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重陽菊花酒禮俗以及菊花酒制法研究

2025-07-29 00:00:00徐桁姜輝
美食研究 2025年2期
關鍵詞:禮俗茱萸重陽

中圖分類號:TS97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730(2025)02-0023-06

《周易》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農歷九月初九日,兩九相重,故稱“重陽”,又稱重九。早在唐代,即以“節\"字來命名此日,初唐王勃《九日》詩云:“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重陽節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慶祝禮俗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因此,對重陽禮俗的研究和宣傳,有利于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古代重陽禮俗主要包括登高、插茱萸以及飲菊花酒等活動。登高和插茱萸寓意驅疫辟邪,飲菊花酒寓意祈祝長壽。事實上,早在重陽菊花酒禮俗出現之前,菊花就已經普遍被看作是延齡“上藥”,可以入食入藥,具有長壽養生之效。伴隨著重陽日“敬老”內涵的明確,飲菊花酒就逐漸成了朝野共舉的重陽禮俗活動。

1 重陽禮俗溯源

“重陽”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遠游》中:“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1]173 但此處“重陽”與農歷九月初九并無直接關聯,為“九重天”之意,是“天有九重,地有九州”思維的文學寫照。查考先秦諸家經典以及漢代以降的《史記》《漢書》《后漢書》等正史資料,皆未見先秦、秦漢時期將九月初九視為節日而特別加以表述。古代對于重陽禮俗最早出現時代的判斷,歷來有西漢說和東漢說兩種。認為起源于西漢早期的,主要依據是《西京雜記》和《搜神記》中所載“賈佩蘭之事”;認為起源于東漢晚期的,主要依據是《續齊諧志》中所載“費長房之事”[2]

《西京雜記》和干寶《搜神記》所記賈佩蘭之事,將重陽禮俗源頭推向了西漢早期。《西京雜記》卷三載,戚夫人死后,其侍女賈佩蘭出宮嫁與民間,后與人談起宮中往事時,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3]190。干寶《搜神記》亦有相似內容[4]。持此說者包括《初學記》《北堂書鈔》等。但是《西京雜記》作者尚存疑,目前有西漢末年劉歆、兩晉之際葛洪、南朝吳均和南朝蕭責四說,多數學者認為劉歆僅為托名,作者實際就是葛洪。干寶、葛洪時代相近,都為兩晉時人,《西京雜記》《搜神記》賈佩蘭之事都具有明顯的傳說意味,只能說明兩普時期出現了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九月九日禮俗。

南朝梁吳均在志怪小說集《續齊諧志》中述及九月初九禮俗起源于東漢末期的方士費長房及其弟子桓景之事: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 日:九月九日,汝家當有時厄,宜急去,令家人 各作絳囊盛茱萸從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 可消…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 囊,蓋始于此。[2]

后人據此認為重陽禮俗始于東漢末年的費長房令桓景避災之事。持此說者包括《幼學瓊林》《夜航船》《藝文類聚》等。費長房是東漢時期著名方士,善醫術,《后漢書》有其傳。查考《后漢書》的《費長房傳》,發現并無關于此事的記載。《后漢書》為嚴肅正史,而《續齊諧志》為志怪小說集,加之《后漢書》成書又略早于《續齊諧志》,因此重陽禮俗是否起源于東漢費長房之事,令人生疑。《續齊諧志》存在此說,只能證明重陽禮俗在吳均所處的南朝時期業已形成并成為廣為接受的民間活動。在缺乏確切漢代文獻佐證的情況之下,斷言重陽日的禮俗出現在兩漢時期尚顯草率。

在正史中,最早對九月九日進行特別對待的是《晉書》。《晉書·禮志》載:“九月九日,馬射。或云‘秋,金之節,講武習射,象立秋之禮也。‘”[5]671《晉書·孟嘉傳》又云:“九月九日,(桓)溫燕龍山,僚佐畢集。”[5]258]此兩處沒有將九月九日這一天冠以“重陽”之名,但已經將其作為特殊日子加以對待。南朝時期,九月九日登高宴臣的宮廷禮俗以詔書的形式被固定下來。《南齊書》載:“(齊武帝永明五年)九月,已五,詔日:‘九日出商飆館登高宴群臣。辛卯,車駕幸商飆館。館,上所立,在孫陵崗,世呼為九日臺者也。”[6]結合成書于東晉的《西京雜記》和《搜神記》所記“賈佩蘭之事”,說明至遲在東普時期已經形成九月九日登高避禍、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禮俗形式,至南朝時期,朝廷則通過詔書確定了九月九日登高宴臣的宮廷禮俗。張彥群先生認為魏晉時期正式形成登高、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重陽禮俗,至唐代“重陽節被國家正式定名為重大傳統節日,主要受益于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7]

2 菊花酒與重陽禮俗的結合

菊花酒的飲用是如何與重陽日結合起來的,又是什么時候結合起來的呢?飲菊花酒是古代宮廷和民間共有的重陽禮俗之一,歷來是祈求長壽、念故懷親的精神寄托。但實際上,菊花作為秋季的標志和祈壽的象征,遠早于“重陽”概念的出現。戰國時期,菊花已經被看作是“季秋”,即整個九月的象征。《禮記·月令第六·季秋之月》云:“鴻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鞠有黃華,豺乃祭獸戮禽。”[8]《呂氏春秋·季秋紀》也有類似表述。“鞠有黃華”即菊花盛開時之黃色花朵。可見,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遍開原野的金黃菊花已被普遍認可為九月季秋最為突出的標志之一。以菊入食之說,最早見于《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8但屈原之《楚辭》系浪漫主義詩歌,此處不應理解為寫實。較早確切記載菊花可以入食的是《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成書于兩漢時期,確切時代、作者不可考。該書將三百六十余種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中品藥各一百二十種,其余為下品藥。菊花入上品之列,“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9]8,可見菊花被認為是頤養天年的養生佳品,可以長期服用。《神農本草經》曰:“鞠華,味苦,平。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9]18“鞠華”即菊花。可見在漢代,菊花的益老延年功效已經獲得普遍認可。

魏晉時期,九月的初九日被看作是比較特別的日子。因這一日符合重九之數,便開始將此日與敬老祈壽之意聯結。曹丕《與鐘繇書》記載了在九月九日贈送一束菊花給老臣鐘繇之事: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庶草,無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紛然獨榮,非夫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饗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10]

鐘繇是曹魏重臣,年長曹丕三十六歲。該《書》不僅表達了曹丕對鐘繇的尊敬和祝福,還明確指出了九月初九日被特殊看待的原因系月、日俱為陽數,其名宜于長久。而在季秋時節,百花凋零,唯有菊花開放。故重九日、芳菊與長久延年的寓意順理成章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了重陽賞菊、贈菊、食菊以祈求長壽的文化習慣。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特別注重服食,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醫方書的推崇之下,菊花順理成章地成為常見藥餌。西晉張華《博物志》載:“菊有二種,苗花如一,唯味小異,苦者不宜食。”[1]可見西晉時人已經對可食之菊和不可食之菊做了深入的研究與區分。彼時食菊之風與升仙理想聯系緊密,西晉左思《招隱其一》有“秋菊兼猴糧,幽蘭間重襟。蹐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12]734之句,南朝梁陳之際的陰鏗《賦詠得神仙詩》有“羅浮銀是殿,瀛洲玉作堂。朝游云暫起,夕餌菊恒香”[12]2457之句,將服食菊花的行為和士人崇尚飛升為仙、歸隱田園的理想關聯起來,更為食菊平添了新的文化意象。

菊花既然可以食用,同時又具有延壽意義,那么在重陽日飲用菊花酒就成為順理成章之事了。宋代文人常常根據陶淵明《九日閑居》詩,而將飲菊花酒的源頭歸于陶淵明。《九日閑居》序中寫道:“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13]陶淵明在九月九日,面對著滿園的秋菊卻沒有酒,只能“寄懷于言”,詩中“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之句,將菊與酒對仗入詩,又點出菊花延年之效。但將菊花酒的起源歸于陶淵明,則有附庸風雅之嫌。南宋周密在《齊東野語》中反駁道:

九日病酒,以淵明采菊,白衣送酒得名。而不知《西京雜記》所載菊花酒法,以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秫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此皆目前之事,而未有言者,何也?[14]

干寶與葛洪皆早于陶淵明,《搜神記》《西京雜記》二書已有釀制、飲用菊花酒的記載,故飲菊花酒之俗一定早于陶淵明。另外,南宋梁克家纂修的《淳熙三山志》記曰:“重陽:登高,飲菊花可以延年,茱萸以避惡氣。州人率以是日登高臨賞。《舊記》:‘九仙山,亦名九日山。無諸王是日于此鑿石尊以泛菊。石尊可盛三斗,猶存。‘”[15]此間《舊記》所謂“泛菊”,又作“浮菊”,原本指在重陽日飲用菊花酒,后泛指重陽登高飲酒的一系列禮俗活動。無諸是越王勾踐的后人,姓弱氏,系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閔越王。楚漢爭霸之時,“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16]如按《三山志》引《舊記》內容,西漢早期在閔地即已出現重陽日登高飲菊花酒之俗。但是,鑿山石以為三斗巨尊,用以泛菊,顯然不可能是事實,應是當地人見山石形似巨尊而附會出來的故事。

綜合以上推斷,重陽日飲菊花酒禮俗的出現,大約應在兩晉時期。南朝宗懐《荊楚歲時記》“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飲宴”條下,杜公瞻按語曰:“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茰,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近代皆設宴于臺榭。”[17]杜公瞻系隋代人,言“今北人亦重此節”,說明在隋代以前,重九日登高、飲菊花酒的禮俗應當是在南方流行起來,后逐漸從南向北傳播,最終為全國各個地區所接納,成為中華民族共同認可的統一禮俗。

3 古代重陽飲菊花酒的朝野禮俗

隨著菊花酒制法的成熟與多樣,以及朝野對重陽日的日益重視,唐代以后出現了帝王在九月九日向臣民賞賜菊花酒以祈祝長壽的文獻記載。《新唐書·李適之傳》載,唐中宗李顯于景龍二年在修文館設置大學士等職,此后每季都要和宰相、學士共同出游,并有相應的禮俗活動:

凡天子饗會游豫,唯宰相及學士得從。春幸梨園,并渭水祓除,則賜細柳圈辟;夏宴蒲萄園,賜朱櫻;秋登慈恩浮圖,獻菊花酒稱壽;冬幸新豐,歷白鹿觀,上驪山,賜浴湯池,給香粉蘭澤,從行給翔麟馬,品官黃衣各一。帝有所感即賦詩,學士皆屬和。[18]

李顯在位時多次在九月九日率臣子登高祈福,《全唐詩》收錄了他和同行臣子李適之、宋之問等寫下的多首應制詩作。其中上官婉兒詩《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更是今日可見文獻中最早將“重陽”二字與“節”字連用的:“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19]其他重陽應制詩大多與上官詩相似,都或明或暗地涉及群臣向皇上進獻菊花酒或者皇上賞賜群臣菊花酒的場景

《遼史》也記錄了兩次天子賞賜菊花酒之事。遼圣宗統和三年,“庚辰,重九,駱駝山登高,賜群臣菊花酒”[20]116。統和四年,“甲戌,次黑河,以重九登高于高水南阜,祭天,賜從臣命婦菊花酒”[20]124。又據《遼史·禮志》,天子重陽賜臣僚菊花酒已經成為固定的嘉禮儀式,“重九儀:北南臣僚旦赴御帳,從駕至圍場,賜茶。皇帝就坐,引臣僚御前班立,所司各賜菊花酒,跪受,再拜。酒三行,揖起”[20]879。可見,宋遼時期,重陽禮俗已在南北方形成并被官方認可。又《契丹國志·歲時雜記》載:

重九:九月九日,帝帥群臣部族射虎,少者輸重九一筵席,射罷于地高處卓帳,與蕃漢臣登高,飲菊花酒。出兔肝,生切以鹿舌,醬拌食之,國語呼此節為“博羅哩烏楚哩”。又以茱萸研酒,灑門戶間辟惡,亦有入鹽少許而飲之者,又云男摘二九粒、女一九粒,以酒咽者,大能辟惡。[21]

遼國宮廷不僅接納了漢人的重陽禮俗,還融入本民族的飲食習慣,以兔肝、生鹿舌等佐飲菊花酒。帝王在重陽日登高、飲菊花酒的宮廷禮俗一直沿用到明清時期。明呂毖《明宮史》的《飲食好尚》篇記:“九月,御前進安菊花…初九日重陽節,駕幸萬歲山登高,或兔兒山旋磨臺登高,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是也。”[22]這說明重陽節飲用菊花酒祈福求壽,是唐代以來幾乎未曾間斷的官方禮俗活動,更是唐以降千余年來中華民族共性的突出表征。

南北朝以來,飲菊花酒等重陽禮俗越來越被民眾認可和接納,成為全社會、各民族、各階層的流行活動。南宋史正志《史氏菊譜》序曰:“菊,草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漢俗九日飲菊酒以祓除不祥,蓋九月律中無射而數九,俗尚九日,而用時之草也。”[23]史氏認為菊花人酒與重陽禮俗之間是一場偶然的邂逅,九月九日為二九相逢的特殊日期,符合民間尚九(久)之盼,而菊花正巧是當季之花,二者一拍即合。這種偶然性,恰恰迎合了普通百姓除禍避災、祈壽懷親的樸素、單純的愿望。在這樣的群體意識之下,飲菊花酒就與佩戴茱萸、登高避禍一道,成為影響廣泛的重陽禮俗。《太平御覽》引南朝宋《臨海記》曰:“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正,可容數百人坐。民俗極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會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登之見邑屋悉委,江海分明。”[24]唐代民間沿用了南北朝時期佩戴茱萸、飲用菊花酒的重陽禮俗,更增加了食用菊花糕的內容,宋代龐元英編《文昌雜錄》載:“唐歲時節物:元日則有屠蘇酒、五辛盤、膠牙飭九月九日則有茱萸、菊花酒糕。”[25]在元明之前,菊花酒幾乎可以理解為重陽日的特供飲品,在其他時段一般不予飲用。宋代徐積《好笑南郭翁》詩云:“好笑南郭翁,白鬢愛楊柳。如今十月后,猶飲菊花酒。”[26]十月之后依然飲菊花酒,被視作荒唐可笑的行為。宋元之后,飲用菊花酒雖然依舊是重陽禮俗的代表活動之一,但人們已經逐漸接受了日常飲用菊花酒,而不限于在重陽時節方可飲用。《金瓶梅詞話》三十八回:“過了兩月,乃是十月中旬時分。夏提刑家中做了些菊花酒,叫了兩名小優兒,請西門慶一敘,以酬送馬之情。”[27]可見到了明清時期,飲用、互贈菊花酒已是尋常。

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4年的重陽節,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的致辭中提道:“今天是中國傳統佳節重陽節。這是一個象征著尊老和團圓的節日。很高興同大家共聚一堂,共話友誼。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在座各位長期致力于對華友好事業,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老朋友。”[28]習主席將重陽節“尊老”與“團圓”的象征意義,推向了全世界。登高、飲菊花酒等節日禮俗活動,與重陽節一道成為南北民俗相互融通、全球華人心心相印的顯著標志,承載了中國人祈壽求福的期許,是中華民族特有的重要文化遺產。

4 重陽菊花酒的制法

考察菊花酒的具體制法和飲用方式,是探究重陽禮俗的重要視角。古代名為菊花酒者,有三種形式:其一是以菊花的花、莖、葉等部位與釀酒原料一道,經過一年時間的釀造制成酒液。具體釀制方法在不同文獻中其記載略有出入。此酒可用于重陽禮俗活動,亦可平日飲用,尤其在明清小說中,平日飲菊花酒的情節較為多見。其二是特指在重陽日當天,進行登高飲酒等禮俗活動時,在杯中撒入少許菊花瓣一起飲用,名為“浮菊”或者“泛菊”。這種形式主要用于烘托節日氣氛,增強儀式感。其三雖同有菊花酒之名,但與前二者截然不同,是用菊花等中藥材組方炮制成的藥酒。作為藥酒的菊花酒,有祛病消疾的實用功能,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皆有詳盡記錄。此藥酒無涉重陽禮俗,在此不做細究,本文僅探討前二種用于重陽禮俗的菊花酒。

一是釀制型菊花酒。釀酒的原料主要包括谷物和果實兩大類,其原理是利用酵母菌將谷物或果實中的葡萄糖(谷物淀粉可在根霉菌的作用下發生糖化,生成葡萄糖)發酵生成酒精。菊花的花瓣并不含有葡萄糖或可轉化為葡萄糖的成分,因此不能單獨作為釀酒原料,只能在釀酒過程中用作增香、增色的輔料。最早記述菊花酒釀制方法的文獻為《西京雜記》:“菊華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3]190這里釀制菊花酒的主要原料是黍米,輔料為菊花的花瓣、莖葉。黍為五谷之一,先秦時就被廣泛食用。《說文解字》釋:“禾屬而黏者也…孔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29]黍米具有一定的黏性,可以作為釀酒原料,也是古代谷物酒的常見原料之一,賈思勰《齊民要術》中也多次論及用黍米制曲釀酒。《詩經·小雅·信南山》有“疆場翼翼,黍稷或或。曾孫之穡,以為酒食”[30]之句,可見先秦時期黍米已經常用于釀酒。根據《西京雜記》,菊花酒的釀制周期始于前一年秋季,止于次年九月九日,大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齊民要術》“黍米酣法”條,稱黍米酒當“以正月作,七月熟”[31],半年即可飲用。可見《西京雜記》中所載菊花酒釀制的周期,主要是為了切合頭年采擷菊花至次年重陽日飲用。隨著后世制曲原材料的逐漸豐富,菊花酒的釀制主料和具體制法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宋代《北山酒經》中的“菊花酒”是將干菊花與熟糯米合釀:“九月取菊花,曝干,揉碎,入米饋中蒸令熟,醞酒如地黃法。”[32]所謂\"地黃法”,是指《北山酒經》中“地黃酒”的釀制方法,此法要求將幾種原料充分攪拌。“饋”是指蒸飯,這里強調了釀制菊花酒的主料糯米必須蒸熟,輔料菊花必須曬干揉碎,與米合蒸,主輔料之間應當盡量融合,以達到最佳效果。

其二是浮菊酒。普通百姓在重陽日登高、佩戴茱萸、飲菊花酒,往往是為了應景切題,重在意蘊。因此很多人在重陽日應俗飲菊花酒時,就隨手在一般酒水上漂撒少許菊花落英,象征性地表達一定的祈壽意義。例如,孟浩然有“共美重陽節,俱懷落帽歡。酒邀彭澤載,琴輟武城彈。獻壽先浮菊,尋幽或藉蘭”[33]的詩句,其中“浮菊”一詞,在宋人吳自牧筆記《夢梁錄》中解釋得甚為清晰:“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34]這種浮菊之法是古代重陽禮俗中制菊花酒最為常見的方式,唐代以降大量文人詩詞皆涉及重陽浮菊禮俗。

另外,菊花酒還有一種制法,相對釀制型菊花酒簡單不少,但又較浮菊之法復雜、講究。明宋詡《竹嶼山房雜部》有“菊花酒”一條,曰:

九月菊花盛開時,揀黃色味甘香者,摘下曬干。每以瓶貯清酒一斗,用菊花頭二兩,絹袋盛,懸于酒面上,約離一指高,密封瓶口。經宿去花袋,自然酒味有菊香。如木香、桂花、梅花之類,一切有香之花,皆可依此法為之。蓋酒性與茶性同能逐諸香而變也。[35]

以熏香的方式制成的菊花清酒,既可以保證酒品的純凈,又具有菊花的清香,同時制作周期也大大縮短。

結語

菊為“花中君子”,是安貧樂道君子人格的體現,又是《神農百草經》中的“上藥”,有著延年益壽的功效[36]。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我國眾多民族的共同節慶日。重陽禮俗約成型于兩晉時期,南北朝時期由南向北逐漸流行開來,并為部分政權官方認可,隋唐以后成為官定的舉國節日。重陽禮俗的主要形式包括登高避險、插戴茱萸、飲用菊花酒等。菊花酒在重陽日有著較為特殊的意義:一方面由于先秦以來,菊花就一直被認為是季秋時節最為重要的植物標志之一,另一方面在中醫本草學中,菊花有著延齡增壽的意蘊和功效,因此雙九相逢的“重陽”與菊花酒一拍而合。重陽菊花酒既可以是釀制而成的,也可以臨事而發,重在寄情意趣。在新時代各民族大融合的語境之下,包括飲用菊花酒在內的重陽禮俗的復興,將會進一步夯實各地、各民族互聯融通的文化基礎,也將對促進我國多民族共榮發展、同心并進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屈原.楚辭[M].林家驪,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

[2」王國良.續齊諧記研究M].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39.

[3]劉歆.西京雜記[M].劉洪妹,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22.

[4]干寶.搜神記[M].馬銀琴,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39.

[5]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54.

[7]張彥群.中國重陽文化之歷史建構新論[J].江漢論壇,2019(10):111.

[8]朱彬.禮記訓纂[M].北京:中華書局,1996:266

[9]顧維超,顧潤環,劉成全,等.神農本草經研究與運用[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21.

[10]易健賢.魏文帝集全譯[M].修訂版.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195.

[11]祝鴻杰.博物志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02.

[12]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陶淵明.陶淵明集[M].逯欽立,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33.

[14]周密.齊東野語[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41-742.

[15]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十[M].四庫全書本.

[1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3:2979.

[17]宗悰.荊楚歲時記[M].上海:文明書局,1922:19.

[18]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748.

[19]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73.

[20]脫脫.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1]葉隆禮.契丹國志[M].賈敬顏,林榮貴,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4:283-284.

[22]呂毖.明宮史:卷四[M].四庫全書本.

[23]史正志.菊譜·史氏菊譜[M].楊波,譯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89.

[24]李昉.太平御覽:卷三十二[M].明代萬歷本.

[25]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三[M].清乾隆雅雨堂本.

[26]徐積.節孝集:卷十二[M].明嘉靖本.

[27]皋鶴堂.金瓶梅: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603.

[28]孫奕,溫馨.習近平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4-10-12(2).

[2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329.

[30]王秀梅,王國軒.詩經[M].北京:中華書局,2011:572.

[31]繆啟愉.齊民要術校釋[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391.

[32]任仁仁.北山酒經:外十種[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37.

[33]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410.

[34]吳自牧.夢梁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30.

[35]宋詡.竹嶼山房雜部:卷十五[M].四庫全書本.

[36]戴嬋,雷勇.唐宋詩賦中“杞菊”飲食傳統探賾[J].美食研究,2023,40(1):18-24.

Abstract: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acommon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ustoms and rituals of the Double Ninth Day took shape during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Jin Dynasties,and became an official nationwide holiday after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Drinking chrysanthemum win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of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and with the popularityof the customs,it has gradualy been accepted by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In ancient times,both in the court and among the common people observed the custom of ascending heights and drinking chrysanthemum wine on this day. Chrysanthemum wine for the festival could be brewed,or produced on the spot,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s vary in complexity.The revival of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customs in the new era willplay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and advancing together in China.

Key word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chrysanthemum wine;food culture

(責任編輯:王芙蓉)

猜你喜歡
禮俗茱萸重陽
二十四節氣禮俗的傳統意義與當代價值簡析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的隆林酒歌禮俗文化
藝術大觀(2025年13期)2025-08-18 00:00:00
重陽節的傳說
天空沒有一點情緒(組詩)
萬松浦(2025年3期)2025-08-03 00:00:00
杜甫過重陽節
尋根(2025年3期)2025-08-03 00:00:00
雞黍為約,忠信傳家
李雁紅2024年詩作
文史月刊(2025年7期)2025-07-28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成年人福利视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亚洲男人在线|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亚洲乱伦视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成人午夜天|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网|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亚洲午夜天堂|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国产第一页亚洲|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美女啪啪无遮挡|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香蕉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性视频久久|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亚洲第一色网站| 欧美一级色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看看一级毛片| 欧美午夜小视频| 狠狠亚洲五月天|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八区| 97久久精品人人| 无码aaa视频| 亚洲青涩在线|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91九色最新地址|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99视频全部免费| 天堂成人av|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91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久久久久久久97|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v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不卡无码网| 欧美影院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