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競爭與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才作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已成為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各城市紛紛將人才資源視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抓手,通過政策創新構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態體系。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省會及黃河流域中心城市,近年來圍繞“強省會”戰略,在人才引進與留存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這些政策不僅涵蓋傳統的住房補貼、落戶便利等基礎保障,還通過創業孵化平臺搭建、科研項目“揭榜掛師”機制、產業鏈與人才鏈融合等差異化設計,展現了政策制定的精準性與前瞻性,也為其他地區政策優化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政策描述
從2019年至2023年,濟南市發布了多條人才政策,例如《濟南市人才年金試行辦法》對人才年金保障進行了相應規定,《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人才服務提供了指導。本文從濟南市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以及濟南市政府網站上搜索
“人才”“人才引進”“人才工程”等關鍵詞,去掉2019年之前的文件以及存在重復內容的文件,最終得到24份政策文件。其中,整個政策文件內容都為人才相關措施的政策共20份,有其他方向政策但重點段落中涉及人才政策的共4份。
政策解析
分析模型
本文選取了羅斯威爾和澤福德(Rothwell)的需求型政策工具、環境型政策工具以及供給型政策工具三種類型政策工具,屬于×維度。其中,需求型政策工具主要對目標起到拉動作用,環境型政策工具主要優化人才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供給型政策工具主要提升人才的質量和數量。
同時借鑒兩篇文章,曾艷的《江蘇人才政策比較研究》和何江的《“人才爭奪戰”政策文本計量與效能評價個企業使用政策的視角》,兩篇文章均提出分析方法。本文從人才的引進、開發、激勵、保障、流動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屬于Y維度,其中,人才引進政策是指政府為了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人才開發政策是指政府為了吸引、培養、留住和發展人才而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人才激勵政策是指政府為了激發區域人才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而采取的相應激勵措施,人才保障政策是指政府為了確保人才的培養、流動、使用和引進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機制,人才流動政策是指政府為了推動人才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或不同組織之間的合理流動而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
分析結果
按照X維度的分類標準:
1.供給型政策工具最多。供給型政策工具占比 60.8% ,是三種政策工具中最多的。在供給型政策工具中,濟南市政府使用最多的是人才資金投入政策,有66條,占供給型政策的 1/30 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兩項,分別有42條和40條政策,對這兩方面的足夠重視,為濟南市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而人才信息支持政策較少,這會導致人才可能無法及時獲取有關職業的信息,錯失重要的發展機會。
山Le
2.環境型工具較少,環境型工具占比 20.9% ,共計62項,其中有半數以上為資金補助類政策,數量達到37項,稅收優惠、財政金融、文化氛圍三項占比較低,這可能會導致人才增加個人的稅負,降低可支配收入,影響人才的生活質量和工作積極性。
3.需求型政策工具最少,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為 18.3% ,是三種類型中使用最少的一項政策工具,作為具備拉動力的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率偏低,說明政府沒有關注人才所需,只是一味地加大投入,這樣往往會導致人才流失。
按照Y維度的分類標準:
最為注重人才引進,有153條,占比 51.7% ,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其經濟發展目標需要大量高層次和專業人才的支持。而人才流動政策數量最少,僅有9條,說明濟南市在人才流動方面缺少相應的政策,這可能會導致區域企業面臨更高的人力成本。
優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濟南市當前的人才政策主要通過政府資金投入和物質激勵推動人才事業發展,供給型政策過多,存在政策傾斜性,同時,文化氛圍、人才信息支持等配套性政策措施不足,需要加強對區域人才的相關配套性服務。為此,濟南市可以從人才政策的合理均衡、針對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人才文化氛圍培養、人才政策的保障等視角探討優化路徑。
人才政策的合理均衡,有效發揮政策作用
1.定制化的政策設計
差異化支持:根據不同層次和類型的人才需求,設計差異化的支持政策。例如,濟南市的頂尖人才可能更需要研究資金支持和國際交流機會,而濟南市的初級人才則可能更看重住房補貼和職業培訓。
針對性激勵:為濟南市特定領域或產業的人才提供定制化的激勵措施,比如對新興產業中的關鍵人才給予特殊津貼或稅收優惠。
2.靈活的政策調整機制
動態監測:定期收集濟南市各區人才市場信息,評估政策效果,根據反饋調整政策內容,確保政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反饋機制:在濟南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反饋渠道,讓受益者能夠參與到政策的評估和改進過程中,確保政策更好地服務于人才的實際需求。
3.綜合性的政策體系
整合資源:協調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服務中心等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分配,形成合力,避免政策重疊或空白。
跨界合作:促進濟南市政府、企業、高校和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共同構建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生態系統。
4.易于獲取的服務體驗
簡化程序:簡化濟南市人才獲取政策支持的過程,減少不必要的手續,提高服務效率。
數字化轉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對濟南市政府人才相關網站設置移動應用程序或在線服務平臺,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支持。
5.強調政策的透明度與宣傳
公開透明:確保所有濟南市人才政策信息對外公開透明,便于濟南市人才了解自己可以享受到哪些福利。
廣泛宣傳: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人才政策,提高政策知曉率,吸引更多人才的關注。
針對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1.與各企業緊密合作
建立濟南市校企合作機制:鼓勵濟南市各高校、職業院校與濟南市本地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行業最新知識和技術。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支持濟南市各企業在學校設立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際工作中,積累工作經驗,同時為企業提供潛在的人才儲備。
2.優化人才供給結構
需求導向的專業設置: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增加新興行業所需的專業課程,新興行業如濟南市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等。
技能再培訓計劃:為濟南市各企業在職員工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特別是對于傳統行業的員工,幫助他們掌握新技術,適應產業升級的要求。
3.加強區域合作
跨區域人才培養:與其他城市或地區合作,共享教育資源,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區域產業協作: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產業協作,通過資源共享、市場互補等方式促進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人才文化氛圍的培養,為人才落地做好配套服務
1.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務:優化濟南市現有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為人才提供便利的生活環境。
進行國際化社區建設:濟南市政府可以聯合海外部門打造國際化社區,配備相應的國際學校、醫療機構等,滿足外籍人才及其家庭的基本需求。
2.提供個性化服務
提供定制化服務:為濟南市高層次人才提供包括子女教育、配偶就業、醫療保險在內的個性化服務,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提供一站式服務中心:通過濟南市人才服務中心,集中辦理人才所需的各項事務,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人才政策的保障,確保人才政策
效果
1.實施動態管理
政策評估調整機制:建立常態化的人才政策評估調整機制,定期評估目前濟南市的人才政策實施效果,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動態優化。
便捷服務水平提升:提高濟南市人才服務的便捷性,例如統一規范政策表述,明確支持標準,簡化兌現流程。
2.強化監督與反饋
政策執行監督:加強對濟南市人才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人才反饋渠道:建立濟南市人才反饋渠道,收集濟南市人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作為政策調整的重要參考依據。
作者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威海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