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在英語學習中實現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整體提升。要想落實核心素養,學習方式的變革和教學方式的優化是關鍵點。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將項目式學習與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融合,有助于讓學生與客觀世界產生真實連接,讓學科知識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相融合。更難能可貴的是,項目式學習很容易得到學生的正向反饋,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文旨在通過總結歸納出一套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項目式學習實施方案,并以譯林七年級英語新教材第二單元為例展示具體設計方法,為教師開展項目式學習提供借鑒。
一、項目式學習如何賦能英語學科教學
(一)中學英語學科教學面臨的挑戰
當前傳統英語課堂普遍存在著去情景化嚴重﹑教學內容碎片化﹑教學方式單一﹑學習目標更多聚焦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方面等問題,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不利于英語學科發揮全人教育的功能。一線英語教師在面對這些困惑時普遍感覺缺乏切實有效地調整思路和實施路徑。
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新要求,各地紛紛推出與新課程標準一致的新教材。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使用的總體發展趨勢是把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經驗為中心的現代教學。其中,教師是課程變革的終端,教學設計是課程改革的難點。
(二)項目式學習的概念和研究現狀
1.項目式學習的概念
新課標提出,要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這是第一次在國家課程標準中提到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PBL)是一種系統的學習組織形式,學生通過事先精心設計的項目和一連串任務,在復雜、真實和充滿問題的學習情境中持續探索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真實情況中的問題為導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項目式學習國內外研究現狀
1918年9月,Kilpatrick發表了《項目(設計)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的活動的應用》,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項目式學習”的概念,并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國內對項目式學習的研究和關注內容逐漸豐富,不過語言項目式學習主要面向大學英語專業領域和職業英語教學的研究,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文獻相對較少。夏雪梅(2018)將項目式學習定義為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科或跨學科有關的驅動性問題進行深入持續的探索,在調動所有知識﹑能力﹑品質等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形成公開成果中,形成對核心知識和學習歷程的深刻理解,并且能在新情境中遷移。李威峰(2022)探討了將微項目融于日常教學的實踐方式,并強調在英語學科項目式學習中基于主題引領,創設真實情境,由核心問題驅動,通過解決一系列問題促成最終結果的生成。
(三)項目式學習有助于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
語言項目式學習使語言知識﹑情境任務等語言學習的相關要素彼此聯系,激勵學生把學習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運用于真實情景下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升思維品質,幫助語言學習與文化聯結,在實踐中內化文化育人價值。因此,項目式學習有助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融合發展。
二﹑項目式學習如何在英語單元整體設計中
呈現
(一)英語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模式
項目化學習按照項目內容的容量等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大項目(圍繞同一主題跨單元整合兩個或幾個單元教材內容而需要多個課時完成的學習項目);
中項目(聚焦一個單元教材內容而需要幾個課時完成的學習項目);
小項目(聚焦單位課時內容而立足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學習項目);
微項目(聚焦課堂教學中某一特殊環節的學習
活動)。
本文探討單元整體設計中的項目式學習,因此聚焦小項目和中項目。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基于學生真實生活情境創設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和語境。學生通過自主或小組合作設計并實施具體的項目學習方案,最終通過習作展示項目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最后,采用教師評價﹑小組互評﹑自我評價等科學的評價模式評估學生項目式學習的過程和成果。
文偉和羅穎(2023)基于十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中學英語學科項目式學習實踐的“4P模型”實踐框架。本文在這個基礎上做了部分調整,作為實踐模型。
1.項目規劃
在項目規劃環節,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梳理單元內容,把握單元整體結構,提煉出單元主題意義和大觀念,明確單元整體目標。
教師要構建項目目標體系。具體包括:第一,確定核心驅動問題?;趩卧黝}意義,教師需要設置一個有吸引力的問題幫助學生開啟項目式學習。因為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所以核心驅動問題的確定至關重要。第二,明確項目目標和項目最終產品。項目目標是指完成這個項目時需要達成的現實性目標。項目目標可以引領學生的前進方向。而實現目標后的關鍵產品或表現,即這個項目的最終產品。第三,確定分解驅動問題。分解驅動類問題是將項目核心驅動問題分解為若干問題組成的問題鏈,在項目學習過程中逐個解決這些分解驅動問題,從而解決核心驅動問題。第四,舉辦入項活動,組建團隊,共同制定評價標準。入項活動是項目學習的開端,通過精心設計的發布活動,激發學生對項目實施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讓所有團員都明確項目目標,期待項目成果。入項活動可以通過構建認知沖突,喚起同理心﹑開展小游戲﹑觀看視頻等方式幫助學生熟悉單元話題。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拋出核心驅動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項目目標﹑分解驅動問題以及項目的最終產品。之后,教師可請學生分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小組的角色是由項目成果的類型來確定的,在教師闡釋項目角色的職責任務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擔任相應的角色。項目評價方式可以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項目式學習中有些內容無法從最終產品中表現,也無法進行打分,便可以通過主觀評價表反饋項目參與者真摯的情感和思考。
2.項目準備
在項目正式實施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情作出分析和判斷,設計好學習支架。項目準備主要包括語言建構,知識建構和方法建構。
語言建構是教師引導學生以單元內容為載體,學習與本項目主題相關的語言內容﹑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的過程。在知識建構方面,英語教師可能并不擅長語言之外的專業知識,便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周圍資源,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獲得與主題相關的豐富知識。方法構建是指學生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去解決項目中的問題,如問卷分析﹑數據分析﹑思維導圖﹑調研報告﹑音頻視頻等。
3.項目實施
在解決分解驅動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看到項目的一些關鍵節點,即“項目里程碑”。教師可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每個項目里程碑事件中引導學生做好過程性資料的記錄和保留,并及時開展過程性評估。
4.項目展示與評價
在舉行成果展示活動前,教師首先應明確展示活動的受眾和形式。例如,項目最終成果是一份給爸爸或媽媽的健康生活指南,那么展示活動的受眾應該是父母。通常項目成果展示活動會包含項目概述﹑成果展示﹑終結性評價﹑慶?;顒拥葍热?。
(二)基于大單元整體設計的英語學科項目式學習案例
1.明確單元主題意義,以單元教學目標引領項目式學習
在興趣愛好的主題下,本單元Welcome部分主要通過詞匯學習,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活動可以被稱為興趣愛好,即“What”。Reading課文介紹科學迷Daniel,Integration skills部分D2范文介紹Sandy的繪畫愛好,這兩個語篇從不同的人稱闡述了兩人的愛好,形成原因和日?;顒?,即“Why”和“How”。由此,學生可以掌握單元語法——行為動詞的一般現在時,更好地實現變換人稱描述愛好。本單元最后還呈現了學校社團情境,引導學生探討如何選擇自己喜愛的社團并發展興趣愛好。通過分析本單元語篇內容,教師能提煉出本單元主題意義——通過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提升自我,豐富人生。憑借興趣愛好在新學校認識新朋友,選擇行為榜樣,豐富校園生活。
2.項目規劃
第一,設計單元核心驅動問題和分解驅動問題。
根據大單元主題意義設計單元核心驅動問題:如何寫一份加入學校社團的申請信?該問題兼具真實性和趣味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不僅需要對服務的申請對象有正確全面的了解,還必須熟悉學校的社團開設情況,并具備推銷自己、揚長避短的寫作和演講技巧。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新穎的方式從多個角度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人和學校。由此,這個單元整體項目式學習的最終產品被確定為一封申請信以及一次自我推薦陳述。
接下來,圍繞著核心驅動問題設計分解驅動問題。包括“What”——申請人的興趣愛好是什么?“How”——如何培養和發展這一興趣愛好?
“Why”——為什么選擇這個興趣愛好?為什么選擇申請加入這個社團?
在驅動問題的引導下,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每個項目小組的學生應完成以下任務。
獲取描述興趣愛好的詞匯和句型,以思維導圖“My Hobbies(我的興趣愛好)”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以演講的方式和其他同學分享。
分析理解興趣愛好對個人成長的意義以及培養興趣愛好的方法,以訪談對話的形式與他人交流探討自己和同伴的興趣愛好﹑培養方法﹑行為榜樣﹑未來規劃等。
調查獲取學校社團的基本情況,梳理介紹興趣愛好,描述原因和培養興趣愛好的方法,完成一封加入社團的申請信。
課后延伸,能整合本單元關于興趣愛好的寫作基本結構和語言表達,合作完成“我最喜歡的學校社團”推薦視頻。
第二,擬定項目評價機制,確保評價目標達成度。
新課標同樣指出“教—學—評”一體化的要求,強調評價標準在引導教學、促進學習效果中最大化地發揮作用。在逆向設計中,評價是嵌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學生關注方法與策略的優化,用評價檢測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習痕跡可視化。表1是本案例的細化標準,將評價標準嵌入整個教學過程,師生明確每一環節的評價標準,以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表1 細化標準
Hobbies 步驟任務 評價標準 得分(1-5)
Warm up: Hobbies 學生能根據視頻信息歸納人物愛好,并做簡單評價。
Project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y hobbies 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獲取更多關于興趣愛好的詞匯和表達,能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和描述自己的興趣愛好。
Project 2: More details about why we need hobbies and how we develop hobbies 整合本單元所學信息,獲取充足的關于描述和評價興趣愛好的資源,掌握較多的語言表達范式,以小組分工的形式完成討論興趣愛好的對話。
Project 3: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chool clubs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學校社團基本情況,結合自身興趣愛好的分析評價,選擇最喜愛的社團,在小組合作分工下完成申請信初稿。
Final project: Presentation amp; assessment 項目小組以演講形式展示項目成果。開展小組自評,小組間互評,師評等多種評價模式進行項目綜合評價。
Post-project (extension) 項目小組課后進一步完善項目成果,結合演講稿和圖片素材,完成一份“我最喜愛的學校社團”視頻。
3.項目準備
教師應根據目標,圍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個層次設計課堂活動,把支架嵌入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支持和引導,從而激發學生潛在的發展能力。
基于本案例,教師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拓展關于興趣愛好的詞匯,獲取充足的語言信息,來搭建項目支架;在應用實踐類活動中,通過分析Daniel熱愛科學的原因和培養興趣愛好的方法,掌握更多有用表達。通過分析Sandy的寫作提綱和閱讀范文,獲取文章結構,確定寫作時態,這些都幫助學生內化項目支架;在遷移創新類活動中嘗試獨立完成并初步輸出成果,進行自主創新。
4.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學生通過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過程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出項目成果。
5.項目展示
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有同學可以上臺演講,有同學可以現場提問互動,還可以設置“我的愛好”思維導圖畫廊﹑申請信作品墻﹑留言板﹑視頻播報等活動形式,盡可能讓學生的成果都有被看見的機會。
三﹑結語
指向項目式學習的英語單元整體設計應做到在單元主題意義的引領下,明確本單元的核心驅動問題和分解問題,選擇貼合學生生活﹑基于真實語境的話題設計成每個學習板塊后生成的小項目和聚焦整個單元主題的中項目。
教學設計應遵循“目標·評價·活動”三個步驟,以目標引領項目式學習的實施,以評價標準凸顯“教—學—評”一體化,以支架式項目式學習活動嵌入學習路徑,助力學生沉浸單元主題的學習過程,實現發展核心素養的最終目標。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師生互動,還要關注項目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重視集體指導的同時關注小組個性化指導。在評價標準方面,教師應重視多元評價,關注將評價標準細化后嵌入整個教學過程后的目標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