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在學生學習中具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作業是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形式,是促進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伴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如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是當下教學的重要命題,本文通過探索分層作業設置、豐富作業類型、強化作業與生活關聯等創新實踐,力求緩解學生作業負擔,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為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雙減”政策 "初中語文 "作業設計 "創新 "實踐
“雙減”政策的頒布,給教育領域帶來重大改變,這一政策的根本目標在于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初中語文作為基礎教育課程,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作業設計既面臨全新挑戰,也迎來發展契機。過去初中語文作業模式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成效不佳,所以,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急需創新優化,以順應“雙減”政策要求,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
一、分層作業設計
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各有不同。教師依據這些差異,把學生分成基礎層、提高層和拓展層三類,以此開展分層作業設計,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層級里接受挑戰。
初中語文古詩詞單元學習中,對于基礎層的學生,重點要放在夯實基礎上,以杜甫的《望岳》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確無誤地默寫這首詩,同時理解詩里重點字詞的意思。像《望岳》中“岱宗夫如何”的“岱宗”,指的就是泰山;“會當凌絕頂”的“凌”,意思是登上。學生完成這類作業,能夠扎實掌握詩詞內容,文字記憶和基礎理解能力也會有明顯提升,為后續學習筑牢根基。對于提高層的學生,作業就要在基礎之上有所深化。同樣是杜甫這首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詩詞營造的意境以及運用的寫作手法?!锻馈访枥L泰山的雄偉壯觀,展現出詩人的朝氣與抱負,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前四句寫實景,后四句是想象。對于拓展層的學生,則可以布置深度拓展性的作業。例如,對比杜甫不同時期同一題材詩歌的風格差異,像青年時期的《望岳》風格豪邁奔放,晚年經歷安史之亂后的《春望》風格沉郁頓挫,引導學生圍繞這一點進行研究,再撰寫小論文,不僅能拓寬學生知識面,還能鍛煉他們的研究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分層作業設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鍛煉,一步步提升語文素養。[1]
二、多樣化作業形式
(一)實踐類作業
實踐類作業能把語文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說明文單元,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生活中的物品,運用課堂上學到的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寫一份使用說明書。以自行車為例,學生這樣寫道:“車架采用鋁合金材質,和傳統鋼材相比,重量減輕了大概三分之一,騎行起來更輕便。”這是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車輪直徑是26英寸”,這是列數字。通過完成這類作業,學生能學會觀察生活,用語文知識準確描述事物特征,也能更深刻地認識到語文的實用性。
(二)閱讀類作業
閱讀類作業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升語文素養很關鍵。教師可以結合課本推薦閱讀書目,每周給學生推薦一本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書籍,比如,在學習完小說單元后,推薦學生閱讀《駱駝祥子》,并要求學生制作讀書手抄報。手抄報內容可以有書籍內容簡介,比如“《駱駝祥子》講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個人感悟部分,學生可以寫對祥子命運的看法,像“祥子從一個勤勞善良、充滿夢想的青年,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慢慢墮落,讓我深深感受到當時舊社會對底層人民的壓迫”;還可以摘抄書中的精彩語句,比如“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學生在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閱讀興趣會被激發,知識儲備得到豐富,閱讀理解和文字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提高。[2]
三、聯系生活實際的作業設計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的作業設計能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和生活的緊密關系。學習描寫景物的課文之后,如朱自清的《春》,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周末去公園、郊外觀察春天的景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感受到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像公園里嫩綠的小草長出來了,柳樹長出細長的新芽,花朵都開了?;氐郊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寫一篇寫景作文,這樣作文會更有真情實感。這類作業能讓學生明白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通過觀察生活能獲取很多寫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學習新聞單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一周內的國內外時事新聞,比如,學生關注到我國航天領域取得新突破的新聞,就可以按照新聞格式進行改寫,突出關鍵信息;或者寫新聞評論,像“我國航天領域的新突破顯示了國家的科技實力,也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學研究”。通過這類作業,學生既能了解社會動態,又能運用學到的新聞知識,提高了他們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結束語: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創新勢在必行。教師要積極探索新途徑,通過分層作業適配不同學生,借多樣形式激發興趣,以生活關聯豐富作業內容,減輕學生負擔,提升語文素養,推動教學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衛紅.“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高效創新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23(10):104-106.
[2]朱琳玲.“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創新[J].語文新讀寫,2022(2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