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ules Regulations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Management Standards
WAN Luomeng QI Hui GUO Xuemin (EnergyDevelopmentResearch InstituteCo.,Ltd.,CSG)
Abstract:Inmodern organizationmanagement,rulesandregulationsand management standardsarethekeyelements to ensure the eficientoperationofanorganization.At present,therules andregulations of most enterprisesarecomplete, but the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standards is stillinsuficient.Byclarifyingthedifferentrolesandinteractionsof rules,regulations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of management standards inenterprisepractice,andsummarizes feasibleconstructionpathsaiming to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level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realize theoptimization,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system.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 to move forward steadily in 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market environment.
Keywords: enterprise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management standards
0 引言
管理標準的關系,探討企業管理標準建設的現存問題,為后續提出可行的建設路徑奠定基礎,這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意義重大。
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作為企業運營的基石,在保障企業有序運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部分企業已建立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但在管理標準建設方面卻仍顯薄弱,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為有效建設管理標準,需深人研究規章制度與
1 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的關系
企業規章制度是企業為實現組織目標、約束員工行為、全面規范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對接外部要求,結合企業實際,以企業名義公布,對適用范圍內的組織、機構及員工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企業管理標準是企業為廣泛應用先進管理實踐、消除管理冗余、推動管理經驗共享,按照規定的程序經協商一致制定,為管理事項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推動管理協調統一,供共同使用或重復使用的規范性文件1
企業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是辯證統一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1.1規章制度是企業的“內部法”,是企業管理實踐向管理標準轉化的重要基礎
就覆蓋范圍而言,規章制度全面覆蓋企業各業務領域和業務事項,要求剛性執行,是企業有序運轉的基礎。從功能定位來看,規章制度貫徹落實上級法規要求,同時需要對管理事項及其關鍵管理節點全覆蓋,并明確相關主體的權責,更加突出法規貫徹、全面覆蓋、職責界定的功能。從管理經驗傳承與轉化的視角出發,規章制度是企業管理經驗的規范化載體,存在大量可以模塊封裝、統一推廣的管理實踐[2]。這些實踐本質上已具備標準化條件,是向管理標準轉化的重要來源,是企業培育和輸出管理標準的重要基礎。
1.2管理標準是企業管理的“通用語言”和先進實踐,是規章制度的規范性引用文件
從管理優化整合維度考量,管理標準重在企業管理事項間的優化協調,系統化總結管理經驗,致力于推動管理事項統一、簡化,是企業先進管理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和精煉化表達。在功能價值彰顯層面分析,管理標準承擔企業先進管理經驗對內推廣和對外輸出的責任,更加突出衡量考核、經驗復用、能力輸出等功能。基于與規章制度協同關聯視角探究,管理標準具有模塊化特征,可以將企業的管理經驗按照特定視角(如評價改進環節)封裝,直接為規章制度所引用,為其提供規則、指南與特性,替代詳細條款,有助于簡明制度[3]。
1.3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需體系化推進,統一于企業管理
就二者共性來看,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均屬企業規范性文件,均需體系化推進,形成協同約束企業各管理事項的合力。從宏觀層面來看,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均為企業管理的基礎,二者統一于企業管理。厘清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的關系,有助于統一認識、統籌謀劃,對于企業協同推進規章制度與管理標準建設,持續提升企業管理標準化水平,推動各管理層級有序銜接、規范執行具有重要意義。
2企業實踐中管理標準建設存在的問題
因企業之間的差異,如業務特性的獨特要求、內部管理文化的多元影響等,企業管理標準建設暴露出一定問題。
2.1管理標準基礎薄弱
2.1.1對管理標準的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企業長期依賴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模式,難以轉變觀念接受和適應標準化管理模式,對管理標準建設存在抵觸情緒。部分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對管理標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將其視為形式上的約束,未意識到它對企業規范化、高效化管理以及對外輸出管理經驗的重要意義,導致參與積極性不高。
2.1.2管理標準缺乏體系規范
一方面,企業內部現存的管理標準處于無序狀態,部分納人技術標準,部分納人規章制度,管理標準未實現統籌管理,標準間難以有效銜接與協同增效;另一方面,企業存在大量具備管理標準化潛力的管理文件,類型繁雜且命名規則不一,難以實施精準識別與科學歸類,管理標準也缺乏嚴謹的編制流程指引,無法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切實發揮規范與導向效能。
2.2管理標準外部活動參與不足
2.2.1缺乏與外部機構的協同聯動
部分企業戰略視野受限,忽視與外部機構協同合作,在科研成果轉化、前沿創新研討等關鍵環節缺位,致使管理標準構建缺乏理論根基與技術支撐。行業協會作為行業信息匯聚與引領的關鍵平臺,聚合海量政策法規、標準動態等核心資源,但部分企業融入程度較淺,對協會組織的專業研討會議、標準制定等活動參與度較低,使得企業管理標準建設偏離行業主流趨勢,制約發展步伐。
2.2.2管理標準對外推廣乏力
企業內部成熟的管理標準蘊含著先進經驗,然而部分企業在對外傳播與推廣方面有所欠缺,管理標準未能充分發揮影響力。一方面,主動傳播意識淡薄,未搭建有效的對外交流平臺,錯失在行業內樹立標桿形象、擴大影響力的良機;另一方面,國際接軌策略存在短板,未將本土優勢管理經驗與國際需求精準適配,缺乏對需求動態、文化差異等要素的深度剖析,使得企業管理標準“走出去”時難以契合當地實際,阻礙推廣。
2.3管理標準化工作基礎保障有待加強
2.3.1資源配置不足制約建設推進
管理標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對資源有著全方位需求。一些企業由于資金有限,無法保證足夠的資源支持用于標準制定、培訓、信息化系統建設,影響了建設進度和質量。另外,管理標準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研、制定、培訓、推廣等工作,而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中往往面臨著各種緊急任務和短期目標,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標準建設,導致建設周期延長,效果不佳。
2.3.2人才儲備與培訓不足
在人才儲備方面,企業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熟悉標準化工作的專業人才,難以承擔管理標準建設和實施的重任,影響標準制定的質量和執行效果;在培訓落實方面,對員工的標準化培訓不足,導致員工對管理標準的理解和掌握不夠,不清楚自己在標準化管理中的職責和工作要求。
3 管理標準建設的路徑與建議
3.1完善管理標準建設機制
(1)建立健全管理標準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篩選符合條件的管理實踐,遵循可量化、可衡量、可考核、可推廣的“四可”原則,系統梳理企業規章制度等管理實踐,將其作為管理標準的來源之一;有序建設管理標準,明確管理標準的類別,建立管理標準研制全流程工作機制。運用“五化”方法,即簡化、優化、統一化、模塊化和組合化,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開展管理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強管理標準應用,建立企業管理標準規范引用機制,建設管理標準數字平臺,推動管理標準的實施;強化管理標準評價與改進,壓實管理標準日常管理責任,建立管理標準評價與改進機制,形成內部約束、外部監督、常態控制、閉環管理的模式。
(2)建立健全管理標準化工作機制。加快管理標準化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企業標準化管理相關規定和指引,明確管理標準化規劃籌備、標準設定、運營管控、保障支撐、考核激勵等內容的管理要求和職責分工。編制管理標準工作規劃方案,構建整體規劃框架,體系謀劃管理標準化工作。提升管理標準化閉環管控能力,制定企業管理標準化水平評價標準,以量化指標精準衡量管理成效,為企業精準定位管理短板、及時調整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3.2提升管理標準化水平和影響力
(1)外標內引,積極采用外部先進標準。秉持開放視野與學習心態,密切關注同行業及跨領域的國際、國家等外部先進標準。基于企業管理需要,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結合實際開展外部先進標準的本地化建設,消化吸收標準承載的先進管理經驗或解決方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2)內標外推,加強管理標準對外輸出。對內部管理標準進行全面梳理與深度評估,把企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運行成熟穩定的標準,提煉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促進管理先進經驗走出企業、走進行業、走向國際。
3.3加強管理標準化工作基礎保障
(1)建立健全管理標準工作的組織管理體系加強領導,組建管理標準工作統籌管理機構,承擔審定管理標準化建設方案、部署管理標準化實施計劃、統籌資金規劃與調配、協調標準建設與日常運營沖突等問題的職責。
4結語
本文通過對企業管理實踐中管理標準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標準建設路徑,不僅有助于企業提升管理標準化水平,而且能夠促進管理體系的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管理標準,確保其管理活動的高效性和適應性,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挑戰,保持競爭優勢。
(2)搭建多元融合交流平臺。對內構建企業標準化信息管理系統,集數據存儲、流程審批、知識分享等多功能于一體,打破信息孤島,加速標準落地進程。對外積極參與行業協會組織的各類線上線下交流活動,同時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攻克管理標準建設難題;主動投身國際行業論壇、研討會,利用網絡平臺搭建跨國交流渠道,實時關注國際管理標準發展動態,提升國際話語權。
參考文獻
[1]岳高峰,薛強,王志強.企業標準化指南[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2](英)鮑勃·菲爾普斯.標準管理 一流企業精細化管理實踐[M].黃如金,譯.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3]盧翠微,魏永剛,孫育軍.航天企業標準化基礎知識[M].中國宇航出版社,2018.
(3)注重人才儲備與培訓。一方面,引進或內部培養兼具管理、技術與標準化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充實人才隊伍,為標準建設提供專業智囊;另一方面,優化員工培訓體系,制定分層培訓計劃,從基礎認知到深入應用,逐步提升員工對管理標準的理解與執行能力,明確職責分工,保障標準落地。
作者簡介
萬羅蒙,碩士研究生,經濟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人力資源。
祁輝,碩士研究生,經濟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電力經濟。
郭學敏,碩士研究生,經濟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人力資源。
(責任編輯:劉憲銀)