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已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教育要求,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使每個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得到豐富的啟示以及收獲,解決學習時遇到的問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策略
數學學科致力于探索和解析數量關系及空間結構,要求學生利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多樣化問題。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是關鍵,同時也是深化教育實踐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當學生掌握了數學技能,方能更有效地從日常情境中發掘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促進學生知識領域的拓寬,還促使他們綜合運用數學及其他學科知識,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
一、基于知識的內在聯系,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緊緊圍繞教學主題,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情境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遵循知識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努力建立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小數除小數除法”教學中,我給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具有很緊密的內在聯系,借助數學知識之間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讓深度學習問題情境的創設得以落地生根。[1]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猜測、驗證,得出相關結論。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也有助于學生完善知識脈絡。
二、找準學生思維生成點,培養數形結合意識
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通過“直觀觀察”“豐富想象”“形象表征”等思維方式,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用圖示表征,以達到豐富學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和能力,精準對接思維生長點。[2]
三、打通學生思維路徑,搭建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橋梁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思維的獨立性
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幫助他們建立獨立探究及主動汲取知識的習慣至關重要,能為以后的學習與個人發展奠定穩固基石。借由自我引導式學習與應對挑戰的過程,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深入探索并勇于創新,這不僅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塑造,同時也為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與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3]
(二)采用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利用互動交流和集體探討來合力攻克難題,這一過程激勵他們更深層次地鉆研數學問題的多樣化解法,同時促進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的雙重發展。尤為重要的是,小組學習環境強調同伴間的溝通協作,促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見解,并在此前提下有效表達個人見解,共同設計問題解決策略。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溝通技巧,還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為他們的全面發展鋪設了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1]陳鴻財.打造智慧育人課堂: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家長,2024(11):25-27.
[2]宋霞娟,王東平.思維可見的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設計與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4(05):64-67.
[3]張楊.培養有序思維,發展小學生核心素養[J].好家長,2024(0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