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98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12
濟南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質構造以古生界石灰巖和新生界松散堆積物為主,地貌類型多樣,南部為泰山山地,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2023年,濟南市年平均降水量 638.3mm ,年平均氣溫 15.4°C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濟南市擁有得天獨厚的風景園林資源稟賦。近年來,濟南市高度重視風景園林建設,先后打造了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知名景區,但在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環節仍面臨諸多挑戰。妥善解決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問題,對于提升濟南市園林景觀品質、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彰顯城市形象意義重大。
1濟南市風景園林綠化概況
近年來,濟南市大力推進風景園林綠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堅持“生態園林、百姓園林、活力園林、文化園林、智慧園林”的發展理念,不斷增進民生綠色福祉,加快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在生態園林建設方面,濟南市以南部山區生態涵養區、北部黃河生態風貌帶為重點,近3年內新造林 7973.33hm2 ,森林質量精準提升 14533.33hm2 ,森林覆蓋率在山東省內穩居首位。同時,濟南市大力推進“互聯網 + 全民義務植樹”,搭建63處常態化盡責基地,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在百姓園林建設方面,濟南市通過“一湖一環”綠道將大明湖景區打造成無界公園, 6.6km 泉水綠道環繞古城,并配備共享綠地、無動力兒童樂園等設施。在活力園林建設方面,濟南市著力推進“公園 +′ 模式,疊加文化、科普等多元業態,制定“十條措施”加快林業產業升級。在文化園林建設方面,濟南市大力傳承“景面文心”等園林文化精髓,創建“古樹濟南”品牌等。在智慧園林建設方面,濟南市加強數據平臺和智能系統建設,提升管理服務現代化水平。總體來看,濟南市風景園林綠化工作緊緊圍繞“五個園林”理念,在生態保護、民生福祉、產業活力、文化傳承、智慧賦能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2 濟南市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存在的問題
2.1 前期調研評估不充分
在濟南市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工作中,前期調研評估不充分的問題較為普遍。部分施工單位存在前期準備不足、操之過急的現象,對風景園林坡面區域的基礎條件、客觀情況缺乏深入調查和全面評估[1]。很多施工單位在制訂坡面綠化方案時,并未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關鍵因素,盲目照搬其他地區或參考書本上的做法,導致坡面綠化方案設計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在干旱少雨的區域安排了過多親水植被,在光照條件較差的環境中選用了喜光植物等。同時,對于山地、丘陵等坡面區域的土壤質地、巖石分布等地質情況,施工單位未系統開展勘察工作,無法全面掌握影響坡面綠化效果的因素。前期調研評估工作的缺失,易導致后續坡面綠化施工效果不佳、資源浪費。
2.2 坡面植物選擇不當
在濟南市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工作中,部分施工單位在選擇植被時,存在重視美觀性、忽視實用性的傾向,一味追求植物的觀賞性而忽略植物本身的生長需求。例如,在一些山體覆土較薄、土質貧瘠的坡面區域,施工單位盲目種植觀賞價值較高但根系發達的喬灌木,導致植株難以生根、嚴重缺水缺肥;而在水分充足的坡面,又種植部分耐旱性強的植物,造成資源浪費。同時,部分施工單位在制訂坡面綠化植被搭配方案時,常常忽視不同種類植物之間的差異,影響了植物的正常生長。例如,在某些區域中,將耐陰的樹種與喜光的灌木混種,導致部分植株長勢受限。此外,濟南市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存在一定差異,但一些施工單位在坡面綠化植物選擇上并未重視這一問題,未能因地制宜選擇坡面綠化植物,而是簡單采用同一種植物配置方案進行施工,影響了坡面綠化質量。
2.3 綠化施工技術水平不高
在濟南市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工作中,部分施工單位沿用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如人工播撒種子、人工挖坑栽植等,這些做法不僅效率低下,也難以保證施工質量。即便有施工單位引入了機械化施工設備,但由于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設備性能難以完全發揮。例如,在進行機械播種時,有的施工人員對播種機械的調試把控不當,導致種子撒播不均勻、覆土不到位;有的施工人員則是對播種時機掌控不準確,在地表濕度過大或過小的情況下強行作業,影響了種子萌發率[2。此外,在坡面綠化施工過程中,一些操作人員未能精細化把控工藝流程及參數,出現簡化操作步驟的情況。例如,在草皮移植施工時,為了節省成本,有的施工單位未對新草坪區域進行土壤改良處理,草皮接縫處理不當,導致后期出現大面積草皮枯萎、接縫裂開的問題。
2.4后期養護管理工作薄弱
濟南市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工程完工后,普遍存在后期養護不足的問題。許多坡面綠化工程在竣工驗收后缺乏持續的管理維護,導致植被生長狀況不佳。
部分養護人員專業技能不足,對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和養護要求缺乏深人了解,無法針對性地開展養護工作。同時,養護資金投入不足,設備設施配備不完善,難以滿足日常養護需求。特別是在干旱少雨季節,由于缺乏有效的灌溉系統,坡面綠化植被極易出現干枯、死亡的現象。此外,養護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劃分不明確,導致養護工作流于形式。一些新建的坡面綠化工程甚至完全缺乏后期養護規劃,植被生長完全依賴自然條件,難以形成良好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
2.5 監管機制不完善
目前,濟南市雖然出臺了一些管理辦法,但與坡面綠化工程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如邊坡防護、植物選擇、種植密度等具體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沒有及時跟進。同時,濟南市缺乏完善的坡面綠化工程監管機構和監督體系,一些重點邊坡綠化項目雖有監理,但監理單位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夠,在發現邊坡穩定性、排水系統、植物成活率等方面的問題時也缺乏有力的處理措施。更多中小型坡面綠化項目根本就沒有監理環節,完全依賴于政府部門的監管力量。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人員力量有限,無法對所有坡面綠化工程項自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管,特別是對施工質量、植物養護等關鍵環節的把控不足。
3對策
3.1夯實前期調查論證基礎,全面把控施工條件
在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工作中,濟南市應夯實前期調研論證基礎,全面把控影響施工的諸多條件因素。施工單位需要對施工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開展細致的考察,既要調查氣候條件,如年平均氣溫、日照時間、降水量等,為植物品種的選擇和后期養護提供依據;又要勘察地質地貌,如土壤質地、巖石分布、水文特征等,為邊坡整理、排水系統設計等環節奠定基礎[3]。同時,應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而且不能忽視施工區域的人文社會環境,要深入調研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審美取向、文化傳統等,充分吸納民意民智,使風景園林綠化工程能夠更好地契合當地特色,獲得公眾認同。此外,要對施工區域現有基礎設施、未來發展規劃等城市建設情況有所了解,促進風景園林綠化工程與其他市政工程協調統一。
3.2優選適生坡面植被,打造生態景觀
濟南市在開展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時,需要優先考慮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因地制宜地配置適生植被,以打造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景觀。坡面綠化植被選擇要緊密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例如,對于光照充足、降水較少的地區,可適當選用樟木、黃護等耐旱灌木樹種;而對于河湖環繞、地下水位較高的區域,則更適合種植黃蟬花、秋楓等植物。還要審慎把握土壤質地,如砂質土壤宜種深根植物,黏質土則更適于種植淺根植物。同時,注重不同種類植物的相互協調,根據不同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制訂植物配置方案,防止植物之間互相抑制生長[4]。此外,兼顧坡面綠化植物的觀賞和實用價值,在滿足景觀需求的同時發揮植物的固土護坡、調節小氣候等生態功能。合理搭配植物,不僅能豐富景觀層次,還可發揮協同效應,最大限度地彰顯園林綠化的綜合效益。
3.3大力推廣先進施工技術,提高綠化效率和質量
當前,機械化、自動化已經成為坡面綠化施工的發展趨勢。濟南市應當結合當地實際,引進一批高精尖的施工設備,如噴播機、撒播機、移植機等,摒棄人工作業模式的低效弊端。同時,定期開展先進設備操作培訓,使施工人員能夠熟練掌握設備性能,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發揮機械化、自動化施工的優勢。傳統的施工工藝如人工播種、單點栽植等也需要優化。例如,在人工播種時,可采用編織袋覆蓋、噴霧保濕等方式,為種子創造適宜的發芽環境;在單點栽植過程中,則可借助全站儀等測繪設備,實現精準定位、規范間距。此外,濟南市應當加大對新型施工技術和工藝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如無土栽培技術、多級生物綠化技術等,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坡面綠化施工水平。
3.4完善全程綠化養護體系,延長景觀生命周期
建立科學的養護管理機制是保障坡面綠化長效發展的基礎。濟南市應制訂詳細的坡面綠化養護計劃,涵蓋日常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確保養護工作有序開展。同時,加強養護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引入智能化養護管理系統,實現養護工作精細化和信息化,提高養護管理效率。針對濟南市氣候特點,特別是夏季高溫少雨的情況,完善灌溉系統建設,采用節水灌溉技術,確保坡面綠化植物在干旱季節也能得到充分的水分供給[5]。此外,建立長效的資金保障機制,確保坡面綠化養護工作有充足的經費支持。定期開展坡面綠化效果評估,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不斷優化養護措施。建立完善的全程綠化養護體系,可以有效提高坡面綠化景觀質量,實現濟南市風景園林可持續發展。
3.5構建嚴格監管機制,保障工程質量安全
濟南市應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入手,構建嚴格科學、運行高效的坡面綠化監管體系,盡快補足監管制度的短板。相關職能部門應當會同行業專家,緊町坡面綠化工程實踐中的操作細節,制定出一整套完備的技術標準規范,對邊坡防護、土壤改良、植物選擇、種植密度及灌溉排水等各個環節作出明確規定。同時,研究出臺坡面綠化工程監理、監督等配套制度,為相關工作提供可操作的指引。從機構和人員兩個層面入手,全面加強監管力量的建設,設立專門的坡面綠化工程監管機構,配備熟悉邊坡綠化技術的獨立監理團隊,實現對邊坡穩定性、植物養護等關鍵環節的全過程監督。此外,定期開展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活動,重點提升其對坡面綠化工程特點、植物生態需求等方面的認識,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除了政府監管和工程監理,還應引入獨立的權威專業機構,對邊坡穩定性、植物存活率、生態效益等方面實施獨立評估,確保監管結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4結語
濟南市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工作是一項關乎城市生態環境和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基礎工程。為了確保坡面綠化工程的整體質量和長期效益,濟南市應該從加強前期調研評估、優化坡面植被搭配、推廣先進施工技術、完善后期養護管理、構建嚴格監管機制等多個方面著手,建立科學完備的坡面綠化施工和管理體系。只有切實解決好施工準備、技術運用、養護維護、質量監管等一系列問題,坡面綠化工程才能真正發揮固土護坡、改善微氣候、美化環境等綜合效益,為城市增添更多自然生態魅力,為居民營造舒適宜居的優質環境,助力城市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邦狀.坡面綠化施工技術在市政園林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種業,2024(8):165.
[2] 鐘雨.坡面綠化施工技術在市政園林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24,50(3):88-90.
[3] 張小彬.園林工程中坡面綠化施工原則及技術分析[J].新農業,2023(24):36-37.
[4] 王冬妮.不同類型邊坡典型綠化模式設計引導研究[J].四川水泥,2023(11):99-101.
[5] 麻青蘭.風景園林施工坡面綠化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3(12):103-105.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