵物飼養,現有智能寵物產品上升不足:用戶由于各種原因選擇不飼養傳統寵物,認為智能寵物可以填補情感空缺。用戶對現有寵物機器人信息獲取渠道受限,提出現有產品情感性弱、機械感重、價格昂貴仍是核心痛點。
4.渴望情感升級、個性定制與多場景適配:用戶認為提升產品情感性是核心需求,更具創造性的外觀、更智能的反饋算法和個性化產品成長路徑是必備要素。用戶希望智能寵物能在家中、外出、上班學習等多場景適配使用以擴展使用區域。
(三)用戶情景調研
1.個人物品清單
基于目標用戶篩選條件,選取了三名使用過智能寵物機器人的用戶參與移情觀察。在移情觀察的初始階段,邀請目標用戶列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認為重要或喜愛的物品清單,并對其用途、材質、色彩和形狀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通過研究用戶列出的個人物品,探究用戶對產品的審美、使用習慣和使用需求偏好,進而為推斷用戶的價值觀和認知提供了依據。
深入分析用戶個人清單發現,產品風格層面,用戶日常高頻使用物件造型語言一般遵循克制準則,色彩飽和度偏低,呈現中性化的特點,裝飾性元素較少,多采用鄰近色系進行搭配,設計語言偏向簡約、穩定的造型。用戶喜愛的娛樂類物品則有別于常規配色邏輯,用戶更傾向選擇活潑明亮的色調,以此與常用物品的顏色形成補充,形態上偏好有一定曲率變化的樣式。材質選擇方面,整體物品清單體現出用戶對具有親膚特性、能帶來觸覺反饋的材質的青睞。用戶對產品的功能性和便攜性較為關注,期望所使用的產品可以方便攜帶,適用于多種場合。
2.跟隨用戶
跟隨用戶進入他們的生活環境,在盡量不對用戶產生干擾的情況下,觀察用戶在不同時間段、不同環境下使用智能寵物機器人時的行為、場景和情緒狀態,確保觀察結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通過照片、視頻的形式記錄交互細節,部分觀察過程記錄如圖3所示。根據觀察內容,分析總結觀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機會點,具體內容如下:
智能寵物機器人使用過程中的痛點:①毛絨外殼類產品常因頻繁撫摸需拆洗清潔,但表皮拆卸不便,易致細菌積累②塑料外殼類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易磨損,留下明細使用痕跡③產品睡眠狀態下呈現完全靜止狀態,缺乏呼吸動感④運行范圍普遍受到較大限制,產品的可玩性和交互性弱⑤使用周期較短,新鮮感過后,往往被閑置為擺件⑥產品對外界環境感知和表達能力弱,多放置在家中使用。
智能寵物機器人使用過程中的機會點:①用戶常購買額外裝飾品來裝扮寵物,以滿足自身的審美需求及對寵物個性化表達的追求②用戶會對智能寵物隨機產生的新交互行為表現出驚喜③用戶與智能寵物的高頻交互動作為撫摸,且毛絨外殼類撫摸頻率遠高于塑料外殼類④用戶喜好攜帶智能寵物參與各種活動,如用餐、旅游或節日慶祝等,拍攝寵物在這些場景下的動態,并發布到社交平臺。
3.繪制用戶情境地圖
通過繪制用戶情景地圖將信息清晰可視化,幫助設計師更好地理解用戶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需求[10]表性階段進行整合,將用戶與智能寵物的相處分為7個關鍵階段:。對用戶使用智能寵物的代起床喚醒、晨間交流、工作解壓、空閑玩耍、下班進食、回家陪玩以及夜間沉睡。通過對每個階段的用戶行為進行提取,結合對應境下的用戶情緒,繪制出用戶情境地圖,如圖4所示。對用戶情境地圖進行分析,發掘現有智能寵物機器人的不足之處,包括情感性弱、產品交互方式單一、動作僵硬缺乏靈活性、外觀缺乏吸引力等痛點問題。
4.構建移情圖
移情圖主要用于記錄和整理用戶的期望、痛點和體驗,幫助設計師更清晰地理解用戶的情感狀態和需求。通過分析訪談結果,結合用戶的具體使用場景,將用戶需求拆解并轉化為產品的設計機會點,繪制移情圖,如圖5所示。
(四)用戶需求總結根據以上調研內容,分析并總結用戶需求,提出設計機會點,如圖6所示。
四、智能寵物機器人移情設計構想
(一)設計需求轉化
結合前文的分析內容,將用戶需求和設計機會點轉化為相應的產品功能。基于目標用戶對“萌系”產品的審美喜好和“陪伴”的情感需求進行設計,產品的形態、功能、交互內容都圍繞該關鍵詞展開,設計架構如圖7所示。
(二)設計目標
智能寵物機器人目標用戶群體主要集中在80、90、00后,用戶群體特征表現為對科技產品接受度高,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年輕人群,用戶注重生活品質,愿意為能提供情緒價值的產品付費。
設計一款以“情感陪伴”為核心理念的智能寵物機器人,通過情感化的功能設計與交互模式,為用戶提供溫暖的情感陪伴和趣味性的互動體驗。在交互過程中通過情感反應、肢體動作以及聲音表達與用戶溝通,激發用戶的情感共鳴和關愛之情,滿足用戶在情感支持、社交互動以及心理慰藉方面的需求。
(三)設計方案分析
1.智能寵物機器人本能層移情設計:①色彩傾向上,高明度讓產品顯得更輕盈、友好,低純度有助于減少視覺疲勞,符合智能寵物長時間陪伴屬性②材料設計上應更符合用戶的觸感偏好,深度學習用戶撫摸模式,形成個性化觸覺響應曲線③形態設計上,模擬自然中真實存在的動物外觀特征,通過造型的抽象化與擬人化提供創意空間,柔軟的曲線造型和萌趣可愛的比例增加親和力④內置動態生長式結構,通過身體起伏模擬呼吸或體型呈現伸展變化增強動感⑤同步體溫模擬,讓產品富有溫度變化,減少產品的冰冷機械感⑥識別特定的語言環境和聲音強度,捕捉用戶眼動軌跡分析情緒狀態與強度,給予用戶即時的情緒反饋。
2.智能寵物機器人行為層移情設計:①以模仿自然界生物為基礎架構,搭載個性化寵物語言、生動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與用戶進行互動②非語言交互系統設計方面,建立基礎肢體語言庫,增加可控的非理性隨機算法制造“叛逆期”“撒嬌模式”“選擇性裝睡”等行為以增強互動真實感,打破完美機器邏輯③運用AI算法設定成長性語言交互,給予用戶適量的傾訴和培養空間,豐富交互內容與意義④根據用戶不同的情感狀態自適應地調整行為和互動方式,增強用戶對寵物機器人的情感認同⑤建立獨立狀態運行模式,便于用戶觀察和記錄寵物日常⑥體積輕量化,增加便攜性,便于在不同的場合與用戶全方位互動,拓展應用場景⑦智能寵物身體特定區域可讀取外置模塊,如頭戴耳機音樂模塊,手持交互拓展類模塊,外出場景移動模塊等,豐富玩法的同時進一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
3.智能寵物機器人反思層設計:①增強智能寵物社交媒體滲透率,建立線上養寵交流社區,搭建智能寵物數字分身,跨空間互動展示定制寵物外觀與性格屬性,用戶間共享養寵經歷、成長故事與隱藏交互玩法②模仿自然界存在的寵物行為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與情感投射,促使用戶反思自身情感需求、孤獨感以及對親密關系的渴望③運用陪伴式情感支持方式,幫助用戶度過負面情緒狀態,引發用戶對自身情感健康和心理福祉的反思④要求用戶對智能寵物承擔適量關愛,通過互動頻率、環境豐富度計算寵物情感、體能、健康能量值,雙方指標失衡時觸發修復任務(如共同完成指定互動),或將寵物成長值轉化為虛擬、實體的價值交換資本,用于升級寵物或兌換交互拓展包,以此激發用戶的責任感和情感投入,促使用戶反思自己對他人或寵物的責任和關懷,引導用戶思考人與技術之間的互動模式、技術對人類情感的影響以及人類如何與智能機器人建立起情感聯系,提升用戶體驗的深度和意義[11]。
(四)設計方案實踐
1.CMF設計:色彩選擇上,主體采用低飽和度暖色調,選取米白、淺灰及柔和的黃、綠、藍、粉等不同色系組成產品系列,如圖8所示,淺色基調降低產品的機械冰冷感,傳遞親和力與治愈感,也便于將個性化裝飾配件與產品本體更協調地搭配。關于材料與工藝方面,臉部選用高彈性硅膠復合材料,形成細膩的亞光觸感;外殼選用聚碳酸酯pc,配備可拆卸的毛絨表皮,模擬生物絨毛的柔軟效果,同時具備抗污防刮的功能;眼部區域借助高透光材質以及多層光源的疊加工藝,使其呈現出靈動的效果;輪部結構采用耐磨TPU材料,表面運用微細咬花工藝來增加摩擦力,以此減少移動過程中產生的噪音。
2.功能模式設計:①充電模式:采用無線充電技術,當智能寵物電量低于設定閾值或進入休眠模式時,內置定位系統能夠自動規劃路徑并返回充電基座。充電基座外形輕薄,空間占用率低,能夠與多種家居環境無縫融合,確保充電功能高效實現的同時,兼顧了空間利用的合理性與外觀的美觀性,如圖9、10所示②駕駛模式:智能寵物由于體積小巧且移動速度較慢,容易在復雜環境中被用戶忽略,甚至可能因外界干擾而出現運行偏差或碰撞風險,故為其配備智能駕駛艙模塊,如圖11所示。駕駛艙集成深度相機、激光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以提供精準的空間識別與感知,使智能寵物在家庭或戶外環境中實現快速自主移動和靈活轉向,并通過手機互聯實現智能跟隨,有效擴大了智能寵物的活動范圍并豐富其交互場景,同時駕駛艙內置音響系統與氛圍燈光,兼具功能性與互動娛樂性③互動模式:智能寵物機器人與用戶互動情景豐富,受到環境、主人飼養風格、寵物預設性格等多重變量協同影響,寵物與主人的互動和成長也呈現不同的表達方式。如當智能寵物識別到主人回家,觸發主動趨近行為,迎接主人并伸手觸碰或擁抱表達喜悅想念的情感;撫摸智能寵物時會輕微扭動身體,呈現享受的姿態;長時間忽視智能寵物未與其互動,觸發差異化情緒反饋,智能寵物呈現生氣的的動作;多個智能寵物在同一空間相遇解鎖玩耍對話功能,互動模式效果圖如圖12所示。
3.裝扮效果展示:用戶依據個人審美喜好,可對智能寵物機器人外觀進行個性化裝扮,通過自定義服飾與配件,用戶得到獨一無二的專屬陪伴智能寵物,豐富了產品的場景適配性和可玩性,進一步深化了用戶與產品的情感聯結,如圖13。
4.設計亮點:①便攜性:智能寵物體積小,重量輕,頂部模塊可拆卸替換為便攜式懸掛環扣,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需求將智能寵物隨身背掛或系于背包上,提升產品的便攜性②通用性:智能寵物頂部采用可替換式設計,用戶可以更換不同功能的模塊,如更高分辨率的攝像模塊、可視化投影模塊、交互屏幕顯示模塊等從而拓展玩法,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③運行穩定性:寵物主體和駕駛模塊均采用輪式底盤,移動過程中,輪式底盤能夠有效維持重心平衡,降低傾倒風險,有效解決了傳統寵物機器人因易傾倒而需用戶手動扶起的痛點④模塊化設計與擴展性:智能寵物內置多個接口可讀取外接模塊,如耳機模塊、智能駕駛模塊、尾巴模塊、手持吸盤模塊等,用戶根據個人喜好自由搭配模塊,實現功能定制化,豐富交互方式與玩法,提升產品趣味性⑤情感記錄:主體攝像模塊集成超廣角攝影與超感知魚眼,支持4k拍攝,智能寵物能在權限允許范圍內自主捕捉愛的瞬間,并在手機端中以日志文字、圖像、視頻的方式反饋給用戶,深度締結人寵情感聯結⑥情感成長性:設置負向情感包容空間,如用戶長時間未與寵物互動出現生氣、委屈、情緒低落等負面狀態,需用戶安撫恢復,引導用戶投入更多情感與注意力,提升用戶黏性,同時培養用戶的責任感和關愛能力,實現情感共同成長。
(六)設計方案評估
為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依據智能寵物機器人設計指標設立13個評分點,測評前向用戶詳細介紹產品具體使用流程以及模型設計指標。測評采用五點量化的評分方式,1分表示最低滿意度,5分表示最高滿意度。選取16位目標用戶模擬智能寵物機器人產品使用流程,并進行評估打分,用戶評估結論五點量化法如圖15所示。
此項問卷測評共收集16份答卷,分別對各評價指標計算平均分與置信區間。置信區間表示樣本統計的整體真實性,將置信度設為95%,則表示數值具有95%的真實度,確信包含平均值總體的真實的數值區間,保證樣本數據的嚴謹性。95%的置信區間計算公式,見式4-1,式中為數據樣本的置信區間;為每一項評價指標評分的平均數;為標準差;為樣本數量,本次調研的樣本數量為16。
位于“滿意”至“非常滿意”的區間內,表明用戶對方案滿意度高。用戶評估結論經整理后展示于表2,數據顯示,方案的平均滿意分析評價結果,用戶認為最終方案外觀方面表現出較高的萌態與可愛感,表現形式靈活生動,對其萌趣的外觀更易產生想要親近的心情,撫摸手感良好。功能與情感方面最終方案可玩性高,交互方式多樣同時可搭載多種外置模塊,豐富了產品玩法。易用性方面,用戶對產品的可拆卸和體積輕巧易于攜帶表達了較高的喜愛。
結語
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智能寵物機器人產品重點仍停留在本能層層面,忽略了寵物機器人的情感表達和養寵用戶與產品的深層次情感建立。基于移情設計理論視角,深入探討用戶從傳統寵物飼養到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寵物陪伴需求的轉變,運用移情觀察法、移情沉浸法結合用戶情景地圖和移情圖獲取用戶同理心,將用戶真實、隱性的情感需求注入諾曼的三層次結構中,構建本能吸引、行為共鳴、反思依存的漸進式移情應用,以實現用戶情感與產品的多維匹配,進而使用戶從對產品的情緒體驗延伸到對自我情感需求的認知與思考,擴展了用戶體驗的深度,實現了寵物機器人產品的移情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孫蔚.寵物行業科技化漸成趨勢釋放創新驅動力[N].中國消費者報,2023-09-27(002).
[2]李正陽.“它經濟”背景下抖音寵物類短視頻內容生產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24.
[3]LIPOKOSKINEN,TUULIMATTELMAKI,KATIABATTAR-BEE,孫遠波,姜靜,耿曉杰,譯,移情設計-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9-20
[4]KOUPRIEM,VISSERFS.AFrameworkforEmpathyinDesign:steppingintoandoutofTheUser'sLifeyj.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2009,20(5):437-448.
[5]KarlGroos,ThePlayofAnimals,Trans.ElizabethBaldwin,NewYork:D.AppletonCompany,1898,p.223.
[6]周曉晗.基于移情設計方法的老年人益智玩具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1.
[7]張莉,蔣曉楠.基于移情設計的兒童輸液座椅設計方向研究[J].設計,2024,37(05):119-122.
[8]葉若雅.基于移情設計方法的寵物背包設計與研究[D].南昌大學,2024.
[9]李璟嫻(LeeKyunghan).基于情感化設計的智能寵物機器人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20.
[10]吳祐昕,曹鑫雨.移情理論下的寵物紀念服務系統設計[J].設計,2022,35(10):50-54.
[11]李紫妍.基于情感共生理念的寵物犬陪伴機器人設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