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2-0124-03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評估指南》明確指出,幼兒表征是幼兒通過各種活動表達自身需求、情感和思想的過程,是他們從自我感知向思維過渡的重要橋梁。幼兒表征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本文將結合我班的教育實踐,對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表征應用內容進行梳理,深入分析其特性,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表征梳理策略,以期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1]
一、有效表征的特性
(一)自主性
自主性是幼兒表征的首要特征,它強調幼兒在表征過程中擁有選擇的自由和表達的權利。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活動方式,并決定如何運用這些方式呈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教師的角色是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而非主導者。教師應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節奏,鼓勵他們大膽嘗試、自由表達,避免過度干預或強加成人意愿。[2
(二)應答性
應答性強調教師對幼兒表征活動的積極回應和有效支持,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表征結果,更要關注幼兒的表征過程,及時捕捉幼兒在表征過程
中流露出的信息,并給予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可以是語言上的肯定、鼓勵、提問、解釋,也可以是行為上的參與、示范、協助。
(三)適宜性
適宜性是指表征的內容、方式和難度應符合幼幾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和個體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發展水平不同,他們的表征能力和偏好也存在差異。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提供適宜的表征材料、活動和指導。3]
(四)必要性
表征活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它不僅是幼兒表達和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方式。通過各種表征活動,幼兒可以發展語言能力、認知能力、情感能力、社會能力和創造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梳理表征的角度
為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幼兒的表征活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梳理
(一)從“游戲本身\"的角度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表征的主要載體。游戲的主題、情節、角色、規則等都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表征素材和機會。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游戲中選擇的角色、使用的語言、采取的行動、表達的情感等,從中解讀幼兒的興趣、能力和發展需求。在“醫院\"游戲中,幼兒扮演醫生、護士、病人等角色,模仿醫院里的場景和活動。[4
(二)從“兒童發展\"的角度
表征活動與幼兒的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這三大核心領域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共同構建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堅實基礎。認知發展方面,表征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將內在思維外化、抽象概念具體化的平臺,促進感知覺、注意力、記憶力等發展。例如,繪畫不僅是涂鴉,更是練習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這些都是高級思維技能的基礎。建構游戲能有效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逐步建立對形狀、大小、方位的理解。情感發展方面,表征活動是幼幾表達、調節情緒、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徑。音樂和舞蹈提供非語言的情感表達渠道,通過節奏、旋律、動作釋放內心喜悅、悲傷等。角色扮演讓幼兒體驗不同情感狀態,理解和接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培養同理心。社會性發展方面,表征活動為幼兒提供模擬社會、體驗社會、學習社會規則的舞臺。小組合作需要幼兒相互協商、分工合作,學會尊重、傾聽、分享,培養重要的社會交往技能。
(三)從“學習領域\"的角度
表征活動全面涵蓋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學習內容,即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這些領域相互滲透,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健康領域,幼兒通過動作模仿、體育游戲等方式,表達對健康的理解;語言領域,表征活動是幼兒發展語言表達和文學欣賞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講述故事、表演戲劇等鍛煉口語表達,豐富詞匯量;社會領域,表征活動為幼兒提供模擬社會、學習規則、了解角色的平臺,通過角色扮演體驗不同職業,學習人際交往規則;科學領域,表征活動是幼兒探索自然、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的途徑,通過觀察記錄、實驗操作等初步了解科學原理;藝術領域,表征活動是幼兒表達情感、發展審美和創造力的主要方式,繪畫、音樂、舞蹈等提供多樣化的表達渠道。五大領域相互交織,表征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各領域的均衡發展。
(四)從“表象、形式\"的角度
表征活動形式豐富多樣,為幼兒提供廣闊表達空間和多元發展機會,主要包括語言、動作、視覺、聽覺和符號表征。語言表征指運用口頭語言表達想法,是幼兒最常用、直接的表征方式;動作表征指運用身體動作表達等;視覺表征指運用視覺形象表達等;聽覺表征指運用聲音表達;符號表征指運用抽象符號表達。這些形式既可單獨運用,也可綜合運用。表征活動可以是個體或小組活動,個體活動有助于幼兒獨立思考;小組活動有助于幼兒學習合作。表征活動時間和頻次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發展水平安排。
三、表征梳理策略
為了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幼兒的表征數據,教師可以采用以下七種策略
(一)作品分析
定期收集幼兒的繪畫、手工作品、建構作品等,是了解幼兒內心世界和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每月組織一次作品展示,鼓勵幼兒分享創作過程和想法,有助于增強其自信心和表達欲。對收集到的作品進行系統分析,包括主題分析,關注幼兒反復表達的內容,了解其興趣點;內容分析,深入解讀作品細節,了解其認知和經驗;形式分析,觀察色彩、構圖等技巧,了解其審美和藝術表達;發展分析,對比不同時期作品,觀察其藝術和創意的進步,為個性化指導提供依據。
(二)口頭交流
通過開放式提問、小組討論、個別訪談等方式,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想法、感受和經驗,是了解幼兒思維過程的有效方法。開放式提問如“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能激發幼兒思考;小組討論如“怎樣讓城堡更堅固\"能促進幼兒合作與思辨;個別訪談能深入了解幼兒的表征意圖和困難。詳細記錄幼兒的口頭表達內容,包括原話、詞匯和邏輯,這些記錄是分析幼兒語言發展和思維特點的重要素材,有助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語言引導和支持。
(三)動態過程關注
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并詳細記錄其探索、嘗試、合作、互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全面了解幼兒至關重要。運用觀察記錄表、錄像、拍照等方式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為后續分析提供直觀依據。行為分析關注幼兒的動作、表情和語言,了解其情緒和參與度;互動分析關注幼兒間的交流,了解其社交和合作能力;問題解決分析關注幼兒應對困難的策略,了解其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發展分析對比幼兒在不同活動中的表現,觀察其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變化。
(四)分類整理
將幼兒的表征數據按照不同的主題、領域、技能或形式進行分類整理,是進行后續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主題分類如將繪畫作品按“自然”“家庭\"等分類,便于了解幼兒的興趣;領域分類如按“語言\"\"科學\"等分類,便于了解幼兒在各領域的表現;技能分類如按“觀察力\"“創造力\"等分類,便于評估幼兒的能力發展;形式分類如按“語言\"“動作\"等分類,便于了解幼兒的表達偏好。這種系統化的整理方法,有助于教師更清晰地把握幼兒的整體發展情況,
(五)圖表展示
通過圖表、表格、統計圖等形式,將幼兒的表征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能夠更直觀地展示幼兒在不同方面的發展情況,使數據更易于理解和比較。柱狀圖可展示幼兒在不同技能上的發展水平差異;折線圖可展示幼兒在一段時間內的進步軌跡;餅圖可展示幼兒在不同領域的興趣分布比例;雷達圖可展示幼兒的綜合發展水平,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性。圖表展示不僅方便教師進行數據分析,也便于向家長展示幼兒的成長,促進家園共育。
(六)個案分析
選取個別幼兒的表征數據進行深人分析,是了解幼兒個性特點、發展軌跡和特殊需求的重要手段,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依據。選擇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幼兒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全面收集其在不同時期、不同情境下的表征數據,綜合分析個案幼兒的表征數據,深人了解其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特點,發現其獨特的優勢和需要特別關注的方面。最后,撰寫個案分析報告,總結發展情況,提出個性化的教育建議。
(七)群組對比
對比不同群組幼兒的表征數據,有助于了解不同群體幼兒在某些方面的共性和差異,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參考。按照性別、年齡、興趣、能力等因素將幼兒分組,對比他們在同一表征活動或不同表征活動中的表現。分析不同群組幼兒表征數據的差異,了解不同群體的發展特點。例如,對比男孩和女孩在角色扮演游戲中的表現,可以了解他們在社會角色理解上的差異。根據群組對比分析的結果,調整教育策略,滿足不同群體幼兒的發展需求,促進教育公平。
四、結語
幼兒表征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幼兒、支持幼兒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幼兒表征活動的有效應用和梳理,教師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發展需求,從而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教育支持。
參考文獻:
[1]錢海蘭.繪畫表征在幼兒自主建構游戲中的應用探究[J].東方娃娃·繪本與教育,2025(2):61-63.
[2]林慧麗.基于環境探索的幼兒表征特點解讀與能力培養策略[J].教育界,2025(4):113-115.
[3]方麗麗.小班教學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缺失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教師博覽,2025(6):76-78.
[4]張溪.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提升幼兒自主性探討[J].江西教育,2025(8):64-66.
[5]蔣若星.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幼兒教師在結構游戲中的角色定位[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5(2):97-100.
作者簡介:
余娜(1993年12月一),女,漢族,人,專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