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雙減\"政策是針對我國中小學生課業壓力過大,影響學生健康的現狀提出的教育要求,其中對學生的作業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需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從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等多個維度進行,確保作業能夠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降低學生的負擔,實現學生健康成長,所以,在這樣的要求下,當前教師需要做好語文作業創新設計工作,通過建立完善的作業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作業設計原則
(一)具備嚴格的時間要求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當前中小學已經對作業時長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以小學高段語文作業設計為例,明確要求語文課后作業時長不應該超過六十分鐘,再加上對于小學語文高段作業設計中要求有相應的實踐類、應用類作業,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層次和結構的安排。在語文作業設計中,需要結合好基礎知識、提升類知識以及實踐類知識的內容數量安排,將作業時間控制在規定的時間內。
(二)需要強化學生語文實踐與應用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需要強化學生語文實踐與【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2-0064-03應用能力。同時,在作業中需要作業內容保持較強的體驗性,感受語文作業蘊含的思想內涵與價值,并通過作業增強學生知識儲備,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更強的實踐與探究能力。
(三)以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發展為目標
由于“雙減\"政策的落實,作業的數量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師需要提升作業的質量,將作業的效果最大化,這樣才可以確保作業實現預期的效果。所以,在當前的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作為主要的目標,在作業設計中,依靠作業難度的階梯性設計,讓學生可以層層深人,不斷解構所學的知識并進行有效吸收。同時,在作業設計中,做好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讓知識內部充分進行聯系,學生通過知識間的內部關聯,從而建立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強化學生思維水平,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作業之中蘊含充分的情緒價值,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認知與思想道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進步。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作業創新設計實踐
(一)緊扣核心素養,完善作業設計目標
1.明確作業設計目標
語文教師應注重作業設計的宏觀性,即站在頂層宏觀視角,整體、系統地把握教材、教輔材料。作業的目標是對課堂教學知識內容的回顧,因此,在當前的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現階段掌握的語文知識,設計好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提升與發展。明確作業要求下,教師需要對作業內容進行設計,通過改變傳統的作業設計方案,確保作業數量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相當,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作業能夠符合學生的發展目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2.強化學生主體理念
“雙減\"政策要求學校和教師要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壓力,小學高段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該是圍繞學生主體展開,因此,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思維習慣,豐富作業中的思想性,并且在作業中設置足夠的懸念,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被作業內容吸引,全身心投入到作業之中。
3.豐富作業維度
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之,單一的形式只會降低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影響作業效果。[3語文作業本質的目的是增強學生語文學科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所以,在當前的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重點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解決多樣化的語文問題。因此,在作業設計中,教師應該堅持以核心素養為目標,語文綜合能力為核心的作業體系構建,幫助學生增強語文綜合素養,實現學生高質量發展。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進步
1.豐富作業類型,涵蓋學生學習需求
小學高段課后作業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但是由于學生情況各異,導致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會出現數量超額的現象。所以,在“雙減\"背景下,當前教師可以轉變自身的作業設計思路,豐富作業的類型,讓作業能夠涵蓋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學生得到個性
化發展。
前文中提到,小學高段作業主要分為三個維度,其中第一部分基礎知識需要學生全部完成,這是語文基礎,因此,不應該設計選做內容。而第二部分,教師可以結合選做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
2.豐富作業形式,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寬度
教師需要引入更加多樣、更富有啟發性的作業形式,4作業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因此,在當前的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深人挖掘語文知識,實現跨學科、多形式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在作業中獲得更大的收獲。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在作業題目的設計中,可以專門留出部分的題目,鍛煉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課后作業中,教師可以在作業的最后,安排學生閱讀《故鄉》原文,讓學生對文章中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結合不同人物前后的變化,總結寫作方法的應用與作用。《故鄉》原文篇幅較長,對于小學高段學生而言,難以一個人完成,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立項自研究小組,通過項自研究的方式,學生可以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探究的方法與習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而且,項自小組探究中,需要學生運用大量跨學科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學生實現跨學科能力的進步,增強學生的知識廣度,實現學生的有效成長。
3.做好知識聯系,強化學生知識體系建設
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以直觀性思維為主,所以,對于作業內容的認知是片面的,導致了大量學生完成作業之后,只是對單一內容的題目進行解答,并未貫通知識體系,形成全面的認知。所以,在當前的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做好各部分之間的銜接,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增加作業彈性,發揮學生作業自主性、規范作業呈現方式,減少外在認知負荷。以上文中提出的作業三個維度為例,在作業設計中,教師需要做好三個維度之間的有效聯系,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實現層層深人,強化學生知識體系建設。如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課后作業中,教師可以在基礎層面,先讓學生默寫課文,然后后續的作業圍繞默寫內容展開,分別讓學生進行字詞翻譯、語段翻譯以及思想總結等。由默寫作為整體作業的先導性內容,將作業三個維度進行串聯,這樣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各部分知識的來源以及應用,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過程,不斷強化學生知識內部邏輯的掌握,從而構建出完善的知識體系。除了加強學生知識內部的邏輯聯系之外,教師在最后的實踐類作業環節中,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向的知識輸出,如“探究生活中有哪些站在不同角度會得出不同結論的事物,并分析原因”。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將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強化學生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生全面進步。
(三)落實作業評價,幫助學生查缺補漏
1.優化評價方式,增強評價效果
“雙減\"政策下要求教師做好學生作業的評價,因此,在學生完成作業之后,教師需要利用評價,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正面反饋,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與進步。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田忌賽馬》課后作業中,教師讓學生設計一種賽馬方式,并將規則書面化。有部分學生就提出了計算總體比賽時長的方式,得出優勝者。但是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夠精練,所以,在教師點評中,可以這樣提醒學生:“你的比賽方式非??捎^,利用時間這一無法人為操作的因素保證了比賽的公平性,但是,在規則介紹的時候,可以將規則進行分條敘述,這樣表達就會更加簡單直觀,比賽的人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規則。\"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自身作業中的不足,同時使學生對后續的改進有相應的認知,而且總體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肯定的角度上進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點評中收獲足夠的認可。
2.豐富評價主體,增強評價全面性“雙減\"政策要求作業應該圍繞多元化方向發展,教師作為小學高段評價的主體,無法做到全面深入。因此,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也納入到評價主體中,讓學生可以自我評價或者互相評價,依靠學生視角的不同,發現學生的一些隱性問題和優點,方便教師后續調整自身的作業設計策略和手段,提升作業的質量。除此之外,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也需要從動態的角度人手,結合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根據學生變化,進而進行相關評價,為學生后續的成長提供建議,讓學生可以更加科學地成長,實現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實施雖然對當前的小學高段作業設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也為教師提供了作業創新設計的方向,教師需要遵循“雙減”政策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作業內容設置,了解學生的發展規律、成長需求,從而針對性創新作業設計,提升作業質量,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樣,才可以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實現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馮慧琴.基于“雙減\"背景的小學高段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研究[N].山西科技報,2024-12-09(A06).
[2]林麗.“雙減\"背景下小學低段語文非書面家庭作業設計的原則和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4(31):103-106.
[3]劉世仙.“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作業設計探析[J].家長,2024(26):110-112.
[4]田珍美.基于“雙減\"背景的小學高段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研究[J].考試周刊,2024(29):41-44.
[5]朱爭彩.“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段語文作業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4.
作者簡介:
張光英(1976年12月27日—),女,漢族,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