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項目編號:XY2024-S218)
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環境污染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能夠有效應對現存的環境挑戰,推動我國綠色產業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因此,綠色并購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綠色投資方式,通過并購的方式引進綠色技術和綠色管理理念,使污染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是企業落實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戰略的重要手段,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深人探討企業綠色并購活動對企業經濟效應的具體影響,并分析這些影響是如何產生的,使企業能夠全面、正確地認識和理解綠色并購的作用,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案例介紹
1.企業背景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冀東水泥”),1994年創立,并于1996年成功上市,核心業務聚焦于水泥熟料及多種硅酸鹽水泥的生產與銷售,同時也在積極拓展水泥相關建材產品的市場。冀東水泥還涉足砂石骨料、環保產業、礦粉制備及外加劑等多個領域,憑借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位于水泥行業前列,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是華北水泥市場的龍頭企業。
北京金隅紅樹林環保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紅樹林環保”),作為金隅集團的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業務是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包括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的無害化與資源化利用、工業污泥及殘渣的有效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的運輸與處置等。紅樹林環保憑借其在北京工業危險廢物處理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及作為中國首屈一指利用水泥窯技術處理工業廢物的環保企業,展現了其在行業內的獨特競爭優勢。
2.綠色并購過程
2019年10月冀東水泥發布關于收購紅樹林環保股權及相關安排暨關聯交易的公告以及紅樹林環保股東全部
權益價值項目資產評估報告;2019年12月,冀東水泥發布收購完成的公告,以現金方式購買北京金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紅樹林環保 49% 的股權。
3.綠色并購動因
一方面是響應宏觀政策。目前,我國水泥產業存在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2014年《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的頒布提高了水泥行業的環保標準,2019年發布的《水泥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加快淘汰水泥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排放總量的增長,這些政策的頒布進一步促進了水泥行業的重組并購。此外,企業進行綠色并購能夠獲得直接的財政補助,冀東水泥在2019年共獲得財政補助1090萬元。因此,冀東水泥的綠色并購活動是對政府環境規制號召的積極響應。
另一方面是獲取綠色資源。冀東水泥是重污染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其綠色并購主要目標是獲取綠色資源。紅樹林環保作為國內首家引進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的企業,冀東水泥可以通過并購快速獲得技術優勢、生產經驗、人才儲備及品牌地位,不僅能迅速進軍危廢領域,擴充企業環保板塊,還有助于其降低碳排放和環境影響,推動企業綠色轉型。
二、綠色并購的路徑分析
1.基于經營層面
一方面,相比環保投資,綠色并購具有獲取資源的速度優勢和眼球效應,企業實施綠色并購通過綠色技術引入、綠色工藝升級、綠色管理增強和綠色產品開發等方式,迅速挖掘標的企業綠色資源(Liang,2022),突破融資約束的限制進而獲得更好的經營活力(屈晶,2019)。另一方面,實施綠色并購,企業可獲取技術協同優勢,推動不同領域的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與協作,增強技術知識儲備與運用能力,便于企業把握綠色技術關鍵要素,實現綠色技術創新突破(梁敏等,2022),使企業有更好的市場競爭優勢,進而對企業經營產生更好的保障及推動(曾潔,2021)。
2.基于環境層面
企業實施綠色并購能夠吸引投資者的關注,投資者的關注能推動企業管理層高度重視環保,進而激發他們采取積極的環保行動(Sarkisetal,2010),當企業管理者在面臨經濟利益與環保責任抉擇時,其自身的環保意識會轉化為內在驅動力,激發他們在環境管理實踐中的責任感和執行力(Yaoetal,2023),企業不斷加大環保投資力度去建立綠色項目,健全企業的環境管理體系,更好、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將會帶來積極的環境效應。
3.基于社會層面
在利益相關者的嚴密監督下,重污染企業更難以采取表面性的行為,這些企業在綠色并購之后通常會致力于實現更好的環境績效(Zhaoetal,2022)。綠色并購之后的整合和運轉同樣需要企業內部提高環保投入和研發水平(潘愛玲等,2019),通過加大環保投資力度來建立綠色項目,健全環境管理體系,更高效地利用資源(許楊楊,2023),積極落實社會責任。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提高消費者的認可度,從而提高產品的銷售額,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杜建國和段聲麗,2022),進而提升企業績效。
三、冀東水泥綠色并購的經濟效應
1.財務效應
(1)償債能力
2018—2023年冀東水泥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呈上升態勢,2020年較2019年分別增長了0.38和0.31,雖然后期增長有所放緩,但是仍表明冀東水泥的短期償債能力在并購后獲得了提升。此外,冀東水泥的資產負債率呈現下降的趨勢,說明冀東水泥的現金流可以滿足企業的需要。產權比率2021年下降到0.79,說明企業財務結構更加合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不斷提升。總之,冀東水泥在完成綠色并購后,提高了資金利用效率,增強了其債務償還能力。
(2)盈利能力
冀東水泥在完成綠色并購后,2020年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營業凈利率指標都呈增長趨勢,其盈利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超越了行業平均水平。后期指標下降主要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整個水泥行業盈利能力都在下滑。因此,冀東水泥實施綠色并購后雖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但也需要關注行業發展趨勢,積極應對各種挑戰。
(3)營運能力
綠色并購后的冀東水泥營運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在并購后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這兩個指標在并購后逐年加快,表明綠色并購對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產生了積極影響。存貨周轉率的提高意味著存貨銷售的速度加快,資金周轉的速度也隨之加快。由于存貨和流動資產代表著企業的流動性,其周轉速度的提高說明該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這對于企業改善整體財務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后面兩年雖然這兩個指標數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依然高于水泥行業的均值。由此可見,此次綠色并購對冀東水泥的流動資產和存貨周轉產生了積極影響,提升了冀東水泥的營運能力。
(4)成長能力
2018—2019年冀東水泥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呈上升趨勢,說明冀東水泥在完成綠色并購后,具有較好的發展態勢;2020一2023年冀東水泥的營業收人增速有所放緩,甚至出現下滑,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同時原煤采購價格上漲,企業的成本上升,進而導致企業虧損。此外,整個行業以及同行的凈利潤增長率比冀東水泥更加不樂觀,2021—2023年,冀東水泥的凈利潤增長率出現了負增長,但相較于過去兩年的跌幅并不算大,行業均值的凈利潤增長率跌幅更大。綜上所述,冀東水泥在綠色并購后仍具有較好的發展態勢,但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后續幾年的發展并不如預期順利。
2.環境效應
(1)環保支出
在冀東水泥并購完成后,企業致力于長期可持續發展,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非常重視環保項目的建設,積極推進企業旗下現有符合環保要求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這一項目是體系龐大的大型環保建設工程,涉及的省市眾多,不僅涉及京津冀,還涵蓋了周邊13個省市,這些地區的環保要求更高,所以環保項目建設的成本也隨之有所增長。同時,冀東水泥的環保支出在2019一2022年也呈現一定的波動,其中2020年環保支出達到了3383萬元,占管理費用的比率上升到了 39% ,這一數據表明,冀東水泥在環保方面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企業對于環保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2)環保項目數量
截至2023年,冀東水泥及子公司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累計達到35家,位于國內外行業前列。此外,企業還投巨資建設了占地面積達3.1平方千米的綠色礦山,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24家,省級綠色礦山23家。為保證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采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企業所有規模以上生產礦山均已達到省級及以上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在危固廢處置上,企業投入大筆資金,新增危固廢處置能力達到525萬噸/年,其中,23家附屬企業開展危險廢物處置,處置能力123萬噸/年。這不僅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環境績效,也為社會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
(3)環境保護稅
冀東水泥在2019年的環境保護稅金額超過8000萬元,這直接使其凈利潤嚴重下降。并購完成后,冀東水泥通過加強對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改進,進而優化綠色技術,對水泥熟料生產線中的各個污染源污染物進行治理和管理,努力提高污染物治理的效果,采用先進的污染物處理設備,確保各項污染物排放都達到國家標準甚至優于國家標準,從而贏得了相關稅費的優惠和減免。
3.社會效應
(1)公益事業
2022年冀東水泥參與設立了公益基金,向地方政府和慈善機構捐贈1433萬余元。2023年,冀東水泥繼續向金隅公益基金會捐贈500萬元,利用金隅基金會開展捐贈活動合計22項,這些款項主要用于支援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卓資縣、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等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及鄉村建設等領域,幫扶困難群體。由此可見,冀東水泥不僅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保持穩健、健康的發展態勢,同時也積極主動地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員工成長和培訓
冀東水泥始終將員工的成長和發展視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培訓方式,積極開展線下培訓學習工作,致力于提升員工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在培訓內容上,不僅涵蓋了公司治理、經營管理、法律事務、干部管理、黨務群團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還包括水泥生產技術管理與技能操作、軟件系統上線培訓等專業領域的課程。同時,企業還定期開展集體學習培訓班、輪訓班、知識競賽、答疑研討會、送課下基層、參加行業論壇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為員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此外,冀東水泥還大力推廣在線教育,為員工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途徑。因此,冀東水泥在員工成長和培訓方面的努力和創新,不僅為員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還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綠色并購作為一種綠色投資方式,具備“綠色”和“并購”雙重屬性,不僅是對政府環境規制的響應,還是企業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式。通過對冀東水泥的路徑和效應進行分析發現,企業的綠色并購活動不僅給其財務狀況帶來正向效應,還能通過建設環保項自降低碳排放,推動企業綠色轉型。此外,通過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本文也得到了一些啟示:一是對于重污染企業來說,綠色并購是一個關鍵的發展戰略。企業應當抓住這個時機去收購一些具有先進綠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環保企業,從而迅速掌握綠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清潔生產的目標。綠色并購還能夠幫助企業拓展環保業務,形成一個多元的環保產業矩陣,從而享有更多的政府優惠和支持,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二是政府應當完善環保法律法規,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環境政策。考慮到有些企業是因為環境治理成本因素而無法實現綠色轉型,因此政府必須靈活運用多種環境規制工具,推動這些企業綠色轉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潘愛玲,劉昕,邱金龍,等.媒體壓力下的綠色并購能否促使重污染企業實現實質性轉型[J].中國工業經濟,2019(2):174-192.
[2]Liang Xuedong,Li Sipan,Luo Peng,et al.Gree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nd green innov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n heavily polluting enterpris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32):48937-48952.
[3]屈晶.企業技術并購與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戰略匹配與技術差距的調節作用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19(2):122-126.
[4]梁敏,曹洪軍,王小潔.高管環保認知、動態能力與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效應[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9-216.
[5]曾潔.綠色并購能提高民營企業經營活力嗎?——兼論審計師行業專長的調節效應及綠色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J].財會通訊,2021(22):56-59+81.
[6]SarkisJ,Gonzalez-TorreP,Adenso-Diaz B.Stakeholder pressure and the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actice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raining[Jl.Journal of OperationsManagement,2009(2):163-176.
[7]Yao Shouyu,Pan Yuying,WangLu,etal.BuildingEcofriendly Corporations:The Role ofMinority Shareholders[J] Journal ofBusinessEthics,2022(4):933-966.
[8]Zhao Xiaoyue,Jia Ming.Sincerity or hypocrisy:can green MA achie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J]. Environmental Science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2(18):27339-27351.
[9]許楊楊.環保投資、技術創新與企業財務績效—基于長江經濟帶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3(4):35-40.
[10]杜建國,段聲麗.環境責任感對消費者綠色購買行為的影響—綠色自我效能感和綠色感知價值的鏈式多重中介效應[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48-60+115-116.
作者簡介:江彩虹(2000.09一),女,江西上饒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