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初中生物學作為基礎科學課程,在塑造學生科學素養、樹立生命觀念、鍛煉科學思維以及提升探究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課堂情境創設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可以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把抽象的生物學知識巧妙融入具體情境。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還能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積極思考、深入探究與親身實踐,全方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良好發展。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深人研究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生物學課堂情境創設策略,助力學生的生物學習。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2-0181-03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實驗數據、探討生物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
(三)探究實踐能力的提升
探究實踐是學生在生物學學習中,借助觀察、實驗、調查、模擬等途徑獲取知識技能,培育科學探究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過程。初中生物教學應致力于為學生創造多元且豐富的探究實踐契機,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流程,掌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收集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物教學的要點 (四)社會責任的增強
(一)生命觀念的培養
生命觀念是人們基于對生命現象及其關系、特性的解釋所形成的抽象認知,是對生命的整體性看法。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物質特性、生命系統層次、細胞生命歷程、生物進化等核心概念,以此助力學生構建科學的生命觀念。
(二)科學思維的塑造
科學思維是秉持尊重事實與證據的態度,崇尚嚴謹務實,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去認知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初中生物教學需著重培養學生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科學思維能力。教學時,教師可以借由
社會責任是基于生物學認知,在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討論時,能理性闡釋、判斷,并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生物學問題的擔當與能力。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聚焦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社會熱點,讓學生明晰生物學知識在解決此類問題中的運用,增強學生對社會事務的關注與思考,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生物學課堂情境創設的必要性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極為旺盛,然而,生物學知識抽象復雜,要是僅依賴傳統講授式教學,學生極易覺得枯燥,進而喪失學習興趣。課堂情境的創設則能夠通過將抽象的生物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有趣的生物現象深度融合,把晦澀內容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學習素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升教學成效。
(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學知識兼具抽象性與邏輯性,學生理解和掌握時往往面臨挑戰。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僅憑抽象概念學習,難以深入領會知識本質。課堂情境創設,能夠通過搭建具體情境,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展示,再配合實際操作,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生成過程,加深對知識內涵的理解,明晰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助力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構建的情境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內心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學生全神貫注投入課堂學習。而且,情境教學能把抽象知識具象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核,加深知識記憶,有效減少遺忘。當學生既能高效吸收知識,又能保持專注,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得到有效提升。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生物學課堂情境創設的策略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將生物學教學與生活實際深度融合,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關鍵路徑。當抽象的生物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掛鉤,學生能真切感受到生物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增強學習動力,主動投入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創設貼合教學內容的情境。以“人體的營養\"教學為例,該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小明近期身體乏力、頻繁生病,媽媽帶他就醫,醫生建議注重飲食營養。由此引出問題:日常飲食中我們需要哪些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對身體有何作用?學生身處這樣的情境,會不自覺地將自身代人,思考自身飲食與健康的關系。這種從生活實際出發的情境,能把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4學生在探究小明健康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及其作用,理解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這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能引導學生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實現生物學教學的育人價值。
(二)利用實驗探究創設情境
實驗探究是培育學生科學思維與探究實踐能力的高效路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實驗探究活動,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探索樂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深人理解生物學知識,全面發展核心素養。以“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開展驗證性實驗在實驗前,教師營造這樣的情境:大家都知道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那在黑暗中,植物又會進行怎樣的生理活動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自主操作,觀察植物在特定環境下的變化,如檢測二氧化碳的產生、氧氣的消耗等,驗證植物是否進行呼吸作用以及探尋呼吸作用的產物。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學生們在記錄、分析實驗數據的過程中,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鍛煉,同時逐漸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和解釋生物學現象,在探究實踐中真正領悟生物學知識的魅力。
(三)結合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
在我國現代教育改革的持續推動下,多媒體資源以其獨特優勢,成為助力教學的有力工具。它直觀、形象、生動,能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為學生構建起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感官體驗,讓學習過程充滿活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資源的效能,靈活運用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元素來創設教學情境。以“生物的進化\"教學為例,這部分內容時間跨度大、知識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可以展示不同地質年代的生物化石高清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遠古生物的形態特征,再播放生物進化的視頻資料,將漫長的進化歷程以動態畫面呈現。在這一情境中,學生仿佛穿越時空,見證生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變。他們不僅能清晰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還能通過對化石證據的分析,理解生物進化的理論依據,從而逐步樹立起科學的生命觀念,學會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生命現象。同時,在分析圖片和視頻的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思維也得到鍛煉,學會從證據中推理、歸納,提升對生物學知識的認知深度。
(四)運用故事和案例創設情境
故事和案例憑借其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特質,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特性,運用生物學相關故事和案例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學習生物學知識,培養核心素養。在講解“生物學的發展歷程\"時,教師就可以講述達爾文環球航行考察,收集大量生物標本和資料,最終提出進化論的故事,以及孟德爾在修道院花園里潛心研究豌豆雜交實驗,發現遺傳定律的過程。這些故事展現了科學家們勇于探索、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科學探索的歷史長河中,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培養科學思維。而在講解“安全用藥\"時,教師則可以列舉生活中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以及藥物過敏引發嚴重后果的案例。學生在這些真實案例情境中,能夠深刻認識到安全用藥的重要性,主動學習安全用藥的常識和方法,從而增強健康意識,意識到自己在維護個人和公共健康方面的社會責任。
(五)開展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極具特色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深人理解知識。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這一方法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創設教學情境,助力學生的生物學習。以“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別扮演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這個模擬情境中,扮演生產者的學生,需要模擬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過程;扮演消費者的學生,則要展現出捕食其他生物獲取能量的行為;扮演分解者的學生,負責演示將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分解為無機物的過程;而扮演非生物部分的學生,要體現出陽光、空氣、水等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撐作用。學生在角色扮演中,不僅能直觀感受到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特點,更能清晰理解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這種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深刻領悟生態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使其認識到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各部分協同維持生態平衡,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生物學課堂情境創設是提升生物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實驗探究、結合多媒體資源、運用故事和案例、開展角色扮演等多種情境創設策略,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學知識,提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何惠妹.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生物學課堂情境創設[J].亞太教育,2024(18):53-55.
[2]張建煜.情境創設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科技,2023(13):60-63.
[3]張興華.初中生物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探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12):74-76.
[4]翟盼.初中生物學課堂情境教學探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